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濛江地名趣谈(四)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梧州晨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报刊书章。有诗词集《心茗集》一卷。编著有地方风物志《濛江史话》、方言志《土音雅字》各一卷。


十二、牛皮圩的圩名来历

       牛皮圩地处蒙江河岸,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圩。为濛江史上第一个圩市。其前的明代虽有居民居住,但未成圩市。

       牛皮圩主要的交易商品为水牛,主要贩卖牛皮、牛肉。这也是牛皮圩及牛皮江(今称为马江)的称呼来源。古时的藤县,山多耕地少,种植困难,而养牛便利。牛,可力田,可食用,牛皮还是制作皮具、造鼓的绝佳用料。

       最早是广东南海人在此落脚雇船收牛,然后当地居民卖粥卖粉以供消费,遂成市集。据传,圩期最初是十日一圩,后来发展为逢农历三、六、九一圩。牛皮圩的牛皮交易,在两广地区盛极一时,连附近的永安州,昭平县,平南县的农户也牵牛来卖。

         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圩亭较小及冬季涸水期进不了大船的局限,牛皮圩的圩市功能渐渐地被面朝大江的安城圩取代。

        但是,一直到解放前,牛皮圩仍然是藤北最主要的活牛交易集散地。

十三、辣头村的村名来历

       辣头村地处蒙江西岸平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建村。

      相传该村始居者是两兄弟。有一天,兄弟间因琐事吵架,并开始扭打起来,弟弟后生些力气大,哥哥打不过,于是哥哥趁弟弟不备随手将桌上的一碗生辣椒酱泼到弟弟头上,弟弟当时辣得麻疼难当,就跑了出去,打架于是终止。弟弟经此一辣,觉得自已有不对处,而哥哥也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兄弟和好如初,后来为了纪念这事并教育后人要保持团结,故取其事将居地名为辣头。

十四、大洲村的村名的来历

    大洲村因处地处蒙江江心的大洲而得名,大洲意即蒙江中大的洲屿。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村。属覃安村委会。

      两岸河道相距仅100米,现洲上住着肖、何、王、陈几姓村民,有200多户,人口约1000余人,洲头洲尾分为四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约200余亩,竹木葱茏。

十五、濛江街厘金码头的来历 

      厘金码头位于濛江大庙口(古庙码头)与角咀码头的中间位置,即唐姓屋与梁姓屋间的约一米来宽的小码头,是濛江最小的码头。

      厘金制度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的办法。

     濛江的厘金码头就是旧时专门征收过往商船货物税 的专用码头。虽然这个码头的名称在旧县志没有收入。但在清同治年间就在濛江设立的饷捐局 (即统税分卡)在广西财政史上较有名气,一个小镇行使的税种居然是国省级税收分卡。可见当时濛江的航运贸易的重要。

十六、北马星村得名的来历 

       北马星地处山坡,位于蒙江的北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建村。

       据说此地在堪舆风水学上属于马形地,兼属其他星体,取吉祥意故取名马星。


《西江水月》投稿说明及稿费标准

一、关于本众号《西江水月》

 西江水月》是一家纯粹、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媒体,主要向公众推广传播:国学(包括但不限于诗词歌赋),茶文化,乡土文化,品鉴,养生,新知。

二、平台栏目

现时本公众号常设的栏目有:

(1)诗词栏目

1、梧州晨钟诗社联办的《晨钟诗笺》期刊。主要推介诗社成员作品;

2、晨鸡国学社、浔江诗社、藤县濛江诗社开的不定期诗刊,主要展示诗社个人作品;

3、全国各地诗友的个人诗词作品。主要展示个人作品。

(2)乡土文化栏目

1、由藤县濛江本土专家学者群提供专稿的《安城风韵》。主要宣传藤县及濛江本地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

2、由各地专家学者群提供专稿的《方音俗字》。主要研究西江流域的方言及文字;

3、反映两广西江流域一带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

(3)茶文化栏目

1、六堡茶系列;

2、其他茶类系列。

凡符合以上三个栏目题材的作品均欢迎投稿。也欢迎微信群诗组织在本公众号开设专栏,本公众号视发展情况也会增设若干不固定栏目;只要作者发文过来,总有适合发表的园地。

三、关于向本公众号投稿作品

1、文体不限,各类文章均可,不少于300字,个人诗歌作品集不超过三十首;拒收三观不正或负能量稿件。

2、投稿之前务必先关注《西江水月》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作品发表动态;应自行认真校对,谢绝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稿件。

3、出于声明原创的原则来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由作者自负。

4、稿件需附作者个人简介、联系方式。

5、本平台拥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四、关于稿费

1、稿费来自赞赏。作品发表7天内(含7天)超过10元的,6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10元以内(含10元)及后期赞赏不予发放。

2、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微信HIGE2015,以便领取稿费;稿费发放后24小时内不领取,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五、投稿方式

1、投稿邮箱:499698361@qq.com

2、投稿微信:HIGE2015

本公众号濛江地方文化往期作品选读:

黄远智先生作品选:

百望山中秋月

杨世文先生作品选:

中秋节唱和录镇小校园橄榄树唱和录》;《新年说岁首》《儿时家乡的江》、《儿时的濛江圩镇》

麦杏生先生作品选:

《濛江的鱼市》《我的社公小学》《夜访神山》《那时濛江街的绿树》;《梦回蒙江-一个六十岁老人的回忆

明先生作品选:

濛江拾遗之五棵古榕》;《小城旧事--手表故事;《小城旧事---- 棋王争霸

廖金胜先生作品选:

藤县民族传统体育——《执子》、《救监》、《骑马打仗》》;《藤县民俗之传统儿童游戏—抬新娘、氹凛转、咩咩羊》;藤县民俗传统体育—斫地雷》;《藤县民俗传统体育—车铁环、跳飞机》;《南狮由来的传说》;《濛江民俗与童谣记忆》几则《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中《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

安城风韵团队作品:(杨世民、廖金胜、朱强鸿、麦杏生、朱伟坤、何海荣等)

濛江地名趣谈(一)濛江地名趣谈(二)濛江地名趣谈(三)

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六)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五)

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四)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三)

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二)濛江本地歇后语谚语拾趣(一)

何海荣《安城风韵》系列诗词作品:

濛江风物》;《濛江记忆》;《濛江古八景》;《濛江美食竹枝歌

邮票上的濛江国宝》;濛江的庙宇乡社及古迹遗址(一)

清代诗人咏濛江

甘轶雄先生作品选:

那年,那间文化室》;《相聚源于怀念

故人廖炳森作品选:

畴昔濛江·儿时忆犹新(一)畴昔濛江·儿时忆犹新(二)

畴昔濛江·儿时忆犹新(三)畴昔濛江·儿时忆犹新(四)

其他文友作品:

濛江童谣中的童话 ——“点脚· 乒乓”

濛江白话中为何存在闽南语词汇?

土音雅字--趣谈藤县濛江土白话(一)

濛江诗话(—)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吹牛”的来历
大车森林公园今如何?赛江诗社昨日采风行
清 郑煦 人物花鸟作品选
浮云 · 腰古
《对联话》品读(184)
说说绿春县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