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怀谷:中篇纪实文学《春华》连载(8)

         
              十五、择木而栖

 我们学校依偎在一个山弯里。山不高,长满了苍翠的柏树,终年郁郁葱葱,好像一把绿色的巨型的高靠背圈椅,忠诚地环伺着学校。把校园的粉墙衬托得分外的白。柏树的绿是深沉的绿,持久的绿,这与学校所从事的绿色事业十分吻合。校园小巧精致,像极了个“只”字。“口”是一个大四合院,分布着宿舍、厨房和保管室等用房。“八”是两栋单层双面教室,含办公室和教辅用房。“八”下面是一个小小的运动场。有一个篮球场和几个砖砌的乒乓球台。运动场俯临213国道,国道外是一条静静的小溪。蓊蓊郁郁的树木,像翡翠串成的带子,一路装饰陪伴着溪水。水深处可钓鱼和游泳,听说有人还钓到过乌龟。

公社初中任教时,作者在家乡小河的桥头上留影。

  学校地处公社腹地,距公社机关所在地不到一公里,距镇上不到三公里。可以吃了晚饭,舒舒缓缓地步行回家。第二天早上不慌不忙地来上课。
 女校长亲和力强,人缘好,背景深,老公是南下干部。她主持全局,主管中心工作、人事、后勤等。两个男主任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矮个胖主任A,是老中师毕业,根基扎实,写得一手好字,长期扎根边远学校。因患严重的高血脂症,前两年照顾来校,参与学校管理,但不上课。高个瘦主任B,也是中师毕业,正值当干之年,务实敬业,勤勉踏实。
  学校人际关系不复杂,基本上都是各尽职守,各自行事。唯一的矛盾就是校长和A主任,在教学理念上有些冲突。前者主张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相关精神。学生不能只埋头读书,也要学农,力主引导学生参与养兔实践活动。后者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学生刚刚收心,不能再搞乱了。养兔是不务正业。当然最后校长说了算,专门辟了一间教室来养兔。县外贸公司还派了一个业务员来蹲点指导。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大难题。作为班主任,从内心来说,我赞同A主任的观点。学生读书的板凳还没有坐热,又要去折腾,哪还有心思读书,但校长布置的任务又不能违抗。A主任很关心我,曾悄悄对我说:
  “小周,你的当务之急,是要干出成绩来。最好不要派学生去参加养兔,开了口子就收不住。那会严重冲击学风,直接影响期末考试。对你来说,期末考试是最重要的关口,成败关系到你下期能否继续任教。”
  A主任的一番话,正戳到我的痛处,让我压力倍増,深感进退两难。我这个无名小人物,既不能盲目卷入两位领导的矛盾漩涡,又要守住自己来之不易的一线希望。我承认A主任的话确实在理,如果期末考试失利,我自己都没脸再呆在学校。但因此而失去了校长的信任,难道我还有机会留下来? 经过内心痛苦的煎熬,反复权衡利弊,我决定只安排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去参加养兔。这样既满足了学校的要求,又堵住了一心想玩的学生,不至于对学风造成严重影响。不曾想,一次开会学习,校长在会上直接对我发难:
  “周老师,据说你不让一部分学生参加养兔实践?”
  这么直截了当,看来是有不满的学生,直接向她反映了。幸亏我早已想好了退路,不然当场就要崩盘。
  “校长,我是分期分批安排的。这第一批学生素质好一点,稍微呆长一点,好积累点经验给后面的同学,让他们少走弯路。”
  校长一听说得在理,才不再追究了。
  “那就好,不过你已该换人了吧。”
  “是!我明天就换人。”
  也许真的是命运垂青于我,不久后形势陡转,风向大变。学校的养兔项目因违背新潮流而搁浅,最终不了了之。
  我遇到的第二道难题是一个艰难抉择。由于我到公社中学代课,无法再履行大队广播维修员的职责,而广播线路相当脆弱,稍有刮风下雨就出问题。刚教书不久,就有人找到学校来反映广播出了状况。一方面是接二连三的催促,既无法分身,又弃之可惜;另一方面是代课不久,虽勉力应对,却前景不明,忧大于喜。前者是摸得着,守得住的既得利益。后者是看不清,拼搏难的虚幻目标。在内心里,我爱上了教书,认定这是最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但扪心自问,没头没脸,无根无基,你凭什么就认定自己适合当老师。当然学校已没给我下逐客令,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希望。大队广播维修工作是一个长期需求,我已入轻车熟路的境地,深得众望,没人能轻易取代。进退之间,前景迥异,取舍不当,极有可能满盘皆输。正当我准备拖一拖,再做决定的时候,大队书记到公社开完会,亲自来学校了。他表面上说是顺便来关心关心我,看我适不适应学校工作。客气地称大队的事不着急,一切等我在学校安定了再说。实际上我知道他是来催促我尽快决断。广播线路维修,确实也等不起。在做最后决定之前,我还想找A主任探探口风,毕竟他在领导层,又是老语文教师,平时也还聊得来。
  “老主任,我遇到抉择困难了,特地来请教你。对别人来说,干广播维修员和代课教书,都不能改变知青身份,就是萝卜和青菜,犯不着焦虑选择。对我而言,那就是鱼和熊掌。现在两者不可兼得,怎么办?如果我选择主动放弃代课,心有不甘;如果我辞去广播维修,心里又没底。你说我难不难?”
  “那你觉得哪样最有价值?”
  “最有价值的,当然就是代课教书。但你看我是教书的料吗?有多大把握能留下来?”
  “你能不能留下来,我说了也不算。不过,我倒觉得你有当语文教师的潜质。一来文学功底不错,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二来自学能力强,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三来具备教育敏感性,有当教师的良好素质。我看你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嘛。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即使不成功也值了。要我说,你就选最有价值的东西拼一拼。在有可能一辈子当教师,和注定干一辈子广播维修员之间,你该怎么选?”
  “老主任,我懂了!谢谢你的 赐教!”
  他的话如醍醐贯顶,让我豁然开朗。既来之,则安之。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自断后路,迅速辞去了广播维修员的差事,一门心思扑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我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是抵御新的诱惑。要知道,知青中能在中学教书的,其地位仅次于在公社当差的。告别了扁担锄头,用不着日晒雨淋。每个月拿着近三十元的工资,住着宿舍,吃着食堂,衣着光鲜,谈吐文雅。我在知青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自然也得到了一些女知青的青睐。鉴于之前的教训,我对主动接近的女知青,都敬而远之,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貌似矜持的态度,反而激发了靠近者的好感。我在学校上课,有人来求教;我到公社办事,有人请吃饭;我星期天回家,有人来串门;有人被推荐读书,却来询问我的看法;有人暗指其公社亲戚可以出手相助;甚至有人当面直陈我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其中不乏令我心仪者。这让我平静如水的心境,又掀起了阵阵波澜。但我深知,他们一旦知晓我的根底,恐怕就会避犹不及,烟消云散吧。这种有情不敢碰,有苦不便言,有忧不得解的滋味,深深地困绕着我,啃啮着我,令我焦灼烦恼,难以自拔。
  我曾晚饭后独自爬上校园背靠的小山,想登高望远,扩展胸襟,但目力所及,远山苍茫,近林缠烟,日暮乡野,单调寂寥。于是乎远虑近忧,齐齐袭上心来,仍一个愁字了得。
  我也曾学弹风琴, 想借琴声淹没心声,但这手脚并用的乐器,比吹笛子难多了。我手忙脚乱,上下失衡,简直就是乱弹琴。在我这里,自学乐器的难度远甚于自学书本。静静的校园不允许造次,可不敢吹笛子哟!看来,借乐消烦也行不通。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排忧解难的好方式,那就是家访。要知道,与农家打交道,可是我这当过广播维修员的拿手好戏。觅得空闲,或者放学后,随不太远的学生到家聊聊;或者晚饭后,到附近学生家转转;或者周末到远处的学生家逛逛。既沟通了家校联系,又密切了师生关系,还转移了注意力,打开了心结。独自走在田间小路上,没有了昔日的肩挑背驮,不用担心路烂泥滑,不必埋头着急赶路。秧苗青青,麦秸黄黄,鸟语声声,流水淙淙,顿觉舒眉展颜,乐不思忧。
  尽管我于学校,可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尽管我还会遇到种种难题,但我会把学校看成一张可以歇脚的凳子,看成一座可以挡雨的长亭,看成一处可以暂泊的港湾。我需要在这里喘息,在这里蓄积,在这里出发。正如一首歌所唱,我是一只小小鸟,我要飞,我要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十六、见微知著

  我这个毫无教育理论,毫无教学经验的老师,对上了一群基本上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一张白纸,足够我自主发挥,不成功调头也容易。于是,我按自己的想法,开展了大胆的摸索。
  我想面对陌生的教育对象,首先应该了解他,认识他,才能有的放矢,区别施策。怎么才能快速地了解学生呢?我想到了以前用笔记本写读书摘录,抄了厚厚一大本却没用,因为无法查找。后来别人告诉我要写成卡片,分门别类存放,便于使用。我何不移植到学生身上,每人建一张学生表现情况卡。于是,我把硬壳笔记本拆开,设计好需要了解的栏目,发给学生每人一页,在开头自己填写基本情况。除了常规内容外,我还要求填写家庭目标、自我目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目标,是指家长的期望值,由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完成。自我评价分四个类型:A型,表现和成绩均在中等以上;B型,表现中等以上,成绩中等以下;C型,成绩中等以上,表现中等以下;D型,表现和成绩均在中等以下。其中表现以有无故意违纪为界,凡有故意违纪则在中等以下。
  那时农村孩子比较纯朴,自我评价基本符合实情。收上来后分类整理好,A和D暂时搁置,首先要尽快转化B和C,壮大A。对这两类学生,我采用一核查,二谈心,三溯源,四家访,逐一教育转化。这些事都要在课余进行,量大、耗时、费力,还得耐心加细心。好在我牵绊少,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
  比如B类中有个小菊同学,其成绩是近期下降的,并且有好些家庭作业都没有完成。看她在学校里的表现又很正常,只是显得有点精神不振。我叫来询问,她表情木然,似有心亊,嘴上只说家里有点忙。问她忙什么,她也 没回答。不对,直觉告诉我,她一定隐瞒了什么。我于是找了一个和她邻队的学生,放学后先去小菊家探访一下。第二天这个学生告诉我,小菊的妈妈上山割牛草,不小心摔折了腿,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她爸既要去挣工分,又要照顾她妈,忙得团团转。小菊是老大,回家后要割草、喂猪、煮饭、洗衣,还要照看弟妹,每天都很晚才睡。我是一个爱动感情的人,一听心里就不是滋味,决定一定要帮帮她。但该怎么帮助她呢?我琢磨,小菊的难处是家务活多,最好既要帮她解决实际困难,又能最大化地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促进班集体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风。
  思考良久,我想好了一个援助计划,即在班上公开招募援助者,前去小菊家帮忙做家务。人越多越好,但又不能影响学习。 此计划一公布,便引起了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报名。从众多报名者中,我只排除了离小菊家过远的同学,剩下的同学又分成两批:一批是离小菊家最近的,每天放学时轮流随小菊去一个;另一批就星期天去半天,指定一个同学负责组织。所有援助者都要征得家长同意,都要听从小菊的安排,并不得在她家吃饭。
  星期天一大早,我买了点礼物去小菊家,准备会合那批援助同学把她家彻底收拾一遍。哪知我一到就被震撼到了:简陋的房舍,已收拾得干干净净,规规整整;牛栏前堆着一大堆新鲜草料;条桌上摆满了各色瓜果蔬菜;院坝里堆放着刚采不久的柴禾;弟妹们都穿着干净的衣服。小菊妈妈躺在床上,眼里含着泪花,拉着我的手说:
  “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我家的事让你们这么费心,前两天就来了好些同学,把家里的事都包了。真的太难得了!”

       作者参加工作时的证件照。

  原来星期天的援助同学等不及了,提前行动,并让小菊瞒着不告诉我。看来我低估了同学们的热情,一股暖流瞬间在心里涌起。 在这动荡的岁月里,人际关系十分淡漠。这些乡村孩子身上保留着的那份纯朴,那份友爱,那份善良,就显得弥足珍贵。有这么可爱的学生,有这么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我更踏实了,更有力量了,更有信心了!   
  这件事在班上影响很大,有好些没参加到援助的同学,都给小菊送来蔬菜、水果。很久后,我才知道,大家合伙瞒着我。有好些没当上援助者的同学,后来星期天也悄悄去过小菊家。小菊的成绩又上去了,她妈妈的腿也好了。小菊特地提了一袋自家种的花生,来感谢同学们。
  大家边吃花生边谈笑,教室里洋溢着的欢声笑语,仿佛汇成了 一支深情款款的交响曲,久久地在我心间萦绕。
  又比如C类中有三个同学,老爱上学迟到。农村学生上学迟到不少见,但我一查,三人有好几次,都是同一天,同一时间迟到。这就奇怪了。找他们来问,三人都说家比较远,又没有钟,掌握不好时间。至于各自的家又不在一处,为什么走到一路,三个人支支吾吾 ,说不清楚。后来,我单独盘问其中一个女生。稍用点小技巧,就撬开了她的嘴巴。原来是其中有个男生,想在家里养几只蝌蚪,看看它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他爸怪他贪玩好耍,叫他赶快扔掉。他就偷偷地把蝌蚪们,转移到上学路边,一个隐蔽的小水洼里。每天上学时都要去看看,给它们加点水,弄点小虫子。现在蝌蚪已经长出两条后腿了。至于另外两个同学,是他约去一同观察的。事情清楚了,那学生动机是好的,但影响到了学习,需好好引导。放学后,我便随同那个养蝌蚪的学生去家访,顺便用塑料袋把他的蝌蚪也带回家去。我告诉家长,孩子养蝌蚪观察,是对书本知识的最好补充和印证,不要打击他的好奇心。家里不支持,反而造成不好的结果。当然,我也告诫学生,要适可而止,不要沉迷其中。
  回来的路上,我边走边想,这件事不应该是个案。农村孩子放学回家,除了帮做家务,既没有课外书读,又没有玩具,由于住家分散,还缺少玩伴。怎么填补这个空白呢?三个学生的事启发我,简单禁止是没用的,不如因势利导,加强规范,使之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契机。再者,学生普遍写作能力较差,总是写之无物,条理不清,不也正好可以结合进行写作训练吗?既然好处多多,完全可以推而广之,让更多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进来。当然,这和先前在学校养兔不同,后者是要占用学习时间的。于是,我以此为例,拟了一份学生课外种养活动计划。在班上鼓动大家都来动手,在家里养小动物、小植物,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提交拟养申请,包括名称、地点、器具、时间安排、目的等;二、只能在各自家里种养一项;三、需家长签字,同意指导和监控;四、不得影响正常学习和家庭作业完成,否则不能参加验收评比;五、坚持写观察日记,定期交流;六、最后要上交总结参评,优秀者公示表扬,并写入评语。此事一宣布,同学们可有兴趣了,有准备养蟋蟀、蚯蚓、蝗虫、鱼、虾、螃蟹、蝌蚪的,也有养鸡、鸭、兔、鸟的;有的准备种瓜、豆、花、菜、果等。为此,我专门增设了一个副班长来管理此事,必须满足前述条件才批准参与。当然我把这次活动也列为了家访的重要内容。
  没想到对一个迟到现象的调查处理,无意中演化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课外教育活动。我只是凭直觉感到应该这么做。如果这就是A主任说的教育敏感度,那我承认,自己在思维方面好像真有些由此及彼,以小求大的联想优势。
  后来我在县城教中师,一次坐出租车,司机碰巧是我当年乡中的学生。他告诉我,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了。由于读书时,他曾担任过管理课外种养活动的副班长,对种菜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家住在坝子上,很适宜种菜。后来顺理成章,他成了队里第一个种有机菜和特色菜的专业户。产品销到了乐山、成都等城市,挖到了第一桶金。等大伙儿都来跟风时,他便改行买了车在县城跑出租。现在,他自己开一辆车,还租了一辆给别人开,已经在县城买房了。
  意外相逢,实实在在惊到我了。当年务农的他,如今摇身成了城里的乡下人,而我现在教的学生个个吃商品粮,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乡村教书,倒成了地地道道的乡下城里人。造化弄人,这我想得到,但却与当年一个小小的课外实践活动扯上了关系,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只能说,这是我在乡中教书最意外的收获吧。
   以上两例看起来都是些须小事,但通过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又都承载起了一个宏大的教育主题。水能成海,是它善于汇聚涓涓细流。土可成山,是它不断累积粒粒尘土。我想,教书育人就是要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通过辛勤浇灌,精心培育,把一棵棵孱弱的幼苗扶植成茁壮的大树。这何尝不是教育的魅力,何尝不是教师的荣光,何尝不是教育事业的崇高。  
  我为自己能迈入教师行列而庆幸。我为自己能在其中发点光和热而欣慰。我为自己最终能成长为一个培养教师的教师而自豪。
(未完,敬请关注下期连载)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怀谷,1951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初六八级毕业,知青插队下乡长达十年。其间躬耕农亩,坚持自学,历经磨难,达成蝶变。1978年考入乐山师专(现乐山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后任教于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著有《故乡的黄桷树》、《盘山路》、《捉鱼》、《梦中的桂圆树》、《老腊肉》等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先生,高先生
湖南教育厅官员谈高校乱收费:1万块不算大事
写给国开一期毕业生的49封信—— 第四十九封《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颍菊颂(126困惑在饥饿中)
石清华原创丨总在耳畔回响(随笔)
老付铁道部大院回忆录79- 我上了中央广播电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