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中秋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后与各地饮食习俗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种类,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朝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关于这个传说在金庸先生所著的《倚天屠龙记》中也有过描写。

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宫御寿两膳房》中记载:“中秋节,点心局应备各种月饼。月饼馅与市面所售略同,不过制作精细。祭月,另做大月饼四块,名叫团圆饼。两块为皇帝、皇后祭月用;两块为太后祭月用。大月饼直径二尺,厚二寸,上有玉兔宫殿图案,特别精致。祭月后用三刃刀(特制)切开,每块四寸见方,进呈皇帝、太后。进呈帝后的这块必须是带有玉兔图案。然后,帝、后赏赐总管太监(慈禧则赏给李莲英),这块还须有宫殿前阶图案,表示受赐人可以进阶入殿。其余月饼,按照等级赏给二总管太监、回事太监、小太监等。太后则例赐皇帝、皇后红白月饼各一盒,各王府福晋格格及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总管首领各两盒,以示共享团圆之乐。”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记载了一种月饼的制作方法:上好干白面一斤,先取起六两,和油四两(极多用至六两,便为顶高饽饽),同面和作一大块,揉得极熟。下剩面十两,配油二两(多至三两),添水下支和作一大块揉匀。才将前后两面合作一块摊开,再合再摊,如此十数遍。再作小块子摊开,包馅下炉熨之,即为上好饽饽。每面一斤,配油五六两,加糖,不下水。揉匀作一块,做成饼子。名“一片瓦”。里面用前法,半油半水相合之面。外再用单水之面,薄包一重,酥而不破。其馅料,用核桃肉去皮研碎半斤,松子、瓜子二仁各二两,香圆丝、橘饼丝各二两,白糖、板油(如入饴糖,即不用板油矣)。月饼同法。

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同治年间李静山在其《增补都门杂咏》中记载:“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

杨米人在其《都门竹枝词》中亦有:“团圆果共枕头瓜,香蜡庭前敬月华。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

《燕台口号一百首》一百首中也记载:“庆贺中秋结彩棚,饼如圆影得佳名。蟾宫月窟翻新样,也有白衣人夜行。”

《故都食物百咏》中也有记载:“'中秋佳节与新年,巧手何人制饼圆,像取蟾宫陈月下,形成宝塔供神前。’月饼有两种:中秋者,面上即有月宫景象,且均系单个者,新年月饼,则不印花纹,而以五套为一堂,每套五个,由下而上,等比而小,作塔形,最上加一面制之桃。”

老北京的月饼一般分为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翻毛四种,制作最好的要属正明斋。(一说是致美斋。)“提浆”,指的是“提浆月饼”;“翻毛”,既叫“翻毛月饼”,又叫酥皮点心;而“自来红”和“自来白”也是两种月饼,只不过这是老北京的特色月饼,深受老北京人,特别是旗人的喜爱。

京式月饼中,有一种月饼的皮面是冷却后的清糖浆调制面团制成的浆皮,在熬制饼皮糖浆时,需用蛋白液提取糖浆中的杂质,提浆月饼由此得名。提浆月饼的特色就是皮与馅的比例一样多,内馅比广式少了许多,多加了一些面粉,又有一股特有的香气,所以吃起来扎扎实实。香气的来源是因为内馅拌有麻油,因为少了许多油与糖,提浆月饼放在室温中,足足可以保鲜一个月,最大的缺点是会掉渣,而且掉的不少。所谓提浆,提的是糖浆,只用简单的面粉、糖浆、麻油等去调和而成,是提浆月饼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月饼表皮的颜色,太浓表皮会焦黑,太稀面皮不容易着色。

翻毛月饼是京式糕点“出身”,清朝盛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一带也流传。相传此月饼刚出炉放于桌上,轻轻拍打桌面,酥皮即能飞起如雪白鹅毛,浅尝一口,不黏不硬,鲜香软糯,慈禧甚爱,赐名“翻毛”。翻毛月饼乍看之下其实跟台式的绿豆凸没啥两样,但是细究起来,还是有些许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翻毛月饼都是大陆北方馅,比如椒盐、桂花、八宝、水晶等,绝对见不到绿豆或是卤肉。另一种观察法就是,翻毛之所以叫翻毛,就是因为外皮层次细密,面皮与油酥层次多,可以轻易见到一层面皮一层酥,如果一般绿豆凸的层次有15层,那么翻毛的就有25层左右,外皮只要稍一用力就会小片小片的剥落,像一根根翻飞的发浪,因此叫翻毛。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写道:“北方的翻毛月饼,并不优于江南的月饼,更与广式月饼不能相比,不过有一种山楂馅的翻毛月饼,薄薄的小小的,我认为风味很好,别处所无。大抵月饼不宜过甜,不宜太厚,山楂馅带有酸味,故不觉其腻。”最标准的翻毛月饼应该是半斤一个,很大,主要因为它的“发明”是源自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因为小点心显得小气,是无法用来庆寿的,所以御膳厨师就做了如此一个大月饼。翻毛月饼非常难做,不但个头大,而且是酥皮,易碎,且有裂缝,烤得再好的也有缝儿,就跟哥窑瓷器一样,表面会有纹路,一碰就掉,跟鹅毛一样。当时,除了御膳房,在民间做得最好的只有致美楼。

自来红与自来白这两种月饼与其他月饼的区别,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馅儿上都非常明显。首先从形状上看,一般的月饼都是扁平的圆饼状,而自来红与自来白则与众不同,它们的形状像一个圆鼓鼓的小馒头儿。即使这两种月饼形状相同,但外表颜色亦不同。自来红的凸出部分的颜色是深棕色,凸出的圆面儿上有一个近似黑色的圆圈状的戳儿;其腰下部和底部是麦黄色。自来白,虽形状与自来红相同,但其凸出的圆面呈乳白色,底儿呈麦黄色。在它乳白色圆面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印戳,像个字,又似乎像一朵小花儿。

自来红是用香油和面做皮儿;用白糖、冰糖渣儿、青红丝儿、核桃仁儿、瓜子仁儿等做馅儿。买来的自来红月饼用嘴一咬,则皮酥馅爽、一股香气直扑鼻孔,嚼起来香甜可口,甜而不腻。

自来白则是用猪油和面做皮儿,其所用的猪油又叫“白油”,是用猪板儿油炼出来的专做点心的高级猪油。自来白的馅儿,似乎比自来红简单而随意,主要是白糖,再掺以桂花、山楂等不同料。

常人春在其《老北京的风俗》中记载:“节前,各大糕点铺均应时出售中秋月饼,以'自来红’和'自来白’为主。'自来红’烤色较深,清一色的白糖、冰糖、果仁为馅,外皮上画一黑红色的圆圈,圈内用针扎上几个小孔。'自来白’是用精白面烤制的什锦馅月饼,有枣泥、澄沙、豌豆、山楂、白糖不等,外皮纯白。有红色小戳记号,标志着馅的类别。其他月饼,如提浆月饼、翻毛月饼、广东月饼,均有出售。有送礼者皆用蒲包装之。此外还有特制的大月饼,直径约一市尺左右,大都是论斤的,上刻桂殿蟾宫、玉兔捣药的图案,是专为供月用的。

《燕京岁时记》云:“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旧京时,除了这种月饼之外,还有一种专门供佛所用的月饼。据金云臻先生《饾饤琐忆》记载:“与蜜供同时作为供品的,还有一种总名月饼的饼,但不是中秋月饼,而是形如月饼的大型糕饼。因为是用来供佛,也是五堂为一组,分红白两种,红的用麻油,白的用荤油。馅子为枣泥、白糖、山植三种,都是细馅。当中最大的一堂共五只,底层最大的直径可达五寸,其余四个以次缩小,最上面的制成桃形。如果五堂为一组,就要二十五只,比蜜供价格还高,所以也用分期付款办法,叫'月饼会’,与蜜供会相同。用蜜供和月饼同时作为春节供佛的只有寺庙,而且都用最大的。一般人家很少两种都用,只能择一而用。用不起五堂改为三堂。因为两者都用,即使是三堂一组的,价格算来也抵一份中等人家一个月的菜金了。后来随着供佛人家日少,蜜供会、月饼会也清淡下来。”

陈鸿年先生在其《故都风物》中记载:“中秋之夕,圆月的供桌儿上,有个团圆饼,值得一傲。上供圆月的人家,都要做个团圆饼,它的大小,也就是普通人家蒸笼的大小,可是它分多少层;做团圆饼的材料有:玫瑰、木樨、红糖、白糖、青丝、红丝、桃仁、杏仁、葡萄干、桂圆肉、瓜子仁等十来样,并是用面做有五六层厚,在每一层上,撒上许多果料,然后一锅只蒸此一个,表面上,花花绿绿,非常好看。过了中秋之夜,第二天吃时,家里有多少口人,每人都要分得一块,表示团圆的意思。因为最忌是离散,所以我国处处都能显出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翁偶虹先生在其《春明梦忆》中记载:“北京最早的月饼,只有自来白、自来红与团圆饼三种,后来才有'翻毛’、'癞皮’和广东月饼。自来白是猪油和面,内实山楂白糖、桂花白糖、青梅白糖、枣泥、澄沙等馅。自来红是香油和面,内实白糖、桂花、桃仁和冰糖碎块。团圆饼是大号的提浆月饼,饼面上有月宫蟾兔的图案,现在已改名为丰收饼了。一般家庭,还要自己做一个大号蒸饼、内实各种果料,祭月后,全家人分而食之,亦称团圆饼。至于现烙现吃的家乡饼,那时只有前门外致美斋饭馆独家经营,改名为热月饼,先节而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纪事:老北京如何过中秋节?这些习俗已经很难看到
老北京怎么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讲究……
逗馋虫——北京孩子,中秋忘不掉的月饼
我的京城月饼榜单
自来红·团圆饼·“虎拉车”--董文森
京式四味月饼:提浆月饼、上红月饼、上白月饼、翻毛月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