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750】中国好声音 | 广医一院何建行团队连续发文证实:EGFR靶向治疗对早期磨玻璃样肺癌(GG...
供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2月,靶向治疗领域著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3.5)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EGFR-TKIs treatment on residual GGO lesions after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的研究[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读硕士研究生程博为主要第一作者,针对“EGFR-TKIs对于多原发肺癌患者术后未同期切除的磨玻璃病灶的疗效”进行了队列研究和探索分析,同时该团队在期刊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上发表了相关病例报道以及文献综述[2]这是国际上首次证明了EGFR靶向治疗(EGFR-TKIs)对早期磨玻璃样肺癌具有治疗作用,开辟了超早期肺癌以及多原发肺癌药物治疗的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CT等早期筛查手段的逐渐普及,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对于患有多原发肺癌的病人,初次手术后无法同期切除的剩余病灶是主要的临床难题,这些病灶大多以较早期的磨玻璃病灶(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主且恶性可能性较大,亟待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减少病情恶化及缓解患者焦虑。再次手术大部分情况下难以实施,且无法完全切除所有病灶,而前期研究已经明确,化疗对GGO无治疗效果。既往研究显示,磨玻璃病灶中有较高比例表现为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但是,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EGFR-TKIs对此类处于早期的恶性病灶是否有效,仍属未知,有待探索。

该项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的回顾性研究1共纳入了66名多原发肺癌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了EGFR突变阳性的主要病灶的切除以及术后EGFR-TKIs(包括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及奥希替尼等)治疗,并且在接受靶向治疗的同时肺内仍剩余有未同期切除的磨玻璃病灶。研究者观察了在该队列中EGFR-TKIs治疗对于未切除磨玻璃病灶的影响,发现EGFR-TKIs治疗早期磨玻璃样肺癌有效率为33.3%,而其有效率相比于晚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较低的原因,主要源于多原发肺癌患者不同病灶间的基因异质性(即主要病灶和剩余病灶的驱动基因突变可能不一致)。

同时,研究者将主要病灶术后,对剩余磨玻璃病灶采取观察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无论是怀疑为恶性病灶的退缩率(33.3% vs 9.1%),以及患者在主要病灶切除术后因磨玻璃病灶持续存在或进展而接受二次手术的占比(3.0% vs 18.2%),接受术后EGFR-TKIs治疗的患者均具有明显优势,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与EGFR-TKIs治疗多发磨玻璃病灶疗效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如更大直径病灶、更多病灶数量、混合性(部分实性)的磨玻璃病灶以及主病灶更高分期等。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上的典型案例报道[2]中,该团队展示了一个多原发肺癌术后,剩余GGO增大的案例,采用EGFR-TKI治疗后取得接近完全缓解的效果,并使用叶酸受体CTC作为新型标志物进行肿瘤负荷及疗效监测,显示其优于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GGO跟踪的作用。 

该系列研究是国际上首次观察EGFR-TKIs对多原发肺癌患者术后未同期切除的磨玻璃病灶疗效的研究,对于临床多原发肺癌患者的治疗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原发肺癌患者剩余病灶再次手术切除的较差可行性以及多次手术导致患者肺功能受损等难题。据了解,该团队于2019年7月开展了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CCTC-1901”[3]以探索PD-1抗体治疗无法同期手术的早期多原发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结果将于今年公布,期待能够在未来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有效的、精准的治疗策略,开辟超早期肺癌药物治疗的新模式。


研究者简介

               
何建行
主任医师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组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粤百杰、中国十大口碑医师,美国及英国外科学院Fellow(FACS, FRCS),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首届主任委员,J Thorac Dis执行主编,Ann Tranl Med主编。中国微创伤胸外科的奠基人和指南制定者之一,于2009年实现了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全范围覆盖;2011年开展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创胸外科手术;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并实现了无管胸外科手术,革命性地将部分胸外科手术进化为日间手术。聚焦肺癌手术相关的临床、基础与转化研究,主刀包括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肺癌微创手术等各种胸外科手术超过10000 例,在Lancet、JAMA、BMJ、Nat Med、JCO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发表SCI论文近300篇,总影响因子1600 ,被引5000余次;主编英文专著8部、中文4部;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等5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

               
梁文华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导/博后合作导师

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之名医”青年新锐,青年珠江学者
2020年阿里青橙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现就职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从事肺癌的综合诊疗及转化研究,建立了完善的肺癌早筛及精细化诊断体系,包括全球首个血液高通量甲基化肺癌早诊工具、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引用的肺癌预后模型、多个国际广泛认可的肺癌诊疗标准等。2012年至2020年间发表BMJ、J Clin Oncol、Lancet Oncol、NEJM、JAMA Intern Med、J Thorac Oncol等国际权威论文120余篇,20分以上9篇,累计总影响因子700分以上,总被引次数1200 ,H指数27。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秘书长及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CSCO青年委员,肺癌专委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CSCO肺癌指南专家组成员。ASCO Merit Award奖获得者,2018年CSCO“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Transl Lung Cancer Res副主编(IF 4.8)。作为完成人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牌等。

参考文献

[1] Cheng B, Li C, Zhao Y, et al. The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EGFR-TKIs treatment on residual GGO lesions after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J].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1;6(1):73.

[2] Cheng B, Deng H, Zhao Y, et al. Management for Residual Ground-Glass Opacity Lesions After Resection of Main Tumor in Multifocal Lung Cance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ancer Manag Res, 2021;13:977-985.

[3] The first attempt worldwide to test PD-1 antibody on multiple 'Stage 0' lung cancer[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9;8(4):556-557.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刁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原发肺癌定时炸弹随时爆炸!靶向辅助治疗或能拆弹!
肺内多个磨玻璃结节最新治疗研究。
个人观点(2022.11.10):纯磨玻璃结节也会转移?元芳,你怎么看?
2017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共识要点
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EGFR TP53联合突变,究竟哪种药物力挽狂澜?
肺癌EGFR突变继发ROS1新融合(ROS1-ADGRG6),克唑替尼是否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