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单商场曾藏有一座秘密“红色电台”丨红色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北京纪事》杂志社共建《红色故事》栏目。

北京西城是播火者传播火种的地方,是革命者追求真理铸造初心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们初试锋芒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京西城的光辉事迹,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人,并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积极向上、奋勇前进。

我们力图通过新中国成立以前发生在北京西城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故事,再现那个年代在北京西城这片热土上叱咤风云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文丨方彪

原标题《迎接曙光的红色电波》

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热播,引起了广大观众心灵上的震憾,革命烈士李白的银幕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李白烈士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默默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的讯号是“同志们,战友们,永别了!”这是红色的电波,血染的风采,永不消失。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反映的是上海地下工作,而在北京西城也有着“迎接曙光的红色电波”。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决定在北平城区设立电台。大隐隐于市,北平一百多万人口是地下电台的最好保护伞。国民党的军、警、宪、特遍布城区,而且有先进的美制监测设备。但最不安全的地方,往往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把电台置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才能战斗在敌人心脏。

电台如何进入北平,却是个问题。由根据地到城区,有层层关卡,还有突然出现的别动队、搜索队、特勤队,一旦有失,就暴露了进入北平的通盘安排。城工部领导刘仁(建国后曾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崔月犁(建国后曾任卫生部部长)决定在城区组装电台。为此,从冀中军分区调来了电报员,还调来了精通电台组装、维修的技术人员。

在城区购买各种通讯器材,得和多家商行打交道,会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再三考虑后,城工部先行在西四北大街开办了“龙云电料行”,也就是“采购站”。这个电料行的经理、股东、伙计,都是有敌后工作经验的老手。他们经过努力,很快就组装了四部电台,三部留存北平,交替使用。先后潜伏在旧鼓楼大街118号(老门牌)、兵部洼91号、洋溢胡同36号、牛街沙栏胡同、宣外草场12条等处,这些地点均在今西城区界内。

自己组装的电台虽然简易,但和根据地电台属于同一系列,便于联络。潜伏在城中,由于功率小,不易被发现,同时也够用,完全可以和北平周边解放区联系。

另一部电台,通过“内线”进入了天津城区,和北平顺利地实现了联通,并能和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的电台直接联络。平津战役打响后,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率部兵临城下。总攻开始后,解放军势如破竹,二十九个小时全歼守军,解放了天津,活捉了陈长捷,地下电台功不可没。

为了确保电台的安全,地下党还在西单商场福寿商场二楼的九九照相馆设立了电报交换站。在整个通讯过程中,各包一段,由交通员负责“三接头”。九九照相馆并不是地下党创办,早已有之。九九之名是开业的排序,正好是第九十九家。从吉祥文化角度来讲,是最高的阳数,九九又是重阳节,世人有登高的习俗。“九”和“久”又同音,同行都夸这个名字起得好。

西单商场旧址(图源网络)

九九照相馆在好莱坞照相馆旁边,只有一间小屋。好莱坞照相馆是个大户,“玩洋的”“玩邪的”,设备、胶卷都是美国货,来照相的都是时髦人、洋派人。九九照相馆设备简单,只照半身的证件照。八年抗战中,日伪强迫北平市民办理“良民证”,九九照相馆价廉,所以顾客很多。抗战胜利后,“良民证”被废除,照相的人大减。可是西单地区学校多,有中国大学、交通大学、国民大学、北大医学院、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学更多。学生得领学生证、借书证、毕业证,所以九九照相馆还能维持,顾客大多是附近的学生。地下党看中了这一点,把九九倒了过来,易主不易名,易主不易人,负责照相的还是老人。店主、会计、营业员、晚上看门的,都是自己人。

当时市政供电不足,经常停电,因为照相馆的工作需要电源稳定,而九九照相馆有充电机为蓄电池充电,保证了电台正常运行。

一般情况下同,交通员不直接到照相馆,而是到西单商场附近的槐树里胡同的烟摊上进行交接,所发所收均伪装在烟盒里。遇有紧急情况,才直接到九九照相馆。因光顾照相馆的大多是学生,所以城工部决定地下电台由学委秘书长崔月犁领导,李雪负责技术工作。

1948年底,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守军在城郊筑工事、挖壕沟、拉电网,对行人更是进行全面检查,并封锁城门。平时的通行证不行了,得凭临时签发的特别通行证才能出入。特别通行证有时效,过期收回,甚至是一次性的。在这种情况下,跑交通十分困难,风险极大,城区和解放区的联络,基本上靠电台。

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城工部制定了五条规定:一是停止组织生活,全面实行单线联系;二是杜绝一切社会关系,避免社交往来;三是不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电影院;四是不许读进步书籍(避免因此引起敌特注意);五是安分守己,深居简出。

1948年12月,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西苑机场、南苑机场,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空中走廊。华北“剿总”对两机场进行反扑,企图夺回这两处交通要害。但是遇到我军迎头痛击,再也不敢出战。城外的据点,有的被我军攻破,有的守军不战而弃,我军的前哨部队直逼护城河沿岸。

国民党守军困兽犹斗,为获得南京的空投、空援,更是为了乘飞机逃跑,在城区赶修机场。机场选择在东单,原因很简单,有了机场就能乘飞机逃命。他们在东单地区大肆强拆民房,迅速建成机场,中小型飞机能够在这里起降。

为了斩断这条空中走廊,解放军炮兵对东单机场进行炮击。由于城墙等建筑阻断观测,炮击命中率不高。为了不伤及机场周边的民居,又不能扩大炮击范围。国民党在东单这个人口密集、商业密集、医院密集的地区建机场,实有绑架人质的险恶用心。

针对这种情况,先行潜入城内的解放军炮兵观测人员,对炮击东单机场的弹着点进行记录、核定,然后通过九九照相馆的电台,发到前线指挥部。再进行炮击时,发发命中机场跑道,向国民党军宣告了东单机场不是逃生之路,而是送命之路。从青岛起飞的中小型飞机,再也不敢在东单机场降落,怕成为解放军炮弹的靶子。

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最后阶段,为了减少阻力,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同意,停止炮击,让李文 、石觉等国民党嫡系将领及营以上军官南撤。一时之间,东单机场乱成一片。“有头有脸的”“能抢上座的”,纷纷登机。为了抢先逃命,军、警、宪、特大打出手。空军驾驶员怕过载后飞不起来,不得不抢先起飞。

1949年1月29日,北平地下电台收到城工部电报,内容是:1月31日我军由西直门进城。当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在纵队政委莫文骅率领下到达西直门时,和国民党守军在交接程序上发生了分歧,通过电台联系,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第二天下午,周荣鑫(后任国务院秘书长)、刘仁乘吉普车进城,见到李雪后激动地说,“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关闭电台,停止联络,松一口气了。”

北平和平解放后,百废俱兴。各级工会普遍建立起来,工会会员领到了会员证,会员证上有相片,时人称之为“红派司”,不但能出入工人俱乐部,到哪里办事都“顶用”。

工会会员的覆盖面很广,不但囊括了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车公司等大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商店店员(学徒、伙计)也纷纷参加,照相馆忙了起来,赶照、赶洗“证件照”。

此时,九九照相馆的地下电台联络任务已经完成,设备上交。有的人归队,有的人由组织另行安排工作。李雪请示上级后,将九九照相馆归还了原主。

如今,西单商场旧貌早已不存,但这段红色的记忆,在一些老职工的心里是清晰的,愿这些红色的故事久久流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在西单的谍战往事 鲜为人知的红色地下电台
这条胡同里曾上演“潜伏”故事,北平和平解放多靠它了
解放前后,如何收拾北平一万多的潜伏特务?
中国故事100部 ▏隐蔽战线的传奇故事(10)北平:黎明前的红色暗战
鲜为人知的谍战往事:藏在胡同里的北平红色地下电台
回忆1949:首都公安查出了近万名特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