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踪夏朝.夏朝的文明本色7: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分析与史前古人基建能力的考证

追踪夏朝  第三篇  夏朝的文明本色

第七章  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分析与史前古人基建能力的考证

——附录:大禹治水在文献和青铜铭文中的记载

作者 黄饮冰

内容提示

再发说明

一、大洪水与大洪水记忆

二、在《陶唐辉耀》一文中,对帝尧用禹治水所谓事迹我是讲过的,今天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的角度谈一谈

三、大禹治水之前黄河流域的水情

四、史前大洪水是分阶段的

五、中国上古能够做多大的工程——从史前古城建设可以透视出上古人的建设能力足以胜任“大禹治水”

附录一:转一个网友的评论

附录二: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

附录三、大禹治水的青铜铭文——遂公盨[xǔ]

关键词  大洪水  大禹治水  

再发说明:对于黄帝,我分三个阶段。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的小冰期到距今4800年,东北的黄人南下活动于河北中北部,距今4800年后天鼋黄帝南下活动在豫东、豫中到泰山南,后期因凤少昊复兴败天鼋黄帝于曲阜;有熊黄帝迁于豫中新郑,又被蚩尤驱逐逃到涿鹿;轩辕黄帝兴起于河北北部的涿鹿,由涿鹿南下统一中国。所以我说黄帝早期活动于上古中国东部,晚期由涿鹿南下统一中国。距今4500年轩辕黄帝在陕西延安设立芦山峁古城。这些历史我在《黄帝一统——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已经论述过了。

尧,生于山东陶,被帝挚封于河北唐县。帝尧代帝挚为帝,因东部洪水与海浸迁汾川平阳。晚年,东部水患根治,帝尧回山东设立陶城,居陶。

时代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人群所处的区域不同。东边洪水加海浸,聊城泡在东海中,不走找死啊?历史上的洪水和海浸,是分阶段的。没有建立时间轴线,史前历史就被盘死了。

我讨论洪水与海浸,是从新仙女木事件之后(距今11500年)谈起。

本次谈的是帝尧时期大禹治水。帝尧迁入汾川平阳,恰逢大夏地区爆发洪水。禹凿龙门,通大夏,根治大夏地区的洪水。这是从夏朝历史的角度论述。

大禹治水时期发生的洪水,主要是冰川急剧融化导致的洪水和海水顶托导致的洪水长期不退。这样的洪水会同时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西两地。东边就是东亚(中国),西边就是南次大陆(巴基斯坦南部和印度地区)。由于东亚和南次大陆相对于青藏高原形成的地势和地理环境不同,遭受的洪水冲击也不同。在东亚是浸满隐没式,在南次大陆是冲刷毁灭式。这次洪水,导致南次大陆印度河文明冲毁断绝;对东亚,文明则是退守高地。

只有东亚地势和地理环境,才能形成长期不退的洪水水情。

一、大洪水与大洪水记忆

洪水对人类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曾下降了197米,人类的活动区域随着海平面的退缩而推进。第四纪冰期结束,气温急剧上升,海中冰川融化,海平面也急剧上升,大约上升了200米,并且在距今70008000年前时期,海平面再度上升超过1米。海平面上升,使不少近岸及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都被水淹浸,沿海文明和东海文明(姆大陆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引起沿海大地被淹没的原因不是洪水,而是海浸,所以沿海文明的劫难,是海浸造成的。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增加,内陆洪水灾害频发,但集中影响的是距今6300年左右的一次洪水,破坏性极大,因为洪水和海浸一起对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产生影响,导致洪水都汇聚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长久不退,遗留的人类退守于水中山丘之上,跟飞禽猛兽争夺生活空间,所以随时遭到飞禽猛兽的伤害。

世界性的大洪水泛滥期在距今7800年到6000年之间。洪水和海水叠加最后汇聚在太行以东、豫中嵩山和鲁中泰山之间、鲁西南以西直到安徽吴越,水天相接,鲁中山区夹在洪水和海水之间,成为孤岛。现在的河北、河南、安徽、江浙被浸泡在水中,大小山峰和高地被水分割成无数个岛屿,遗民被分割居住在岛屿上。洪水和海浸灾害长达1000年。

在距今6000年左右,由于洪水诱发,洪水汇聚区发生大地震,导致天崩地裂,女娲补天的传说,就是对大地震带来的破坏力的反映。

大地震也给人类带来了好处,就是大地震后,洪水慢慢地消退,尽管消退的时间很持久,但洪水的上升势头被阻滞了,淫水被止住了,不少山地从水中露出来,给洪水期的古人以更多的水中之洲以生存。

这次大地震,在鲁南山区,留有遗迹。

在这次大洪水(对女娲后裔来说的)泛滥期,大约距今6300年前后产生了巨大的洪水和海浸的叠加效应,让伏羲和女娲结合在一起,催生出了伏羲文化,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打下了血缘和哲学的基础。

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有大洪水的记忆。

对于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来讲,新仙女木事件之后,经历了4次大洪水。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了3次大洪水。

从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到距今9000年以前,中原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大洪水泛滥期,此次大洪水使中原地区的华尼安(燧人氏)文明遭到毁灭性的的灾难。经历这次大洪水的是生活于西部和中原地区的华尼安(燧人氏)。伏羲后裔没有这次洪水的记忆。

在距今8000年到距今6000年之间,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经历了第二次大洪水泛滥期。大约距今6300年前后大洪水是与海浸同时发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结束。这次大洪水和海浸一起,对中原地区的远古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洪水和海浸一起,催生了伏羲女娲文化。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这是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的第一次大洪水。沿海文明和东海文明(姆大陆文明)遭受的是灭顶之灾。

距今4800年到4600年,一颗或数颗外星在晋豫之间到河北中南部与地球相撞,引起一次急促的陨石雨导致的洪灾发生,期间伴随着200年的降温。这次事件,导致了神农氏族在中原地区的衰败。炎黄在中原兴盛起来。

在距今4300年到4200年之间,中原地区经历了第四次大洪水,这次海浸的影响也很明显。大洪水催生了唐尧文明。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是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的第三次大洪水泛滥期。

二、在《陶唐辉耀》一文中,对帝尧用禹治水所谓事迹我是讲过的,今天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的角度谈一谈

世界很多民族都有洪水的神话,中国也一样,洪水对中国的影响,集中的是两次,一次距今6300年以前,是女娲伏羲的年代,产生了伏羲女娲兄妹传人的传说。第二次是距今4200年以前,是帝尧的时代,尧舜禹三帝都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登上历史舞台。

《圣经》的诺亚方舟故事说:神为了惩罚人的罪恶,准备发出洪水淹没整个世界。敬神的诺亚事先得到了神的启示,造了一条木船。发洪水之前,诺亚把一家8口人和世界上的各种动物装入木船。诺亚很细心,动物中都是一公一母的装船。洪水泛滥了150天,除方舟中的动物外,其他生命都被洪水淹没死亡,无一幸免。洪水逐渐退却时,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打探消息,鸽子返回时,嘴里叼着翠绿的橄榄枝,诺亚知道洪水退了,放出船里的所有生命,世界得以延续。

《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很美,但除了神,人是被动地接受洪水。中国的洪水传说,人是主角,人和洪水做斗争,战胜了洪水。如女娲补天。

帝尧的时候,洪水再次泛滥,围住高山、漫过丘陵,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尧面对洪水局面,十分忧虑,向天下招募能治水的人才。四岳和群臣推荐鲧,尧认为鲧“刚愎自用、不听命令”,和族人的关系紧张,不适合干大事。但四岳坚持用鲧,尧只得用鲧治水。鲧治水9年功不成,被摄政王舜处死于羽山。传说鲧治水的时候,到天上偷了天帝的“息壤”到下界,“息壤”可以生长,哪里被水淹没,鲧就在哪里放一点,哪里就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处死鲧于羽山,鲧化作黄熊,入于羽渊。鲧治水的时候,还听从觝龟的话,使人相曳、坝相联的办法抵挡洪水,因而遭到失败。鲧在羽山的尸体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大禹降生。鲧被杀后,舜举大禹治水。大禹受命后,与伯夷、后稷等人遍喻天下,发动大家一起治水。禹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吸取了鲧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入海,开辟引水河,把水引入大海。洪水消退后,他让伯夷发种子给大家,让民众在渒湿的地方播种,后稷发给民众食物,食物不够,就在诸侯之间调剂,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作《禹贡》,规定各方的土贡。

我多次说过,从传说看,帝尧时期的洪水爆发得有点诡异,就是没有下大雨或发山洪的背景存在,洪水围山绕陵,长期不退。但是当时的气温很热,这气温很热可以从尧时十日并出的传说得到证实。在帝尧时期,十日并出,天气得有多热啊!这个记忆是很深刻的,不然怎么会转成了十日并出的故事,还有“大羿射日”的故事。《淮南子·本经训》将大羿射日的故事做了总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我在这里把“羿”称作“大羿”,因为“羿”实际有两个,一个是前羿,一个是后羿。

大羿曾统一了东方诸多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东方国家。大羿的国家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追溯到帝俊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也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大羿张弓搭箭,射掉9个太阳。由于帝俊的国家集团由众多崇拜太阳的方国所组成,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十日国。在我小时候听到的神话中这最后一个太阳是躲在马齿苋(土话读han)下才逃过一劫,所以马齿苋不怕太阳晒。

后羿就是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有穷氏的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这就是“太康失国”。后羿自己也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史记》与《竹书纪年》对夏代的叙述相差40年,其实相差的就是后羿废除夏王自己专权的40年。

所以帝尧时期的“十日并出”的神话,其实就是对帝尧时期天气炎热的记忆的神化。“大羿射日”实际就是对帝尧时期大羿灭“十日国”的记录。

为什么我要这样推理呢?任何灾难,在上古时期都被认为是天帝对人间的惩罚。为什么要惩罚人间呢?“天子失德”。实际上诺亚方舟的故事也体现了神对人的惩罚,东西方文明在源头是一体的。“天子失德”,作为帝尧是要让位的。不让位就要找替死鬼。这个替死鬼就是东方的“十日国”。“十日国”的最高天神是“帝俊”。因为“十日国”是崇拜太阳和金乌的,帝尧把天气炎热和洪水漫山浸陵的原因推给了“十日国”,派大羿灭了“十日国”中的“九日”。

这里可以总结:在帝尧时期,气候突然变得很炎热,炎热的气候加快了中国西部冰川的快速融化,形成了来自西部的冰融性大洪水,对中原地区产生巨大的洪水灾难。另一方面,同样由于天气炎热,导致海山冰川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形成海浸。海浸导致海水顶托,西部来水无法入海下泄,所以在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形成了长期不退的洪水。因为中原地区的西部没有一个四川盆地的构造,不能够在西部上游拦截西部洪水,而中原、华北、江淮地势低,海平面升高容易形成海浸。这个是由地理构造决定的,我曾专门著文探讨过了。这就是帝尧时期洪水的气候原因的真实性。

鲧治水的办法符合人们对洪水的第一反映,水来土掩,见水就自然要堵截,所以鲧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也是真实的记忆。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确与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神话中的息壤是什么东西呢?神话说息壤是能够生长的土地,似乎是很神话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息壤是古人看到的真实存在一种自然现象。因为用堵的办法对付洪水,就要在来水方向的河谷之口或湖泊之口建筑大坝,由于洪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饱含泥沙的浑浊洪水在河谷和湖泊被被建筑的大坝拦截之后停留下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沉积就会淤积下来,大坝垮塌后洪水消退,就会形成一块一块的冲击平原,人们看到的就是新的平地的出现,先民们只见其功,不知其效,自然就把新冲击平原的出现归结于神秘的“息壤”。实际上,神话中的“息壤”我们现在也看得到。这就是帝尧时期“息壤”的真实性。

鲧破腹生禹,是父系社会“生命来自父亲”的普遍认识的真实反映。这我就不说了。

所以大禹治水,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如同距今6300年前的洪水产生伏羲女娲兄妹传人的传说一样,都反映了上古时期洪水的真实存在。

用鲧治水,是尧最大的失误,尧本身不想犯这个错误,但是四岳坚持,说明在尧的时代,氏族长老会议有绝对的权威,处于的历史时代是“氏族共和”——氏族长老会议可以否决帝王的决策。同样的,尧的失误,为大禹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因为鲧获得了治水权,这个权力自然被鲧的儿子大禹继承。有了大禹,夏启就有机会改“族天下”为“家天下”,建立夏后朝。黄饮冰2018616日星期六

三、大禹治水之前黄河流域的水情

龙门未凿、吕梁未开黄河未形成前黄河水系示意图

大禹治水之前,黄河流域的水情如下图所示:在大夏高原即黄帝时期的昆仑虚(秦晋高原)北和西北是河套古湖。黄河晋陕间段未形成,汾水和渭水等河流汇入大夏高原南部的弱水渊。东部地区,河流、沼泽、湖泊密布,陆地被河流、沼泽、湖泊分割,呈“州”的形态存在。所谓的“九州岛”,可能就是东部众多“州”中的九个大州岛,也可能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州叫做“九州岛”。我理解为“九个最大的州岛”。到大禹治水后,才有《禹贡》的九大州。

砥柱山

弱水渊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三门峡处的砥柱山,导致渭水和汾水等汇集在砥柱山以西的河谷和平原上形成一座古湖。

帝尧时期的洪水,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温导致海上冰川急速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引起东部海水顶托或海浸,河流不能下泄入海,形成长期不退的洪灾;高温导致西部冰川急速融化,冰融性洪灾在河套古湖以上的地段频发。由于冰融性洪水不断汇集到河套古湖,导致河套古湖急速膨胀,引起大夏高原上洪灾。

鲧用堵的办法治水,可能是在上游拦截来水,在下游堵截海水倒灌。这种两头堵的办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帝尧时期洪水长期不退,《史记.五帝本纪》说“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帝尧是在河北唐县承袭帝位的,在这样的水情下,迁都到晋南平阳。所以帝尧前期治理洪水,区域在东部平原地带;帝尧迁都到晋南,又遇到大夏高原上爆发洪水,所以才有大禹治理洪水从冀州开始,凿龙门开吕梁,形成黄河晋陕间段,河套古湖也就此消失了。大禹凿砥柱山后,三门洞开,晋南豫北之间的弱水渊也消失了。经新形成的黄河冲刷,大量的黄土冲刷到东部平原上,形成了丰腴的华北平原和海岱江淮平原,古人称之为空桑、穷桑之地。

四、史前大洪水是分阶段的

对于史前大洪水,我多篇文章中都进行过分析,也结合史前遗址的断代进行过分析。对于史前洪水,我是从新仙女木事件之后(距今11500年后)谈的。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人类经历了多次洪水泛滥期,距今8000年到6000年的这一期洪水泛滥,催生了伏羲女娲文化。其中洪水和海浸叠加期在距今6800年到6300年,这个期间中国东部、南部的平原区和世界各地的低海拔区被海水吞没(现海拔50米以下区域),高地或山地成了大海中的岛屿。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局面维持了大约300年(距今6300年到6000年)。约距今6000年,东部鲁西南一带发生地震,引起海平面急剧下降,所以距今6000年以后海平面逐渐下降,中国东部和南部平原陆地陆续显露出来;距今5600年到5300年来了一次“小冰期”,海平面恢复到正常水平。海退后的东部陆地上,河流、沼泽、湖泊密布,陆地被分割成无数的“州”,经过几百年的去盐碱化自然改造,到距今5000年时期,东部水草鱼虾丰盛,诸州土地肥沃,成为动物和人类的乐园。所以黄帝早期主要的战场在东部。

中国地形图

沧海桑田主要区域

距今4400年后,最后一代轩辕黄帝驾崩于地裂(地震)。这次地震,对地球的运转产生了影响,也对东部的地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实际上在距今4400年以后,由于东部众多河流下泄河道淤塞,内涝已经形成,到帝尧时期,再次形成内涝和海浸双重叠加效应,引发了帝尧时期的大洪水。不过这次时间不长,只有20多年,就被大禹治水所治理。

大禹治水的最大效应,就是凿龙门、开吕梁、破砥柱,贯通黄河。黄河贯通,大夏高原上的丰腴壤土被冲刷而下,对华北平原和江淮平原进行了二次改造,形成了华北平原和江淮平原新的千里沃野。

因为东部环境再次改善,帝尧到老年,回东部陶地重新设立陶城,游居于陶。(引用自黄饮冰著《陶唐辉耀》)

五、中国上古能够做多大的工程——从史前古城建设可以透视出上古人的建设能力足以胜任“大禹治水”

两湖古城分布图

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因为在我发出《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分析》一文的时候,有个人发表了一个评论,说:大禹治水是虚构的,因为那时的工具那么落后,用的工具叫做耒,松土可以,但很难把土铲走,以及生产力那么低,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有能力治水呢?而且那时候人口密度很低,没有必要河边跟洪水争地。我这里在古代,河谷平原森林非常茂密, 古人没能力开发建设,都住在高处的山坡上。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上古能够做多大的工程呢?

先看一张图片,经过考古发掘,江汉大地与澧阳平原上的古城遗址有16座,时间在从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这些古城,都是上古人建筑的。如上图所示。

上图中,西南角的是城头山,东北角的是叶家庙。从建成时间看,城头山建城时间是距今6300年,叶家庙建城时间是距今5300年。

叶家庙古城正好处于我的家乡——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市有一条大河,叫做“澴水”,澴水两岸就是广阔的冲积平原,这就是澴川大地。叶家庙古城就正处于澴河的下游处。因为再往下,就是孝感市的两条河交汇成一条河从武汉黄陂的甚家矶入长江了,在下游澴河与府河合二为一,被称作府澴河。黄陂在历史上属于孝感地区,后来才划入武汉市管辖。

据我所知,叶家庙遗址是迄今在鄂东北发现的最早的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填补了鄂东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空白。该遗址位于孝感市区西北角朋兴乡七份村,其东南距孝感市区6公里,孝感至白沙公路从遗址东面通过,西面和西北角为澴水故道。海拔高度2830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4’,北纬34°30’。该遗址是在1979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由于兰(州)、郑(州)、长(沙)线输油管道由此通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在已经回填了

      20083月,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组织联合考古队,对叶家庙古城遗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勘探。勘探工作结果表明,这是一处大规模新石器时期中心聚落,城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加上周围遗址,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城址内发现了城垣、壕沟(护城河)、城门、居住场所、墓地等重要遗存遗迹。

叶家庙古城遗址

叶家庙城址形状呈较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约870米,南北宽约640城垣以堆筑为主。遗址(城址)北部城垣保存较好,城垣残高34米,城垣宽30米左右。西南角的城垣保存最好,如今仍保留有高出地表5—6米的部分。

城垣外发现比较完整的环壕系统,一般距城墙有810米,宽2535米左右。环壕的西北角有一条壕沟与古澴水相连,环壕的东南部向外亦有一南北向的壕沟。

可以大约计算一下叶家庙城垣和护城河的工程量。

城垣总周长:(870+640米)×2=3020米;

城垣宽:30米(遗存宽度);

城垣高度:5米(取现存城垣高度平高度均值)

城垣土方量:3020米×30米×5=45.3万立方米。

城垣的土当然来自护城河,叶家庙古城池离澴河故道还有一段距离,西北角挖了一条壕沟与古澴河相连,大约1000米。那么护城河的遗留宽度是2535米,护城河与城垣的距离是810米,也就是说护城河的长度和宽度要比城垣增加810米,护城河的长度大约是(880+650米)×2+1000=4060米,护城河宽度是2535米,取平均值30米,深度大约10米,护城河的取土量大约是121.8万立方米。这个从护城河取出来的土,运去建筑了叶家庙的城垣、祭台等。仅计算挖护城河和建筑城垣的土方量,就是167.1万立方米的土方量。

叶家庙是上古澴川大地的中心城通过调查,结合曾经的普查资料,考古人员在叶家庙古城遗址周边5公里范围内,发现至少存在11个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吴家坟和徐家坟遗址已发掘。证明在澴水东岸,以叶家庙遗址为中心,该区域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新时代聚落群,而以叶家庙古城遗址的面积最大。叶家庙及其附属聚落建设完成其土方工程量估计就在千万立方米级别了。这样大的工程量,就是距今5000多年的古人完成的。

叶家庙古城平面图

下图是距今6300年的城头山遗址图。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东南距澧州古城(澧县县城)10公里,东经112°,北纬29°附近。总占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现存墙体宽2537米,城高24米。城址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占地76000多平方米(不包括护城河)

城头山古城

石家河古城在距今6000年到4000年间,先后四次筑城。石家河古城的核心区域是4平方公里,覆射区域达到8平方公里,特别是遗址中心距今4800年的大都城,面积1.2平方公里,城垣周长5公里之多,当时就有3万多人在此居住,是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可以看到,石家河古城城内当时的城壕水系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利,城内功能分区明显,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等,城市功能较为完备。这样庞大的古城建设,也是上古人完成的。

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瓶窑镇,是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年代上限很可能是2600 BC,下限是2300 BC 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

2016315日,发现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1976年就被发现的石峁遗址,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注意啊,石峁古城不是土城而是石城。而且石峁古城与大禹基本就是同时代了。

考古勘探确认了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调查发现,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

这样看来,上古人的建设工程的能力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差。上古时期,文明就由山地发展到了平原与河川地带。在文明进入平原和河川地带的时候,上古人再次遇到了洪水,并在这一次与洪水展开了一定规模的斗争,也是与上古人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大禹治水没有什么值得去怀疑的。

石峁遗址

黄饮冰2018623日星期六于孝感。

附录一:转一个网友的评论:转载一个,内容来自文汇报:王巍介绍说,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修建于约5000年前,遗址是在沼泽上修建的,为了防止山洪的侵害,首先修建了一个长3.5公里、宽度十几米的巨型水坝。该水坝除了具有防洪功能外,还是水利工程。最新发现表明,在内城外还有一个长、宽约2600米更大规模的城址。研究团队初步估算,总工程量1200万立方米,如果动用1万个劳动力修建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除了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研究团队发现,良渚遗址每个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尤其是有制作精良的玉琮、玉璧等与宗教相关的玉器,以及制作精致的武器——玉钺,甚至有的短柄钺上下还有玉质装饰,显然是军事指挥权力的象征。王巍说,“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是产生了权力、产生了王权的社会,我们认为,应该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年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附录二: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

1《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注释:1.鲧,音滚。 2.息壤,可以自己生长不息的土壤。 3.堙,音因,填塞。 4.祝融,火神。 5.羽郊,指羽山之郊。 6.复,通,璞云:《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曰: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 7.布土,分布息壤。 

2《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    云华夫人,王母1第二十三女,太真2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     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3至,岩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4,拜而求助。即敕5侍女,授禹策召6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阨7,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

禹尝诣8之崇巘9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律曰:云华夫人,金母之女也,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     后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瑶宫琼阙森然。既灵官侍卫,不可名识,狮子把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于瑶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别九州,而天锡10玄珪,以为紫庭真人。     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访道要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唐之馆,作阳台之宫以祀之。

注释:1.王母,即西王母,下文金母同。 2.太真,指仙女。 3.卒,音醋,同,突然。 4.相值,相遇。 5.敕,令。 6.策召,役使命令。 7.阨,音爱,同,狭隘。 8.诣,音易,指谒见瑶姬。 9.巘,音演,大山上累小山。 10.锡,通

3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1,复往治水。1.自辛至甲四日,古以天干纪日,从辛日到甲日,是辛、壬、癸、甲,恰是四日。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1,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2,闻鼓声乃来。禹跳3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4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注释:1.轘辕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 2.饷,馈食,指涂山氏给禹送食。 3.跳,踏。 4.嵩高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4、《史记.五帝本纪》

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5、《史记.夏本纪》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附录三、大禹治水的青铜铭文——遂公盨[xǔ]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距今约2900年。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耳圈内似原衔有圆环,今已失,圈足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98字。器口沿饰分尾鸟纹,器腹饰瓦沟纹。它是2002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遂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相传是虞舜之后,春秋鲁庄公十三年 公元前681)被齐所灭。作盨者是西周时的遂君。遂公盨早到西周,是最早的大禹治水传说的文物例证

燹公盨

燹公盨铭文

燹公盨铭文拓片

铭文释读: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在天下。用厥邵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 (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盨铭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可以对照《尚书》中的《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还可以对照《尚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还可以对照《尚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还可以对照《诗·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对照之后,会作出结论:铭文中的大禹事迹,与《诗》、《书》的记载是一致的。这也证明了《诗》《书》记载的可靠性,还可以证明大禹的事迹,在先秦就已经流传,并非秦汉之际捏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禹治水是神话还是历史?说出来你别不信,4大证据链告诉你结果
考古揭示:大禹治水新证据
古越寻踪之六
夏朝探秘
改变中国文明史的上古三次大洪水!学者:大禹并非来自埃及
大禹治水的真正目的,实在颠覆三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