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疑难解答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协调该生效时点前后法律适用就成了稳定当事人合理预期、维护司法权威性的首要问题。一个简单的效力衔接处理原则是:坚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即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设置了“有利溯及”和“新增溯及”两种例外。

下文将主要解答民法典效力衔接的三个疑难混淆点:

一、何谓“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有利溯及”:即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用《民法典》的规定。

问题出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的利益本就对立,那种情况下属于“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呢?

答:以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为判断标准。

二、《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是否也适用相同的溯及力规定?比如常用的《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其效力衔接如何?

答: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释,而非立法,因此大多数司法解释虽然制定于被解释的法律施行之后,但仍应溯及到被解释的法律实施之日发生效力。

三、如何判断“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发生的时点?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答: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以逾期不履行债务为例,违约之日即为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发生的时点,后续持续存在的长期欠款的事实状态并费是所容易因常识误认为所谓的“持续性法律事实”。

请在评论区提出任何对本文的观点或建议,作者会尽快友善回复。

有意转载Bamboo Splint竹帚金融法律评论文章或有意愿于本订阅号投稿的朋友,欢迎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律事实持续如何理解
“干货”来了!一张图详解《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规定
《民法典》《担保制度的解释》后,废止的《担保法》及司法解释是否还可以继续适用(一)
《民法典》溯及力规则和疑难问题解读
关于民法典溯及力的六大疑难问题解读
哪些事实,虽然发生在民法典颁布之前,但是却直接适用民法典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