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8中的青葱岁月~绽放的芳华

  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愁;

        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芳华。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时“芳华”会显得沉重;有时“芳华”会显得酸楚。但是,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融,也不会被多舛的命运所研磨;它不会因贫穷而受到压抑,也不会因富贵而变得骄逸;更不会随日月星辰的更替而淡漠。它珍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伴着心悸,伴着感动,伴着激情,日久弥新,回味无穷……

        168中,就是带给我无穷回味的地方。


  168中,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商业区的校尉胡同(3号)。学校大门儿向东,对着煤渣胡同;南侧与徐悲鸿大师创办的中央美院为邻;西边和东安市场紧接;北边是解放军总参四所。

        还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它叫帅府园中学。文革初为配合当时的形势,曾更名为红旗二中,燎原中学(1967),1970年由北京市教革委统一排序命名为北京市第168中学,由东城区教育局分管。

        据学校第一任校长李以明(女,原22中教师)和党支部书记李颖(女,原85中党支部副书记)介绍:它创建于1962年7月,原校址在校尉胡同协和医院正门南侧路西的西夹道里(原27中宿舍)。因它孕育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和那个时候出生的孩子一样,多少都有点先天不足。建校初期,由于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有限,加之只有几间老房可供教室之用,当时只能开办三四个初中班。

        1963年为适应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的协调下,把中央美院礼堂北边的一溜半教室划归给帅中作为新校舍。在学校“团结协作,共商共帮”的帅中精神鼓舞下,经全体教师员工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在新址建好了五间标准教室,一个长条操场和教师办公室,还在操场树立了旗杆,搭起了领操台,建了厕所……,并于当年9月完成搬迁开学,为帅中教学工作开创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8年校领导受北京兴建简易楼的启发,萌生了在原教室基础上增建楼房的设想,报告一经提交,就得到了教育局的批准。在北京建筑学院工程师勘测,评估,设计的基础上,由北京五建提供材料并负责主体施工。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进度,当时学校全体教师员工学生都参与了辅助劳动。

        经过近两年的奋斗,一座崭新的三层教学楼矗立在大家眼前!面对宽敞明亮的教室,雪白的荧光灯,高大尚的玻璃黑板,新式的桌椅,学校师生无不欢呼雀跃……

        至此,学校提前步入了新时代。随着多年来大批师范毕业生的加入,师资力量得以迅速壮大。经过十年的奋斗,1971年,学校建立了高中部,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寸土寸金的王府井中心区,一个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诞生了!


  168中还有一个分校。

        在金鱼胡同(5号)原贤良寺后山墙对面,也就是现在的和平宾馆西侧,有一座前清建筑,原是大清朝军机大臣那桐家花园中的一部分。在生源大增的1965年,东城区教育局把这处院落分给了168中作为分部。后来,为响应毛主席“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伟大号召,把它改造成了校办工厂!和北京市宫灯厂合作生产台灯及落地灯的灯罩!产品多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东风市场,工艺美术商店出售。这些商品多是我校那几届学生制作生产的。


帅府园中学时期的教职员工合影。

前排左四为李颖书记,右四为李以明校长。


帅府园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燎原中学时期的师生合影!


她们的毕业证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970年被正式命名为:168中学。


图为“改开”后学校新建的两层门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受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王府井地区升级改造和居民迁离等因素影响,168中因生源日益衰减,继1983年改回初中校后,1995年在送走了最后一批毕业生后,北京市东城区168中学完成了它33年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33年,经过学校园丁的辛勤培育,一批批幼苗茁壮成长,共30届毕业生从这里走向了社会的各个岗位,成为了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并以感恩的情怀送上我们深深地祝福!


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致敬!


祝老师们健康,幸福,快乐!


  回忆起我们上学那会儿,“可美”了。

        先是停课闹革命,工、军宣队进校,干部受批斗,老师进干校,学生不上课,游行,写大字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后又贯彻“五七”指示学工、学农,接着就是批林批孔,批师道尊严,工农兵上讲台,反复辟,反回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开门办学,开卷考试,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天正经课,不用做作业,没有升降级压力,上学似乎就是玩儿……

        随后的形势就像围棋比赛进入到后盘,不再像开局时那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了中盘的激烈拼杀,博弈双方似乎开始了“收官”。此时,教育路线也似乎有了些修正,大部分在“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老师,已陆续回到了讲台,逐步替代了那些把《吊灯岭的灯亮了》读成“吊钉铃地钉凉了”的代课者,衡量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又回到了百分制。虽然有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干扰,但是,始终没有回到文革初期的漩涡中去……

        直到文革结束,学校恢复了教育建制,国家恢复了高考,一切才又步入正轨。


  上学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周维芬老师,她负责教我们语文;英语和代数老师是郭崇廉老师;初三时的几何女老师叫张丽丽;教我们生物课的是建校元老邢文兰老师;教地理课的是周老师;教物理课的是赵老师;还有其他几位老师,教我们化学、音乐和美术……

        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学习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周老师在朗读时那充满阶级感情的声音和饱含热泪的双眼,感染了我几十年。

        而学习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歌,是我英语启蒙的第一课。至今还能完整地唱下来。

        最有趣的一次考试是初三毕业考几何。记得当时张丽丽老师发给我一块全班最小的橡皮泥和一张圆柱体图形,我只用了几分钟就第一个完成了考试,而且成绩是 “优”。

        后来我试着问过张老师,她说:看你人小,个子也小,复杂的图形,担心你做不出来。这句话让我自卑了好几年,更感动了我一生!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就会仨一群,俩一伙地到教学楼前面的操场去活动。我校的操场自东向西被篮球场和排球场分割为两块,是我们上体育课和做课间操的所在(田径项目需要到东单体育场去)。东头靠南墙是学校的厕所,那是文革中学校里“玩儿闹”们集合抽烟的地点。西头是一个用砖和洋灰堆砌起来的“舞台”,它即是学校开大会的主席台,又是学校宣传队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

        当年,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我校是北京市的传统排球强校。而且体育老师王怀更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我校女子排球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夺得东城区,北京市的初中组、高中组冠军。


  学校男子排球队的成绩虽然不如女排,但在东城区也名列三甲之内。

        这些成绩,都是在王怀老师的指导下取得的。


  说起王怀老师,在北京乃至全国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1941年8月,王怀出生于常熟市,学生时代他在学校里就表现出对体育的兴趣和天赋,曾在常熟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60米、100米短跑,800米长跑冠军。

        1959年高考时,他被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录取,学习重竞技专业。大学4年,王怀系统地学习了田径、体操、球类各科专项技术及理论和中国式摔跤及国际古典式、自由式摔跤,掌握了国家规定的武术甲组套路和乙组的拳械套路。

        196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王怀被分配到北京市帅府园中学(后改为燎原中学、北京168中学)任体育教师。

        他在任教期间,为学校打造的鼓号队,武术队,文艺宣传队是我校的名片。


看看鼓号队这阵容,够强大吧!当时在北京市,在东城区它都是执行各项政治,文化活动的排头兵。

(由于时间久远照片有些模糊,抱歉了!)


看看我校武术队员们的这一招一式,够专业吧?记得我们年级女生王苏红和男生张放表演的单刀夺棍最为精彩,那可是我们学校武术队的保留节目!






  行了,话不多说,看看王怀老师的得意门生是谁?您就知道王怀老师的名头了!

         李连杰的武术功底和当年夺得全国武术全能冠军的套路都是王怀老师传授和编排的。厉害吧?



  王怀老师不仅武术功底深厚,在舞蹈和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在他的指导下,我校文艺宣传队和武术队合并排练:“草原女民兵”,“大刀进行曲”等舞蹈,多次夺得市,区文艺汇演一等奖。

         而我校排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更是蜚声在外!


  语言和文字有时是脆弱的,还是看看当时我校宣传队在操场排练的照片吧。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是中华民族的吼声!


稚嫩的面容,坚毅的神态!







长青指路。


  图片背景建筑就是我校的简易教学楼,一层那间教室就是我初一时学习文化课的地方!








斗笠舞。


  当年出演洪常青的有金向阳,李小东,张景立,还有我的同学张敬培。对后两位的表演印象最深!


出演吴清华的有武端端,刘玉梅,谢亚和,丁素琴。我在上小学时就看过她们的演出!

照片上的舞者,是边素梅。


出演连长的有赵怡红,鲍力,张静。


出演第二、四场连长的张静。


后排右一是陶慧兰同学。

后排右二是吕淑君同学!。

前排同学的名字忘记了……


看看,是不是比日本的“真由美”更优美。


学校乐队在排练。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全家福。


王怀老师和宣传队的队员们。


当年学校宣传队的几位同学。右起:杨静,陶兰,王曼虹。


  经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炮火洗礼的女英雄—欧阳芬。


一生热爱舞蹈!从学校跳到部队,从部队跳到现在。


阳光总是洋溢在脸上的王曼虹。


风采依然。


阿娜多姿的陶兰。


演绎最美民族风的杨静。




  有话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据那时的宣传队队员孟桥回忆:

        在学生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很艰苦,学校条件也很简朴,可每天都过得无忧无虑,很充实,也很快乐,那是因为我们都有理想,有追求。

        在宣传队的日子里,我和宣传队的队友们,每天要比其他同学们早到校一个多小时来练功,那时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地参加宣传队的活动。

        每天清晨到校集合后,要在王怀老师的指导下集体踢腿,压腿,劈叉并排练节目,说句实话,那时练功真的很累,很苦。尽管这样,我们在初中到高中的五六年时间里,不论是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大家一直坚持了下来。

        如今,回头看看我们曾经燃烧的青春,绽放的芳华,心里还是觉得年青时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


  那时,一早一晚同学们常在学校操场看宣传队的帅哥美女们训练。

        因为那里集中了学校几乎所有的美女,俊男。所以,宣传队就成了男女生们共同聚集的焦点。

        围观时,男生们无非是议论,谁长的更美,谁更甜;谁的容貌现代,谁古典;谁阳光,谁灿烂;谁娇羞,谁黑脸……

        站在稍远处的女生们也只是对着男神们指指点点……

        其实,那个年代的中学生,男女之间表面上是有距离的。比如,上学路上,男生女生是分拨走的。男生走男生的,女生走女生的,偶尔照面打个招呼,但是不能过度接近,不然会招惹是非,那可是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不留神会影响到个人的政治前途……

        但是在私底下男生,女生之间早有了喜欢,不喜欢。男生见到喜欢的女生,上学的路上,开始跟在她的后边;女生有了心怡的男生,回家的路上总是回头看看他在不在后边……

        如今,有缘的已经把手牵,只是那些单相思的,还在惦念。

        平日,我也老去看。

        为什么?

        因为我爱看他们练功压腿时,呲牙咧嘴的模样。

        万一有谁忍不住掉点眼泪,我也有递块儿手绢的机会不是?当然,这是笑谈。



  尽管曾经有些向往宝塔山的姑娘们,去了延安……



  尽管曾经有些热衷于舞蹈的女生,到了草原……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磨练,今天您依然可以在他们(她们)身上看到青春的激情,绽放的芳华!


飒爽英姿。


















看看年近八十的王怀老师多精神。


祝您健康快乐!


  你们什么时候再练功,通知我一下,我爱看你们压腿时,呲牙咧嘴的模样!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处桃源,那里永远是春天,它教会我们在梨花带雨的季节,记住花的香,叶的绿;记住家的温馨,记住校园的温暖;记住青春,记住同学和老师的笑脸!

        往事如烟,难忘你的容颜……这就是我对青春的眷恋……

        祝同学们芳华长在,永远灿烂。

参考资料:北京168中学校刊《最忆是芳菲》

                                                  编辑—凤岗

                                              2020年5月3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文艺宣传队“芳华时光”
无惧寒冬迎芬芳 砥砺前行显芳华
同学们您还记得当年我们北豆芽小学的强项吗?
【随拍分享】高山猫-随拍武都实验中学
新鲜 | 高阳中学---------我的高中岁月一
62一个普通人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