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脸吗,互联网巨头何辜要被这么拎出来谴责?

图:Maria Stolarova

最近一篇文章很火,说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菜小贩的生计。内容都在标题里了,文章虽然字数不少,但多半都是讲故事和抒情讲述在互联网巨头的超额补贴入场之后菜贩们恐怕很难竞争得过,意味着底层小贩生计不保,令人难过。

想象即将到来的惨烈,巨头们对菜贩生计的无情碾压,作者在抒情之余不忘为底层小贩呼吁,要求国家管管这些巨头:

那么,如今互联网企业用高效率的手段对各行各业的改造也和对外开放差不多,国家必须要有管制,必须要循序渐进。发达国家经常对大企业祭出的反垄断惩罚,恐怕也有这个考量,社会的机会和好处不能让少部分人垄断了,毕竟每个人都得要靠吃饭活着的。

那些互联网巨头们,真的应该多干点儿有利于人类发展和未来的大事,你们掌握那么多资源,大事你们不干谁来干?至于怎么卖菜这点儿小事,你们费不着这么拼,给民生留点儿空间,也是为自己保留未来。

作者的担忧无不道理,互联网巨头一定会夺走卖菜小贩的生计,正如工业革命的纺织厂夺走了当初无数小作坊的生计,正如电话夺走了电报的生计,正如手机夺走了电话的生计,正如汽车行巨头夺走了马车行业的生计,正如数码相机巨头夺走了胶卷厂工人的生计,正如洗衣机夺走了搓衣板工人的生计,正如大型购物商场夺走了小卖部的生计……

类似的例子无穷无尽。

因为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为起点,短短两百多年,人类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率革命不知道破坏了多少人的生计。而类似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的文章,两百年来就没有断过。不只是文章,当年英国人曾有一帮被夺走生计的工人跑去更高效工厂里砸烂那些机器。

创新是什么,就是新陈代谢,就是有了更高效的技术和模式,那就必然有陈旧的技术和模式被淘汰,所以创新必定是有破坏性的一面。那么如果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把目光和镜头对准被淘汰的群体,一样可以收获无数的感动和泪水,然而呼吁政府管制到底怎么管,这应该是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最直接的,给予补贴,如果被冲击的是大规模的人群,那么适当地给予再就业的培训,这样的管制尚可接受,但如果是去阻碍创新,仅仅是为了维护更多人就业,那政府的手段就多了。原本属于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安插十个人,就业率这不就上来了吗,但很荒谬对吧。

今天人们在享受资本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种种便利之余然后谴责互联网巨头剥夺了小贩的生计,即便从人品上说都是一种不厚道。所以我厌恶这种文章,一边拿起手机美滋滋地薅各种巨头补贴的羊毛,一边含着鳄鱼眼泪分享“请关爱菜贩”的破文章。我们还是应该诚实一点,因为选择权在你手里。如果你觉得小贩需要帮助,你就不要用手机买菜,每天坚持去菜市场支持他们,这是个体最体面的一种支持。

正如汽车的出现消灭了整个马车产业链但也同样提供了更多汽车产业链的工作岗位一样。这几年互联网巨头,技术层面的程序员什么的且不说,就说现在中国有多少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呢?这些岗位原本是不存在的,或者最早只有EMS的时代送快递都得是编制吧。巨头进入菜市场一样会提供各种仓储和配送的大量岗位。但所有这些都被作者忽视了。

要把目光聚焦在个人生活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在互联网巨头诞生之前,菜市场上的竞争有时也很激烈,激烈的竞争就有人胜出有人失败。工作也是这样的,几个岗位数千人抢,就必然有多数人落选。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为生存竞争,一个岗位是你的,别人就没有。那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有工作吧,为什么不写篇文章自我检讨一下,来一篇《我这个小头正在抢夺无辜人的饭碗》?

最近的流行词,从“打工人”到“内卷”,虽然是一种嘲讽和无奈,但多多少少对资本有敌意。这件事非常奇怪,资本其实就是工具,每个人都是资本家,无论你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还是存款还是开个小店,都需要资本。但“资本”这两个字现在频频被拎出来鞭打,因为在我们的语境里,大规模的资金约等于贪婪和不怀好意。但是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哪儿来的现代化市场,你们又是如何享受如今生活物质的富足呢?几十年前物质匮乏服务低劣的生活经验是不是全忘了?这些生活水平实质性的飞跃全靠资本,海量的资本。

新陈代谢,就会有群体无法适应落后于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说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受害者尚能接受,但不能算被牺牲。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如同所有竞争的失败者一样。几百年来的进步就是这么来的,有人运气好赶上了涨潮被推到高处,有人运气不好遇到了退潮。

以上的事实对个体最有价值的是学会适当地预判下趋势,做好被时代发展冲击的准备。比如说吧,现在看文字看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都在看短视频了,那这对包括我在内的会写两个字的人来说就是冲击,后续也许彻底没人看文章了也有可能。至少我是有心理准备的。

竞争失败很正常。我们社会如何关爱失败者,无论感情上还是某种直接的救济,这是另一项值得关注的点。但被发展的浪潮拍倒在地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无需回避,很残酷,也因为整体上不够富。

为何存在竞争,甚至白热化到内卷?因为稀缺。而且稀缺是一层一层递进的,人类的欲望是无底洞。解决了饿肚子问题,食物不稀缺了,人们开始讲究好吃和健康了,这部分又开始稀缺,又有竞争。解决了保暖,人们需要一些品牌和调性了,要用品牌赋予一些身份和存在价值等意义,所以它又是稀缺的。

怎么解?就是提高效率,就是资本积累和不断的创新。因为创新的停滞就必然进入内卷,只有不断的创新才可能另辟蹊径,打开新局面,也提供了新的就业,当然也必然消灭旧的生产方式。

假如说互联网巨头进军菜市场之后并未提供更多的岗位,相反一切都由算法和机器完成,要真有这么一天,菜价会便宜到不可思议。跟那些担心人工智能剥夺了就业的人不一样,我一直很期待人工智能能彻底解放流水线工人,因为流水线的工作非常反人性,人跟机器一般,不可能从中获得快乐。规模化生产如此枯燥的事情应该交给机器一并完成。至于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的厂工厂妹们可以从事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多得是,各种服务业,只要人类有欲望,就能有数不清的行业等待开拓。

经济发展的硬道理,硬就硬在解决稀缺性,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稀缺性。而且一旦所有生产都能有机器替代,意味着生产能力的巅峰,物质极大丰富,惠及所有人。

说到个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我自己也更喜欢社区氛围感浓一点的生活,出门有各种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小店铺,附近菜市场摊位上都是熟悉的小贩,日常生活积累出的熟悉感,很轻的情感连接,市井的生活,更有人情味一些。当初很多美国一些小镇要抵制大卖场入驻,并不仅仅是小商品利益驱使,更多人抗议的是生活方式被破坏了。

现阶段是很难了,这种唯高效是从阶段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我相信就像今天更多人突然觉得逛实体店要比刷手机看商品图片更有趣、更踏实一样,只要有更多人去实体店购物,实体店就能存活。

人要诚实一点,时代的发展裹挟着我们,破坏了人们怀念的生活方式,无奈是无奈,但并非没得选。讨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不用智能手机,还可以拒绝一切工业化制品,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干涉。但很可惜,大家都做不到。毕竟人类发展至今每个阶段的破坏性创新都是因为得到更多人的追逐才能站稳脚。假设当年所有同情搓衣板工人的善良的人们坚持只购买搓衣板,那么洗衣机根本没机会,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用搓衣板,搓衣板工人的生计还热乎着。

当然,很多人一辈子从事的行业被新技术和新模式取代之后,年纪太大很难再就业,这部分人的生计被摧毁,这时国家适当补助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国家才有这样的实力去帮助那些在竞争中被甩在身后的真正无能为力的群体。慈善也需要钱,眼泪无法扶贫。

不要煽情,不要动不动就控诉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如何摧毁他人的生活,一边刷着完全由海量资本和互联网巨头创造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一边说这种话,要脸吗?

上篇:哈工大“有趣的”的不高兴

推荐:垄断企业的悬顶之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巨头疯狂补贴社区团购:送福利还是抢菜贩生计
以正视听,互联网巨头没有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不讲武德”的互联网巨头正在用资本夺走无数卖菜小商贩的生计,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反垄断
阿里腾讯滴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连菜市场都不放过,瞧互联网大佬这点出息!
京东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也要加入补贴大战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