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先发表】三种清末修身教科书版本考

优先发表

  作者单位 | 上海辞书出版社

摘要 | 梳理考证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源流,对教科书文本研究、教科书出版史研究甚至教科书的思想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对这三种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及版本情况进行梳理,以期厘清源流,辨别版本。

关键词 | 清末;修身教科书;版本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清朝末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自己开设的新式学堂陆续出现,修身课程成为新式学堂的新学科,这是我国近代德育课程的发端。清政府于1902 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和1904 年1 月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都规定小学堂和中学堂开设修身、读经二科,其中修身为第一科。修身课程在官方学制中固定下来,成为中小学堂必设的重要学科。修身教科书最早由一些受日本教育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编纂,以传播先进思想,促进社会变革。这些教科书虽然以古代人物、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但已开始引进西方和日本的一些进步思想,如民主、自由、立宪国民等,给清政府统治带来了威胁。为控制民众思想,改变市场上教科书鱼龙混杂的情况,清政府设立学部,并于1906 年6 月组建编译图书局,对教科书进行审订,并开始自编教科书,以国文、修身为始。修身教科书充分体现了新旧教育理念、新旧教学方法的冲击和碰撞,随着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教科书的编写也日益向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过渡。这些教科书成为研究清末德育教育、近代教育史甚至清末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文献资料。

对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研究,自20 世纪90 年代在国内学术界逐渐兴起,从宽泛的综合性研究,逐渐聚焦在文本分析、思想文化、政治诉求、插图等方面,但鲜有涉及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研究。清朝末年,各出版机构已经有了版本概念,在教科书版权页标注初版时间、再版时间,修订的教科书以“订正”“订正本”“改良”“增订改良”等命名,已成为比较通行的做法。但仍有一些教科书虽经过修订、修正或增订,却未体现在书名上,甚至编著者署名、出版机构都有变更,使得研究者常常混淆。对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进行梳理,对于教科书文本研究、教科书出版史研究甚至教科书的思想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对这三种教科书的编纂和版本情况进行梳理考证。

一、蒋黼《蒙学修身教科书》

1. 三种版本及出版时间考证

蒋黼(1866—1911),字伯斧,江苏吴县人,金石学家蒋清翊之子。曾参与创办农学会、《农学报》、南洋公学东文学社。1903 年日本举办劝业博览会期间,蒋黼赴日本考察,并撰写《东游日记》。1904 年起先后任职两广学务处、江苏师范学堂、清学部。1905 年在《教育世界》上连续刊登《中国教育史资料》,这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

蒋黼所编修身书最早在《蒙学报》1901年第51 期至第72 期连载, 名《蒙学初级修身书》。[1]《蒙学报》由汪钟霖等创办于1897 年11 月24 日,是蒙学公会主办的综合性儿童刊物,每月4 期。蒋黼在蒙学公会创办之初即该会会友,故《蒙学初级修身书》编纂之初即在《蒙学报》连载。据汪钟霖1901 年4 月刊登的《蒙学报续办略章启》,《蒙学报》曾于1899 年4 月停刊,1901 年3 月续办[2],而《蒙学初级修身书》初载的第51 期,原当于1899 年出版,那么此修身教科书可能在1899 年即已编纂完成,或大部分已完成。

清光绪壬寅正月(1902 年2 月至3 月间),修身书单行本出版,书名《蒙学修身教科书》,蒋黼好友路岯题写书名,无版权页信息,出版机构不详。蒋黼东游日本考察之前即已编纂修身教科书,当对日本教育早有关注,此书即仿日本修身教科书体例。其书前《例言》曰:“此书体例全仿日本寻常小学修身书,书中事实则刺取中国古今嘉言懿行,间引一二外国事。”[3] 全书共六卷,无目录,翻口处刻“蒙×(卷数)”及页码,每卷页码重新编号。内容上以中国名人、历史故事为主,偶有引用外国故事。除《中国教育史资料》外,此修身教科书最能体现蒋黼的教育思想。《蒙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经清政府学部审定,被列入清政府学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颁布的《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暂用书目》,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部修身教科书。

该书还曾被收入上海蒙学报馆汇辑的“蒙学丛书”第一辑伦理类,配以插图,改书名为《绘图蒙学修身书》,上图下文,书心每一页翻口处上刻“蒙学丛书”,下刻“吴县汪氏校印”,中间刻“绘图蒙学修身书卷×”及页码。“蒙学丛书”亦无版权信息,第一辑第一册扉页有:“光绪丁酉年编始,癸卯年成书。”[4] 癸卯年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绘图蒙学修身书》当出版于这一年。

2. 两种版本的编排比较

笔者未能见到《蒙学报》连载版本,仅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所藏单行本和“蒙学丛书”本进行比较。“蒙学丛书”本较单行本,除文字、标点、注释等的细微修改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动:

(1)每课配有插图,一课一图,上图下文,插图契合文意又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例言》文字略有改动,如“全仿日本寻常小学修身书”改为“全仿日本修身书”,“卷”改为“本”,“通俗文”改为“白话”,“文言”改为“文话”。

(3) 每卷前增加目录, 由原来的一百三十二课连续编排,改为每卷从第一课开始。

(4)个别顺序有调整,如卷三“仁恕”“戒满”前后对调,卷五“仁恕”“勤勉”前后对调,卷四“弘量”之后的“方正”“廉直”“忠君”“爱国”四课与卷五“廉惠”“摄养”“辩惑”“禁淫祀”四课对调,卷六“尊王”“爱国”前后对调。

(5)人名、地名有专名线(个别有缺)。

(6)朝代“汉”“周”等字不再加方框。

(7)单行本以“。”断句,“蒙学丛书”本从卷一第五课开始以“.”或“、”断句。

(8)去掉了原来的注释,如“孔夫子”下小字“名丘”,“曾文正公”下小字“名国藩”,等等,“蒙学丛书”本作删除处理。但又有个别保留,如“范忠贞公”下小字“名承谟”改为“承谟”。

二、庄俞《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

1.“庄本”及修订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馆藏《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有两种:一为人演社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出版,署名“编撰者 阳湖庄俞”;一为上海文明书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五月第八版,署名“著作者 无锡丁福保”。两书虽作者署名、出版机构不同,实有渊源关系。

庄俞(1876—1938),原名良,又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别号梦枚楼主,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出版家、教育家。早年热衷社会教育活动,曾参与创办体育会、演说会、天足会、私塾改良会、藏书阅报社等,长期宣传“进化论”思想。1903 年6 月,庄俞参与创办的人演社(又称“人演译社”“人演编译书社”)由常州迁至上海[5],庄俞经蒋维乔介绍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成为商务印书馆编撰教科书的主力,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数十种。

庄俞编撰的《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简称“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八月付印、九月发行,人演社出版,大同书局印刷,明权社、文明书局、开明书店发行。他在《约恉》中强调“修身为一大科,学童而习之,庶成完全国民”,指出修身教科书要选取儿童熟悉之事,语言朴实浅显、理趣具备,并借助游戏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使儿童玩索书味,发达感情,推广思想,练习应对”。[6] 约恉全书一册,共六十课,无图,无目录,书心每一页翻口处刻“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未刻出版机构。

庄本出版后,经文明书局编辑部修正再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十一月第六版,版权页署“原著者 庄俞,修正者 文明书局编辑部”。书心每一页翻口处上为书名,中为页码,下为“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印行”。正文前有目录。修正本“编辑大意”与庄本《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约恉”部分内容相同,但对教材每课各部分的设置意图作了更为清晰的阐释,如每课之后的恉趣,是“提示其主义之所在”,每课之后的设问两条,“使儿童玩索书味,发达感情,以觇其领悟之英钝”,并已明确说明,仿照日本教科书配有图画,并按六十课次序编成修身画一册。[7] 庄本“约恉”未提及图画一事,可能庄本最初编纂时并没有图画,文明书局修正时才开始配图。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第六版无图画。

2.“丁本”与“庄本”的内容比较

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署名“著作者 无锡丁福保”的《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简称“丁本”),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五月第八版。《附图》一册,每课一图,共六十图,与“编辑大意”中的“兹编师仿其意,按六十课次序,编成修身画一册”[8]编辑大意相符。封面、书名页、编辑大意、目录、课文内容等均与修正版相同,从两本目录中“级”字误为横置,可以断定丁本与修正本为同一版印刷,但从哪一版开始改题“著作者 无锡丁福保”不得而知。丁本版权页所著录的各版出版时间和版次,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第六版也有出入。丁本所附《文明书局出售教科书目录》中有“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阳湖庄俞编)附图一册”,共两本,售价三角,似乎也有两本同时发行销售的可能。

内容上,丁本与庄本大体相同,个别课文重新编写,如第三十五课。

庄本:

兄妹偕游某寺,将登殿,妹坠地而哭,兄扶之起。视殿上佛像,笑容可掬。兄怒曰:“人哭而笑,何无恻隐之心若是。”

问:人与人何以有恻隐之心。[6]十

丁本:

某儿与妹偕游,妹仆地而哭。兄力弱,扶之不能起。适有一儿过,与其兄共扶起之,且慰抚再三。某儿谢之。一儿曰:“遇人危急,力所能为,理应救助,何足谢乎?”

此谓明救助之公德。

问:某儿何以谢之?问:一儿何以不受谢? [8]十三

另有重新编写的第三十八课、第三十九课、第四十一课及其他细微改动,在此不一一列举。丁本较庄本,每课后多概括主旨的恉趣;设问亦不同;课文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加点以示醒目。

三种《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虽编著者署名、出版机构有差异,但书名相同,从内容和形式上可以肯定,庄俞编撰的修身教科书,人演社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出版后,经文明书局修正再版,并配图画一册,后多次重印并改署“著作者 无锡丁福保”。

三、学部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

1. 出版时间、编纂者及内容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科举制度结束。学部编译图书局先后编纂出版了四种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分别为《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堂简易科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修身教科书》。

《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是编译图书局成立后最早编纂的修身教科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部第一次编纂”。据江梦梅《论现行教科书制度及前清制度之比较》及此书配套的教师用书《初等小学修身教授书》(简称《教授书》)版权页,此书第一册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十二月印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正月出版。根据《教授书》的“编纂大意”,此套教科书应为八册,每一学期学习一册。但清《学部官报》第100—112 期刊载的“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七次广告”,仅有《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及《教授书》一至六册[9]。第113 期即开始刊登“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八次广告”,修身学科教科书已经是《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修身教科书》和《初等小学堂简易科修身教科书》[10]。可以推断,编译图书局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之初,拟编八册,但实际只出版六册。第六册的出版时间不晚于“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七次广告”第一次刊载的宣统元年八月十一日,即1909 年9 月24 日。此教科书有配套挂图供第一、二学期使用,与第一册、第二册同时出版。

学部编译图书局所编教科书统一署“学部编译图书局”,不署作者名。据郑鹤声《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对于编审教科图书之检讨》记载:“宣统元年(1909 年)七月间,学部公布《编辑书目》,关于初等小学方面,有董瑞椿编《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暨《初等小学修身教授书》,刘用烺编《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图画》。”[11] 可以确定,此教科书及教授书由董瑞椿执笔,此处图画当指修身教科书所配挂图,由刘用烺负责。

此修身教科书每册二十课。每册正文前有本册凡例和目录。内容为以浅显文言写成的古代人物、史事故事等。此修身教科书还承担着教授生字的任务,每课所用生字在上栏处标注,第三册凡例中写道:“本册各课生字之分授法及全文之读法均与教授《国文》时同,别详《国文教授书》第一册第一二课及第二册第一课,兹不赘。”[12]

2.“五年完全科本”“简易科本”与“四年完全科本”

学部图书局第一次编纂的《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宣统元年(1909 年)三月二十六日,学部上《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将初等小学教育分为三类:初等完全小学堂(五年毕业)、四年简易科和三年简易科。宣统元年十一月,清学部图书局为适应学制变化推出《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修身教科书》(简称“五年完全科本”)和《初等小学堂简易科修身教科书》(简称“简易科本”)。

五年完全科本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同样只有六册,供初等完全小学堂第一至第三年使用。修身科第四至第五年使用《国民必读》。内容基本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相同,仅做少量修改。如第一册第十九课,《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为“体育”,五年完全科本为“卫生”;第二册第十三课,《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为“戒作负心事”,五年完全科本为“戒自欺”;第三、第四册上栏,由原来的生字变为课文主旨,如第三册第一课《尊孔》,《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上栏为生字“宗”,五年完全科本变为“孔子圣人也,学者宗之”。第六册,从所见的书影看,上栏仍为生字。

体例形式上,五年完全科本也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相同》极为相近(见表1)。第一册、第二册全部为图,没有文字,每课占两版,右页上栏为“第× 课”,左页上栏为该课的标题。左右两版的图或为一图左右分开,或为两图。第三、第四册为左图右文格式,偶有无插图者。从表1 中可以看出,除封面书名、扉页反面印行时间不同外,扉页、版权页、版心、补白页、附页等完全一致。扉页刻“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书心每一页翻口处刻“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使其极易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混淆。

表1 《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与“五年完全科本”对比表

简易科本供四年简易科小学堂和三年简易科小学堂第一、第二年使用。《学部官报》1910 年第143 期的“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八次广告”仅有第一至第三册。因此简易科本可能只出版了三册。根据《初等小学堂完全科学科程度、授课时刻清单》所列修身课本推断,简易科所使用的修身教科书是以《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内容为基础书,进行重编。所见的第一册零星书影可以为证,如第十六课“礼貌”为《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七课,第十一课“善邻”为《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二册第六课,第十二课“戒背约”为《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二册第三课。[13] 形式上亦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相似,扉页仍刻“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至此,“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已有三种,但实际上,五年完全科本和简易科本的“学部第一次编纂”已名不副实,当是使用相同刻板所致。简易科本书心每一页翻口处刻“初等小学简易科修身教科书”,且只有三册,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相区别。

清政府学部于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10 年12 月30 日)又上《奏改订两等小学堂课程折》,将前所设置的五年完全科、四年简易科和三年简易科初等小学堂,改为“一律以四年为毕业期限,并删除简易科名目,以符名实”。[14] 之后学部编译图书局推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修身教科书》( 以下简称“四年完全科本”)。宣统三年二月初一日(1911年3 月19 日)出版的《学部官报》第145 期刊载的“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广告”中“修改初等小学”一类,有《修身教科书》及教授书第一、二册[15],当是此套教科书。笔者未得见此教科书,根据同时出版的《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此书当开始出版于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 年1 月,全书八册。《奏改订两等小学堂课程折》通过到教科书出版,仅短短一个月时间,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编纂一部新教科书几乎不可能,可以推测此书的内容是在《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及五年完全科本基础上调整编写。《学部官报》第145 期的“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广告”同时刊有“初等小学第一学期用(再版修改)修身大挂图”“初等小学第二学期用修身大挂图”,此两套挂图随《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一直在使用,也可证明此书内容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相同或相近。

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清政府学部编译图书局所编纂的五年完全科本、简易科本和四年完全科本,尤其是五年完全科本,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形式相近,极易被混淆。学者在使用这几种修身教科书时,应审慎辨别版本、出版时间及内容差别。

四、结语

蒋黼《蒙学修身教科书》的出版过程体现了蒙学报馆所编教科书的出版特点。蒙学报馆所编各种教科书,有些先在《蒙学报》连载,后收入“蒙学丛书”,有些则编撰完成后先收入“蒙学丛书”,再在《蒙学报》刊载。庄俞《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经文明书局修正再版,又在多次重印后变更了著作者署名,这在清末教科书的出版史上应不常见,但可见其发展轨迹:文明书局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庄本教科书的发行,后又对此教科书进行修正再版、重印,而丁福保是文明书局的创办者之一,编撰、校订了多种文明书局的教科书。庄俞所编教科书在文明书局多次重印后变更编著者署名,当与庄俞后入职商务印书馆有关。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出版后,学部编译图书局又在此基础上调整,出版三种适应新学制的新教科书。其所编纂的多种初等小学教科书,如国文、算术等,都经历了这样的出版过程。这反映了清政府学部在近代教育变革过程中,为适应学制变化所做的主动尝试,但也暴露了编纂时间仓促、教科书质量不理想的现实情况。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孙宏云. 蒋黼癸卯东游及其《东游日记》[A]. 南开日本研究[C].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87.

[2] 汪钟霖. 蒙学报续办略章启[J]. 北京新闻汇报,1901(4):125-129.

[3] 蒋黼. 蒙学修身教科书[M]. 出版机构不详,1902:例言.

[4] 上海蒙学报馆. 蒙学丛书· 字课分类图解[M]. 上海:上海蒙学报馆,1903:扉页.

[5] 蒋维乔,汪家熔. 蒋维乔日记:1896—1914[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01.

[6] 庄俞. 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M]. 常州:人演社,1903.

[7] 庄俞,文明书局编辑部. 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M].上海:文明书局,1905:编辑大意.

[8] 丁福保. 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M]. 上海:文明书局,1905.

[9] 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七次广告[J]. 学部官报,1909—1910(100-112):附录.

[10] 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第八次广告[J]. 学部官报,1910(113):附录.

[11] 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G].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08.

[12] 学部编译图书局. 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三册)[M].学部编译图书局,1906:凡例.

[13] 霍丽丽. 清学部编译图书局编纂《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考述[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4):76-85.

[14] 璩鑫圭,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G].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51.

[15] 学部图书局售书处发卖书籍广告[J]. 学部官报,1911(145):附录.

Title : Research on Three Editions of Self-cultivation Textbooks in Late Qing Dynasty

Author : HUO Lili

Institution : Shanghai Lexic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Abstract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extbook text research, textbook publishing history research and even textbook ideological research to sort out the editions of self-cultivation textbooks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ilation, publication and edi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self-cultivation textbooks in Late Qing Dynasty, with a view to clarifying the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editions.

Key words : Late Qing Dynasty; self-cultivation textbooks; editions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科书掌故】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小学读本类教科书的出版
今日立秋
中国第一部官编体育教材──《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
试论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及其影响
国文教科书(电脑藏书)
晚清《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放假的小学生可以欣赏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