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是谁?——殷商族群源自玄鸟氏,玄鸟氏源自“以猴为祖”的燧皇

殷商是谁?

——殷商族群源自玄鸟氏,玄鸟氏源自“以猴为祖”的燧皇

作者黄饮冰

一、甲骨卜辞“高祖夒”证明殷商以猿猴为创世祖

1、殷墟卜辞中的“高祖夒”

两个古字经常搞混,就是“夔”和“夒”。是“高祖夔”还是“高祖夒”呢?要根据甲骨卜辞定义。那么甲骨卜辞中的“夒”是什么呢?找到以下一片,这一篇甲骨有三个猿猴类型的神兽:

甲骨文中的猿猴——高祖夒(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甲骨文中的三个猿猴,就是“夒”:

高祖夒

有人总以周人是低文化种族,说周人把不少字写错了,殊不知周人是夏文字的直接继承者,又学习了殷商的文字,所以周人的文化是最高的。殷商甲骨文还有2000多个没能破解,我也认为大多数无法破解,因为文字也有“标的物”,标的物消失了,文字就死亡了,除非此文字还有意思之转借。根据这个道理,有新的标的物出现,就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文字。这个新的文字的创造者是周人。周人创造出一个“夒”字代表殷人祭祀的先祖猕猴是很科学的。甲骨文到周人的手中,才把很多的甲骨图文变成了文字——金文和篆文。也就是说,是周人完成了中国古文字的脱古(象形文、图形文和微言文的文字化)任务,在周代字的笔画得到了规范成为了规范性的文字。文字传到周代,文字的数量也来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所以很多文字并没有甲骨文。甲骨文也不是殷商祭祀文的全部,只是盘庚迁殷之后的卜辞,而且现在看到的是幸存的卜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周人恢复了夏代文字——夏篆,这也不能否定周人在文字上的新创造。

2、夒(nao)——人面猴

夒(nao

《说文解字》说“夒,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页,巳、止、夂其手足。”。康熙字典解释解释:猱本字。【說文】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頁,巳止象手,夊象足,省作猱。《在线新华字典》说“ ná,古同“猱”,兽名,长臂猿的一种。”

根据以上解释,“夒”是“兽类,猿猴类的一种,就是'猱’”。“夒”字从“頁”(不是首),那么这个也就是对“猴面(猴头)的模拟”了。

3、殷商创世祖——“以猴为祖”

杨荣国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说是“夒帝”,还说殷人的“帝”,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殷人的先祖——“夒帝”。既然“夒帝”处于“上帝”一样的地位,所以“夒帝”就是最高祖,即创世祖。

在杨荣国著《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注释中看到这一说:殷卜辞中有“高祖夒”,据郭沫若氏考证,即帝俊、帝舜、帝喾,亦即殷人先祖(见《先秦天道观之进展》)。  

王国维氏对此也有考证说:此夒即《史记·殷本纪》中最早的殷人祖先男神帝喾,也即《山海经》中的上古帝王帝俊。《帝王世纪》也记载说: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

从以上资料,说高祖夒是帝喾(名俊)也没什么毛病。“夒”与“俊”比较的是字形相似,理由是怀疑古人把字写错了。根据“帝喾名俊”就把帝喾与俊归为一体也说得过去。但是很粗糙,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起码一条,从甲骨卜辞中的猿猴形图文,我看不出是公猴还是母猴,也看不出“猴”与“俊”写错的根据。相反,把甲骨文中的“猴”转换成文字“夒”,是非常正确的。

二、“玄鸟生商”说明殷商的族源是玄鸟氏

“玄鸟生商”,就是说殷商是由“玄鸟氏族”演化出来的。玄鸟氏与黄帝和山东的“凤少昊”都有关系。黄帝是黄鸟氏,凤少昊就是凤鸟氏。

玄鸟

殷商玄鸟:鸱枭

在距今9000年前,玄鸟氏就居住在东北燕山黄水(西拉木伦河)生活。距今8000年前后,黄帝的祖族黄人从河南迁移到燕山黄水,称“黄鸟氏”,与玄鸟氏建立婚姻关系,结成黄玄联合体两族一起创造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在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根基上发展出了灿烂的红山文化。

距今4800年,黄玄联合体进入山东,玄鸟氏抛弃了黄鸟氏,融入了凤少昊鸟国,成为凤少昊二十四鸟氏国中的一员。

距今4700年前后,黄人出现了第一位男黄帝(天鼋氏),他消灭了山东的少昊太昊,把两昊遗民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玄鸟氏重新回归黄帝系统。

中国西部地理地势图

1、黄人从两湖经贾湖到东北,与东北玄鸟氏结成黄玄联合体

东北的黄人来自哪里呢?来自贾湖。而贾湖人来自云梦泽北部的江汉流域(现存的洞庭湖是古云梦泽的南部)。贾湖与彭头山是同一文化的两个分支。这三者的联系,就是龟文化。贾湖龟来自洞庭湖。红山龟演变自贾湖,神化于天鼋。

距今9000年前两湖地区一支黄人迁到贾湖。

距今8000年左右,贾湖黄人迁移到东北,兴隆洼文化就是其早期遗迹。

贾湖黄人在东北与玄鸟氏建立婚姻(黄玄联合体)关系,形成东北黄人。

东北的黄人是黄崇拜,崇拜黄蛇和黄鸟,与玄鸟氏对称,就是黄鸟氏。对应的玄,是赤黑色。赤和黑,又是由玄分化出来的。东北有赤(赤峰)的地名,当是由此而来。也可能玄鸟氏的首领称玄帝或赤帝。

黄氏作为黄人或黄帝的后裔,分支繁杂,黄氏之间很难联谱。黄氏之间开亲也很多,但并不是说黄帝后代近亲结婚多。追根溯源,在东北黄水期间,黄人本身就是十二姓联合体。黄人又与玄鸟氏结成婚姻联邦形成玄黄联合体。在起源阶段,就是族群认同的标志,是种族概念,而非单一姓氏的概念。古黄人崇黄佩玉,以黄蛇黄鸟为图腾、种植粟黍。

2、玄鸟氏是燧人氏后裔

相对于黄人来讲,玄鸟氏才是东北土著。那么玄鸟氏来自哪里?这就一路要追溯到燧人氏。

我把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到1.8万年)生活于中国北部的族群统一命名为华尼安人,他们崇拜华(火)、尼(生殖崇拜和先祖崇拜)、自称为安(奄)。简称就是安人。泛日耳曼人与泛印欧人都与古安人有关。古安人的核心族群就是燧人氏,神而帝者是燧皇。

在距今70000年前,燧人氏族群生活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川滇西缘,主要就是横断山脉河川地带。他们是泛滇黔地区生活的华尼人族群中“以猴为祖”的族群。

距今7000060000年间,燧人族群北迁到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生活,成为末次冰期生活于中国北部的主要族群——华尼安。

因为古安人适应于低温生活。所以在距今18000年到13000年(新仙女木事件前),在升温的驱使下,大部分古安人向北迁徙而去了,这个包括北亚和欧洲及北美。但是为了奉守遂皇神袛的祭祀,燧人氏留在了中国北部。在大洪水期间(距今8000年到7000年),华胥氏之子女娲伏羲氏兴起,燧人氏逐渐丧失了主神地位,让神祇位与女娲伏羲。燧皇后裔逐渐迁入东北和西北。

西北的炎帝姜族群和东北的玄鸟氏就是燧人氏的后裔。其实古老的族群都有这种同族分两部分进行东西分布的习俗。这可能就是后来的昭穆制的原型。

乌斯藏也是燧人氏后裔。在末次冰期内,有几个间冰期,古人曾深入青藏高原,如距今6万年到距今3.8万年、距今1.8万年到1.28万年、距今1.15万年后。乌斯藏主要是1.15万年后深入西藏的燧人氏族群的后裔。

3、黄玄联合体的分裂

玄黄联合体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因为小冰期南下。我一直宣称,黄人是农耕族群,不是什么游牧民族,黄帝也不是游牧族群的首领。因为黄人是农耕族群,小冰期对农业不利,黄人在东北不能继续农耕,所以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间陆续南下。红山文化从距今5500年就有了衰败的迹象,预示的就是黄人陆续离开东北。

黄人南下,先居河北,在考古上的遗迹就是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在河北有交融。黄人南下就在河北遇到了来自仰韶文化的阻力。仰韶文化是多支的。发展到河北与南下的黄人(考古上的红山文化)相遇的这一支可能来自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了保证黄人种族延绵,黄人在河北分出一支走了西线,越过太行山向秦晋迁徙,这一支黄人起到了铺路的作用,为后来西少昊金天氏统治西部打下了基础。但这个时候黄人处于母系姓族时代,男系黄帝还没有出现。

距今4800年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一颗彗星在豫北、晋中南到冀中南一线与地球相撞,留下了白洋淀这个巨大的水坑。这次撞击再一次引起剧烈的降温和短暂的瓢泼水灾(水彗星嘛)。关键是把处于晋中晋南和冀中冀南的仰韶文化族群毁灭了!黄人当然也受影响。在考古上东北的后期文化就萧条了,河南的刚兴起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也消失了。

但这也给黄人继续南下创造了机遇。黄人乘机进入山东。

进入山东黄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此时山东大氏族是凤姓少昊氏;太昊氏族的势力已经衰微,降格为少昊氏族的附庸。黄人作为南下而来的黄玄联合体的主体氏族,自然也不被少昊氏所容。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南下的黄人还处于母系姓族时代,凤少昊氏已经进入男系氏族时代。黄人的女人做了风姓少昊氏族的妻子,黄人的男人却找不到妻子。这是一边倒的婚姻关系。凤姓少昊这样搞,当然是不接纳黄人的,要削弱和瓦解黄人,以确保凤少昊氏族的统治地位稳固。

但是玄鸟氏却被少昊氏接纳。由于玄鸟氏进入了凤少昊体系,黄人的玄黄联合体就破裂了。

4、玄鸟重归黄帝系统,被归宗于少典氏族,少典即殷商所崇拜的帝夋

凤姓少昊以凤鸟为宗主图腾,组建的是二十四鸟图腾联合体,就是鸟图腾王国。在凤少昊二十四个鸟氏族中,有玄鸟无黄鸟,这就是黄人被排挤而玄鸟氏被接纳的有力证据。

黄人要发展,只有脱离山东凤姓少昊的统治区域。所以黄人西迁到豫东与鲁西之间,通过认伏羲为祖的方式与女娲氏(有蟜氏)建立婚姻关系,由此女娲氏成为黄人的母族,女娲氏同时也是神农氏的母族,这样黄人被中原及江汉的统治氏族神农氏所接纳,成为了神农氏国联邦的一员。这个期间黄人完成了母系向父系的转换,大约在距今4700年,第一代男系黄帝天鼋氏出世。然后黄帝天鼋氏率领鼋甲战士东征,两昊势力得到了最大的削弱。玄鸟氏重归黄帝系统。

5、黄人的兴衰

距今56005300年的小冰期对原居西北的炎帝姜种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开始东迁。距今4800年的时候,炎帝姜种族已经向东迁徙到了中原北边,在秦晋和河北广有分布。这个炎帝姜种族才是半游牧半农耕族群,原本生活于青海东北、甘肃西部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当然,在我的叙述中,炎帝与神农是两个体系。这个时候在神农内部也分化出了蚩尤族群,距今4600年的时候蚩尤也迁徙到豫北豫东鲁西地区(考古上距今4600年河南龙山文化在豫东、冀南和晋南恢复,我认为是蚩尤北进的结果),处于与炎帝姜族相持的局面。蚩尤和炎帝都不服从神农的统治,这就又为黄帝勤王神农创造了历史机遇,黄帝的用兵显得正当。

大约在距今4600年后,在古冀州(就是现在的山西和河北加内蒙古南部一些地区),蚩尤、炎帝、黄帝的部族错综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混战的结果,是炎黄组成联邦,蚩尤被杀而其部族北去南逃。其他的族群自觉站队到黄帝阵营。神农交出天下共主的位子,自觉退居二线,居于江汉。这个取代神农的,是出自黄人少典氏的轩辕,时间大约是距今4500年。

登天子位后,轩辕黄帝设立东西两监监于万国。黄帝命玄嚣为东少昊(东监),统治东方。命昌意为西少昊(西监),统治西方。黄帝自己在中部。

轩辕黄帝100年的时候河北发地震,恰好轩辕黄帝也在河北,处于地震区域,黄帝在地震中驾崩。接替黄帝轩辕氏的是黄帝少昊氏(青阳玄嚣)。

炎帝共工氏崛起,黄帝少昊氏衰微。共工击溃西少昊,西少昊流亡到湖北。共工击败东少昊,东少昊残余退回东北。东部的黄人几乎消耗殆尽,但黄人的统治地位没变,主体人民变成了夷人。颛顼利用夷人的力量,兴起于北方,然后入中原打败共工氏,夺回天下共主的地位。

经过这次灾难,中原和东部的黄人成为少数,但是依然处于领导地位。西部的黄人没有多大损失,但是领导地位丧失了!他们融入了西部的古夏人。所以在中原和东部黄帝的后裔,是少昊系和颛顼系。颛顼是昌意的代表。西部的黄人尽管是黄帝血统,但成为了古夏人。颛顼作为天下共主,统治着东部的古夷人和西部的古夏人,维持着古华夏联盟。古华夏的统一,一直稳定到尧舜禹时期。

到夏朝,夏后启夺取政权,之后就不崇拜黄而崇拜青。黄帝王朝结束。

6、在夏代,玄鸟氏演变成殷商,黄人演变成黄夷降格为殷商的附庸

在夏代,东部的玄鸟氏演变成殷商(玄鸟生商),成为了东方的主体氏族。东部的黄人重新组织起来,成为黄夷。黄夷成为殷商的附庸。所以从大禹之后,上古中国东西一体的局面彻底瓦解,夏启的统治不包含东方诸族,反过来东方诸族颠覆国夏后氏政权长达40年(夷弈代夏或少康失国)。所以夏商之间实际上没有统属关系,对于殷商来说,商汤灭夏,不过是灭了一个西边的大国而已。但是夏政权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天子,视作黄帝王朝的继承者,所以夏政权对东部用兵经常发生。

《竹书纪年》记载:“()后相(夏朝第五代国王)三年,征风夷、黄夷。”这个黄夷,就是东部黄人组建的黄国,处于东方。殷商灭夏后,黄人才在潢川立国。黄夷到黄国经历大约1500年被楚灭。黄国后裔以黄为氏。

所以黄本身是族群血缘认同的符号,不是单一血缘姓氏。黄氏内部是通婚的。

黄帝母系仅在东北,或许在河北生活期间还是母系。但南下在山东以后,就成父系了!黄人因黄帝而发达,也因黄帝而衰败,丧失了中原主族的地位,最终降格为殷商的附庸,黄人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就由“黄帝”降格为“黄尹”了。所以在商朝,他们不祭祀“黄帝”,而祭祀“夋”。

三、商祖“契”和商祖“亥”

“祖”是分等级的。根据《史记》,殷人的祖先是“契”,“契”是帝喾之子,帝喾名“俊”。

契,被帝喾封为“子”氏。别称阏伯,帝喾封契于商丘。主管商星的祭祀(大火星)。商国的王系自契开始。

“契”之后还有一个商王“亥”,亥是鸟的形状(鸟崇拜)。亥之后建立商朝的就是“成汤”。近来有人推翻传统的解释,认为商祖亥是“猪”,还搬出藏族的语言来证实。

猪在古字中是“豕”,亥的甲骨文字也难以明确就是“猪”,但有些相似。

甲骨文“亥”

对于“亥”的解释:亥,象形。甲骨文字形,与“豕”的写法相似,象猪形。古代“亥”与“豕”很容易写混,成语:“鲁鱼亥豕”讲的就是这种误写现象。本义:猪。《吕氏春秋·慎行论》说“豕与亥相似。”《论衡·物势》说“亥,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说“亥即豕,故曰首曰身也。”在十二生肖中,“亥”也是“猪”。

但是我们对于“王亥”的解读,如果止步于“猪”,就错了。《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这就是历史记载的殷商王祖王亥。王亥之“亥”,顶着“鸟”,“鸟”才是王亥的本性,或者说是王亥的族徽,因为王亥是鸟族群。

甲骨文中王亥的“亥”

 契是商王之始,即第一代商国之王。亥是商契之后的一代商王。成汤取代夏桀,成为第一代商朝天子。

四、综述

燧皇就是燧人氏,我根据其崇拜把以燧皇为核心的北方族群统一命名为“华尼安”人,简称“安”人,或者是“奄”“俺”或“庵”。

在第四纪末次冰期里,发明“人工取火”的燧皇神袛统治北方。燧皇也是在末次冰期前(距今60000年前)从西南及中南迁徙而来,融合北方居民发展而来。远古时代没有那么多人,不要想远古时代到处是人。所以燧人氏也可能是进入北方后在北方独立发展而来。

甘肃秦安大地湾这个遗址可以早到距今60000年。所以我把燧人氏入北方的第一个据点放在了秦安大地湾。燧人氏是渔猎的,她们也在河套地区生活过,最终到了商丘。

燧人氏开始了“星宿”崇拜,她们崇拜“心宿”(所谓燧人观尘,心而出火)。心宿由三星组成。燧皇以此把自己的族群分成三支,一直在东部,一支在西部,自己在中部。古人喜欢搞“左(东)、中、右(西)”分布,还有“前军、中军、后军”这样的东西就要追溯到“心宿”崇拜。

末次冰期在距今18000年结束,即在距今18000年之后气温逐渐上升。作为适应于低温的种族华尼安人,在气温升高时她们自然是北迁高纬度区或者是西迁入高寒地带了。但是因为要奉守燧皇的祭祀,作为统治族群的燧人氏没有离开中国。问题是气温升高,西部冰川融化,冰融性洪水从西部发生发展到冲击中原,这个冰融性洪水对西部和中原的影响从距今18000年持续到距今9000年(在距今12800年到11500年还经历1300年的降温,即新仙女木事件),燧人氏为避冰融性洪水之难和新仙女木降温事件的影响,也从西部经秦晋高原逐渐迁移到中原,落脚中原的燧皇文明最终被大洪水摧毁殆尽。燧人氏也就要离开中原。燧人氏当然是向北到秦晋高原,有些转到西北,有些转到东北,有些向北就出了中国,很自然的事情。

说到这里就明白吧,到西北没有继续外迁的就是后来的炎帝姜种族,到东北没有继续外迁的就是后来的玄鸟种族。所谓的北狄也有很多是燧皇的后裔。

燧人氏是崇火的种族,炎帝崇火这是大家知道的,炎就是火。玄色就是赤黑色,凤凰在火中涅槃,日中还有不怕火的三足鸟(夋鸟),这都是玄鸟文化的延续,所以玄鸟也就是不怕火烧的鸟。在东北可能就是鹰之类了。当然“玄”也是很玄的。

我在《中国中心论》系列中就说了,人类起源于中国西南及中南。有一个“猿猴变人”的神话就起源自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中的雅砻江,这个神话当然不是藏族独有的,它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横断山脉就是殷商人最早的起源之地。

藏族、炎帝姜族、玄鸟族同源于燧人氏(华尼安)。燧人氏起源自雅砻江河谷的崇拜猿猴的族群。藏族是燧人氏的一支,在距今9000年前,逐步从甘肃游猎上青藏高原。我把他们统一归属于猿猴族群,用楚语,就是猕猴族群,就是夒(nao)。我说过,泛滇黔地区在末次冰期内,是有多个原始人群的。

燧人氏北迁的时候(距今7000060000年),在泛滇黔地区就已经形成了“华”(火,音ha\ya\ka)和尼(祖,音ni)为主体的统一崇拜。这个时候崇拜的尼(祖宗)是猕猴。燧人氏带着祖宗猕猴北迁了,所以殷商一直保持原汁原味的“猕猴祖先”。在燧人氏北迁之后,南方泛滇黔地区由“尼”演变成“女娲”崇拜,女娲是人神和人祖;东部演化出鸟祖(ni演变出niao)。距今13000年后女娲祖神传播,逐渐代替了猕猴祖先和鸟祖先。

殷商不是女娲后裔,原因就是殷商的祖先最早是猕猴,中间演变成玄鸟,玄鸟又被帝夋替换,帝夋又被黄帝少典家兼并,在夏代黄帝又被降格成黄尹成为殷商附庸。在《封神演义》有殷纣王亵渎女娲神的情节,以前不理解,这也是我追溯殷商之源的原因之一。

参见黄饮冰著《夏者头,夒者猴,夔者兽——夏、夒、夔的比较兼对禹夏和殷商起源的再追溯》和《黄人、黄帝与夏、商、周、秦关系的综述》

黄饮冰2023528日星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皇者华.血亲和人种》:史前中国四大族群的分布与联系
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30:黄帝王朝的终结和东华(夷)西夏的分裂与统一
大汶口文化陶文之内涵解析与太昊、少昊之国的演变史考
《山海经》——金镛查史
品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第12集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甲骨文“王亥”与华夏族鸟图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