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原创•长篇小说连载《蜂窝堡》第一卷(5)作者 雪 鹰

蜂窝堡

雪 鹰

第一卷

5

吴之甫私塾在吴家祠堂开馆那天,蜂窝堡的头面人物——曹文俊、汪明槐、徐天雄、王琦、郑有能、朱大宏、何尊儒、张寰宇、汪永廷——都来祝贺,还有汪明魁的父亲汪光烈以及数十位吴姓族人。这是蜂窝堡的一种传统,不论哪姓,只要逢着大事,其他各姓都要来祝贺,或是援助。连早已搬到熊家嘴的鄢姓的鄢天鉴也骑头毛驴,提着礼品赶来了。汪光烈本算不上蜂窝堡的头面人物,但因他是秀才汪明魁的父亲,父以子贵,平日里也颇受人尊敬;加上汪明魁与吴之甫情同兄弟,他不得不来。开馆仪式由吴姓族长吴曾彩主持。
 
吴家祠堂位于直河三叉塘北岸的白果树下,建于大明天启二年,比汪家祠堂晚修三十年。当时,吴姓出了个弘甫相公,这位相公爷在与县城一士绅的小姐定亲时,为了显示吴姓的声势,便与族人商议在白果树下修建祠堂。祠堂所在地叫吴角落。吴角落的地形像一只正在水滨翩翩起舞的白鹤,俗称“白鹤亮翅”,是有名的吉地。两百多年过去了,祠堂几经翻修,最近一次修缮是在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也就是吴之甫中秀才的次年。
 
这天,吴家祠堂照例先打十三响锣——这打十三响锣是有讲究的。据曹文成考证:知县出巡打七响锣,意为“闲杂人等快闪开”;知府出巡打九响锣,意为“官吏闲杂人等快闪开”;督抚出巡打十一响锣,意为“文武官吏闲杂人等快闪开”。蜂窝堡打十三响锣,可见十姓先祖至少有一人官在督抚之上。然后在大门前挂出两盏大红灯笼,每盏灯笼上都书有四个大字,按序是:总、朝、培、元。——蜂窝堡十姓每逢大事,都要这样。紧接着奏乐放鞭炮。一时间吴家祠堂前鼓乐喧天,声声爆竹震耳欲聋。祠堂檐前搭了一个宽约三丈的凉棚,祠堂正厅整齐地排着十来张方桌,每张桌上都铺了红布,并放有四个盘子,盘子里盛着水果、饼干、花生、糖果等食物。
 
各姓的头面人物到时,吴姓的锣鼓队都要敲响了锣鼓欢迎,司仪也要大声传报某某头人大驾光临。这些头人,他们除送来用红纸包着的贺仪外,有的还送来匾额,匾额上写着的无非是什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泽被乡梓”等。吴之甫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和族长吴曾彩一起站立凉棚的入口处迎接那前来祝贺的人。来者说着恭禧之语,迎者道尽感谢之言;宾主之间,其乐融融,皆大欢喜。
 
最先到的客人是曹文俊,他家离吴家祠堂只一里,他与吴之甫情如兄弟,他们的启蒙老师都是何尊儒,后来二人又一同到县城白鹤书院读书。汪明魁虽也同他们在白鹤书院读过书,但他的启蒙老师是徐家湾的徐用徐老先生——现业已作古。第二个到的是汪姓的族长汪明槐,他家住牛鼻孔——又称五房湾,是汪姓第五房的老根据地,离吴家祠堂不过一里半路。最后来的是汪永廷,他是从六十里外的新口嘴赶回的,快正午才到。他家本住下汪家台。他比吴之甫要大近十岁,也是何尊儒的学生,说起来应是吴之甫曹文俊的师兄。他平日里喜爱诗词歌赋,对举业并不热心。因家业寒薄,十八岁就开馆教学,起先在汪家场,后来到拉家场、直路河,再后来到老新口,而今在新口嘴。他每到一处,与当地文人多有唱和,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如王知县的师爷樊友龙,就是他在直路河时结识的。他最被朋友们称好的诗有两首,第一首是《寻菊远眺》:
 
闻菊又展傲霜枝,草莽荒林觅小诗。
衰叶徐翔秋水瘦,寒蝉频咽暮鸦迟。
平畴遥望天地远,人事细量是非息。
万木荣枯自有日,岂无风骨醉东篱?
 
第二首是《春日遣怀》:
 
紫陌芳原春色浓,蝶飞莺语闹哄哄。
欲栖高树振长翼,却泛古槎迎晚风。
沧海休言垂钓客,野田徒号荷锄翁。
千年日月杯间去,万里河山一梦中。
 
汪明魁、吴之甫在诗词方面都受过他的指点。因此,他的到来让吴之甫非常感动。
 
整个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吴之甫,他是这场盛会的主角。
 
吴之甫已从朝廷废除科举的打击中苏醒过来。仿佛经历了一次炼狱,他已清醒地认识到,眼下最要紧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总不能老依赖于族人,应当凭自身的才学来回报族人。从县城回来没几天,他就同族长吴曾彩商量办私塾一事。吴曾彩十分赞同他的想法。在与族里的几名户首商议后,决定辟出祠堂里的几间空房供他开馆。族人们对吴之甫在吴家祠堂开馆非常高兴,他们认为由吴之甫来教他们的孩子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大家纷纷交了一冬一春的学费。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性格里都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吴之甫也不例外。他身上既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或许是他九岁就死了父亲的缘故吧,他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远多于柔弱的一面——尽管他至今都还没意识到这点。看来,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不逾矩。”毕竟,此时的吴之甫才二十出头,在认知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也就再所难免,是可以被理解的了。
 
吴之甫后来回想起自己在朝廷废除科举时的第一反应是痛哭流涕时觉得十分好笑。既然朝廷以断天下无数士子进身之路、寒无数读书人之心为代价废除科举,那就是再清楚不过地告诉像他这一类读书人,你们,已不再是朝廷之未来、国家之栋梁,你们若不及早改弦更张,另谋出路,那国家就永远不会录用你们。这等于向这些人暗示:朝廷已抛弃了他们。数年之后,吴之甫才想清楚这一问题。既然国不以民为民,以士为士,那民和士又何苦以国为国呢!人世间的许多事都不能一厢情愿,而应当是相互的,或者说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唇和齿。俗话说唇亡齿寒,但如果没有了齿,唇也就会显得空虚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好比一个国家,国民全部死光了,国家也就只徒具一个空名。为此,吴之甫曾几度陷入沉思。
 
在众来宾中,何尊儒是最受人尊敬的。这不仅仅因为他年近古稀,也不仅仅因为他是蜂窝堡的一名老学究,而是因为他是吴之甫的老师和准岳父。对吴之甫这名后起之秀,何尊儒打心眼里喜欢。在吴之甫中秀才的先一年,他就把自己视若掌上明珠的独女何缨许配给了吴之甫,只是吴之甫家里太穷,一直没行聘礼;又加上吴之甫心高气傲,一定要等自己中了举才娶何小姐,以致他们的婚事一拖再拖。前几天,吴之甫在吴曾彩的陪同下到何家正式提亲,何尊儒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并定下了婚期:腊月十八。何尊儒虽是一介寒儒,却在蜂窝堡享有很高的威望。蜂窝堡十姓先祖均行武出身,但每姓每代都是文武共济,既有习武之人,更有习文之人。在历代先人中,习武者如汪姓的煨罐子爹,武举人汪永洲,徐姓的劁猪佬爹,王姓的王篾匠爹,郑姓的郑跌打爹,何姓的何铁匠爹,张姓的张打鱼爹都是武功超群之人。习文方面,汪姓的一夜一个荆州的汪三爹,曹姓的曹士举,吴姓的弘甫相公、馥兰先生等。这些人不仅名声在外,而且对蜂窝堡的发展和人心的凝聚起到了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何尊儒可以称得上是蜂窝堡习文的领军人物,青年时曾到县城求学,一次,与县城的一帮秀才到东荆河春游,领头的刘长贵要众人以“游春”为题写一首诗,何尊儒当即一挥而就,让参加春游的秀才个个佩服不已:
 
雨霁天晴柳色新,东荆堤上草青青。
鸟衔春韵剪日影,蝶展花容织风情。
绿水有情绕村野,白云无意萦古今。
更喜香铺十里锦,蛙声阵阵遍地金!
 
这诗还被刻到了白鹤书院的墙壁上呢。凡读到这首诗的人无不对之大加赞赏。但何尊儒从不在人前夸耀。吴之甫和曹文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跟何尊儒课读了上十年,闲暇时何尊儒也给他们讲些诗词的作法,却从未把这首诗拿出来当范本。他们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白鹤书院,当时,他俩异口同声,大声赞道:“好一个‘日影’对‘风情’啊!”
 
就在开馆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白鹤书院的山长刘长贵带着两名学生来到了吴家祠堂。
 
“恩师,您怎么来了?”吴之甫惊慌地迎出来。开私塾的事,前几天他进城时向刘长贵提了一下,但并没说是今天开馆。
 
“贤契做得好事!”刘长贵还完礼,捋了捋花白的胡子,“你不请,我就不能来吗?”
 
说完,便哈哈哈一阵笑,在吴之甫的礼让下进了吴家祠堂。吴家祠堂内的众人纷纷涌过来,争相给刘长贵行礼。刘长贵和众人见过礼后坐下,向其中一个弟子目示了一下,那个学生便捧出两筒用红纸卷着的银圆,放在了祠堂正中的一张方桌上。
 
“恩师,这使不得啊!”吴之甫再次向刘长贵行礼。刘长贵屈驾光临,是吴之甫万万没想到的。
 
“贤契,不要客气。”刘长贵一边阻止吴之甫行礼,一边指了指那桌上的两份礼物。“贤契今日开馆,老朽喜之不尽,也深感欣慰。这两份礼,一份是我的,还一份是知县王大人的。请贤契笑纳。”
 
在座众人听到知县王大人也送来了礼,个个惊讶不已。
 
吴之甫更没想到的是知县王大人竟也送来了贺礼。他真有点诚惶诚恐、受宠若惊,一时不知说什么为好,嘴里只一个劲道着感谢。
 
刘长贵望着吴之甫的窘态,微微笑了笑。“我和王大人也是今日早上才知道的,是熊家嘴巡检司的司官彭天祥进城禀事说的,当时我正好奉王大人之命要来你这儿,他便让我捎上了贺礼。”
 
顿了顿,刘长贵缓缓地立起身,向在坐各位拱了拱手,面含微笑,大声说道:“各位乡亲,老朽此来,一是向之甫开馆表示祝贺;二呢,老朽奉王大人之命,特来宣布县衙的一个决定。”
 
祠堂里顿时肃静得连一片纸飘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人们无不掐断话头。
 
刘长贵从另一名学生手中接过公文,望了望众人,大声宣布:
 
“本县根据朝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诏书,决定在县城开办官立高等小学堂外,在熊家嘴开办官立初等小学堂。兹任命吴之甫为熊家嘴官立初等小学堂筹备总董,即日到熊家嘴上任,不得有误!县里已行文知会熊家嘴巡检司。”
 
这消息真是太突然了!吴之甫和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要是十天前——不,哪怕是三天前甚至是一天前得到这个消息,吴之甫在吴家祠堂开馆的事都可缓一缓,偏偏等今日开了馆,学生明天就要来上课,县衙却来了任命,这怎不叫吴之甫为难?仪式结束,众人吃过酒饭陆续散去后,吴之甫和吴曾彩像两只木偶呆坐在祠堂大厅,直到掌灯时分都还没想出个办法。推掉熊家嘴官立初等小学堂筹备总董是万万不行的,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样做,第一不仅是得罪了王知县和刘长贵,还会落下一个抗命不遵的罪名;第二也误了吴之甫的前程。最后,还是吴曾彩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之甫,你看这样行不?”
 
吴之甫抬头透过昏暗的灯光呆呆地看了看吴曾彩,示意他往下说。
 
“我和你现在就去找曹文俊,叫他来接你的馆,只要他愿意,什么难题就都解决了。”
 
“好当然好,就怕文俊不乐意。”吴之甫不无担忧。
 
他们连灯笼也没来得及打,就出了祠堂大门,摸着黑,高一脚低一脚向曹文俊家走去。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雪鹰,本名汪孝雄,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21世纪中国诗歌精选》《2011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等国内外刊物和选本。著有诗集《平原志》、长篇小说《蜂窝堡》。
雪鹰长篇小说连载《蜂窝堡》

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文章征集活动

一、平台主旨:

以文会友,传承中华文化,歌颂美好,寄托相思,守望心灵的家园。

二、主要栏目:

文学原创、文学欣赏、作品朗诵、平台K歌、戏曲演唱、美食原创等(可根据情况随时增加和调整栏目)。

三、约稿:

1.文学原创:作品须本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文学欣赏:推送省内外名家名作,旧作原创均可,但需经作者本人授权,但旧作(在其他媒体刊登、推送过)无打赏。

3.作品朗诵:要求与“文学欣赏”栏目要求相同。

4.平台K歌:推送市内外歌唱爱好者歌曲。

5.戏曲演唱:推送市内外戏曲爱好者演唱、名家名段。

6.美食原创:推送网友自制菜谱。

四、其他事项:

1.来稿请于正文后附作者、朗诵者、演唱者、演唱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2.读者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朗诵者、演唱(奏)者、原创者稿酬,40%用于本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7天后发放作品打赏费用,7天后打赏留作平台维护费用;同题诗和诗歌以及其他各类比赛打赏、3元以下打赏,不发放作者个人,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3.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4.投稿邮箱:907557420@qq.com

投稿微信:zzy18972193058

五、平台顾问:

总顾问:黄明山

小说顾问:郭啸文

现代诗顾问:郭红云

古体诗顾问:砚  浓

散文顾问:王  宇

音乐顾问:吴汉高

六、平台编委:

主任:晓岸瘦风 

编委会副主任:杜德武

责任编辑:青牛

成员:胡蝶、修远、晴空、萍聚、神仙自在、李勇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 吴大徵篆书《白鹤泉铭》
这位知县的书法,令人叫绝!尤其这楷书
吴大徵 篆书白鹤泉铭
吴大徵篆书《孝经》、《白鹤泉铭》
吴大徵篆书《孝经》、《白鹤泉铭》欣赏
吴大徵篆书字帖《白鹤泉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