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时的女英雄,英名不输花木兰,《红楼梦》和《聊斋》都有她!

“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

——《红楼梦》

◆ ◆ ◆

来源 | 《聊斋志异》、《红楼梦》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在明末清初,有个奇女子名叫“林四娘”,相传她原本是秦淮河上一歌妓,后来成了衡王的宠妃,最奇的是,一个卖艺为生的弱女子,竟然武艺高强,在衡王府内组建起了一支娘子军,俨然一副英姿飒爽的将军模样,人称“姽婳将军”。

姽婳本是美人之意,在将军之前冠以姽婳,真是平添几分妩媚风流。

01

林四娘的传说

在明末清初或稍微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有林四娘的传说,比如王渔洋的《池北偶谈》、林云明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最出名的当属《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红楼梦》中,林四娘是个“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的巾帼英雄,在率领娘子军与流寇作战的战争中,以身殉国,贾宝玉为其做《姽婳词》;《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则更富有歌妓特色,她谈词风雅、精通音律、温婉多情,原是衡王府中侍女,因枉死为鬼,每日为自己念经超度,最后感动阎王,投胎成人。

关于林四娘的结局,也各有不同,王渔洋说她“不幸早死,殡于宫中”,这里的宫应是指衡王府而非皇宫;林云明说她父亲下狱,她与表哥为了营救父亲,每日同卧起,但救出父亲之后,却被怀疑与表哥有私情,于是“我因投缳,以明无他”,为了贞洁而死,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惨剧;陈维崧说她“中道仙去”,仙去可以是去世之意,也可以是成仙而去之意,如果真是成仙,那这大概是所有结局中最好的一个了。

且不论何种说法,林四娘香消玉殒或成仙而去,她离开后都为世间留下了传奇故事。

02

《红楼》姽婳将军

要引出姽婳将军,还得先从大观园的覆灭说起:

大观园是曹雪芹精心构建的一处乌托邦,里面没有世俗的功名利禄,也没有外界的污浊黑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生,也是贾宝玉的人间乐园,但大观园毕竟只是理想的寄托,是要依托于现实世界才能建立起来的,它被世俗所扰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大观园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毁灭,然后回归现实,这也是《红楼梦》悲剧的核心所在。

大观园的这一场劫难,是在绣春囊事件后,王夫人发起了“抄检大观园”活动,直接导致了影响了入画、芳官、司棋等人被驱逐,晴雯也在这时候死了,宝钗也走了,宝玉觉得园中之人不久就都会散去,心中无限伤感之际,父亲贾政派人来叫他,说是有题目在等待宝玉。

林四娘的故事,就由贾政口中向宝玉和众清客讲出,这一段描写十分详细,故事还未开始,先对林四娘做了评价:

“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

接着贾政开始讲述林四娘的生平:当日有一位恒(衡)王镇守青州,他喜女色且好武,选了许多美女每天学习功伐之事,其中有个姓林行四的,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人们都叫她林四娘。恒王感到很得意,便提拔林四娘为娘子军统帅,封为“姽婳将军”。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评论道:“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但这还不足为奇,贾政继续讲述:

谁知第二年,黄巾、赤眉横行,恒王觉得都是些乌合之众,十分轻敌,没想到对手战斗力强悍,恒王在战斗中被贼寇杀害,就在群龙无首准备开城投降之时,林四娘站出来了,她听说恒王被杀,感于恒王对自己的恩情,于是聚集起手下娘子军,连夜出城直奔敌营,打了个贼军措手不及,然而毕竟寡不敌众,林四娘全军覆没。

这林四娘确实是个奇女子,人美武功高,而且知恩图报,更可贵的是,她临危不惧,欲回狂澜于既倒,而且统帅能力极强,作为姽婳将军,她能汇集众人舍生取义,奋勇杀敌。

一段可羡可奇的故事之后,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妙题,应该悼念一番才是,说罢便各以《姽婳词》为题作挽词,众人作词自然是宝玉为最佳,词作在此按下不表,仅说林四娘这段故事的寓意。

乍看之下,林四娘与整部《红楼梦》似乎毫不相关,作者为什么在强行插入这个故事呢?故事中提到的恒王府,其实就是青州衡王府,明末清初的青州,是抗清义士云集的地方,而衡王府是北京陷落后北方抗清义士最后的根据地,书中把攻打衡王府的人称为“黄巾、赤眉”——对于抗清义士来说,进攻者被定义为反贼流寇,这无疑是一处隐笔。

最可悲的是,他们打算拥立的衡王,竟然投降清军,之后每两年就被顺治皇帝杀害。

再看贾政等人,在讲述林四娘的故事时,大谈特谈四娘为主报仇战死沙场的传奇事迹,并以此为题作词,却终究是纸上谈兵,如果此时再有黄巾、赤眉进攻,却未必敢像林四娘一样上阵杀敌,为国捐躯,他们像极了那些贪生怕死的投降派。

曹雪芹通过这个故事,对林四娘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同时也对贾政等人表达了鄙夷,只可惜林四娘出场太晚,曹公作80回《红楼梦》,林四娘在第78回才出现,曹公在明清两者之间的立场,才初现端倪就永远结束了,我们也只能通过曹公对林四娘护主卫国的赞扬,略加揣摩曹公的心意了。

03

《聊斋》林四娘

相较于《红楼梦》中的巾帼豪杰,《聊斋志异》的林四娘,更像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可人儿。

青州道陈公宝钥,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帏入。视之,不识;而艳绝,长袖宫装。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公惊问:“何人?” 曰:“妾家不远,近在西邻。”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谈词风雅, 大悦。拥之,不甚抗拒。

故事同样发生在青州,陈宝钥夜里独坐,有陌生女子前来,其貌艳绝,身着宫装,她笑着对陈宝钥说:“大半夜的一个人独坐,不寂寞吗?”陈大惊,忙问何人,女子回答说:“我是你邻居”。陈心中怀疑她是女鬼,但架不住女鬼太美,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于是牵过她坐在身边,一起谈论风雅之事,陈宝钥开心地拥抱她,女子也没有抗拒。

女子自称林四娘,每个夜晚都来与陈宝钥相会,两人除了做些爱做的事,就是谈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美中不足的是,女子每次弹唱的曲子都是凄凉哀怨的亡国之音,让人郁郁不乐。

后来林四娘被陈家人发现,家人害怕陈宝钥被女鬼迷惑,劝他不要再和林四娘交往,这时她才对陈说出自己的来历:

“妾衡府宫人也。遭难而死,十七年矣。

陈详细地追问了林四娘往日衡王府中的事情,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中未表,只知道林四娘每次都说得津津动听,说到伤心之处还会泣不成声。

陈宝钥和林四娘在一起居住了3年,一天突然告别,原来,她每夜都会念《准提》、《金刚》等经咒为自己忏悔超度,终于感动了阎王,让她投胎转世到王家。

离别之际,林四娘作诗一首,留给陈宝钥作纪念,便掩袖而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女鬼倒贴的小黄文罢了,也许是蒲松龄借林四娘的所作所为,表达对自由恋爱的渴望,这也是整部《聊斋志异》400余篇故事最常见的主题,但如果细细推敲,则会发现其中隐晦提到了王朝更替之事,比如林四娘出身的衡王府,是抗清义士的聚集地;林四娘的故事本身,也是讲她与贼兵战斗的传奇;而林四娘每次说起往事,都会哽咽落泪。

字里行间虽然并未明面上涉及社会时事,也并未表达出对明朝的怀念之情,但从书中林四娘的作为,结合林四娘的传奇故事,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那个特定时期下,蒲松龄等人深埋心中的悠悠故国之思。

04

小结

林四娘其人是否真实存在,她的传说为何会众说纷纭,清末文学家俞樾在《俞楼杂篡》中是这样说的:

“林四娘事,此亦实有其人……是林四娘事甚奇……或传闻异辞乎”。

确实有林四娘这个人,只是她的经历太过传奇,人们口口相传,越传越奇,小说家最爱这类传说,便各自根据自己听过的版本加以演义,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林四娘的故事集中爆发在明末清初王朝交替之际,是否真有隐喻,我们只能猜测,但这些故事确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也许真如前文所说,人们创造出林四娘的传奇,是为了用一个反差强烈的巾帼英雄形象,反讽贾政那一类只知纸上谈兵的位高者,从而表达内心的某种诉求罢。

————  / END /  ————



推荐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衡王府石坊:号称“衡藩故宫”,《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曾出现过它的鼎鼎大名
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固”的主要用法;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林四娘》(第四部分)
(旅迹苔痕)衡王府石坊
看到北大才女陈诗婳,想到了《红楼梦》里的一个人
真实历史上的林四娘会是什么样子?
贾宝玉诗中的姽婳将军曾是青楼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