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历史」重读“刺廖”案,管窥国民党政治秘辛(八)

失意者联盟:西山会议派与沪上“二大”

许崇智这个马大哈做梦也不会想到,“刺廖”案有一天竟会落到自己头上。而幕后策划者,正是他的好兄弟蒋介石。

一夜之间,许公馆门口的护兵突然换成了黄埔学生。许打电话询问蒋三弟,蒋表示现在粤军中出了乱子,有些人不可靠,恐加害总司令,所以弟亲自部署了公馆防卫,请二哥放心。许崇智放下电话,还真就挺放心。

直到接连数日,平时车水马龙的许公馆鬼都不上门,许司令才后知后觉自己似乎被软禁了,于是打电话急调驻东莞、增城一带的许济、莫雄两师进城护驾。然而许、莫二人手里并没有任何具备军事效力的命令文件,擅自调动部队进省城视同兵变,被刚刚受任广州卫戍司令的蒋介石下令缴械并逮捕。

许司令的这波神操作成功使自己下场领盒饭,被他的好三弟派兵一路护送到上海租界做了寓公,从此消失在国民党的政治舞台。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许崇智的悲剧即源自于此,身居高位却没有争权夺利之心,如坐危楼必受其害。而其出身名门,起点太高,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阴暗面接触比较少,对人心缺少戒备,从而在重大斗争中表现得过于天真。

许在粤军中喜以家长自居,把军队管理层都搞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只知有家规而不知有党纪军法,杀人放火罚酒三杯,看似铁板一块。一旦外部势力介入政治清算,家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枪毙都没有冤假错案,许焉能不落马?

而对于义结金兰的三弟蒋介石,许崇智明显属于看多了《三国演义》入戏太深,哪里晓得如今这世道,小弟也可以拿刀捅大哥。

许去职后,建国粤军被迅速肢解。其精锐与黄埔学生军合编为第一军,蒋介石亲任军长,一部划入李福荣闽军,余部在北伐前编成第四军。

民国十五年一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左派领袖汪精卫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终于登上个人事业的顶峰。然而汪似乎又不是最大的赢家,汪的盟友蒋介石,在“一大”上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却在“二大”上直接当选为中执委员、中常委员、中政会员、军委委员和国民革命军总监。其跨度之大堪比三级跳远,即使位列党魁的汪精卫亦黯然失色。国民党自此进入汪、蒋联合执政的双雄时代,亦进入一个政治声望和军事实力急速膨胀的黄金时代。

在权力结构上,“二大”增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常会”以代替“一大”上确立的部分总理职权,中央政治会议变更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作为政治咨询机构的职能不变,“中政会”对“中常会”和“中执委”负责。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设立“中常会”后的“中执委”不再召集日常会议,并因“中政会”和“中常会”成员名单基本重叠,从而使国民党在法理上形成一种高度集权的委员会制,这种高效简洁的决策制度,为国民党即将开始的北伐奠定了优良的政治基础。

“二大”作为国民党历史上最“左”的一次大会,简直可称作一次布尔什维克的盛会。在出席大会的256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多达150余人,会议选出的80名中央委员中,有共产党员15名。大会秘书长是共产党人吴玉章;大会资格审查四人委员会中,有林祖涵、毛泽东、谭平山三名共产党员;而在会议报告环节,国民党中央党部的14项报告中,有8项的报告人为共产党员;26个省市和海外党部报告中,有9个的报告人是共产党员;其中最为关键的决定“二大”人事任命和权力结构的中央组织部所提交之报告,其专项审查委员会16人中竟有10人是共产党。

可以说,是共产党人齐心协力把汪、蒋二人推上了权力巅峰。相较于老态龙钟、一盘散沙的国民党,中共组织严密,其意志贯彻高度统一,协助他们打击党内反对派时如臂使指。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毕竟和他们有着政治理念和路线上的分歧,假使这股力量将来站到了对立面,亦使他们深感不安。

“二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是对廖仲恺遇刺最好的回击。所有政治刺杀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这一点上,国民党右派显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疑为幕后主使的胡汉民,被迫请辞中执委员和中政会员职务,远遁异国他乡。就胡汉民本人来说,“二大”召开之前,他仍有胜算击败汪精卫,就算惜败,依旧稳坐党内二把手的位置,并能利用派系影响力对汪氏造成钳制,无论如何不至于败落到这般境地。

若按照谁受益最多谁嫌疑最大的原理,推断汪、蒋二人为“刺廖”主谋,似乎又完全解释不通。汪精卫最大的本钱就是汪、廖联盟,并且汪一介清流,无权无兵,杀只鸡都做不到,逞论杀廖?而蒋介石的上位虽说是“刺廖”前后最大的变数,但蒋的本钱都是从二哥许崇智手上拿到的,与廖无关。

许崇智在“刺廖”案期间,看热闹不嫌事大,终于溅了一身血。但许氏之败,源于治军不严,御下无方,在粤军中早已埋下祸根,只不过被蒋三弟顺水推舟,巧妙利用而已。

准确地说,汪、蒋二人非常完美地利用“刺廖”一案,成功把先总理遗留的国民党权力结构彻底洗牌。这一切都源自于朱卓文丢失的那支配枪,顺藤摸瓜牵出了胡毅生和梁鸿楷,再牵扯到胡汉民和许崇智身上,真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蚍蜉撼倒了大树。

就朱卓文本人来说,在香山县被滇军追得抱头鼠窜,连县长大印都丢了,丢失一支配枪也不算稀奇。然而他还有心情跑到香港去喝早茶,正赶在“刺廖”案的节骨眼上,成功把黄泥巴弄到了自己的裤裆里。案子太大,朱躲在香港又不敢回来自证清白,无形之中更坐实了嫌疑。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二大”结束之后,已经没有人再关心“刺廖”案真凶究竟是谁?因为所有被汪、蒋认定成凶手或嫌犯的人,非死即逃,整个右派几乎全部退出权力核心。

这些脱离广州的失意者心里委屈,跑到北京西山碧云寺先总理灵柩处哭坟,随着哭坟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大家就干脆于民国十四年底,在北京西山召开了一次会议,自称“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会议主要将矛头指向汪精卫和鲍罗廷,宣布开除汪精卫党籍,解除其中执委员职务,解雇鲍罗廷,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籍,并将中央党部迁至上海,史称“西山会议派”。

广州“二大”之后,“西山会议派”不甘示弱,紧接着在上海召开“二大”与广州对抗,并致函极力邀请胡汉民归沪主持大计。但胡汉民始终未肯承认涉及“刺廖”案,更不愿再背负分裂中央的罪名,遂通电拥护汪精卫和广州中央。沪上“二大”少了主角,戏唱不下去,成了一群失势官僚和失意政客的聚会,注定难成气候。但经此巨变,国民党左右两派彻底割裂,甚至开始秉承截然不同的政治纲领和目标,此时距先总理逝世刚好一周年整。

但是失意者联盟的政治诉求里,却丝毫未有涉及广州新贵蒋介石,甚至连许崇智本人也公开表示,蒋是受了汪和鲍的蒙蔽。难道是“西山会议派”未卜先知?此中伏笔颇耐人寻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二大”与沪“二大”,细说“黑马”蒋介石的异军突起
1925~1948,国民政府的四次大裂变:另立中央成常态
名将王耀武 13
方圆兵法:风云变幻的政坛
孙中山死后蒋介石是怎么上位的?
民国军阀(15) 胡汉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