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化发展 | 中医药英文期刊重在处理好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以《数字中医药》(英文)创刊实践为例

核心观点

  •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也是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但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发展相对弱势,主要体现为类别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同质化、文种结构不丰富等。就其国际化发展而言,一方面,中医药属传统医学范畴,而国际评价体系和重要数据库收录规则主要适用于全球性学科,甚少考虑传统医学和民族学科特色,另一方面,国际期刊普遍具有市场化运作、商业化运营的特征,而国内期刊市场化程度低,因此,中医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缓慢而艰难,远不能满足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需求。

  • 以中医诊疗技术数字化为手段,创建中医药诊疗规范、术语及信息标准,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实现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数字中医药》(英文)的创办填补了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领域英文期刊的空白,旨在引领世界数字中医药研究发展方向,驱动中医药创新研究,以世界科技交流通用的、数字化的语言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目前,《数字中医药》(英文)已被DOAJ、CAS、Scopus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 《数字中医药》(英文)作为传统医学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在期刊运营模式、开放政策、学术规范、医学期刊伦理、国际推广等方面遵循国际出版规范与惯例,同时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方针和原则,结合我国传统医学特色,在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彰显东方神韵。

  •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应以形成国内领先为己任,以办出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这就需要在不同发展时期合理制定阶段性目标,不断探索和优化实现路径,在遵守我国期刊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标世界一流期刊,不断研习国际运营模式与出版规范,办出面向世界的精品期刊,努力跻身国际先进方阵。

题目 |  中医药英文期刊重在处理好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 ——以《数字中医药》(英文)创刊实践为例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2年第4期

作者 | 鲁姗1),邹龙1),彭清华1)2),李路丹1)

作者单位 | 1)湖南中医药大学《数字中医药》(英文)编辑部;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2.00.060

* 基金项目: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编号PIIJ2-D-15[2016]);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编号2021ZL7002);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期刊杰出中青年办刊人才”项目(编号2021ZL9010)。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鲁姗, 邹龙, 彭清华, 等.中医药英文期刊重在处理好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以《数字中医药》(英文)创刊实践为例[J]. 出版与印刷, 2022(4): 84-91.

摘要 | 中医药英文期刊的创办应力求遵循国际惯例,同时立足本土,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定位。文章以《数字中医药》(英文)为例,指出在期刊运营模式、开放政策、学术规范、医学期刊伦理、国际推广等方面应遵循国际出版规范与惯例,提出创办中医药英文期刊重在处理好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突破传统医学的限制,遵循科技期刊国际发展规律,为中医药英文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英文科技期刊;中医药英文期刊;《数字中医药》(英文);国际规范;期刊运营;学术规范;医学期刊伦理;国际推广

→ 查看HTML全文

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英文科技期刊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显著提升。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63种,其中同时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英文科技期刊375种,占比7.56%[1]。在19种中医药类英文期刊中,有15种同时获得ISSN和CN,4种被SCI收录。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也是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2]529,但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发展相对弱势,主要体现为类别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同质化、文种结构不丰富等[3-4]。就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而言,一方面,中医药属传统医学范畴,而国际评价体系和重要数据库收录规则主要适用于全球性学科,甚少考虑传统医学和民族学科特色,因此中医药类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国际期刊普遍具有市场化运作、商业化运营的特征,而国内期刊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国际化进程缓慢而艰难[5]。目前,国内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期刊较少,远不能满足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需求。

《数字中医药》(英文)(Digital Chinese Medicine,英文缩写DCM)属中医药类与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优势与特色明显,其创办填补了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领域英文期刊的空白。DCM创刊于2018年,季刊,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由我国享有“数字人之父”美誉的钟世镇院士领衔,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彭清华教授共同主编。2018年,DCM与科学出版社和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组建的中外合资出版集团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科爱”)合作OA(open access,开放获取)出版,用户可在爱思唯尔的同行评议学术文献平台ScienceDirect上免费获取DCM期刊全文。目前,DCM已被DOAJ、CAS、Scopus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自创刊以来,DCM不断创新举措,协力合作,特色办刊,开放办刊,根据发展阶段动态调整策略,继2016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D类新刊)后,于2021年成功入选“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本文着重探讨DCM作为传统医学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如何在国际化办刊过程中兼顾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力争以国际视野彰显东方神韵。

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填补数字中医药科研出版空白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6]。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中医药的科技化是前提。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实现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因此,以中医诊疗技术数字化为手段,创建中医药诊疗规范、术语及信息标准,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基础。

DCM正是在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这两大需求背景下酝酿创办的。“数字中医药”属中医药与计算机等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是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思路、方法的数字化重现,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加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前瞻性的命题。DCM旨在引领世界数字中医药研究发展方向,驱动中医药创新研究,以世界科技交流通用的、数字化的语言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

二、遵循国际规范,创办面向世界的精品期刊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尤其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的各阵列期刊,应以形成国内领先为己任,以办出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这就需要在不同发展时期合理制定阶段性目标,不断探索和优化实现路径,在遵守我国期刊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标世界一流期刊,不断研习国际运营模式与出版规范,办出面向世界的精品期刊,努力跻身国际先进方阵。

1.顺应国际出版政策趋势

国际期刊出版政策坚持以作者需求为导向,在开放科学的大环境下最大化地顺应开放交流的发展势态。OA出版和“预印本”模式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改变了知识获取和学术交流的传统模式,其中OA出版已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最主要特征,作者与出版商之间履行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简称“CC协议”),以简单、标准化的方式在保证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等所有相关权利归作者所有的同时,允许任何人在协议许可范围内使用该作品。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内容。随着全球开放科学的发展,为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欧美国家已采取了相应措施;[7-9]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10]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运动的发展,使得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更加高效、透明。[11]近年来,基于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英文缩写ICMJE)关于强制性数据共享声明的建议,已有期刊推出了发表研究实践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度的政策[12],值得借鉴与参考。

2.遵守学术规范与出版伦理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主要载体、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应履行其坚守科研诚信、学术规范和出版伦理的社会职能。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历来就有发表文章揭露各国学术不端现象的传统,这些期刊对中国的学术规范动态同样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注[13]。近年来,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国内外数据库均收录了有关中国学术规范问题的文章。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应加以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实践,以身作则,接轨国际规范,扎实贯彻有关学术规范、伦理规范、国际推广规范与惯例等。作为医学期刊,学术规范与出版伦理均应遵循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英文缩写COPE)[14]、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15]、《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ation of Helsinki[16]关于作者、期刊、审稿人的一系列操作指南,重视其核心行动如学术规范、科研诚信、作者与贡献者确认、伦理监管、利益冲突、同行评议等,逐步践行并予以完善,[17]并在国际传播中,遵守国际法则和惯例,于国际舞台上展现国际化范式。

三、立足本土特色,对标国际规范

1.出版管理

国际科技期刊通常对出版机构实行登记制,政府未设立专门管理部门,主要采用市场化运作、商业出版集团运营模式[18]。我国出版事业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创办的英文期刊多与国际著名出版商开展合作出版,而管理上仍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及国家新闻出版署在该文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颁布的一系列相关规定。

2.出版模式

(1)出版主体

国际学术期刊尤其专业性期刊多以专业学会或协会为办刊主体,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创办主体主要是大学、研究所等学术共同体的实体,多是单刊发展,主办单位的政策支撑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办刊机构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与学术资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产出的主要实体组织。DCM由湖南中医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国家各级学会支撑。同时,湖南中医药大学特为DCM的创办成立了办刊发展所需的中医药大数据解决平台,并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政策。

(2)办刊团队

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多为领域内有影响力的知名科学家,有利于吸引顶尖水平的科研成果;国内期刊多以办刊机构行政主编为主,这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出版事业管理制度下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同时,国外办刊团队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团队中的科学编辑、兼职专家、出版人、学术策划、加工编辑、数据库开发与运维人员、会议宣传等市场营销人员,严格分工,专事专办。国内办刊团队则面临角色模糊、一人多能、身兼多职的现实困境,造成一将难求,需努力打造多位一体人才。DCM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际期刊管理制度,逐步细化人才梯队,针对专职编辑难以在学科各分支中全面迅速提高学术水平的现实难点,采取专业人士兼职参与措施,建立“专家初审”“客座学术编辑”“编委分层梯度建设”等制度,而专职编辑则根据个人特长,经选拔后过渡至运营型办刊人才。

(3)期刊政策

在开放获取方面,DCM采取金色OA出版模式,即访问者可在官方出版平台上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期刊全文。作者与出版商之间履行CC协议中的CC BY-NC-ND(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合作协议,即创作人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或演绎作品进行转载,但不可对本创作进行任何改动,不可依据本创作进行再创作,不可将本创作运用于商业用途。[19]DCM在2019年被国际数据库DOAJ收录,说明其OA政策已达国际标准。在OA政策的支撑下,DCM在ScienceDirect平台载文年下载量呈指数级增长,2021年下载量达21万余篇次,可见其在一定程度上聚焦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度。中医药英文期刊在深入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应积极顺应开放交流的科学环境,以达到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目标。

在开放数据方面,在开放科学的环境下,除出版模式,DCM也积极关注期刊数据出版政策,于近两年逐步要求作者以附件形式补充基因序列、原始临床数据、原始代码等数据。但考虑到大部分作者暂未践行先注册数据、再发表论文的步骤,暂不实行在网站上公布附件数据,而是采取由读者自行联系通信作者以获取数据的方式,且暂未全面实行。目前DCM对于开放科学共享数据政策的执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DCM将持续践行这一举措。

3.学术规范

中医药作为古老的民族医学,基于学科整体思维的特性,在向世界推广时,应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医特色理论,重视中医根本思想,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微观化问题。因此,中医药英文期刊应积极引导建立学术研究和传播的国际规范。DCM在践行过程中,重视内容质量,接轨国际标准化操作,以求最大化地实践兼具本土特色的国际规范。

(1)学术写作规范

DCM将学术写作规范分为学术内容和出版要求两个方面,在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对于学术论文的内容质量,就科学问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逻辑的严谨性、实验设计合理性、论据支撑有效性、有无夸大结论、研究局限性分析等方面列出相应的要求,并且在论证充分且合理的前提下,接收有争议的结果及阴性结果的客观报道;在出版规范上,严格按照期刊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在投稿指南中对论文的写作格式、署名方式、图表编排、量和单位、公式、标点符号、标引、著录等予以详细说明,引导作者规范化写作。

(2)编辑规范

中医药英文期刊囿于国内涉及英文科技期刊的编校规范少、学术英文审读专家少、中医药专业术语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编辑校对难度较大。DCM在编辑加工和校对过程中,严格参照相关国际标准(ISO),依据我国期刊编排规范国家标准(GB)和国家标准推荐使用的规范(GB/T),又因中医药英文期刊涉及中药名称、古籍名称、针灸穴位、中医病证等特色用语,因此还需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国药典》等标准规范。执行时,在遵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原则。DCM编辑部每年根据最新推荐性国家标准,将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求证、修正,并于每卷第一期进行格式体例和编校规范的改版。

(3)作者署名规范

在遵守COPE和ICMJE对国际期刊出版署名规范的推荐标准的前提下,DCM兼顾从科研实际出发,认同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要完成人,通信作者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同时根据科研设计的内容和研究程度,对作者的署名做出如下相应要求。①非多中心的研究避免作者数量过多的挂名现象。DCM编辑部在通过初审的文章进入同行评议环节之前,通知投稿团队列出每位作者的贡献度,要求列入其中的作者需要具有独立答辩的能力,其他人员则列入致谢部分,此后的出版流程中不允许更改作者的数量和排序,并且在此环节编辑部向所有作者发送邮件,全部收到回复后方可生效。②同一单位同一平台的作者署名不能出现并列第一作者或并列通信作者的挂名现象。若是基于同一单位不同平台合作的研究,并列通信作者需是不同平台的学术带头人,从而避免不符合署名规范的挂名现象。

(4)同行评议制度

同行评议制度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作者、编辑、评审专家等。同行评议伦理规范确立了学术发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决定着学术共同体的学术道德和行为。在评审形式上,目前国际上趋向于开放同行评议,即采用单盲评审或双向开放制度,透明度较高。但为避免同行评议专家对研究团队学术平台和学术思想的主观偏见,以及审稿专家因有所顾忌而保守评价等弊端,DCM仍采用双盲审稿机制,目前践行的效果尚可。虚假同行评议一般源于投稿作者自行推荐的审稿人,针对这一情况,DCM在收到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后,首先检索并识别该审稿人的单位及学术成果,确认其是否符合待审文章的研究方向,以及联系方式归属地等,并且,除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外,仍将文章发送至编辑部遴选的2~4位审稿专家。需强调的是,国际惯例中的同行评议环节,是我国期刊管理三审制度以外的环节。

同行评议的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专家,针对目前中医药英文审稿专家少、精准遴选难的问题,DCM立足于期刊的建设,构建了中医药英文期刊国际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为中医药英文期刊发现、遴选、联系同行评议专家提供先行数据平台,目前正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英文期刊刊群建设的运营策略,以期打造行业内第三方优势公共资源平台。[2]529

4.践行国际伦理规范

尽管我国伦理委员会成立、实施、普及的时间较晚,彻底贯彻执行难度较大,但DCM始终坚持遵守COPE和医学期刊的相关国际出版规范,重视规范学术不端、伦理监管、利益冲突等关于作者、编辑、审稿人的核心行动,逐步践行并完善国际伦理规范。

(1)坚守科研诚信

DCM在机器检测学术不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人工检索以避免剽窃、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等问题。具体包括:①初审编辑人工查重查新,通过中外数据库检索是否存在更换题目但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重复的现象;②为满足中医药民族学科国际化发展需要,对于二次发表的论文,即一文双语,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允许用其他语种发表,但投稿时需要标注首次发表的文献,且需获得首次发表期刊的书面许可;③在识别图片重复或伪造方面,除检查相似题材文章外,特别关注作者团队的系列文章有无重复使用图片或使用前期研究结果但未注明出处的情况,同时重点检查图片是否有局部翻转、拼接等伪造情况;④对于一稿多投,机器识别时关注是否有类似投稿,对来自会议论文的相同研究,要求研究内容有50%以上的延伸;⑤论文在正式出版前进行二次机器及人工检索,确认是否已发表。

(2)医学伦理审查

中医药学科因发展自古老传统医学、开放程度有限、与国际接轨较晚等因素,在医学伦理审查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不足,这是中医药期刊应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DCM严格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ICMJE有关医学试验的伦理责任要求,具体包括:①涉及人的试验研究,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试验开始前必须进行临床注册;②涉及动物的实验研究,需有伦理审查及动物合格认证;③涉及细胞的实验研究,需要具备细胞系身份认证;④涉及基因编辑及对人类胚胎的研究,需经过相应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接受医学伦理过程监管。

(3)利益冲突声明

利益冲突,特别是经济利益冲突对医药卫生期刊发表偏倚及学术诚信的影响,早已受到国际期刊界的重视。ICMJE和COPE以及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期刊均制定了规避利益冲突的编辑政策,但远未全面落到实处,无论英文还是中文医学期刊,均应参考实施。DCM要求作者投稿时需向编辑部提交利益冲突声明,并在论文末尾注明有无利益冲突。DCM采用“公开”和“回避”制度披露利益冲突问题,即若所有作者认为不存在实际的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则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如有则如实陈述即可。

5.国际化推广

(1)国际化网站

DCM官方网站的运营与维护遵循爱思唯尔官方网站的国际标准设置,采用Editorial Manager投审稿系统,利用CrossCheck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期刊主页具备完善的期刊基本信息、主办单位资质信息、出版流程、版权与作者权益、出版伦理、同行评议制度、利益冲突、编辑政策等内容的声明。

笔者认为,中医药英文期刊应鼓励设置中英双语主页。目前中医药英文期刊普遍默认英文主页,存在中文主页信息不够全面、更新迟滞、与英文信息不匹配等情况,这是需要改进完善之处。毕竟对于中医药学科而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科学家数量最多、占比最大,完善且匹配的中文主页对期刊建设和聚焦中医药学者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定向推广接轨国际惯例与法则

精准推送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算法,是期刊数字化传播和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对期刊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和加工后的精准定向宣传,需要遵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隐身要求,以避免智能互联环境下的隐私风险[20]。DCM在国际宣传推送方面,采取多元化推广方案,如传统邮件推送、虚拟专辑推送、科爱平台推送、TrendMD跨平台外推技术等进行国际推广。在期刊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注重并借鉴国际上定向推送中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比如美国与欧盟针对定向推送领域中个人信息保护作出的规定和措施,可为我国英文期刊在数据定向推送视角下使用新型的知情同意原则[21]提供参考;再如向中美地区定向推送时,首次宣传时应提供对方拒绝接收后续宣传的路径;欧盟地区则需要先经对方同意,才能进行第一次推送。此外,利用TrendMD跨平台反向外推技术在国际相关学术检索平台展示期刊文章时,要注意拦截外界推送的涉及宗教、政治等问题的相关内容。

四、结语

DCM是我国中医药数字化研究领域的第一种英文期刊,致力于通过中医药数字化学术成果的发布推进中医药的信息化、标准化、客观化、微观化,引领世界数字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世界中医药学术交流以及国际化传播与发展。DCM创办以来,积极研习科技期刊的国际出版规范和国际化特征,结合我国传统医学特色,不断探索并优化国际化发展路径。

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学术规范与诚信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术共同体和出版研究的各个阶段。我国英文期刊起步较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缓慢,在开放科学运动的发展下,对建设国际化范式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有两点建议:第一,英文科技期刊有责任从个刊自身建设、联合行业同类期刊共同规范治理这两个角度出发,以遵守学术诚信为实践的落脚点,在学术质量、编辑规范、数据管理与共享、出版伦理等层次上,共建开放、规范、诚信的学术生态;第二,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应履行对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和高校师生进行培养的社会职能,如从个刊对所有载文作者的规范化要求、对主办单位的诚信治理入手,不因自身力量渺小而不为,共同为净化学术共同体和接轨国际出版规范贡献力量。未来,DCM将以这两点为重点工作,为建设具有国际化发展范式的“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医药英文科技期刊树立典范。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2]鲁姗,张韫玉,邓杰,等. 中医药类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建设[J]. 编辑学报,2021,33(5):529-532.

[3]潘明佳,陈常青. 中医药科技期刊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 天津科技,2017,44(11):104-108.

[4]毛逸斐. 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分析[J]. 出版与印刷,2021(3):59-65.

[5]徐颖,杨阳,张文婷,等. 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思考:以中医药期刊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0(1):111-113.

[6]张其成.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N]. 人民日报,2018-11-15(7).

[7]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haring of research results - NSF data management plan requirements[EB/OL]. (2015-07-11) [2021-10-27]. https://www.nsf.gov/bfa/dias/policy/dmp.jsp.

[8]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n national data service [EB/OL]. [2021-10-27]. https://www.ands.org.au/.

[9]European Union. 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J]. Nat Genet. 2016,48(8):82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2018-03-17)[2022-07-26]. http://www.gov.cn:8080/zhengce/content/2018-04/02/content_5279272.htm.

[11]盖双双,马峥. 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的特征及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7):973-979.

[12]赵巍,王海娟,齐文安,等. 生物医学英文期刊出版政策有关研究透明度的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3):311-319.

[13]陆建平. 中国学术规范动态的国际传播数据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9(4):207-216

[14]COPE. Global standards for authors and editors tackle thorny issues such as research bias and misleading publicity[EB/OL]. (2011-12-12)[2022-07-15].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news/global-standards-authors-and-editors-tackle-thorny-issues-such-research-bias-and-misleading.

[15]ICMJ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duct,reporting,editing,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EB/OL]. [2022-07-15]. https://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

[16]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ation of Helsinki:ethical principl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J]. JAMA,2013,310(20):2191-2194.

[17]赵维杰,刘徽. Daniel Kulp:维护出版伦理,期刊应该怎么做?[J].科学通报.2022,67(3).247-248 .

[1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典型国际出版机构期刊运营模式研究[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9.

[19]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CC协议介绍[EB/OL]. [2022-09-14]. http://gooa.las.ac.cn/external/help-protocol.jsp.

[20]魏怡然. 智能互联的隐私风险:法律挑战与欧盟规制[J]. 国外社会科学,2020(2):106-116.

[21]王星媛. 信息定向推送中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2021.

Title : TCM English Journals' Focus o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Founding Practice of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Author : LU Shan1), ZOU Long1), PENG Qinghua 1)2), LI Ludan1)

Author Affiliation :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of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nglish journals should follow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localization, stick to th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positioning. Taki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DC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norms and practices in journal operation, open policy, academic norms, medical journal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CM English journals should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follow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ules of sci-tech journal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CM English journals.

Keywords : English sci-tech journ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nglish journal;Digital Chinese Medicine;international norms;journal operation;academic norms;medical journal ethics;international promotion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A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恢复原价,一样必备|《225篇英文社会学文献的中文导读》
会议论文能再投期刊吗?英文发了能再发中文吗?一稿多投到底有无精确标准?
学术交流
国外著名英文城市规划类学术期刊选介
如何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论文
英文论文发表需不需要加导师的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