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郎已恨蓬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什么晦涩难懂?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这个人啊,不好讲,他有时候像李白,充满了浪漫;有时候跟李贺相似,想象瑰丽;但他又确实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这首诗叫《无题》,咱们先说说什么叫“无题”。

无题

一般的诗人,都会用诗题说明某首诗中表现的具体事件,有时候诗题长达数十个字,说不清的往往还会加上一段小序,但是李商隐不一样,李商隐的感情太过深厚,他用诗表达自己内心的追求、失落、惆怅,是他心灵的境界,不能用一个真正的题目来概括表达,所以干脆就“无题”了,或者用诗的前两个字作为题目,比如《锦瑟》,实际上也是一首无题诗。

李商隐

我常在文章中说,读诗,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比如杜甫,读他的诗,不但要全面了解背景,甚至要把许多首诗结合起来读,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内涵。但有些诗人、有些诗却不一定,比如李白,你只看诗本身,就能体会到他的仙气;再如李商隐,他的诗,可以很直观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这类诗人,把他的诗分成两次读,第一次直观感受,第二次深入了解,每次都有新感觉。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围绕“梦”来写,表达的是思念之情,通常的写法是:分别——思念——做梦——梦醒,这样的顺序,但李商隐却先写“梦醒”,然后“入梦”,在梦的幻觉中,又有真实,亦幻亦真,非常有艺术性,也非常烧脑,跟看《盗梦空间》似的,分不清哪里是梦,哪里是真。最后,用“更隔蓬山一万重”的艰难险阻,与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的难以见面,遥相呼应。
具体的诗意赏析就不说了,主要说说最后一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句诗用典,而且还是神话典故——这是李商隐的一个特色,如果不能了解这一层,就很难读懂李商隐的某些诗。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一联是用了“刘阮遇仙”的神话典故,话说汉明帝年间,刘晨、阮肇二人一起进天台山采药,结果迷路,他们沿着溪水走,遇到两个仙女般的绝妙女子。两个仙女把二人带回家,好酒好肉招待着,然后还分别结为夫妻,一起在山中生活了半年之久。后来刘、阮二人要回家,却发现亲人、邻居都不见了,世间的一切都变了。才知道,他们以为只在山中呆了半年,其实人间已经过了300年。
我讲的很简单,其实这个故事很生动,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总之,后世文人就常在诗词中引用这个典故,借此表达对美好仙境和爱情的向往,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当然是为了表达对“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爱情的思念和怅惘。
蓬山,就是蓬莱山,也是古代神话中的一座神山,用在诗文中多泛指仙境。

李商隐与神话

李商隐老爱用神话典故,比如在《瑶池》中,他写“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在《海上》中,他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在《锦瑟》中,他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们说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爱用典,而且都是用现实中没有的、存在于神话中的典,他用神话来抒发现实,表达自己的追求,可是,“蓬山”在哪里?“瑶池”在哪里?“刘郎”和“麻姑”真的存在吗?
这些事情,真是太辽阔,太遥远了!
而且,李商隐的神话,是一种追求,但追求的结果,永远是悲哀的,是失落的悲哀,他的神话爱情,是隔了一万重蓬莱山的;他说就算遇到了麻姑这样的神仙,还不是一样生老病死,沧海桑田;他说真到了瑶池,见了王母,还不是一样的歌声悲哀?
这就是李商隐的晦涩,来自于哀伤和惆怅。
李白、杜甫也写神话,可是李白飞扬高远、杜甫现实沉雄,因为李白生活在盛唐,杜甫虽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他也出生在“开元全盛日”,是感受过盛唐的恢弘气度的。
而李商隐,生在晚唐,更被牵涉进“牛李党争”,所以,李商隐是悲哀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晦涩。这是李商隐个人的不幸,但是晚唐诗的幸运。
如果没有李商隐,晚唐诗坛,将会多么黯淡无光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错过了“我轩”的四周年活动?没关系!我们都帮你总结好了!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中华千古名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首诗最值得学习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