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山赏水福建篇:“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四)

(四)

     

        从日光岩走下来,原路返回,又经过马约翰广场,顺着漳州路我们来到了“毓园”。这是为纪念鼓浪屿的优秀女儿、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由厦门市政府于1984年5月修建而成的。我们在里面转着看。先是一组“成长”的铜雕塑,五个儿童双手相互搭在肩膀上,并排站在一起,象征着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往里走,在一盆盆鲜花中有一座汉白玉石的人物雕塑,那就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大夫林巧稚。这尊雕塑再现了林大夫慈母般的风采。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鼓浪屿,1983年在北京逝世,她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虽然她一生未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毓园的“毓”即培育养育之意,故得名。在做成书本样的雕塑上,刻着林大夫留下的遗嘱:“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表现出了林大夫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故乡的热爱。在南边有“林巧稚纪念馆”,馆内展出了其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著作,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照片,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品,各种证书和其它珍贵资料。在园的东北处有一座汉白玉雕塑,两只有力的手掌托着一个婴儿,预示着新的生命、希望的开始,因此,这座雕塑被称为“希望”。园中还有两棵邓颖超同志为纪念林大夫于1984年亲手种植的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现在这两株南洋杉已经长得高大茂盛。

        在靠近路边的绿植中,摆放着好多书本样的石雕,上面刻的是林大夫的一些言语,如“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表现了她忘我工作,以病人为重的高尚精神;“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表现了她对故乡的热爱。林大夫是多么的高尚,让人尊敬啊!园如其人,这座园林朴素、平实、自然,山石老榕不加修饰,松竹兰桂各含蕴意,表现了林大夫爱国爱民,“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我们转转悠悠,边走边看。这是厦门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是由两座建筑组成。1865年到1870年厦门海关从英商德记洋行购入别墅一栋,1917年9月毁于一次强台风,1923年至1924年在原址新建两座建筑。其中,现在的漳州路9号被称为“Hill Crest”,意为山顶;漳州路11号被称为“Hill View”,意为山景。这两座建筑形式与风格非常类似,建筑造型简洁洗练,明显受到当时现代建筑风潮的影响,带有美国草原别墅风格。旧址至今保存完好,作为原厦门海关在鼓浪屿建设的公馆建筑,见证了鼓浪屿因其优越的居住环境吸引了各类驻厦门机构高级雇员前来居住的历史,也反映了鼓浪屿作为当时中外商贸交流重要纽带的事实。

        下一站我们要去“皓月园”。经过十多分钟,看到前面有一个大斜坡,顺着走下去,只见左侧高大的岩石上长满了长长的榕树根须,紧紧地贴在岩石上。往前走,便是“皓月园”,是我国仅有的一处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而建立的雕塑公园,园名取自《延平二王集》“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帷”中的“皓月”二字,以寄托对英雄的缅怀。这里被称作“皓月雄风”包括郑成功巨型石雕、郑成功青铜群塑、郑成功碑廊、覆鼎古井、皇帝殿等。

        往右拐,路的左边便是海滩,低很多,靠近路边,有一座平顶房子,比路稍高些,房顶四周镶贴着蓝色琉璃瓦。房子旁边生长着好多棵凤凰木,开着鲜红的浓浓的花,有的花枝耷拉到房顶上,红蓝绿相互辉映,真是漂亮。

         顺着草坪中石板铺砌的小道,经过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我们来到了位于高处的郑成功石雕像后面,因为这尊雕塑是面向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虽然也能转到前面,但仅有一点空间,看不到人物的正面。这尊雕塑可真够高大的,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优质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雕像分为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并配备防震设施,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决定在厦门建立海峡两岸人民崇敬的郑成功雕像,以密切闽台之间地理相接、血缘相近、习俗相同、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要求雕像屹立在鼓浪屿海滨,使过往的船只和到鼓浪屿的人都能看到郑成功的英雄形象。1985年这座当时全国最大的历史人物纪念像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三面临海的覆鼎岩。望着民族英雄郑成功那高大的背影,心中充满敬佩之情。

        沿着台阶走下去,来到的这个地方是皓月园中心广场,看到几座蓝琉璃瓦顶的凉亭,有“月波亭”“潮音亭”“海藏亭”“涌翠亭”四座。往西边去是郑成功碑廊,分为南北两组。北碑廊刻有郑成功的八首诗作,其中四首是他的手迹。摘录其中的几首:“昨夜承因宿未央,罗衣犹带御炉香。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旭日东升万壑明,高林秋爽气纵横。千峰无语闲云过,瀑布湍飞系我情。”“春风得意马蹄轻,满目青归细柳营。横槊赋诗曹孟德,词锋先夺镇江城。”郑成功的诗富有哲理,并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壮志凌云的理想。南碑廊有康熙帝、台湾巡抚和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等人的楹联、诗作13首。这是1962年郭沫若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题写的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康熙帝为郑成功写的一副对联是: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赵朴初写的诗是:“风雨昼昏连赤嵌,戈矛偕作逐红夷。只今八节劳长望,两岸生民本一枝。”刘海粟也有诗作:“不朽声威震九垓,千秋大业驱荷夷。英灵妥矣昭遗爱,松柏长青望继来。”这些对联及诗作比较客观地对郑成功作了评价。

        再往北是郑成功大型青铜浮雕,叫“藤牌驱虏”,再现了当年郑成功统率千军万马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壮观历史场面。据载,藤牌军是郑成功一手创立的军队,骁勇善战,精悍无比,在驱荷复台中屡建战功。这座青铜浮雕长13米,高4.7米,重18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青铜浮雕。群雕前景突出郑成功横刀立马率部将马信、陈泽、杨朝栋、陈广等人的雄姿,背景是浩浩荡荡士气旺盛的藤牌军,让人感受到战旗飘舞,铁马奔突,喊声震天,刀盾撞击的激烈的战斗场面。人物造型层次分明,个性突出,栩栩如生,气势恢弘。浮雕屏的两侧配以诗词,左边“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的诗句是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1927年所作;右边“三百年前遗垒在,英灵长共海涛还” 的诗句是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1961年3月所作。屏前置一基石,把军盔、宝剑与和平鸽组合在一起,立意深刻,既有逝去的历史风尘,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顺着海中曲桥,我们来到了“皇帝殿”。相传1661年郑成功挥师东征前,曾在此临海誓师,传令“拆除军灶,掀锅鼎于海中”,以示破釜沉舟之志;他又掷宝剑于沙滩,沉玉印于海底,誓与厦门父老同在。后来,军锅变成了“覆鼎岩”,宝剑成了“剑石”,玉印变成了“印斗石”,他誓师的地点也被后人尊称作了“皇帝殿”,虽然郑成功从未称过帝,最高官衔只是“延平郡王”。站在此处,可以清晰地看清郑成功的正面了,雕塑高高地矗立在岩石上,身穿铠甲,披着披风,手按宝剑,凝望远方,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吸引着人们的视线。那近30米高的覆鼎岩石伸向海中,三面临海,地形险峻,气势磅礴,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

        我们继续沿着曲桥走,海水已经退潮了,近岸处的礁石都露了出来,呈现出黑色或黑褐色,各式各样。那两座像船帆样的建筑看得更清楚了,那是厦门世茂海峡大厦,被称作“双子塔”,是集酒店、写字楼、SOHO办公以及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了厦门的地标性建筑。A塔地上64层,B塔地上55层,高度均为300米左右,这两座高楼以风帆为造型,融入了厦门市花三角梅的创意,因为坐落于水边,裙房的立面设计与海边的波浪相呼应,别具特色。

        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我们赶紧去乘船。登上游船,渐渐地远离了鼓浪屿。当我回头看时,郑成功那巨大的雕塑再次映入眼帘,那高大的形象巍然屹立在我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雄伟的郑成功雕像(厦门掠影20)
美丽神奇的小岛--鼓浪屿
0117厦门鼓浪屿的雕塑
“中国最美的城区”第一名,在哪儿?这里有不一样的海岛风光!
一、七绝·厦门游(三首)鼓浪屿、郑成功像、日光岩
【福建厦门】鼓浪屿万国建筑博览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