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 汕 工 夫 茶(296)—— 择 水

         扇  子  山  蛤  蟆  石  泉  水

   蛤蟆石,位于长江西陵峡东段。距湖北宜昌市西北25公里处,灯影峡之东,长江南岸扇子山山麓,有一呈椭圆形巨石,霍然挺出,从江中望去好似一只张口伸舌、鼓起大眼的蛤蟆,人们称之为蛤蟆石,又叫蛤蟆碚。

   蛤蟆石地处滩险流急的扇子峡边,舟人过此处视为畏途。清人郭相业在《蛤蟆碚》中写道:“白狗峡,黄牛滩,千古人嗟蜀道难,江边蹲踞蛤蟆石,逆水牵舟难更难,贾客闻之心胆寒。”  然而比这千万年蹲在长江边的蛤蟆石更有名气的,则是隐匿在背后的那眼清泉。在蛤蟆石尾部山腹有一石穴,中有清泉,泠泠倾泄于“蛤蟆”背脊和囗鼻之间(因蛤蟆头朝北),漱玉喷珠,状如水帘,垂注入长江之中,名曰“蛤蟆泉”(陆羽也称之为蛤蟆囗水)。泉洞石色绿润,岩穴幽深,其内泉水成池,水色清碧,其味甘美。

   茶圣陆羽,约在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涉足于巴山蜀水间,访茶品泉之时,曾前来品鉴过蛤蟆石泉水。在陆羽之后,张又新著《煎茶水记》中记载:“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  并引陆羽将其评为“天下第四泉”。 扇子山蛤蟆石泉水自从被陆羽排出名次之后,引起嗜茶品泉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北宋年间,许多著名品泉高人,都不避艰险,纷纷接踵而来,登临扇子山,以一品蛤蟆水为快,并留下赞美泉水的诗篇。北宋文坛魁首欧阳修在同僚的陪伴下,经下牢溪三游下司沿江而上游览西陵峡,专程游览扇子峡,写下《蛤蟆碚》诗曰:“石溜吐阴崖,泉声满空谷。能邀弄泉客,系舸留岩腹。阴精分月窟,水味标茶绿。共约试春茶,枪旗几时绿!”  

   欧阳修离开夷陵以后,仍然对蛤蟆泉念念不忘:“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繁华不可慕,幽赏亦难遘。”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及胞弟苏辙赴京(河南开封)途经夷陵,到扇子山,兄弟登临蛤蟆碚品泉赋五诗《蛤蟆碚》云:“蟆背似覆盂,蟆头如偃月。谓是月中蟆,闭囗吐月液。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禀受苦清洁,独与凡水隔。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敌。”  绍圣三年,黄庭坚经三峡时游蛤蟆碚后,有“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春芽来就煎”的诗句。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十月,爱国诗人陆游冒雪过扇子峡,登临蛤蟆碚,也作诗《蛤蟆碚》一首:“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齿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送鼓咚咚又解船。”  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递:“十月九日登蛤蟆碚,《水品》所载第四泉也。蛤蟆碚去路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疤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处。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翠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蛤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温然如春。”  

   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来游扇子山,针对当年欧阳修谪夷陵之事,写有《蛤蟆碚》诗:“蛤蟆碚下水泉清,过客争题洞口名。谪到夷陵真善地,岂惟橘茗敌东京!”

    葛州坝工程竣工后,水位上涨,一处历史名胜——蛤蟆碚淹没于江水中,但扇子山下那股清泉却依然长流不息,成为石牌风景区一大亮点。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媒体文学||新作快递:黄荣久《怀想天下第四泉》
陆羽品茶二十泉
泉的趣闻
虎丘第三泉,茶圣陆羽曾点赞好评,不过在他心目中只排第五
中国十大名泉,“茶圣”陆羽亲自排名,一座名山占其三!
【引用】天下十大名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