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大鼠疫
【明末大鼠疫——给焦头烂额的崇祯帝致命一击】
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是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发生的一场严重流行病,这次鼠疫于1633年起始于山西地区,崇祯十六年 (1643年)北京城内爆发重大疫情、造成20多万人死亡,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历史学家认为,此次流行病中的“疙瘩瘟”、“吐血瘟”是腺鼠疫和肺鼠疫。
1633年(崇祯六年),此次流行病发源于山西地区,雍正《泽州府志》卷五七记载,该府 “崇祯六年,高平、阳城、沁水夏大疫”。
1641年(崇祯十四年),疫情传播到了河北及明首都北京城,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依据当地的《府志》、《县志》,在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在顺德府,“连岁荒旱,人饥,瘟疫盛行,死者无数”。
1643年(崇祯十六年),北京城内的疫情造成20余万人死亡,8月-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占全城人口的五分之一。有文献记载,“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街坊间的儿女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二十余万也”。
《明史·五行志》记载,崇祯十六年 “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
《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
1644年(崇祯十七年),骆养性在天津督理军务时曾提到,“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同年3月,李自成率领军队包围北京城,而此时驻守的明朝军队总人数由于疫情从10万人下降到了5万多人,剩余的包括许多老弱病残的士兵和太监,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农历三月十九日,“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行瘟疫”造成明王朝的灭亡
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闯王李自成,更不是满清!
崇祯十七年,祸不单行,一场大瘟疫成为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鼠疫启示录:从《红楼梦》里偷香芋的耗子精说起
李自成二月初二渡过黄河,三月十九攻破京城,明廷为何毫无抵抗力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社会秩序的崩溃 ——明朝灭亡与瘟疫关系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