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摄政王载沣(结局)日媳拜寿 侧福晋病亡 开办学校 王府献国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他是道光帝之孙,醇亲王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末宣统年间的监国摄政王。

大清朝只有两个监国摄政王,这是仅次于当朝皇帝的职位。第一个是大清入关时的多尔衮,第二个就是载沣。他八岁世袭醇亲王爵,十八岁拒绝跪拜德皇威廉二世,二十五岁担任监国摄政王、代理陆海军大元帅,三年后被迫辞职,清朝灭亡。

他曾力阻儿子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拒绝投靠日本人。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只说“胡闹”。解放后,载沣将醇亲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于1951年病故于北京。

(接尾声部分)

十二 重回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宅子,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1890年,载沣世袭罔替,成为宅子的新主人。

醇亲王府分中、东、西三路院落,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中路的三座建筑是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东路是家祠、佛堂等;西路是王府的生活起居处所,前文提到的“宝翰堂”(大书房)坐落于此;府邸西边是座花园。

府邸现归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所有;1982年,醇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

1.六十寿诞 初见日籍儿媳

1939年秋天,几经波折,载沣回到阔别十年的醇亲王府。曾经富丽堂皇、人气旺盛的王府,如今一片萧条。

重回昔日府邸,载沣仅仅带着几十个仆人和家丁,诺大家族也只剩下六口。他没有搬回原先居住的王府正宅,而是入住花园西侧的益寿堂和畅襟斋。

载沣还保持着旧时的习惯。清晨的热茶是必备品,每天子女们的请安也必不可少。随后,载沣便开始读书、写日记、看报纸、察看当天的信件。

日本人为了控制溥仪,又三番五次地动员载沣去长春,态度异常谦恭,说北京很危险,而长春大大地安全!溥仪也多次催促老爸北上,载沣的决心已定,谁来也没用,一一婉拒。

1942年正月初五,是载沣六十大寿。他平时不爱热闹,对排场应酬毫无兴趣。每年生日,最多就是与前来行礼的子侄辈寒暄几句,全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溥仪惦记着父亲的大寿,本人不便前往,便派溥杰和其日籍夫人嵯峨浩作为代表来祝寿。载沣的七弟载涛平素喜欢热闹,在他的一再劝说之下,载沣也只好顺着亲人的心意。

溥杰1935年9月,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到长春,担任“帝宫”外围的警卫任务。1937年,与日本皇族嵯峨浩结成“亲善婚姻”。二人婚姻比较圆满,育有两女。

溥杰与嵯峨浩

溥杰夫妇受到王府极为隆重地欢迎,他们刚一迈进正门(原本住在花园,特意从正门迎接),全府的仆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嵯峨浩被引导着穿过一重又一重的门庭、院落、廊桥和亭榭,甚感震撼。

载沣在畅襟斋接见这位异国儿媳。嵯峨浩按前清礼节向公公屈膝,行了一跪三叩拜见之礼,献上精心准备的寿礼和亲笔所写的祝寿词。载沣看到儿媳性情温顺,知书达理,礼数周到,十分喜欢,让仆人把祝寿词挂在墙上,供客人欣赏。

嵯峨浩自传

中午吃饭时, 二女儿韫龢夫妇也赶了回来。载洵、载涛的家人,也悉数到场。亲人们寒暄中表达着渴望许久的亲情。桌上放着各种西式小吃,热菜用明清瓷器和纯银器皿装盛,食物精美可口,异常丰盛。晚宴,又邀请了一些亲朋故交,场面宏大,非常热闹。

溥杰和二女儿送了四份寿礼,在日本的三女儿、四女儿、五女儿夫妇各自托人送来四件寿礼。王府祝寿礼从来都是四件,取“四平八稳”或“四季平安”之意。其中最令载沣欣赏的寿礼是四女婿赵琪璠所书的一副对联,“云鹤翩翩寿最高,苍松韧韧福绵长”。

三女儿

祝寿典礼也搞得很有排场。寿堂设在花园正殿“畅襟斋”的外屋,正中挂着老寿星的画像。寿堂里、走廊上以及院子天棚里,挂满了亲友们赠送的寿联。

载涛与北京梨园界关系甚笃,请来马连良、孟小冬等名角在花园小戏台唱了堂会。大鼓、相声等节目也必不可少。载沣全家五六十口人,一起围坐在戏台下观看。载沣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对演出非常满意,精神也因此好了很多。

名伶(先嫁梅兰芳 离婚后成杜月笙五姨太)

2. 侧福晋邓佳氏病逝

人生往往福祸无常,六十大寿的喜庆刚过去不久,邓佳氏的病体日渐沉重。家里请来了协和医院的好几位名医,都无济于事。7月初,邓佳氏病危。四女儿韫娴、五女儿韫馨特地从日本赶回北平,总算见了母亲最后一面。

侧福晋邓佳氏的去世给载沣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邓佳氏生于1897年,1913年嫁入王府。由于父亲在满族中地位低下,在等级森严的王府中,溥仪和溥杰从来不向她请安,也不称呼她。

六女和七女

每当邓佳氏的母亲和哥哥来王府探望,不能在王府随便走动,只能去她的住处,见了王府的阿哥和格格们还要向奴才一样,毕恭毕敬地请安。

直到生下两个儿子,才被已经退位的“宣统皇帝”册封为侧福晋,赏赐一套凤冠霞帔,算是有了正式名分。

邓佳氏是个要强的人,没有公主病。她进府后认真学习汉字,还学会了记账。王府经济每况愈下及流亡天津时,内外事务都靠她一手操办。载沣曾开玩笑称她为“账房太太”。在乱世之中,邓佳氏的这种精打细算获得很多人的赞誉。

邓佳氏脾气急躁,说一不二,在王府内令人敬畏,与生性温和宽厚的载沣明显不同。

三十年的共同生活,让两人有了很多相同的爱好。譬如他们都喜欢看报和读小说,都爱听京剧。邓佳氏还喜欢画牡丹。在送给子女的扇面上,邓佳氏一一画上了或白或红的牡丹,让载沣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和活力。

邓佳氏死去大半年,载沣的心情始终没有调整过来,这时的他更加孤独寂寞,由于腿疾越来越离不开轮椅了。

载沣与女儿们(长女已逝)

直到1943年5月,四儿媳生下了王府的第一个长孙金毓嶂(奕、载、溥、毓等辈),载沣花甲之年得偿所愿,终于脸上重新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哎!世间的事总是福祸相依呀!看来,悲喜交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另外解释一下:爱新的满语意思就是“黄金”,此后,许多后代以此为姓!

3. 解放前的黎明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驻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宣告覆亡。

此时,溥仪、溥杰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四个妹妹也断了联系(其实,溥仪、溥杰在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俘虏,囚禁在远东监狱)。

载沣非常担心子女的安全,每天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时局的变化。他为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的命运担忧(幸亏三个小的一直在身边)。

深秋时节,溥杰的妻子嵯峨浩带着孩子逃亡途中,被国民政府逮捕,准备押送到上海审判。经过北京时,她被允许到醇亲王府探亲。

载沣感慨万端,一个劲儿地问:“皇上、溥杰、皇后怎么样了?”嵯峨浩不忍说出坏消息,只好宽慰公公,说分开时都活得好好的。嵯峨浩后来历经波折,回到了日本。

不久,二女儿韫龢带着四个孩子从东北逃回北平,三女儿韫颖也带着三个儿女辗转归来,载沣稍感安慰。

三女韫颖与孩子

国民党接收北平后,不断有人到王府打听房屋是否租赁售卖,国民党特务甚至住进了王府的正房,还时常去花园光顾。

好在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是载沣远房侄孙女婿,这才让载沣的处境有所改善。

1947年春,四子溥任在报上看到国民政府规定所有学校房屋,一律不得强行借占的消息。便与载沣商量,利用王府的空房建一所学校。

晚年溥任

载沣决定把东院空房腾出来做校舍。溥任一边向市教育局办理登记手续,一边请人打制教学桌椅。这时,国民党后勤部队要求把东院改成国民党伤兵医院。溥任拿出教育局批文,官兵们才悻悻而去。

9月1日,私立竞业小学开学。载沣以金静云的名字担任董事长,溥任则用金友之的名字担任校长。学校共聘请三名教师,开设两个教学班。醇亲王府不时传来的琅琅书声,让载沣深感快乐和欣慰。

翌年夏,他们又办起了竞业初级职业学校,两所学校加在一起,声势壮大不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校学生人数已达二百多人。

学期末考试成绩排前三的学生,学校还免收学杂费。如果学生的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由家长写信说明状况,学校也酌情减免学杂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王府带来了朝气,也保全了家族的祖业。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十三 解放迎来新生

1948年底,载沣从儿女们口中得知,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那时候,平津战役正处紧张状态,载沣让家人们都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以便彼此有个照应。

一家人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黑暗前的黎明。共产党一直被国民党妖魔化,似乎共产党总在杀富济贫,天生是权贵和贵族们的克星。

此时,一封传单送到竞业小学,上面写着解放军的“城市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大家各安岗位,无须惊扰。载沣紧张的心情有了些许轻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开进北平城。载沣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尽可能地了解相关资讯。2月3日,载沣在日记中写道:“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靖。”

自解放军围城起,他就没有出过王府的大门。这一次,载沣雇了一辆洋车,特意在鼓楼大街到地安门大街转了一圈。他看到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听到学生们的激昂歌声,到处是建设者们奋发的口号。

这趟“京城游”非常快乐,让载沣对新政权有了真切认知,再加上收音机里的人人平等,不分尊卑贵贱的宣传,他的第一项变革,就是向家人废除了沿袭几十年的请安礼节。

小女儿韫欢积极投身新时代,尽心尽力地参加新中国建设,还结识了一个从解放区派到北京参加接管的年轻干部。两人因工作关系接触日多,渐生情愫。

自由恋爱可是王府的新鲜事,载沣开始还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观念。但架不住女儿的解释和哀求,终于同意了婚事。一年后的1950年,韫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载沣派溥任作为代表参加,表达了衷心的祝福,这可真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以前,皇家和贵族子女的婚姻向来都是由皇帝或家长包办的。

七女韫欢(后改名金志坚)

北平和平解放后,百废待兴,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地点,1949年秋,一位身着干部服的同志进入王府花园,开门见山地跟溥任讲,现在部属的“国立高级工业学校”需要购置房产作校舍,问询是否愿意出售王府。溥任听完后不敢自作主张,回答要与父亲商量再定。

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出售。这中间既有对时局变化的无奈,也有在时代变革中的顺势而为。载沣作为新社会的一分子,内心里也想为国家发展做些贡献。同时王府原有仆人大量离去,也空闲出大批房子。

几天以后,溥任代表载沣把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载沣和儿女们商定,将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平分(溥仪三岁继位时已过继出去),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

中年载沣

十四 晚年病逝于北京

载沣的新家在东城魏家胡同46号,这是一套三进院子,共有四十多间房。全部现代装修,很实用也很雅致。迁入魏家胡同后,载沣以金静云的名义,将不少文物捐赠给了北京大学。包括:大清实录一百一十二函、大清会典八十二函、金石拓片两包、大理石插屏一件、大铜炉一件等。1949年12月6日,北京大学收到载沣捐赠的文物,校务委员会主席汤用彤专程复函表示谢意。

1950年夏,这所房子又被政务院收归,载沣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11号居住。

就在这一年的8月,溥仪、溥杰与其他伪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

载沣晚年疾病缠身,也很想与家人团聚,享受温馨的家庭之乐。身边只有四子溥任夫妇照顾,其它女儿们也抽空前来看望问候,七弟载涛也常来陪他聊天解闷。

1951年2月3日,载沣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而病故,终年68岁。溥任和六个女儿都在身边。溥仪和溥杰仍在关押改造,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载沣被安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丧事由溥任和载涛出面料理。载涛是位礼仪专家,对前清典制尤为精通,与北京“红白口”行业也有一些交情,皇妃谭玉玲的葬礼便是由他一手承办。

当时的北京处在社会转型期,丧事新礼仪已经实行,只能停灵七天。在请示有关部门后,同意载涛提出的停灵二十一天的请求。

按照旧礼,王府办理丧事要请僧道等大办道场,为亡人做些身后功德,最后的大清摄政王载沣的丧事简化了这些仪式。只是头七之日请本庙僧众念了半天经,后来又请了一棚喇嘛经,一棚本庙的禅经,做了一些功德。

载沣出殡及下葬也简化了许多,这次只以一辆载重汽车拉运,扣上一卷扎制的黄罩,然后,两班杠夫以32杠轮流抬棺,应了黄杠大换班的旧典。

最后,载沣的灵柩换成了16人的“软杠”,下到已修好的马道。打头的杠头跪着指挥王爷下葬的整个仪式。在当时的境况下,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吸引了很多百姓前去观看。

载沣最大的功绩,就是和隆裕太后一起避免了国家的再次内战,以一个王朝的退出换来了勉强的五族共和。载沣性情敦厚,下野后看清形势,很少过问政治,平静生活,但有大局意识和国家观念,终得善终。

全文完,感谢您的支持!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醇亲王家族老照片:清末最具权势的皇族,连出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
史上最低调“皇弟”:平淡教书一辈子,活到2015年,寿长97岁
爱新觉罗·溥任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甘当教书匠,活到2015年
清朝灭亡后,溥仪的3个亲弟弟都去哪了?下场如何?
广东男子自称多尔衮十世孙,留长辫穿黄袍,想要拜访溥任被拒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