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洲最穷国家的烟草却风靡全球,津巴布韦怎么做到的?

导语:很少有人知道,誉为“国烟”的中华烟,其烟丝来自津巴布韦。津巴布韦素有“烟草帝国”之称,拥有百年的烟草种植历史。该国的烟草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烟草区域公用品牌。神农岛带你探究这个非洲的内陆国,究竟是如何让烟草享誉世界的。

文/神农岛创作团队

日前,因为津巴布韦国内的危机事件,使大众的视线聚焦在这个非洲的内陆国。提到津巴布韦,除了“石头城”,不少人能想到的,恐怕是早已停止流通、面额巨大的钞票,但其实烟草更能代表这个国家。

津巴布韦素有“烟草帝国”之称,拥有百年的烟草种植历史。如今,烟草作为津巴布韦响当当的区域公用品牌,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巨大的社会效益,每年中国国内各大烟草公司都要组织来此考察、交流。自2017年3月15日进入销售季以来,津巴布韦依靠烟草收入达4.7亿美元。

因而,烟草业被认为是津巴布韦农业的“脊骨”。通过分析津巴布韦打造烟叶的品牌战略,对于我国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更具有借鉴意义。

烟草生长的天然沃土,世界的“黄金烟田”

“接近完美”,说到津巴布韦的烟草产品,英国广播公司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论。

津巴布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当地日照充足,气温较高且昼夜温差很大,年降水量达600到800毫米,且近60%集中于烟草生长季,是最适宜优质烟叶生长的天气;不仅如此,该国的沙质土壤通透性好、酸碱度适宜,非常有利于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形成,曾被媒体誉为世界的“黄金烟田”。

该国种植的烟叶99%用于出口。几乎所有高档欧美品牌的香烟,都要掺入一定比例的津巴布韦烟丝,因为这种带有独特焦甜香的高档烟丝,是品质和品位的保证。这也包括国内的中华烟,芙蓉王等,因此有人说,每一口“中华烟”都有津巴布韦的味道。

津巴布韦烟草品牌化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国家对烟草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营销体系、生产体系等同样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管理体系:部门、协会技术支持,科研水平世界领先

津巴布韦的烟草生产归口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管理。另外还有三个组织与烤烟有关:津巴布韦烟草协会(ZTA)、津巴布韦农民联合会(ZFU)、津巴布韦烟草种植者协会(ZATG)。

三部门分工明确,提供不同的技术支持:ZTA成立于1987年,该协会负责向烟农提供从种植到拍卖的所有服务。ZATG协会为烟农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指导等。TIMB是农业部下属的烟草工业和营销署,负责拍卖市场管理、烟农种烟登记、烟草公司在拍卖市场购买、出口烟叶许可证的审定和发放。

ARDA是农业部下属的农业、农村发展署,负责农业生产发展管理,也是津农业部认定的第一家具有烤烟合同种植资格的单位。

农业部下属的烟草研究院(TRB)是津巴布韦烟草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中心,下设三个实验站,是世界上知名的烟草科研机构,在烟草农业环节有较强的实力。TRB针对病虫害发生流行特点积极培育多抗优质品种,本国和附近一些国家所种烟草品种大部分来自该研究院。该研究院在烟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津巴布韦在烟草育种方面处于国际上领先位置,占有大量的种质资源。

由ZTA和FDU联合创办烟草培训学院,35%的时间讲授理论,65%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烟农种烟不是只要愿意种就可以,而是必须经过培训三年,拿到培训学院的资格证书。培训学院成立以来培训了成千上万学员,对津巴布韦烟草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有多年的种烟历史,津巴布韦烟区的烟农有种烟基本技能和分级技能,有一批很有农场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经理。

标准体系:烟叶分级严格,存放要求高

津巴布韦官方烟叶分级体系(主要指烤烟)等级数目较多,主要在烟叶营销环节应用,分806个等级,最多时分1200个等级,表达等级的代号较多,一个等级至少包含3个-5个等级因素,依次代表叶组、质量档次、颜色、类型和附加因子,以表达烟叶的不同数量特征。

烟叶分级体系是以描述的方式代替评价的方法、以综合质量状况评价定级取代以最低品质因素定级,所有经过生长和调制过程生产出来的烟叶资源(包括碎片、烟末等)都可以定级,还特别关注批量烟叶的一致性、柔软度,这是津巴布韦烟叶分级标准的鲜明特点。

另外,国家对烟叶的存放也有严格的要求,不同地块烟叶不能混放,不同烟房的烟叶不能混放但可以在一起分级,不同品种烟叶必须分开放,而且不能一起分级。

营销体系:两种销售体系并存,保证纯正品质

在津巴布韦主要有两种烟叶营销模式即拍卖制和合同制、收购。

1、 拍卖行

烟草生产自1910年起开始实行市场拍卖制度,烟草公司从拍卖市场通过价格竞拍购买烟叶。后来曾一度中断,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拍卖制度才完全恢复并逐步完善起来。拍卖制是津巴布韦主要的烟草营销模式,烟农将生产的烟草拿到拍卖行统一拍卖销售。

津巴布韦有三大烟草拍卖行,即Tobacco Sales Floor(简称TSF),Burley Marketing Zimbabwe(BMZ),和Zimbabwe Industry Tobacco Auction Center(ZITAC)。

TSF拍卖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拍卖行。待售烟叶按照不同区域整齐排列,每大包烟叶称作“一捆”,上面清楚标注着品级、重量等信息。据悉,拍卖场的交易大厅每天可售出多达2500至3000捆的烟叶。

烟叶拍卖场专业化程度与拍卖效率高,是津巴布韦烟草营销体系的一大特点。烟草拍卖交易中,拍卖方由“报价员”、“竞拍员”和“记单员”组成,而买家则包括烟草公司代表和中间商等。每天交易完成,拍卖场都会汇总、分析当天各类烟叶的交易量和成交价。

烟草公司进入拍卖行,首先要取得资格,在拍卖市场购烟的公司有两类:A级烟草购买证(每年购烟至少500吨,95%的烟叶出口)、B级烟草购买证(每年至少购烟100吨,只能内销)。

在拍卖前,TIMB派技术人员给即将拍卖的烟叶进行预分级。当买卖双方发生争执时,TIMB有仲裁职能。TIMB在每个拍卖季节必须联合烟草研究院对上市烟草进行检测,向烟草公司保证参与拍卖的烟叶没有甲虫,不含有禁止使用的农药,如发现拍卖烟叶违反有关规定,这些烟草将被立即销毁。

拍卖市场一般4月份开拍,9月或10月结束,历时200多天。

2、合同收购

合同收购起源于合同种植,开始于2003-2004年种植季节,津巴布韦引进巴西的烟草生产模式,允许投资者同烟农签约开展合同化种植,以减轻津政府对烟草生产的投入。

合同化种植生产的烟叶,通过合同收购的形式卖给投资者。投资者按照略高于拍卖行3-5%的价格收购烟叶,并扣除投入部分,将其余部分支付给烟农。优点是公司不必申请“A”类购买证,即可在津采购烟叶,对烟草的质量和数量有相对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合同种植和收购在津巴布韦烟叶市场化经营中的日趋完善,2009年合同种植的烟叶产量已达4.23万吨,占全国烟叶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2%。合同种植、合同收购和市场拍卖等市场化的经营,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生产体系:百年种植历史,生产技术成熟

津巴布韦自1903年起开始种植烤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建立了与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保证了烟叶产质量的稳定性和风格特征的彰显。

1、土地轮作方式,保障烟叶可持续发展

在轮作方面,津巴布韦烟叶生产采用至少5年两头栽烟的轮作方式,即:烟草—玉米—牧草—牧草—烟草,有效地保持和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抑制病虫危害。并且采用深耕的耕作方式,深耕40-45cm,有效地改良了土壤物理性状和控制了杂草。 

2、从引进到自育,种植品种风格

津巴布韦的品种选育工作从以引进美国品种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以自育品种为主,其育种工作以优质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目前,生产上种植的烤烟品种均为半多叶型杂交品种。具有抗病与抗逆性强,产质量稳定,烟叶香气浓度高等特点。

  

3、分类管理体系科学,烟叶 生产效率高

津巴布韦总耕地面积为3328万公顷,人口1350万,人均占有耕地2.5公顷,农业劳动力相对缺乏。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烟叶生产除使用机械化耕作、灌溉、运输和烘烤外,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进行移栽、施肥、采收、分级和其它田间管理。

为此,农场雇有农场经理,对农场工人、财务、物资、仓储、运输等方面进行科学而紧凑的分类管理,以保障农场烟叶生产的有序运行,劳动生产效率不但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生产出来的烟叶质量较为均衡一致。

4、烟粮比价高,专业烟农种烟思想牢固

  

合理的粮烟比价为提高烟叶质量、促进烤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玉米和烤烟为例,生产结果表明,6亩玉米的收入相当于1亩烟的收入。可见,烤烟生产虽然费工费时、成本高、技术性强,但纯收入也高。在高额利润下,烟草生产者愿意种植烤烟并千方百计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百余年前,一个英国代理商人在看到津巴布韦种植的烟草后说,这个国家发现了与黄金、钻石一样贵重的东西,将足以令世人注目。

如今,一株株不起眼的烟草已成为津巴布韦创收的重要农作物,回顾其打造烟草品牌的各项举措,我们不难发现,津巴布韦政府始终致力于打造烟草的高端品质,为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品是品牌的重要载体,烟草的高质量也成为该国区域公用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言人”,使产品在同类品类中脱颖而出。津巴布韦的烟草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向往高质量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衡量世界各大烟草公司的香烟品牌是否奢侈、昂贵的标准。津巴布韦的烟草品牌体现更多的是国家对品牌的成长、管理、保护等进行流程化、系统化科学的运作,这更值得我国众多区域公用品牌学习。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中国特产品牌营销的开山之作、神农岛首席专家娄向鹏的新著《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已经正式与读者见面。

娄向鹏被誉为中国品牌农业第一人,新书《大特产》是《品牌农业》的姊妹篇。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市场、消费、品牌、营销角度研究中国特产的专著,首次揭开了小特产做成大品牌的密码。

本书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联想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等业界大咖的热情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草业2017年税利再过万亿
丽江之旅:实拍金沙江畔烟农生活
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津巴观察】2022年烟草销售季拉开帷幕,中低档烟叶价格有所上涨
桐梓县烤烟种植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云南烟草的发展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