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篇:游景山赏牡丹

游景山 赏牡丹

“谷雨前后赏牡丹”,今天正好是谷雨,应是牡丹盛花期,正是赏牡丹的好时节。北京的许多公园里都有牡丹园,比如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而景山公园里的牡丹品种最全,数量最多,是赏牡丹最好的地方。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更钟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朵硕大丰满,雍容华贵,艳丽多姿,芳香浓郁,被誉为“国色天香”,公认是花中之王,雄居群芳之首,“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枝”,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是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被定为我国的国花。1959年秋天,周恩来总理视察洛阳时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把牡丹赠给恋人表达爱情的描述。我国人工栽培牡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开始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距今也有1500多年。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在我国,种植牡丹的地区很多,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且还香飘海外,日本、法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先后引进栽培,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

自古以来,人们深爱牡丹,被她的美丽所陶醉,一般人也就只是看看她的美丽罢了,而那些文人墨客却不同,他们把自己的深爱倾注在笔端,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赞美牡丹的诗篇:“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更深。”“今日满槛花似雪,一生辜负看花人。” “牡丹含露珍珠颗,美人折向窗前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更增添了牡丹的美,也让人们更好地去品味牡丹的美。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南与故宫的神武门隔街相望,西邻北海公园,四周院墙为红色,上用黄琉璃瓦覆顶。别看景山仅有40多米高(海拔才88米多),却是整个北京城的最高点,而且还是人工堆积而成的,可见北京城地势的平坦。景山是怎么来的呢?辽代时营建瑶屿行宫(今北海公园琼华岛)时,将余土堆积此处。到了金代,金章宗在该地南侧建太宁宫,凿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称“北苑”,元朝时称为“青山”。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依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之说,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称“万岁山”。为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明朝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叫做煤山。又由于它正好地处全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因此,风水术士把它称作“镇山”。到了清顺治帝时才改名为“景山”,包含有三层意思: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这在北京城里就是很高大的东西了,其次这里是帝后们的“御景”之地,第三有景仰之意。

别看景山公园不大,可它很精致,是经典杰作,是浓缩的精华,就像一件精致的雕塑,任你细细把玩。景山公园有三大特色:一是林木葱郁,环境幽雅;二是景山坐落,可以登高远眺;三是牡丹壮观,带给人们无尽的美。

景山东门面临景山东街,路两侧的行道树国槐虽算不上很古老,也有些年头了。大门两侧有较宽的休闲地,里面生长着银杏树、松树、柳树等高大树木,还有一些低矮的树木,给人们带来了清凉。有几个老人正在里面纳凉,鸟笼子挂在树枝上,鸟儿在婉转地唱着,很动听。

公园内的环境那就更优美了,那里可真是林木繁茂,繁花似锦,翠竹青青,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是一个好去处。

园内林木最多的是古松柏,整个就是一松柏林,到处都是,据说有一千多棵,这些松柏使得整个公园郁郁葱葱。松柏高大挺拔,四季长青,成为公园历史的主要见证者,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园东门口右侧的“二将军柏”。这两棵柏树右边的一棵树顶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旁边伸出的一根枝叉还生长得很旺;左边一棵还要粗些,古老苍劲,枝若龙爪,异常茂盛。据传说,康熙登基后,为使八旗子弟不忘马背民族的骑射传统,经常在景山的观德殿前,考验儿臣们的骑射技艺,并亲自进行示范。为了提倡忠勇神武、丹心取义和亮节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余,为观德殿东边的关帝庙题写“忠义”匾额,并将射场边的两株古柏命名为“二将军柏”。

在少年宫正面,山脚左边有一棵极显古老的柏树,上面满是褶皱,疙疙瘩瘩的,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它叫虬龙柏。为什么叫虬龙柏呢?这来源于它下面埋的一只猫。这只猫是一只波斯猫,因为两眉洁白如霜,就取名叫“霜眉”,它是嘉靖皇帝的宠物。它非常善解皇上的心意,凡遇有什么呼叫召唤或皇上有出游兴趣时,它总能洞察,在前面引导,因此皇上特别怜爱它。

后来这只猫死了,依照嘉靖皇帝的旨意,将这只猫埋在景山北面坡道旁的古柏下,并刻碑曰“虬龙冢”,以示纪念。随着朝代更迭,天长日久,石碑早已无处寻觅,但这株古柏却见证了这段历史而出了名,成为景山园林中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那猫为啥又叫“虬龙”呢?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由于礼部尚书袁炜给霜眉写的悼词中有“化狮为龙”的词句,嘉靖一看,非常高兴,霜眉成龙了,那就称虬龙吧,这株柏树自然也就成了虬龙柏了。

后来,在皇帝的带动下,紫禁城里出现了养猫热,大内里的猫,据说还都有官阶俸禄,而负责喂猫的太监,有个名号叫“猫老爷”。当时还给猫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纯白的就叫“一块玉”,黑身子白肚皮的叫“乌云罩雪”,白毛黄尾巴的叫“金钩挂玉瓶”,等等,甚至还有把猫毛染成红色的。

除了古柏外,最古老的要算是古槐了。园中有几棵特别古老的槐树,树龄在千年左右。在公园永恩殿山门的西侧(少年宫东墙外),有一棵“槐中槐”,当初我看到它的粗大时是吃了一惊的,这么粗的槐树还是极少见到的,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一棵唐槐,是景山公园内最老的古树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胸径有两米,胸围有六米多,真是一棵巨树,堪称树中之王了。在远处的时候,看到这株古槐树干高耸挺拔,枝繁叶茂,充满生机;没曾想,转到另一侧时,却看到它里面已经朽空,西南侧的枝干也脱皮迸裂了,整个树干完全靠很薄的木栓层和苍老的树皮支撑着,可谓风烛残年,但依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活力。而有趣的是,在它朽空的树干中间,还生长着一棵小槐树,小槐树在它朽空的空间打了个转弯曲地向上伸展,一直到树冠处。这棵小槐树不知算是它的几世孙了,与它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怀中槐”,也算是一个奇景,为古老的景山平添了几分神奇与诱人色彩。为了保护它,防止它因年龄太老而难以支撑,管理人员在其旁边搭上了好几根钢管,就像上了年纪的人手中的拐杖。

在公园南门附近,还有两棵老树合长在一起,其中一棵是柏树,而另一棵是槐树。在古柏树干的裂缝处生长着一株槐树,天长日久两株树合长在一起,形成了“柏槐合抱”。这棵辽金时代所植,距今有一千年的古树仍然长势良好,枝繁叶茂。

另外,在观德殿院里和牌楼处还各有一棵古槐,也都相当粗,从外表看,还很完整,没有孔洞,生长茂盛,年龄也应该有千年左右吧。

公园内古老的树种还有银杏树、五角枫、蝴蝶槐等,东门两侧是一溜高大的银杏树,树叶长得正是好看的时候。那棵蝴蝶槐在一米多高的地方分出了三根枝,树叶还真有点像蝴蝶的样子。园里结果的树主要有核桃树、杏树等,从树干上看应该也有几十年了,杏树上结了好多杏,已经挺大了,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享用了。

在山坡上我们还看到了一棵曲枣树,树枝曲曲弯弯,像人烫了发一样;枝干上长满疙疙瘩瘩,树枝的梢头竟那么柔软,卷曲着,好像葡萄的须一样缠绕着。

景山公园最有特色的要算是牡丹了。一进门口看到那牡丹的花海,真是有一种震撼,一下子就想到蒋大卫唱的《牡丹之歌》中“众香国里最壮观”,那个阵势可真是壮观极了。

以前没有见过这样大片大片的牡丹园,自然有一种不同的感受。万绿丛中层层叠叠的牡丹花争奇斗艳,富丽堂皇,一棵棵花团锦簇,红的、粉的、白的、紫的、黄的,还有绿的,真是色彩斑斓,姹紫嫣红,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虽没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但还是让人感到“满园春色关不住”。园内遍布牡丹,松柏林中、山坡上到处都是,植株高高低低,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具形态。据了解,景山公园内共有牡丹品种515种,两万余株,还有两万余株芍药花。眼下芍药正是含苞待放,长着圆圆的花骨朵,一个个探着小脑袋,只等快点开放,好给游人们带来美丽。等过一段时间,万株芍药花开,又是一个壮观的场景。

远看牡丹你感到的是一种壮观,而近看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牡丹的雍容华贵,婀娜多姿,艳丽无比。

牡丹的珍稀品种还真是不少,以前一种也说不出来,现在看了园内的标牌,才知道一些,主要有红梅傲霜、二乔、洛阳红、酒醉杨妃、白玉、襄阳大红、豆绿、赵粉、迎日红、白雪塔、乌龙捧盛、胡红、飞霞迎翠、姚黄、青龙卧墨池等。就是同一个品种,也表现出不同的花色和姿态。几乎每种牡丹都有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

牡丹花中最显眼的要数红色的花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就像一张张笑脸,微风一吹,像在向游人们含笑点头,迎接着人们的到来。鲜红的花朵被绿叶一衬,真是鲜艳夺目,立刻就吸引住了游人的眼球,叫你驻足观赏。看,这是胡红,但见花团锦簇,红艳艳的光彩照人。有的已经完全绽放开了,硕大的花朵色泽娇艳,格外迷人;有的刚开始绽开,下面还被绿衣包裹着,上面红红的裂着小口,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张着朱唇正等着她钟爱的情侣去亲吻的样子。那是洛阳红,紫红色艳丽的花朵挺直向上,昴着娇贵的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动人的光泽,正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靓丽。

瞧,那里有一株特别高,有点鹤立鸡群的样子。走过去站在它旁边,我这近一米八的个子还比它矮一大截呢,看来它能有两米二、三的高度,看下面的名称牌叫“飞霞迎翠”,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棵牡丹树高杆粗,枝条繁多,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稍矮处一朵朵粉红色的花朵迎着阳光绽开,花瓣基部颜色深点,而边缘则略显白色,就像一朵朵飞动的祥云飘在眼前,给人一种美好祥和的感受。而你要想看清它高处花朵的真面目那就有点困难了,只能望其项背,要是姚明的话可能会看得到。

这棵,花朵白中透着淡绿,这就是豆绿,俗称绿牡丹,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极稀少的,有“豆绿值千金”的说法。它的花朵呈绣球状,没有花蕊,全被花瓣挤满了。它虽无其它品种那样艳丽,但它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给人一种清爽淡雅的感觉。关于豆绿牡丹,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称它是百花仙子头上的绿玉簪所变:一名花农辛苦培育出了牡丹新品种,却未能夺得“花魁”称号,一气之下欲摔花盆,被百花仙子劝住。百花仙子告诉他,想种出名花,就要经得起磨难。说完从头上拔下绿玉簪,随手丢入土中。数年后,花农在埋有玉簪的土中培育出了晶莹似玉的绿牡丹。

白牡丹如雪一样洁白,似玉般剔透,就像新娘穿着洁白的裙纱,庄重素雅。唐末诗人韦庄有《白牡丹》一诗,婉转地表达了他对白牡丹的喜爱之情:“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白雪塔就是白色系牡丹中的一个品种。它的花朵外瓣大,内瓣细而皱,瓣基显出紫晕,层叠高起像皇冠。由于它的枝条比较细软,承受不住花朵的重量,盛开的花朵头稍下垂,稍藏于叶中,像羞答答的少女,那晶莹的花瓣白嫩细腻,洁净无瑕,叫人都不忍去触碰。微风吹过,传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让人感到心清气爽,心旷神怡。传说它是苦命女贞子所化,美丽纯洁的贞子蒙冤而死,葬于邙山之上,一年后坟头开出白牡丹,含雪凝霜,昭示了她的清白。

万紫千红,紫色的花在园中是特别多的。看,那就是魏紫,也是四大名品之一。有的花朵紫得有点黑,有的紫中带有一点红,还有的紫色的花瓣顶端呈现出一点淡淡的粉白色,真是各具特色了。有的花朵中间是黄黄的花蕊,正有蜜蜂盯在上面在采蜜呢;有的花朵雌蕊已经退化或减少,花瓣拧在一起,向上直立着,形成许多层褶皱,外面的几片稍向下耷拉点,整朵花就像一顶皇冠。你看那朵,被绿叶遮挡着,正躲藏在丛中笑呢。

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紫可称为“牡丹之冠”了,被誉为牡丹中的极品。姚黄为晚开品种,有的黄灿灿的,有的白中带点黄,还有的则是花心是黄的,而外面却是白色的,呈现出不同的姿色。

关于姚黄和魏紫这两种名贵牡丹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奇。宋朝时,在邙山上有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穷人家的孩子叫黄喜,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山上有一个石人,有一棵开紫花的牡丹,每天他总是把干粮袋往石人脖子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吧。”然后捧起几捧泉水浇在牡丹花上,说:“牡丹姐,喝水吧。”

多少年后,黄喜长成健壮的小伙子了。有一天,他砍了许多柴挑着往家走。路上遇到一个姑娘,硬是抢过他的柴担帮他挑到了家。姑娘放下柴担后就忙这忙那的帮着干活,自己说她叫紫姑,父母都不在了,就自己一个人。黄母就想娶她做儿媳,她也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黄母就催着姑娘与儿子成亲,姑娘说:要等自己在黄家待够一百天才能结婚。

原来,紫姑就是山上那棵牡丹变的,她嘴里含着一颗宝珠,如果不含就不能正式成为凡人。来到黄家后,她也要黄喜与她轮流含,并叮嘱他只能含,不能咽下,否则俩人就不能成为夫妻了。到了第100天上,黄喜竟喜不自禁地来到了石人跟前,对它说:石人哥,我明天就要结婚了,你为我高兴吗?他又捧起水去浇那棵牡丹,却发现不见了,就毫不自主地问石人,没曾想石人竟然说话了,告诉他就在他家里,还说她是个花妖精,要他含宝珠是想吸干他身上的血。要想活命,将那颗珠子吞下去就行了。结果老实忠厚的黄喜就信以为真了,回到家里,他趁紫姑要他含珠的机会一下子就将宝珠咽下去了。紫姑一见,差点晕倒,黄母赶忙扶住,问是怎么回事。黄喜便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紫姑明白了,黄喜上了石头人的当了。她说:石头人是一个石头精,想霸占她,她不答应。由于宝珠护身,石头人无可奈何。现在宝珠被黄喜吞下去了,黄喜也将死去,石头人便又可以威胁紫姑了。

一听这样,黄喜怒不可遏,他带着利斧把石人的头砍了下来,并取出无字天书抛向空中。一个霹雳,将石人击得粉身碎骨,七零八落。这时,黄喜肚中的珠子也开始作怪了,烧得他难受,实在忍不住了,只好跳入了泉水中,很快便被吞没了。紫姑一看,也跟着跳了下去。

过了一段时间,在山泉旁边长出了两株奇异的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辉映,人们听说后,都纷纷上山来欣赏,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后来开黄花的移到了姚家,人们叫它“姚黄”,开紫花的移到了魏家,人们称它“魏紫”。

“二乔”应该是牡丹中最有风姿的吧。你瞧那朵,一半是紫的,一半是粉红的,有个别的花瓣粉红中有紫条纹,紫中带粉红条纹,中间是黄色的花蕊;还有的紫色与粉红色错杂在一起,真是风韵绰约,娇艳妩媚,显得与众不同。

牡丹的美可以称得上是美妙绝伦,每一朵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你用再好的语言也难以表达出它的精美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

在牡丹园的旁边,还生长着一些荷苞牡丹,在长长的成弧形状弯曲的枝条上缀着一个个荷苞似的小花朵,一串串的。花的上部分是粉红色的,呈荷苞状;下面是白色的,是荷苞的穗,好像晶莹的水滴要往下滴的样子。

在一些路边,还有另一种牡丹,叫芹叶牡丹,叶子极像芹菜叶,花朵有红的,黄的,粉的,形状极有特点,一个个花瓣排成一圈一圈的,一圈一圈层叠着,非常规则、整齐,像个球一样。

除了牡丹花外,公园里还有一片郁金香也开得正艳,有一个品种叫帝王血的,鲜红鲜红的像火一样,连成一片,极为艳丽;还有一片粉红的,一片白的,它们也为公园增添了美丽。

公园里到处都是兴高采烈、忙忙碌碌、如痴如醉的赏花人,正如白居易所描绘:“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游人们纷纷用手机、照相机拍照,想留下这美丽的景色。还有好多摄影爱好者,抗着带三角架的长镜头的照相机在牡丹园里转来转去,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想抓住牡丹最佳的姿态,留下最美的镜头。你看那位老者,长长的花白的胡须,看样子应是古稀之年了吧,肩上背一个小包,把三角架支在路边,歪着脑袋在相机屏幕前观察,正在搜寻呢。他旁边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里拿着相机,也在寻觅呢。

拍摄的忙得欢,写生的更起劲。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进行素写的,有画水粉的,有画国画的。你看那对老夫妻,老夫坐在旁边啃着面包陪着,老伴在专心地画着,真有一种热爱艺术的精神,令人敬佩。

欣赏了美丽的花,带着一种特别愉悦的心情,再到山上看看吧。                                 

上山的路有许多条,山坡上长满开着小白紫花的野花,还有一些细竹丛及其他的灌木丛,路边尽是大大小小的各种石头。如果你感觉累了,随便可以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不用担心会弄脏了衣服,游人早已坐得很干净了。坐在那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也是很惬意的。

上得山来,正有一亭,看上面悬挂的匾额曰“观妙亭”。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重昂七踩斗栱,下檐单昂五踩斗栱,两槽柱子,内外各有八根。据说亭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被八国联军劫去。八国联军侵华,掠夺和毁坏了我们多少珍贵文物,简直就是一群强盗!

我们依次向西,观赏了万春亭、富览亭和辑芳亭,结果把最东面的周赏亭给落下了,怪不得下山后数不够五座亭了。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四角攒尖式,三层檐。1938年8月9日,万春亭遭到雷击,击毁琉璃宝顶、三层琉璃脊、四根明柱及四面玻璃窗,亭内悬挂的“佛光普照”匾额的下款“信士弟子”四字皆被击毁。1939年的维修中,宝顶被用铁锔子锔住,仍安装于万春亭之上,直到2006年才更换了新琉璃宝顶。该亭在1958年和1973年曾经国家先后投资34万元修缮。内原供木质漆金毗卢遮那佛,于1900年被砍伤佛臂,又在文革中遭到彻底破坏。现佛像为1998年恢复。

在万春亭南边的地面上,有一个用铜制作的“北京城中心点”的标记。站在万春亭处,向南看,整个故宫的建筑尽收眼底,那一排排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金壁辉煌,叫你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往北看,那座塔楼是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向西又看到了北海的那座白塔;环顾四周,俯瞰北京全城,京城美景尽收眼底。站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到北京城历史的古老与深厚,又能领略到北京现代化的气息,历史与当今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下得山来,在南门内山阳处,一楼依山脚而立,坐北朝南,那是绮望楼。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檐单昂三踩斗栱,明间悬满汉文书匾额“绮望楼”;下檐单昂五踩斗栱,前带廊,有丁头拱雀替,旋子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内供奉孔子牌位。此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

向左转,往北去,可以看到在山的东麓有一棵向东倾斜的低矮的老槐树,这是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便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1996年,公园管理处将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树原处,替代了1981年新移植的槐树。

据说,景山公园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1987年3月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为“景山坐像”。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夔中羽在冲洗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照片时偶然发现,俯瞰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群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着的人像。人像面带微笑,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夔中羽发现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那里供奉着被称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打开沉重的大门,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坐像和他有关吗?夔中羽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曾经写信给溥杰先生和他的亲属,询问景山建筑是否与人像有关的事。答复是,他们这些亲属当时在清宫中没有议论过这样的事。这说明整个清朝对景山是否有这张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这张图纸隐藏了呢?可惜的是,这样的依据一直没找到。 “景山坐像”引起了科技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兴趣。这幅近似人像的图形为什么会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出现呢?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几年来,专业人员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但收获甚微,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风景这边独好,景山公园值得一游。

                                   2014年4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 景山公园(3)
【原创】五月景山公园采风 ( 二)牡丹谢幕多感叹
景山牡丹闻名遐迩
景山公园牡丹盛开
景山牡丹正当时
景山公园―芍药花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