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台作者:尹燕忠[散文]阁老于慎行和他的墓地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阁老于慎行和他的墓地

文//尹燕忠

  

我爱故乡平阴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爱历史名人于慎行,还推崇他的墓地及于林。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号谷山,家乡人尊称他为于阁老,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公元1545年11月3日)生于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城里,即现在的东阿镇。


于慎行的祖籍是山东省文登县赤山盘龙村,为汉代“东海高门”于公于定国之后。其祖父于时的祖父于深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携全家迁来东阿。


其父于玭十三岁考取庠生,又补廪生,十七岁中嘉靖戌子科举人,以举人身份历任河南许州知府、陕西静宁州知州,平凉府同知、升庆阳府知府。他的外祖家为东阿县苫山刘氏,其母刘淑人,之书能诗;外曾祖刘约,进士,官至河南参政;外租刘田,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外叔祖刘隅,进士,中丞。


于慎行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长兄慎动;仲兄慎思,诸生,国子监生,才华横溢,著有《庞眉生集》(16卷);三兄慎言,举人,才学高超,未仕卒,著《冲白斋存稿》(3卷)、《于氏家藏诗略》(4卷);五弟慎由,诸生,能文善诗。于慎行妻秦氏。其子于玮,字长文,号小谷,曾任中书舍人,户部主事、员外郎,官至广东雷州府知府。其孙元瑛。


于慎行三岁随父于玭去陕西静州任上。他从小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六岁时就能和大人对联和诗,出口成章。一次,有人出一上联试之:“磨砖砌地。”慎行立即答对:“炼石补天。”识者谓其自幼既有宰辅气象。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一时名满山东。嘉靖三十八年(1559),山东布政使朱衡闻慎行之名,招入济南朱府,与朱维京、于达真从师福建郑日休;后又与朱维京、王诗拜河南王某、福建张天衢为师。


隆庆二年(1568),慎行二十四岁,高中进士,自此踏上了仕途。进翰林院先为庶吉士,后任编修、参与《嘉靖实录》、《龙庆实录》编修。万历四年(1576)于慎行三十二岁任《大明会典》籑修官。万历十四年(1586)任《大明会典》副总裁官。后任吏部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于升任吏部侍郎,又升任礼部尚书,兼学士,任皇帝日讲官先后达十四年之久。赢得“一代帝王师”之誉,家乡人说他是“三代帝王师”(教了万历和万历的儿子、孙子,所以称“万历、泰昌、天启”三代帝王师)。


万历七年(1579),于慎行以病为由请辞回家修养四年。万历十九年(1591)于慎行因立太子上疏,皇帝不允,辞官归乡十七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朝臣推举于慎行回京,任七人内阁首辅,皇帝并下旨于慎行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是年十一月于慎行到京。当时正值严冬,由于路途遥远,一路奔波,体力难支,到京不久病逝,卒年六十三岁。死后,皇帝谥“文定”,赠太子太保。万历三十六(1608)正月二十七日,由兵部尚书萧大亨遗棺椁护送至家乡东阿,并赠百金。二月,学生邢侗及山东行中丞黄克缵迎丧。三月,灵车到东阿。朝中各部院、各省藩臬、郡县及亲友皆来吊唁。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10年1月7日)安葬于云翠山北郎溪河畔的于林。


于慎行虽然学识渊博,但是不善书法,在他充当万历的日讲官时,皇帝拿出御府内藏的几幅图画要各位日讲官题诗,他作诗后请别人代笔题词。皇帝询问,他以实回答。皇帝为于慎行的诚实所感动,特此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


于在故里休闲的时间里,朝里很多高官路过东阿无不至于府造访拜谒,为避嫌躲贿,于都以有病谢辞;可是当自己的门生或朋友来访都是留下连住数日还一再挽留。他把皇上赏赐的绣带、文绮彩扇、金符、锡贲、精缪等物,多分给族属、民众,或益置祠田、或为人排困解难,毫不吝啬。


于慎行为官数年,从不贪财。万历十年(1582)九月,山东寿张太学生刘讷被诬逮,于慎行为其雪冤,刘讷持金银来谢,于慎行分文不收,一介不取。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沈王违例请封郡王,以黄金二千两、白金六千两来贿,于慎行坚决拒之,并曰:“如可行而贿之则诬王,不可而货之而诬法,吾不敢诬法!


于慎行是个性情中人,不管是为官还是赋闲,都表现出胸怀仁厚,处事公正,性情正直,刚正不阿的人品。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卒。不久,慎行应诏回京,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后擢礼部右侍郎,转吏部,掌詹事府。旋迁礼部尚书。以其明习典制见长,宫廷诸大礼多由其裁定。


万历帝因皇后无子,迟迟未立太子。宫内外留言郑贵妃预谋立己子。慎行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疏谏早建东宫,出阁讲读,万历未纳。及冬再疏,帝怒,严旨诘责。慎行不慑圣威,复言:“‘册立’乃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若不准,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不得已慎行决定引罪乞休,经允准,遂返乡。


于慎行归里后,就住在谷城山下倚山面水风景秀丽的黄石山庄,过起闲适的田园生活。他在《侯将军过访黄石山庄》诗中写道:“谷城山畔旧田家,坐客开樽对晚霞。种秫新醅陶令酒,为圃近接邵侯瓜。”(见《谷城山馆诗集》)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立王皇后所生之子常洛(后为光宗)为太子。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詔慎行回京,掌詹府事,慎行疏辞不就。二年后,朝廷推閣臣7人,首为慎行,加封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慎行再辞不允,随旨入京。这时他已老态龙钟,疾病缠身。覲見时已无力按礼仪行朝拜之礼,上疏请罪,归卧于家,不久去世,卒年63岁。歿后钦赠太子太保,諡文定。葬于故乡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的洪范他畔。


于慎行仕途40年,有17年放閑归里。这期间,专心读书,考究历史,勤于著述。流传于世的有《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20卷等。他还以5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兗州府志》,其中艺文部分为于慎行所撰。


《谷城山馆诗集》中存诗1000余首,洋洋洒洒。他曾多次游曲阜、謁三孔,登泰山,对不少名山胜水留下了众多的诗篇。以其清丽的笔触,抒发了他对故乡景物的热爱和眷恋。诗格豪放雄廓,苍劲森秀。《谷城笔筆麝》以散记的形式记述了明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以及明嘉靖、隆慶、万历时内阁排挤倾轧与官场弊端的情形。史料多出于于慎行酌亲历或耳闻目睹,对后人研究明史很有参考价值。


于慎行是明神宗万历时期的一位刚正不阿、清正自持的名臣,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著述等身的学者和诗人。《明史》称:“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于慎行及臨朐冯琦文学为一时之冠。


于慎行编籑的《兖州府志》、《东阿县志》体例严谨、资料翔实、考证准确,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尤为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令人读后深受教益。堪称明代志书中的杰作。


他一生的著作还有《先慈言行录》、《经筵讲章》、《春草奏议》、《五七九传》、《枕史》、《史摘》、《于少保诗选》、《岱畎行吟》。


于慎行终生耽于吟咏,诗情诗意一直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他的第二生命。《谷城山馆诗集》二十卷,共收其诗一千三百五十六首,皆系其中进士后至六十岁(1604年)三十六年间的作品。


于慎行的诗作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诗意,不断创新。他的诗文结构严谨,气韵深厚,清雅平达,以自己不朽的作品赢得了当时与后世的赞誉。清代选家汪瑞说:“文定诗清新圆美,绝去纤佻”。(《明三十家诗选》初集卷六《于慎行》)清末学者陈田评曰:“东阿论诗,洞达古今流变,音调谐畅,风风乎朱弦大雅之音。”(《明史纪事》庚俭《于慎行》)明末黄体仁曰:“余读其全集,奏疏类贾、陆,叙记似昌黎、眉山,赋咏在沈、谢之间,龙翔虎跃,蔚然已为词林冠冕”。


于阁老逝后葬于于林,此林坐北朝南,陵园占地面积4公顷。据明朝史书记载:于林“龙沙恢阔”,“中有享堂翁仲”,有牌坊两座,一曰“帝赐玄卢”,一曰“责难陈善”,皆系万历皇帝御书。陵园正门外有高大石狮1对,林中有华表两座。牌坊和华表上雕刻的人物,花卉,虬龙浮出,飞禽走兽,巧夺天工,惟妙惟肖。于林甬道两侧有石虎、石羊、石马,翁仲相对,且做工精细,形态逼真,展示了那巧夺天工的明代石刻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陵墓的中心是落棺亭。亭前有供后人祭奠的1张石案和记载政绩文章及人品的10通大石碑。落棺亭周围,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林中植有万历皇帝所赐白皮松59株,现尚存44棵。属国家稀有珍贵树木。一般胸围2米,高16米左右。树干挺直,通体银白,经阳光照射,闪烁有光,斑斓可爱。针叶青翠,间有青褐色球果,煞是好看。棵棵亭亭玉立,古雅壮观。历经400余年仍生机盎然,是省内独有的白皮松古树林,规模为国内所罕见,居国内集中储量首位。


1967年,墓地遭河西河东造反派毁坏,仅从墓中找出一个小烟袋以及于民夫妇两具骷髅,并无甚珍宝。权者熙熙,利者攘攘,多少县官皆被人忘却,唯有于慎行在平阴大地永垂青史,彪炳天地!


2019.10.27日


编审:陈章文
           
         
           
作者: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村任科技队长等,后调乡镇任专职通讯报道员、秘书、民政文书、文化广播站长和办事处书记,被抽调县委写党史,又被安城锦水抽调主持写史志,先后有760多篇作品在省、市、县发表。是县作协理事,安城镇作协副主席等,荣获省市县模范先进称号。曾在济南日报趵突副刊发表《故乡的白天鹅》《故乡的小河》,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报告文学《高甲海招财助人》、在作家发表《黄士地上的孺子牛》、《不弯的脊梁,洁白的青松》、《抗日烽火女英雄》、《抗战英烈郑天民》等,在湖南《楚风》刊发表《小河》,在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办刊物《一路花香》发表散文《想起了国歌》、小说《梅花》获玫瑰文学奖、《李存葆在玫瑰之乡》发表在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2019年第3期《泰山文化》发表小说(活宰驴)和(宰牛)、小说《憨老大》、《九猴子》发表在《京西文学》纸刊上,2019年八月所写报告文学《黄士地上的孺子牛》、《洁白的白松,不弯的脊梁》、《抗日烽火女英雄》、《抗战英雄郑天民书记》《尹燕忠民间故事五篇》发表在主编魏民老师的《作家》平台上及《茌博文萃》上,辅导散文《故乡小河芦苇青》获九滴海水全国二等奖,先后共发表各类作品千余篇首。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对联——陈经邦
于慎行的故事和传说
皇帝的家务事推动了明朝灭亡——为什么说“明亡于万历”|文史宴
谒于慎行墓林(原创摄影)
『光阴故事』刘代臣|刘阁老之死和看坟庄的来历
(1)[转载]帝王之师于慎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