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原创•《割麦的母亲》(散文)作者 萍 聚

割麦的母亲(散文)

作者 萍聚

豌豆巴果  割麦插禾……
       
每到麦子黄熟季节,催割鸟的嘴角恨不得啼出血来,撕心裂肺的叫声让人有种莫名的浮躁与不安。那饱胀欲裂的麦穗也不顾一切的张扬着,似乎一点也不害怕磨得锃亮的镰刀。休闲了整个冬天的农民们,也早已贴好“秋膘”,为这抢收抢种的季节打好了“作战”的基础,农忙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天还未亮,村子里各家各户早已灯火通明,母亲也不例外。她早早起床,洗完衣服,将一家人全天的伙食备好,拿着早已磨好的镰刀,带着茶水出发了。因父亲是做白案生意的"生意人",所以只能抽空负责用木板车拖运麦子,割麦的任务就全由母亲一人来承担。来到麦地天才蒙蒙亮,母亲信手采下一朵麦穗,放在掌心,双手磨石般揉搓着,尖细的芒刺相继被驯服,她轻轻呼出一口气慢慢一吹,就簌簌落地,饱满的籽儿,一粒粒赤裸裸地躺在她模糊的掌线上,抛进口里,用力咀嚼着,喃喃道,“熟了,熟了,该收了——”
       
她凭借多年的割麦经验,一手抓住麦子,一手挥舞着镰刀,重复着几十年来在这个季节里惯有的动作。此时的她好像就是麦地的英雄,天地的舞者。大片大片金黄的麦子纷纷臣服在她脚下,规矩而整齐地躺在地上。
       
辛勤的汗水,和着丰收的喜悦,她的情绪,也随着太阳温度逐渐高涨。她嗅着麦香的味道,踩着祖先的足迹,脚踏实地,精神大振,抡圆手臂,割出“唰唰唰”的声响,弹奏着音乐般的节奏、质感和张力,散发着农人的虔诚、勤劳和朴实。
       
记得刚下学那年,从没干过农活的我跟着母亲割麦,不小心割伤了手指,殷红的鲜血汩汩而出,满脸被麦芒刺破的皮肤,又痒又痛,我不由的叫苦连天。母亲心疼的用她那粗糙的手掌和坚硬的语气将我拦下,让我停止割麦。我坐在旁边的阴凉处,看母亲排山倒海般将麦子割倒,那气势真可谓是气吞山河,撼动人心。
        
正午阳光正灿,晒得麦地冒烟。汗水遮挡了母亲的视线,她心无杂念,仅凭着感觉,却刀无虚发,麦子照样整齐地在她跟前躺下,动作是那么的娴熟老练,真的令人拍手叫绝。
       
汗水湿透了衣背,母亲愈割愈勇,似乎有着耗不完的体力,眼里始终闪烁着一种光芒。在她看来,麦子就是黄金,就是安稳日子的保障。麦收时节是母亲最心动、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割麦是母亲质朴而简单思维中难以撼动的信念。
       
割麦的母亲,总是力图颗粒归仓,掐着手指与时间赛跑,在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将麦子收归。其情其势,惊心动魄。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次农忙季,因哥嫂在外地打工,回家不便。我便回娘家帮我年近七旬的母亲割麦,我看到她割麦的动作显然是有所缓慢了,气势大不如从前。母亲力图在我面前展现她当年的英姿,可她已经很难做到了,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神情倦怠。但她依旧坚持,休息一会儿后,割麦的动作还是那么潇洒圆润,铿锵有力,还是那么让我心生敬意。
       
时隔多年,农业机械化的今天,农忙不再扎心上。上了年纪的母亲,早已被哥嫂没收了她在田间劳动的权力,曾经陪伴母亲多年的,那战功赫赫的镰刀也被遗忘在了厢房的一角,脱粒晒粮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在月光下守着禾场窜工打麦的热闹场面,也变成沉淀的历史记忆。但每年春夏之交,我都还会想起那时在田间割麦的母亲,想起她在烈日下运刀如飞,坚定有力的画面。想起她布满皱纹的脸和看着麦子的微笑,想起她的艰辛劳作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她带给我的许多启迪和感动。
       
今天,当我再次握住沉甸甸麦穗的时候,仿佛是在片刻之间麦粒们全都已归仓,留下的只有来年的希望和梦想……

个人简历:

萍聚,本名杜官萍,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人。爱好音乐,看书。劳动之余喜欢写日记,唱歌。现为潜江市作协会员。
▼ 萍聚原创散文作品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陈辉作品丨麦收时节
【中州散文】张静:静静的麦田
散文《麦垄上的苦涩甘甜》杨永
[黄石文坛]赵邦洪的散文《麦望》
麦子熟了,麦地没了……
风吹麦浪,飘向远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