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延洲:《孔雀东南飞》中民间风俗



《孔雀东南飞》中民间风俗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孔雀东南飞》中引用了许多民间风俗: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的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五代后唐诗人杨璞的《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下九”是闽中习俗,专指“正月二十九”。古时“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云:‘初七及下九’,则二字正有所本。”此观点,基本与《闽杂记》等古籍的说法同,意思是“下九”指廿九,且早在东汉时已有此一词。“则月之二十九皆为下九,何独取一月二十九日言之”?“以廿九日为新正最后之九日,遂以名节”。


  “下九”后演变成宗教节日,时在农历六月十九日。据传是日为观音大士诞辰。民间设观音位,蒸供敬献。享祀观音的的习俗活动大体有:届期或其前后,吃斋茹素,谓之“观音素”;祷祝许愿、还愿,多是妇女焚香舍物,祷祝以求子嗣,得嗣则还所许之愿。
  但据胡适先生考证,“《孔雀东南飞》写的是一件生离死别的大悲剧,如果真是作于佛教盛行以后,至少应该有“来生”,“轮回”,“往生”类的希望。然而此诗写焦仲卿夫妇的离别只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写焦仲卿别他的母亲,也只说:‘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这都是中国旧宗教里的见解,完全没有佛教的痕迹。一千七八百字的悲剧的诗里丝毫没有佛教的影子,我们如何能说他的形式体裁是佛教文学的产儿呢?”(论《孔雀东南飞》录自2002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胡适《白话文学史》P52—64)
  其实“下九”指的是“娘娘会”,流传在本地的女性神崇拜固定节日,如本地有名的“禅师庙”供奉的就是“刘娘娘”;小时在潜山县城南也见过简陋的“娘娘庙”,后来娘娘与观音崇拜融合到一起,“下九”也就成了“观音会”了。
  民间还一个“上巳节”,三月份的第一个巳日,在唐代比较兴盛,杜甫诗句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描写的就是这个节的盛况。


  《红楼梦》中写道:“……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以上这些节日均为女子的节日,古代的女子,尤其是所谓的大家闺秀是不能随意出门的,她们只能是“春日凝妆上翠楼”登高望远,“忽见陌头杨柳色”。她们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才可以出来踏青、赏春、娱乐的,展示她们的美貌与青春活力,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寻找着自己的意中人。
  因此“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和“下九”泛指的是女性节日。在这些女性的节日里,不要忘记曾经相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刘兰芝临别对小姑的不舍,在本地流传的多是“姑嫂之间不和睦”的故事,而且多是小姑作梗,而在此处独写刘兰芝与小姑的不舍,折射出刘兰芝的善良、辛劳。
  “新妇入青庐”中的“青庐”,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青庐”是“北朝结婚时的特别名词”。“四角龙子幡”中的“龙子幡”又是南朝风尚。
  诗中为何有不同民间风俗?“青庐”是北朝异俗,“龙子幡”又是南朝风尚,那么,在那南北分隔的五六世纪,何以南朝风尚与北朝异礼会同时出现于一篇诗里呢?


  诗中还有不少汉以后的事物和典故,甚至齐梁间人的口吻,又怎么会“交广市鲑珍”。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依靠经济发展和繁荣。《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在怀宁、潜山交界的小市镇一带,潜山县志卷二,山川志说:“(县城)南十有五里曰小市港。小市港即小吏港,汉焦仲卿妻刘氏投水处。”怀宁县志卷五山川志:“皖水有二源,俱出潜之公盖山,东源经乌石堰,下小吏港,入怀境,俗曰后河。……小吏港者,以汉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
  小吏港周遭资源丰富,生产力发达,在以水路运输的古代是重要的商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发达的水运,使小吏港变成了皖河中游最大的商港,又因商贾往来,多种文化艺术交汇于此,从而使古港演变成文港。
  民间文学本来就是一种活的文学,口耳相传,并非固定不变,由于通过各个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它常常会吸收一定的时代和地域的语言,又由于长期流行,主要是说唱,没有固定的文本,它的内容和形式就难免不断地被人们带有朴素情感,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增删和润色。人物性格也在传唱中,逐渐丰满起来,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反映了普世价值观。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的特色,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性的故事诗歌的特色。
  《孔雀东南飞》即从此背景中走出,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经过三百多年之久(230—550年)方才收在《玉台新咏》里,方才有最后的写定,其间自然经过了无数民众的减增修削,添上了不少的“本地风光”(如“青庐”、“龙子幡”之类),吸收了不少的无名诗人的天才与风格,终于变成一篇不朽的杰作。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延洲,小市中心校副校长。出版作品集《静等花开》。

附:投稿及稿酬发放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唐代的七夕节
中国七夕---浪漫情人节 ♂等^
中国传统节日纵览
曹雪芹告诉你伤感的七夕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