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一期末测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

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嬤嬤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只是在贾府中进行,只是在大观园中进行,只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

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家族之间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形态,就需要贾家与薛家再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关系。在金玉良缘缔造之前,薛家与贾家之间的链接,其实一直都是通过王家才得以实现,薛姨妈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金玉良缘弱得多。因此,在宝钗进宫失败后,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薛家权衡利弊,迫切渴望她能嫁入贾府;同时,贾家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迫切与薛家联姻,所以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

(摘编自葛妍《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有删改)

材料二:

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其言之不满现状,于兹可见。她在荣府中,能够受人重视,完全由她努力,博得上下称许。探春虽生于富贵之家,幼时因为庶出,也许生活不如嫡出那样舒服,故能深知荣府的积弊;而收入不敷支出,则为荣府最大的危机。

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园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团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

计探春在大观园内所作的改革,只有两件事。一是节用,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二是兴利,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她们包了去,不用向账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

明代丘浚云:三害(冗吏、冗兵、冗费)之中,冗费之害尤大,必不得已而去之,吏兵无全去之理。惟费之冗者,则可权其缓急轻重而去之焉。凡所谓冗者,有与无皆可之谓也。事之至于可以有,可以无,吾宁无之而不有焉,则不至害吾财矣。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

(摘编自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的社会状态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它的特征就是费孝通所说的“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熟人关系”。

B.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建立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早期保护了子孙后代,但也让这些后人失去进取心,难以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

C.探春不满现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荣府上下的认可。她虽然不是嫡出,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

D.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开源节流”的改革,一方面承包荒地花木,以此“兴利”;一方面取消头油、脂粉等冗费,减少开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像“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而使社会“退化”那样,结盟后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B.宝钗进宫失败成为“金玉良缘”的诱因,贾、薛两家根深蒂固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则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深层原因。

C.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只要整个荣府的宿弊不除,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的这些改革就无法改变荣府衰退的趋势。

D.丘浚认为冗费就是可有可无的花费,有很大害处,需要去掉。探春在大观园内的节用举措和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3.根据选项内容,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呈给贾雨村“护官符”时说,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B.贾赦对贾环说:“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的气象来。

C.王夫人发现傻大姐捡的香囊,命令王熙凤会同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抄检了大观园,惹起一场风波,最后把司棋、晴雯、四儿及芳官等撵出荣府。

D.王夫人、凤姐与薛姨妈商谈好宝玉宝钗的婚事后,薛姨妈告诉了宝钗,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但仍愿委屈自己,冒充林黛玉与宝玉举行婚礼。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认为探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如果以此为观点写一篇评论,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评论要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是一头笨拙的白熊, 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 同的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 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 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 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 他似乎才回到人间, 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地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 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 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 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 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被,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有删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将自己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 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节选自《文学报·悦读》)

6. 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开头写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等, 体现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

B. 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 两次出现时都暗示了林祥福的来历。

C. 庞大的包袱”“白色粗布”等, 刻画了初来溪镇时的林祥福的形象,形象鲜明。

D. 文本二简要分析了余华《文城》中主人公, 交代了文本一的故事背景。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本一采用第人称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物的身份、背景。

B. 文本一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 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

C. 文本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两不同的出现方式。

D.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运用夸张,林祥福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

8. 两则文本, 简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6 分)

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酉,以元稹为左拾遗。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①不奏事,庶官罢巡对②,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愿陛下时于延英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稹又以贞元中王伾、王叔文以伎术得幸东宫,永贞之际几乱天下,上书劝上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以为:“太宗自为蕃王,与文学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后代太子、诸王,虽有僚属,日益疏贱,至于师傅之官,非眊聩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其友谕赞议之徒,尤为冗散之甚,搢绅皆耻由之。就使时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时,仅获一见,又何暇傅之德义,纳之法度哉!夫以匹士爱其子,犹知求明哲之师而教之,况万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颇嘉纳其言,时召见之。

丁卯,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事,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奏摄之,擅令停务。朝廷以为不可,罚一季俸,召还西京。至敷水驿,有内侍后至,破驿门呼骂而入,以马鞭击稹伤面。上复引稹前过,贬江陵士曹。翰林学士李绛、崔群言稹无罪。白居易上言:“中使陵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横,人无敢言者。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上不听。

(节选自《资将通鉴·唐纪》)

[注]:①正牙,同“正衙”。②巡对,轮流引见,咨询政事。③延英,殿名,指唐代长安大明宫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B.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C.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D.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拾遗,唐代谏官名,负责规谏皇帝,以救补皇帝言行方面的缺失。

B.封事,密封的诏书;皇帝下达命令,用皂囊封缄以防泄漏,故称。

C.召对,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问题。

D.内侍,掌宫廷内部事务之职,多用宦官;后世以内侍为宦官专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稹奉职勤恳,尽心谏官职责。元稹认为只有发挥谏官对朝廷的监察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大治,而今他们遭弃置,被疏远贱视,仅剩举荐人才之责。

B.元稹颇有远见,重视皇子教育。元稹提出的对皇子教育的建议极有见地,认为应选择贤能明理之士做太子、诸王之师,皇帝赞许井采纳他的意见。

C.元稹恪尽职守,惩治不法官员。河南尹房式横行不法,身为东台监察御史的元稹上奏朝廷将其拘押,并擅停其职务,但元稹的做法未被朝廷认可。

D.元稹受辱被贬,遭受不公待遇。元稹受内侍辱骂并被击伤面部,皇上没有惩罚内待,反而将元稹贬谪,尽管有人进言据理力争,皇上却不予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4分)

(2)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4分)

14.元稹是怎样劝说皇帝“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第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高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载”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16.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  ”。

(2)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诫,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题写诗词,耀靓其地名瑰彩。其中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绿化带、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堆,是红火蚁最常见的巢穴。拨开土堆,就会有数以万计的红火蚁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地奔跑出来。

红火蚁之所以扩散速度之快、分布范围之广,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只蚁后一天可产卵1500个至5000个,一个蚁巢一天就可以繁衍数十万只蚁。

   )。红火蚁毒囊中有大量毒液,一旦人或动物被叮咬受伤,毒液就会注入皮肤。红火蚁毒液中的毒蛋白会让容易过敏的人出现脸红、尊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形严重的可能在几分钟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我们在红火蚁活动区域生活或作业时,一定要戴上手套,穿上长筒雨靴,涂抹滑石粉,做好充分防护。

18.下列各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红火蚁繁殖能力强,所以极具危害性 

B.红火蚁不但繁殖能力强,而且极具危害性

C.不但红火蚁繁殖能力强,而且极具危害性 

D.红火蚁因为繁殖能力强,所以极具危害性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0年,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长势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雄据全国第一,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应该说,在发展棉花生产方面,     :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优越的条件使新疆生产的长绒棉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是众多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长年供不应求。

日前,耐克等企业“抵制”新疆棉花,理由竟是“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而据断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新疆棉花的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的机械采摘率已达95%,因此可以说,在新疆,从种植到采摘,      ,棉农们的劳作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在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依法取得劳动报酬,平均每人能挣到上万元。在事实面前,一切荒谬的反华言论不攻自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以上三个段落的内容,每个句子不超过2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似容易,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

在学校的读书月活动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读书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C

2.A

3.C  

4.(1)首先由费孝通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论述引出中心论点;

(2)然后论证四大家族结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3)接着以探春兴利除弊为例分析贾家应对变故的经济举措;

(4)最后以“弃黛保钗”为例分析贾薛两家应对外来冲击在婚姻方面的努力。  

5.(1)从活动目的看,探春只是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节用、兴利”,以解决荣府的入不敷出问题。

(2)从活动范围看,仅局限于大观园熟人之中,不具商业的流通性。

(3)从活动影响看,成功是小范围的,并没有像商业思维那样给贾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消除贾府大的宿弊。(每一点得2分,写出任意两点,得4分。)

6. 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说法错误。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在文本一第二段,点明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第二次出现文本一第五段,是向人讨要奶水喂养女儿,显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文本一第八段,是他向陈永良打听文城的地名,扣住小说的题目,这个细节使整个事件复杂化,让林永祥的身世更加神秘。)

7. D (D.“林祥福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相关描述。原文为“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只是作者的感受。)

8. ①种植经营才能多样,勤劳致富闻名遐迩;②身形魁梧、沉默寡言、身世神秘、顽强坚韧;③刚来溪镇时贫困窘迫,现在则生活富庶,体现其经历坎坷、饱经沧桑。

9. ①描绘了龙卷风过后溪镇饱受摧残的样子,只有部分树木得以幸存;②为下文外乡人林祥福的出场做了铺垫;③具有象征意义,饱受摧残的溪镇暗示了林祥福从遥远北方漂泊至此的坎坷经历,而得以幸存的树木则象征林祥福可能会在溪镇展开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D

11.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12.A (“仅剩举荐人才之责”错,文中“举职”意为“尽职、称职”。)

13.(1)首先不能受到圣上召见,其次不能参与当前的政务,只是排在众臣行列中,上朝拜见圣上罢了。(注意“大”“参”“朝”“谒”等的翻译。4分)

(2)何况对于已经颁行的君命,已经发布的官员任命,却想凭着谏官进呈一纸奏章收回圣上的诏命,也实在是困难啊。(注意“既”“诰令”“除授”“诚”等的翻译。4分)

14.①以唐太宗做蕃王时的学习交往为例,正面说明皇子教育的重要性;(1分)②以太子、诸王轻视从师、其身边之师难以胜任教育职责的现实情形,反面阐明择师的必要性;(1分)③以普通人重视孩子教育进行铺垫,表明帝王后代教育更重要,更应对其重视。(1分)

15.C(“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错。)

16.①颔联上句“兄弟分离苦”直抒胸臆,直言离别的痛苦。(2分)②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2分)同时,间接传达了一种不知何时重逢、不知能否再见的无尽担忧之情,使离别之苦更加痛彻心扉。(2分)

17.(6分)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吴楚东南坼 ⑥乾坤日夜浮 (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18.D 

19.B

20.①红火蚁之所以扩散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②红火蚁扩散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③红火蚁扩散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主要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21.①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分) ②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3分)

22.①新疆是中国出产棉花最多的地区。(2分)②新疆棉花是世界上品质最优的棉花。(2分)③“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的说法是荒谬的言论。(2分)

23.【写作指导】材料要求考生针对读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感悟与思考写成读书月活动中的发言稿。材料中涉及的思考点有:“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由此可以思考读书的好处,强调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引导考生思考“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从“读什么”的角度看,可以思考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阅读材料,选择好或不好的书会有怎样的结果。“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从“怎么读”的角度看,可以思考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的优劣,该如何选择,数字化阅读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分析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劣,可作为纸质书的比较。

【参考立意】①合理选择阅读材料。②选不好书,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浮躁与短视。 ③正确看待数字化阅读。④开卷有益,但读的方法和内容更重要。⑤读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著阅读《红楼梦》试题分类汇编——简答题类(八)
第147集 大观园占花签 贾探春史湘云都是下签 李纨得上签
★《红楼梦》阅读150分竞赛题
《红楼梦》测试卷
【专题练】高三语文备考名著阅读专题专练之《红楼梦》
珍爱红楼----贾母的清查-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