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84年,慈禧50寿辰 各地献奢华寿礼无数,老太后却面无表情
1884年,慈禧50寿辰。各地献奢华寿礼无数,老太后却面无表情。突然,在一堆珍宝中,她指着一座黑乎乎物体问:“这是什么?”内侍回到:“老佛爷,此物廉价。”没想到,待慈禧细细端详,竟哈哈大笑起来。

慈禧的寿诞,历来都是清廷最重要的事。加之,老太后为人苛刻,又贪恋财宝,每到此时,地方官员就会绞尽脑汁,为老佛爷献上价值连城的宝贝。

可是,一来二去,宝物虽然贵重,但总缺乏新意,入不了太后的眼。

不曾想,在慈禧50岁寿辰上,最终脱颖而出的,竟是一座黑乎乎的泥塑。

这座泥塑,若要在价格上和其它寿礼相比,显然是云泥之别。

然而,它却结结实实“踩中”了慈禧的兴趣点,让老太后赞不绝口。

那么,它究竟有何特殊,能“秒杀”一众奇珍异宝?

众所周知,慈禧是个十足的“大戏迷”,她不仅日日观戏,而且对戏曲还颇有研究。

看戏时,慈禧非常认真。她会拿着剧本,边看边对照。甚至,对唱词、念白和文武场的锣鼓经,也能背下来。若发现台上演员的演唱与剧本不一致,便会沉下脸来,即刻怪罪。

可以说,她对戏曲的研究,已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准。

而眼前这座泥塑,正是借助老太后的爱好,达到了“以戏传情”的上佳效果。

泥塑名叫“蟠桃会”,高85厘米,通宽61厘米,纵深43厘米。作品的主题,是王母娘娘的寿辰,举办蟠桃会,邀群仙赴会的场景。

它的造型,整体似一座小山。最上面,是一个大红色的阁楼,牌匾上写“蟠桃会”三字。阁楼下方,24位神仙分四层站立,王母娘娘高坐最上层,南极仙翁和麻姑分站两侧。

细细端详,每个神仙的表情与服饰均有不同,有的捧仙桃,有的拿荷花,面带微笑,生动自然,呈现飘飘欲仙的模样。

群仙祝寿的场景,生动展现蟠桃盛会的喜乐,也暗喻慈禧太后长生不老、永享富贵。

您看,这座独具创意的泥塑,是不是深得老太后的欢心。

那么,如此精湛的工艺,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蟠桃会”大型泥塑,出自江苏无锡惠山。

惠山的泥塑业非常发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历来就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

寻常的泥塑制作,分三种类型,一个是耍货,主要以儿童玩具为主;一个是粗货,用模具制作;另一种,成为细货,就是纯手工捏制的戏文。

惠山细货泥塑,百年不会变型开裂,色彩始终鲜艳夺目,这与当地特有的一种土质有关。

这种土,称为“磁土”。呈棕黑色货褐色,颗粒细腻。工人挖出黑泥后,用草包好,每日洒水。一年后,泥土的火气褪尽,再放到青石板上,用木榔头反复捶打。之后用手不断揉搓。

加工后的黑泥,韧性十足,弯而不断,干而不裂,黏性增大,可塑性极强。

随后,泥塑匠人根据不同戏文的内容,进行人物塑造。

塑捏泥人,需先做头部,面部五官用脸模压制。泥人的身段,则遵循“从下而上,由里到外”的流程,以方便掌握人体的比例和动态。

最叫绝的,是人物的衣袍处理,通常采用“边薄中厚,下薄上厚”的方法,袍边做得越薄,越整齐,衣衫越能飘然潇洒的感觉。

最后,待坯体阴干后,开始为其上色。

上色使用的,是不会褪色的矿物颜料,彩绘师傅把矿石打碎磨匀和在牛皮胶里,用毛笔绘在泥人上。

泥人的上彩技法为“头色不过四(次),身色不过三(次)”。只要这样,才能避免泥塑发裂,或是颜色寡淡。

成型后的手捏戏文,以虚拟实,以简代杂,以神传情,是戏曲内容与泥塑艺术的完美结合。

而“蟠桃会”,作为泥人中的精品,如今是无锡博物的镇馆之宝。

[冬日的天使]
曾有历史学家评价惠山泥塑:“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

当时,无锡县令另辟蹊径,使手工戏文泥塑在众多寿礼中大放异彩。为了稳妥,他命人做了两件一模一样的“蟠桃会”,一件运往宫中,一件留在无锡。

可惜的是,进献宫中的那件,因为后来政局动荡,早已不知所踪。而留在无锡的这件,也几经波折,在一座尼姑庵内被抢救下来。

2006年,惠山泥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抔土,一双手,塑就泥人传奇。

惠山泥人技艺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以朴素之美耀眼世界,是中华文化璀璨的艺术宝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锡宝藏之五】WORD天!慈禧老佛爷点赞的宝贝长啥样?请看,从“备胎”到“孤品”的逆袭!
手工泥塑|捏泥人|泥人泥塑作品图片和教程
慈禧寿辰改值1/2
惠山泥人大阿福
泥人張泥塑作品欣賞【25P】
泥人张精品泥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