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家有贤妻|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乍一看标题,似是不妥的很。
一则显得大男子主义,有男外女内的嫌疑。如果是古代社会,倒还好办,没问题,因为即使是女性自己,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夫唱妇随是必须遵守且一定要执行到位的,不然,就犯了七出的罪。看看《礼记·大戴礼》说的“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对妇女的框框多么严厉,七条中占了一条,男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休了女人。
问题是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提倡妇女解放都多少年了,现在的妇女是半边天,看看哪一行没有巾帼们的英姿呢。在某些行业上妇女甚至还比男性更有身体的优势、心理的优势,男的干不如女的干呢。
二则是范围过大,何种类型的妻子才算是贤妻。
是甘心退居背后,默默贡献,助推自己的男人功成名就的那种?幸运的是在正史某传尾部来个小块块,算是对得起了,不枉付出。
多些的是没有将男人推到能够入正史的地步,自然就没法子沾到光了,但好在有野史、各类笔记的记载,不定也能混上尾部的小块块,但就是没有那么正式了。


更多的是助推的力道不够,男人连皮毛都不会引起人家的注意,女人自然就是没有任何留记载的希望了,这是最大多数的存在。
贤妻还有一种,就是虽然居于背后,但偶尔也到前台露露脸,更有甚者,能力才能比男人还更强,有时是反后为前的趋势了,这与中国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有很大的反向表现。当然,这是逐步发展所致,有个累积的过程,刚一开始并非如此。就是在三从四德兴盛之后的漫长时间里,也有偶尔冒出的贤妻走向台前的,这是特例。表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上的为多,政治上的也有,这种女子基本上是成长于某种的世家里为多,此不赘述。
独具慧眼,是贤妻们的前提条件之一。多少的青年男子,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召下,悬梁刺股,囊萤凿壁。他们或是穷困潦倒,寄身山林寺庙,或是束脩为计,混迹田野。而深闺高阁中的青春美少女们,多的是伤春悲秋,但她们也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但因了性别所限,不能“花木兰”,只有寄希望于未发之时的穷困小子了。
于是,各种的小说传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层出不穷。也就有了乐羊子妻的劝夫捐金于野,也能狠心断机织,目的就是将来能释褐而锦衣,飞黄腾达。
中国古代社会,农业为主,三教九流,士农工商,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的身份等级,最高层的是士,是人们希望往里钻的。而自隋朝启动开科取士以来,多少人都往这独木舟上挤,为的是求取功名后的富贵。
虽然孔圣人讲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你看他又说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就连孔圣人都要求富贵,何况常人的你我呢。而富贵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通过考取功名来实现,况且好处还多多。

正如韩非子所说的,多数人是为“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有车坐)”而来,也即“故(今)人重之”( 韩非子《五蠹》),这是劝夫进取型贤妻的目的所在。故此,中国古代常有范进事例的屡屡发生。推而进之,就有了现在“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坐自行车上笑”的特例,当然,这是左的过了头,且是坐享其成,不算进取型贤妻的范畴了。
有没有例外,或者说,有没有偏偏不进取而甘心谦退的贤妻呢?现今,我看不清楚。但古代,书上记载,还是有的,试举例。
西汉刘向编撰了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烈女传》,有《楚于陵妻》一文:
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曰:“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子终是楚国的贤士,很有名望,就功名富贵来讲,其为楚相是一步登天了,也就有车骑和锦衣玉食,可谓圆满,也由此心动了。但其妻更高明,也更坚决,以食不过甘一肉,居不过容膝之地来劝阻,终出谢而不许(为楚相)。这是子终之妻看到了“乱世多害”,恐有性命之忧,故而力辞逃走。
这是贤妻的高级境界,能看得比夫更长远,由此能趋利避害,全身而退。再举一个夫妻同时都能看透的例子,也即妻贤夫也闲(散),苏轼的《东坡志林》有《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无有。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就养”。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杨朴之妻能够用幽默的诗句,化决绝为委婉,将不沾染官场习气的心理和其夫一起分享。而杨朴也是视富贵如浮云,比于陵子仲更看得开,也就能在面对皇帝时和盘托出,不藏着其妻子的妙句,袒露心声,由此换来上大笑,放还山。这是妻贤,夫也不差,可谓珠联璧合。而写这个事的苏大学士及其妻子,与杨朴及其妻相比,就差远了。
中国古代是学而优则仕,仕的目的是将所学(儒家思想)运用于社会,实践其修齐治平的理想。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个人的好处那是大大的,也能给后代带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多重保障。也由此屡有以他人之肉肥己身的事发生,严嵩和珅们的无所不为,历史上不少,有时更是人兽不异的程度呢。
古代的致仕制度,现在的退休年龄限定,无不是为了防止某些极端例子的发生。但老朽了精力不济仍不肯告老还乡,现今的档案修改年龄多之又多,为的是啥?难道真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鞠躬尽瘁精神么?我看有是有,但更多的是为了那杯中物口中食手中权吧。
当然,这是那些高高在上位者自身的原因,但若是家有贤妻,能在适当的时候学学于陵子终之妻杨朴之妻,以言语妙句对其夫进行提醒,该舍弃退出就要适时放手归还(手中的权利身上的地位名誉)。
或者在其夫头脑发热,狂乱作为时来个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使其清醒,则真的是贤妻了,但这样的不多。

     (2021年1月30日)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朗的天空下(十一)
唐宋诗词趣话(109)
妻子,决定一家人的幸福,家有贤妻,兴旺三代
家有贤妻旺五代,家兴不兴旺,由妻子决定!说的太对了
杨朴拒官轶闻
故事:负 心 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