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老呼市——河流系列之大黑河

    1965年邓拓同志来呼和浩特时,曾挥毫题词:“千载茫茫敕勒川,现今已换旧时天,阴山南北消烽火,黑河双流近市廛”。这个“黑河双流”就是指大小黑河而言。大黑河,蒙语称伊克土尔根河,全长200公里,发源于内蒙古卓资县以北、察哈尔右翼中旗以南的灰腾梁山中。发源之后,西南流径卓资县、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坟附近,再西南经托克托县,又曲而南流,于该县河口镇注入黄河。

    大黑河自古以来川流不息,灌溉着肥沃的土默川(即今呼和浩特平原)。大黑河在陶卜齐以后,一直穿行在群山中的低平谷地,汇集了许多山谷流水,然后进入地势开阔的土默特平原。因大青山洪积扇面边缘地下水的滋润和山谷流水的补充,长期以来,一直水量充沛,引导着山谷流水向西南流去,给广大土默特平原带来了极为有利的灌溉条件,使之成为水丰草茂、宜农宜牧的沃野。这块平畴沃野,是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地处包头以东,大青山、蛮汗山之间的三角地带,黄河横贯整个平原,干渠和支渠之间渠道纵横,灌溉十分便利,加上大青山的屏障作用,给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里盛产小麦、玉米、甜菜和五谷杂粮,成为河套平原的“东粮仓”。倘若坐上飞机鸟瞰,大、小黑河像一双曲屈的银蛇,匍匐在绿色海洋中。滚滚的黄河水和大黑河的水通过蛛网般的沟渠,银光闪闪地灌入万顷良田,茁壮的庄稼随风起伏。这就是大黑河一带的自然风光。

   根据远古居民留示给我们的无数遗物可以知道,肥沃的黑河两岸,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已是猎人、牧人和农人的出没之地。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人民,又相继在这里交替居住或错居杂处。各族人民在这里进行频繁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给大黑河两岸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饶有趣味的风采,使它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合融溶的中心之一。

   川流在民族交往频繁地区的大黑河,在历史上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知道,它最早的名称叫做“荒干水”,东汉学者班固在《汉书》中就记载着荒干水的流向。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它为“芒干水”,说它流经阴山(大青山)以南,沿途汇集了许多支流注入黄河中。从战国至汉代大黑河两岸是汉匈两族人民交往频繁的地方,汉族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引水开渠,第一次将亘古荒原,辟作平畴万顷的良田。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隋唐之世,有关的历史著作中,又将大黑河称做“金河”或“紫河”了。这一时期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驻牧的苑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从榆林城(今准格尔旗北部黄河南岸十二连城古城)出发,沿着今天的大黑河巡行,并在大黑河北岸的突厥启民可汗驻扎,受到启民可汗的隆重接待。

   唐代之后,来往和居住在大黑河附近的各族居民更多了。唐末至五代居住这里的回鹘人把大黑河称做“合罗川”。“合罗”是回鹘语“黑色”的意思,从此便出现了黑水之名。辽代将大黑河称做“金河”或“黑河”。到元代无论是历史或文学作品,都将大黑河称作“黑河”或“黑水”。明代分“黑河二”,但并未明确大小黑河之称。直到清代才分称为大、小黑河,至此大黑河的名称才固定下来。

   奔流不息的大黑河,是历史苍桑变迁的见证。北齐敕勒族将军斛律金的《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以浑壮的音响,浓重的笔调,展现出包括大黑河流域在内的土默川的壮丽景色。从这首炽烈的“能发自然之妙”的铿锵旋律中,可以想见到当年这里浓郁的草原风光。无怪乎金代诗人元好问对这首诗赞美道:“慷慨歌谣不绝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几千年过去了,千载奔流的大黑河,“现今已换旧时天”,辽阔的土默川已成为碧绿的海洋,沉甸甸的禾穗迎风飘摇,工商农牧各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了大漠,青了阴山(黄河行26) 冯并
河套平原
哈素海
河套平原在哪,为何叫河套这个奇怪的名字?
归化为什么要改名呼和浩特?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敕勒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