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东四的十四条胡同你了解吗?

摘要

今天一站一景之北京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首先追溯东四十条的历史由来,接着了解北京东四十四条胡同的历史掌故,最后的一站一景是打卡东四胡同博物馆,带大家一起走进东四胡同,了解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目录

01 东四十条的历史由来

02 北京东四的十四条胡同

03 一站一景之东四胡同博物馆

东四十条的历史由来

东四十条站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四十条、工人体育场北路与东二环路交会处。东四元代称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简称“东四”。牌楼于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曾照原样重修。1954年东四牌楼彻底拆除。据史书记载,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同时修建于明朝年间,皇城一东一西各有四座,所以命名为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

1914年东四西行义牌楼,远处是朝阳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7年美国人拍照的东四南牌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四牌楼每座牌楼的名称,东牌楼为“履仁”、西牌楼为“行义”、南北牌楼为“大市街”。民国年间,为了修建有轨电车将东四牌楼改建成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无戗柱式牌楼,仍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并将牌楼各间的跨度和立柱高度相应增加,以应付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而牌楼原有的柱冠、石匾等部分依旧利用。东四牌楼建成后,十字街招来了很多远近商客,此地商业迅速发展,外国来京的记者和旅游者都要来四牌楼购物或旅游,留下了大量的照片,成为北京的知名品牌。

1912年闹兵变(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有解散北洋军的谣传,于是势倾一时的北洋军,内心既失望又疑惧,加之裁饷、传言,兵士以讹传讹,遂造成兵变),北洋军第三镇士兵自朝阳门入,一路烧掠,将东牌楼、北牌楼连带小庙一块儿烧了。不久牌楼恢复,匾额上的满文消失了,只剩了“大市街”,小庙却就此消失,连名字都没留下。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维修了东四牌楼,1954年12月将其拆除,同时拆除的还有西四、东西长安街、东西交民巷等大批牌楼,没有进行迁移,再也看不到四牌楼的风采了。

四牌楼早已经消失,但“东四”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从今东四北大街到东直门南大街一线路东,至今朝阳门北小街到东直门南小街一线路西,自南向北共排列着十四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四十条即由南向北排列的第十条胡同,并非“东面的第四十条胡同”。

清未民国初年绘制的《京师内城首善全图》,东四头条到十条胡同

东四头条到十条是明代保留下来的,而东四十条在清朝称“十条胡同”,属正白旗。东起富新仓西墙,西至和亲王府,长不过几百米,宽只有四五米,民国时仍称“十条胡同”。1953年修建下水道时将北门仓的一部分拆除,将胡同展宽成为一条大街,由此开通了城外道路。1979年东四十条立交桥建成后,街道再次展宽,成为京城通向东部地区的一条主要道路。1999年修建平安大街时,将东四十条规划为该街东段,并拓宽了道路,通车后仍沿用“东四十条”这个老地名。

北京东四的十四条胡同

北京称“条”的地名很多,而所谓的“条”,是指狭长的街巷,它是老北京小胡同的统称,可以说是北京本土的发明创造,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与街、巷、胡同共存,延续至今。据《北京市城区街巷地名全图》记载,北京共有422个以“条”称呼的街、巷和胡同。可见“条”名称在北京城的流行。

老北京为何以什么“条”为胡同名称呢?这还要追溯到明朝时期。在明朝,北京城的面积和规模比元朝时期的大了很多,街道、胡同的数量也随之显著增加。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地名,遂采取街道名称的“序列化”。在最初,我们称这些胡同为“某某胡同头条”、“某某胡同第二条”、“某某胡同第三条”……或“某某街头条”、“某某街第二条”、“某某街第三条”……可是叫着叫着,人们就发现这样叫很拗口,于是渐渐地便简称为“某某头条”、“某某二条”、“某某三条”……北京东四的十四“条”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东四头条(一条被称为头条)、东四二条、东四三条、东四四条、东四五条、东四六条、东四七条、东四八条、东四九条、东四十条、东四十一条、东四十二条、东四十三条、东四十四条。

东四地区的胡同住过很多的名人、有着很多的故事传说、保留着很多的古迹,是老北京精彩生活的清晰写照。我们来看一下东四十四条都有哪些历史掌故。

东四头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众多“条”中,东四头条的文化气息最浓厚,在这里曾经居住过多名文人雅士,如在胡同的1号院,曾经住过钱钟书杨绛夫妇、卞之琳、余冠英、罗念生等人;在胡同的5号院,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和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先后在此居住。

侯宝林故居

孚王府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

东四二条,位于区域的中部,外交部的西侧,呈东西走向,北起东四三条,西止东四北大街,南邻东四头条。据说金庸笔下的福康安曾经在这条胡同住过。在金庸的小说里,福康安是个风流倜傥的贵族公子,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清乾隆帝的私生子,几百年来围绕着他的故事非常多。据老一辈人讲,东四二条胡同几乎一半的院落都曾经是福康安的宅院。

东四三条,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二条,往北可通东四四条,呈东西走向。东四三条曾经汇聚了很多达官贵人,据说还有一位格格住在这里。这位格格是溥杰的候选夫人,但最终未能嫁给溥杰。后来,格格的母亲又想让她嫁给溥仪,但最终也没成,最后这个格格终生未嫁。

东四四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三条,往北可通东四五条。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3年就居住在东四头条的19号,只是他那时居住的房子在上世纪90年代已翻建,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东四五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有二支巷可通东四四条。该胡同虽然没有什么文人雅士或者达官贵人居住过,但艺术氛围非常浓厚。

东四六条,位于东城区东部,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南与月牙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相通,北与月光胡同、南板桥胡同、德华里、石桥胡同相通。该胡同的63号和65号就是号称“东城之冠”的崇礼宅。这座宅院也是这一带唯一的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私人住宅。

东四七条,位于区域中部,东四北大街东侧,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与德华里、月光胡同相通,北邻东四八条,中与南板桥胡同、石桥胡同相交。据说辅国公载灿就是在东四七条找到了他的“乘龙快婿”。

东四八条,位于东城区东部,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南与石桥胡同、南板桥胡同相通,北有支巷通东四九条。胡同内71号院,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一座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

东四九条,“东四九条”,又称“九条胡同”、“红日路九条”,北京胡同名。位于东四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与南板桥胡同相通,并有支巷通东四八条,北有支巷通东四十条。在讲述和珅故事的电视剧里,有一个与和珅勾结、狼狈为奸的大贪官李侍尧,这个李侍尧就住在东四九条。

东四十条,非常普通,几乎没有什么逸闻趣事传出。但一幅绘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平)街巷图,让人吃惊的是,当年的铁狮子胡同(如今的张自忠路)一直向东,居然没有叫十条胡同(如今的东四十条)的街道。在首都图书馆查阅1937年—1945年敌伪统治时期的北京(平)地图,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地图上,铁狮子胡同东口路北,当时是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宪兵司令部(其前身是段祺瑞“执政府”),而铁狮子胡同向东到段祺瑞“执政府”的东墙外就到头了,它与东四牌楼到北新桥的南北大道形成丁字路,再向东便无路可走了:既没有十条胡同的地名,也没有这条街道。当时挨着铁狮子胡同东口的就是九条胡同(如今的东四九条)北侧院子的西墙根。

东四十一条,历史上的运粮道,所以,该胡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没有树。那个时候,谁要是在这个地方种树,是要被砍头的。

东四十二条,远离闹市,是一条“平民胡同”。

东四十三条,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在明朝的时候被分为两段,东段称慧照寺,西段称汪家胡同。慧照寺位于胡同东端与小菊胡同南口相交处路北,原为永宁伯府所在地。成化十七年(1481年),僧人庭佑将其宅改建为慧照寺,寺所在巷也改名慧照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慧照寺胡同并入汪家胡同,改称东四十三条。

东四十四条,肃亲王善耆就曾经居住在这里。她的女儿非常有名,就是后来被称为“男装丽人”的超级间谍川岛芳子。

一站一景之东四胡同博物馆

在北京,东四胡同是最具北京人文气息的胡同片区。东四三条至八条,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在这片胡同中藏着保存相当完好的传统院落,汇集了北京四合院的三个类型:王府、府邸、宅子,各式门心对、门联,精美的影壁和砖雕,古朴的门墩、上马石等在这里随处可见。

位于北京东四四条胡同77号院的东四胡同博物馆,就在东城区与首创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基础上,在保留原有院落建筑风貌的同时,修旧如旧,成为传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窗口。博物馆重现“四九城”浓郁历史风貌与人文特色,为新时期北京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提供一个重要样本。

东四博物馆通过视频、纪录片、模型、图片展等形式,尽可能再现最丰富的胡同历史,但历史实物寥寥无几。东四胡同博物馆是一个旧宅子与镜子、玻璃共同构成的天地,内部设计也大尺度地融合现代艺术,高达3米的弧形不锈钢艺术装置从空中横跨两个院落,寓意一道“月影”;最里一进院落的正中,安放着直径近1米的不锈钢金属球,表面镌刻着28星宿,取名“星天”,与“月影”呼应。

尽管博物馆的展陈空间有限,但博物馆定期开展北京兔儿爷、泥塑、剪纸、内画鼻烟壶等多种老北京传统技艺课程,几乎每周末都举办各类手工活动,成为孩子们的“课外手工课堂”。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式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手工中感受非遗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老北京的街道称谓
话说丨漫谈老北京的街道称谓
解放初期的北京城,没有拆迁改造,还原原汁原味的古城旧貌
东四五条
北京胡同--朝阳门南小街
六人以“危害民国罪”被捕——北京东城东四六条手机速写(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