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家园林颐和园里面有一座私人祠堂,谁有此殊荣

从颐和园东门走进,过仁寿殿往南前行,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东岸,文昌阁左侧以北有一座大门西向的院落。

仁寿殿

文昌阁

院落西门

西门有一牌子,上写“颐和园博物馆”。

院落西门

院落里面左手南向的朱门外柱上悬挂一牌子,上书“颐和园研究院”。

耶律楚材祠(颐和园研究院)

耶律楚材祠正门

抬头往上看,门楣之上有块匾额:“耶律楚材祠”。

耶律楚材祠正门匾额

皇家园林是皇帝及其皇后嫔妃们待的地方,绝对不允许皇家以外人等在皇家园林中修建私人宅院,修建外人祠堂更是荒诞不经。

但是,颐和园里就有了例外。

耶律楚材,何许人也?

契丹人生活场景

耶律楚材,契丹人,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耶律阿保机在塞北草原及辽东建立了疆土广阔的辽国,国土面积比同时期的北宋超出许多,北京也在辽国版图之内。

在历史上,耶律楚材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他本是契丹人,却在金国长大,最后为蒙古国效力。更特殊的是,他为汉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人认为,耶律楚材是被历史忽略的“圣人”。

辽国被金国所灭后,耶律楚材的父亲在金朝任尚书右丞相。成吉思汗占领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广泛搜罗天下治国之士,发现并召耶律楚材入朝做官。

成杰思汗曾指着耶律楚材对太宗窝阔台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成杰思汗

耶律楚材靠他的智慧屡屡阻止蒙古军对中原百姓的大屠杀,拯救了无数百姓。

窝阔台的麾下近臣别迭曾出了一个主意:蒙古人以游牧为生,不如将中国北方全部改造成蒙古人的牧场。

如果这个建议得到实施,不仅会对平原生态有着不可逆转的破坏,更严重的是,汉文化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耶律楚材以中原汉人的税赋更能服务于蒙古军的长期作战为由,说服最高统治者窝阔台,放弃了将农耕土地变牧场的想法。

北京西四大街的万松老人塔和耶律楚材有渊源。万松老人塔纪念的是金元代高僧万松行秀,他通晓佛法。耶律楚材曾做过他三年学生,后秉承及推广了“以儒治国,以佛修心”的理念。

西四大街万松老人塔

耶律楚材虽然是契丹族人,却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卒于公元1244年,按生前要求葬于瓮山泊畔(今颐和园昆明湖)。

颐和园昆明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在瓮山之阳挖地基时发现了耶律楚材墓室,并在原地重修,立碑纪念他的不朽功绩。此时,耶律楚材的墓室早于颐和园506年。

耶律楚材祠出现在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这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耶律楚材的殊荣,而是他所做出的杰出功绩被后人敬仰和传颂,祠堂原地重修,有了现在的一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颐和园的盛夏
颐和园~~
旅行笔记:皇家园林--颐和园
八十年代的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好漂亮的风景
迷雾中的颐和园
颐和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