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城墙的豁口留下了多少地名?

城墙是由土或砖石筑砌的刚性实体,并具有一定的厚度与高度。城市城墙的主要作用是古代城市、城池或城堡抵御外侵和军事防御。依据城市面积大小、形制、方位、用途等因素在城墙上开有相应规模和数量的城门。

1920年西直门箭楼及城墙

在封建社会中,城墙在城市防御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利用它就可以阻挡敌人大规模的进攻。但随着现代武器的不断进化,城墙已失去了原有的巨大优势,而且阻碍交通,不利于城内外人们的出入交通,由此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街口豁口

有鉴于此,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相继在各处城墙上扒了许多豁口,形成了许多豁口地名。如新街口豁口、北小街豁口、十条豁口(东四十条)等等,

1954年的复兴门

此外,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月坛南街、雅宝路等与城墙相交的地方,也是一个个城墙豁口。七十年代修建二环路,彻底拆除了北京明清大部分城墙,但这些豁口地名却保留了下来。

1958年建国门豁口

和平门、南新华街、北新华街

和平门虽然称为门,却不是明清北京内城原有的九座城门之一。

1913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党人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强令迁都北京,之后将总统府搬到了中南海。当时的北洋政府为了振兴经济,选择了在先农坛北部的香厂作为试验区,作了整体规划后,开辟荒地,修建了十四条公路,招商租地,并向袁世凯建议在总统府和香厂之间的内城城墙上新增一座城门(即开辟一个豁口),以利于内外城的交通,谋求市场的更大繁荣。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后将这座城门定名为新华门,其南北的两条道路命名为南新华街和北新华街。但工程尚未开工时,前门外的商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怕市场繁荣转移,因此利用袁世凯迷信的弱点,派人向袁世凯进言,说如果开了这座门,风水不好,对国家不利,也不利于袁世凯本人。袁世凯听后非常迷惑,但又害怕犯忌,于是下令停止了工程的进行。

建造中的和平门

1926年,段琪瑞上台执政后,将此两路打通,取“中正和平”之意,将新辟的城门命名为和平门。但它只是一个约三四十米宽的豁口,形成两个对称的拱券形门洞,门洞高13米,宽10米。

和平门开通纪念仪式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京,将和平门改为兴华门。次年张作霖下台,兴华门又被改回和平门,以区别中南海宝月楼下的新华门,之后和平门一直沿用至今。

张作霖照片

1958年整修城墙,将券门拆除,改为倒八字形豁口,60年代拆除城墙,修建二环路,此处成为一交通路口。

50年代的和平门

和平门南北两侧的大道称为南新华街、北新华街。北新华街北起西长安街,南至和平门,长795米,宽13~26米,原本是明清时排泄内城雨水进入护城河的通道之一,名“旧沟”,河边有路,清代时称为东沟沿或河漕沿,北通北、中、南三海,南接宣武门东水关。清末,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市政排水措施的落后,垃圾遍地,造成沟渠内排污不畅,尤其夏天时沟内蚊蝇滋生,散发着恶臭,百姓俗称这条沟渠为臭水沟。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造时,在原来的明沟上盖上石板建成马路,命名为新华街。

北新华街

南新华街,北起前门西大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长1268米,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原本是明清琉璃厂内的一条排水明沟,明代称为旧沟,河边小路称为河漕沿、东沟沿或西河沿。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新华街

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填沟筑路,命名为南新华街,以拟建新华门为名,民国十五年(1926年)辟建和平门后,此街名未更改,沿用至今,成为北京外城、内城之间又一条交通要道。

和平门菜市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琉璃厂故事196|厂甸与和平门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平门
和平门由来
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命名由来
北京地名的由来
那些年 北京城墙上开过的豁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