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概述:什么是白帐汗国?

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其中,他将额尔齐斯河以西和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阿尔泰山地区)的广大地区,分封给了长子术赤,一些中亚史料也将之称为“术赤兀鲁斯”。

细密画中的成吉思汗和诸子

1235年,窝阔台召集蒙古诸宗王,决议派遣大军远征欧洲,“以实现成吉思汗的遗志”。至此,“长子西征”正式拉开帷幕。

截止至1240年,由术赤次子拔都率领的的“第一军团”,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1242年4月,窝阔台驾崩,拔都下令全军东返,历时七年的“长子西征”就此告一段落,基督教世界也同时长出了一口气。(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赛因汗”拔都,到底有多能打?)。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蒙古入侵匈牙利

战事结束后,拔都将伏尔加河地区视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位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即拔都萨莱),后世将拔都建立的国家称为金帐汗国或钦察汗国。

汗国的疆域,东抵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和黑海,向北临近北极圈,囊括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的广大地区,被征服的罗斯诸公国也沦为其仆从国(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蒙古人是如何影响俄罗斯的?

巅峰时期的金帐汗国疆域

伴随着国家局势的日趋稳定,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均世袭享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双方形成了名义上隶属的宗藩关系。其中,他咸海东北直至额尔齐斯河及七河以北为止的广大钦察草原地区,分封给了在西征中表现出卓越军事才能的长兄斡儿答——这块封地,便是史书中的“白帐汗国”。

白帐汗国的大致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白帐汗国与金帐汗国,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白帐汗国与今天的哈萨克族的形成,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夹缝中求生存的白帐汗国

白帐汗国居民的基本盘,主要为钦察、康里、葛逻禄、克烈、乃蛮等突厥语部落为代表的“本地”游牧部落。另外,这里还生活着少量诸如札剌亦儿(木华黎所在的部落)、弘吉剌、蔑儿乞等蒙古部落的部落居民。

斡儿答在受封为白帐汗后,将自己的大帐设在额尔齐斯河河畔,即父亲术赤牙帐旧址的所在地,与拔都萨莱城相距甚远。白帐汗国的政治、军事等事宜,均由白帐汗本人全盘掌握。因此,很多史学家们认为“两国互不统属”。

根据拉施特《史集》中的记载,在“蒙古汗国作出的一些决议书和敕书上所签署的名字,斡儿答的名字排在拔都名字之前”,即“斡儿答并不完全服从拔都”。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1869—1930)考证认为,“白帐诸汗几乎是完全独立的。根本不参与金帐诸汗的库里勒台大会,虽然名义上承认自己是金帐的属下。”

秋天的额尔齐斯河

从1243年建立至1428年宣告灭亡,白帐汗国存在了近二百年时间。结合一些伊斯兰史料,汗国世系大致如下(几位在位时间较短者,未被计入在内):

斡儿答(1225—1280)—孔奇(火你赤,1280—1301)—伯颜(1301—1309)—萨昔不花(1309—1315)—艾尔曾(1315—1320)—木八剌·火者(1320/21—1344/45)—沉台(1344/45—1360/61)—兀鲁思(1361—1375/76)—脱脱迷失 (1376—1391)—霍依尔恰克(1391—1420)—八剌(1420—1456)

成吉思汗去世后,因为汗位归属问题,察合台/窝阔台系与术赤/拖雷系的关系一直不睦。蒙哥(拖雷长子)即位后,察合台与窝阔台系的宗王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拓展阅读:「蒙古大乱斗」拔都与贵由之争:蒙古帝国分裂的催化剂):

海迷失后(贵由妻子)和失烈门(窝阔台指定继承人)被处死,“火者(贵由子)被放逐于和林之西,脑忽(贵由子)受命从军,海都(窝阔台之孙)被安置于海押立(今伊犁地区的库巴勒附近)”。

蒙古世系图

在这些被流放的宗王中,海都能力最强,野心也最大。在经过一系列的韬光养晦之后,大致在1268年左右,他掀起了反对元朝的叛乱。

忽必烈认为,要想彻底铲除海都的叛乱,必须要先和金帐汗国 “打好招呼”。因此,他在正式出兵之前,命乃蛮人铁连(1218—1281)为使者,赴金帐汗国“提前通气”。金帐汗忙哥帖木儿(?-1280)表示,“一定会与元朝保持统一战线”。 因为金帐汗国的态度比较明确,白帐汗国也同时站在了元朝一方。

实际上,在海都正式反元之前,白帐汗国与对方的关系就已然不睦。巴托尔德记录道,“中亚蒙古汗国(察合台汗国)在海都汗时,以旭烈兀(伊尔汗国)和术赤的后人的领地,扩大自己在南方和西方的地盘。术赤兀鲁斯(金帐汗国)逐渐失去其东部地区,即锡尔河下游以东地区。”因为海都势大,因而孔奇在位期间,一度不得不将牙帐迁至远离额尔齐斯河的西北方。

窝阔台汗国疆域

伯颜即位后,更是极为坚定地站在了元朝一方,继续反对海都。海都深知,只有挑动白帐汗国统治阶层的内斗,甚至有效缓解自己“多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于是,他怂恿伯颜的堂兄古出鲁克反对伯颜,并在其帮助下将其驱逐出境。

失败的伯颜,不得不向“大哥”金帐汗脱脱(1290-1312)求救。遗憾的是,正在国内平叛的脱脱,无法在军事上给予其更多援助,只能派遣使者到海都和笃哇(察合台系宗王)处要求“引渡古出鲁克”,但惨遭拒绝。史料记载,“仅在十四世纪开首的数年之内,他们中间已经打了十八场战役。”

值得注意的是,在伯颜向金帐汗国求助的同时,同时派出使者到元成宗铁穆耳处求援。伯颜使者向元朝禀报时说:

“其(即伯颜)堂兄弟古亦鲁克(古出鲁克)叛乱,托庇于海都、笃哇,多次攻打他…”“陛下之军立即从东南夹攻,屡受彼等骚扰之巴达哈伤王将支援我们,而回教国主一一愿真主护他国祚绵长一一必将从西面来助。我们将从四面八向包围海都、笃哇,且将立刻置之死地。”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1307)

总而言之,海都掀起的这场叛乱,将几大蒙古汗国尽数卷入了进来。争斗的双方,一方为以元朝为首,同金帐汗、白帐汗和伊尔汗组成的联军;另一方是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察合台系联军。

大德五年(1301),元军与海都联军“在和林和鄂尔浑河的左边支流塔米尔河中间”展开终极决战。这一战结束后,海都势力彻底崩溃,“本人死于他退避的地方”。至此,“蒙古内战”基本是宣告结束。

一直与海都针锋相对的白帐汗伯颜,重新夺回了自己的地位。海都死后不久,笃哇在联合元朝大败察八儿(海都后王)后,与元朝“分割”了窝阔台汗国(拓展阅读:叛逆的大侄子:为什么海都终其一生也要反对元朝?)。

2)白帐汗国的百年兴衰

由于蒙古宗王之间的连年缠斗,位于白帐汗国东部的额尔齐斯河地区的生产活动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畜牧业衰退,手工业和商业几乎全面瘫痪,甚至连战马都也难供应。不得已,白帐汗伯颜不得不将自己的牙帐迁至锡尔河下游。

锡尔河一直有着“中亚母亲河”的美誉

直到艾尔曾统治时期,白帐汗国的经济文化才有所回暖。在木八剌·火者、沉台、兀鲁思等几位白帐汗的努力下,至兀鲁思统治时期时,国力日趋强大了起来。据史料记载,“兀鲁思汗是白帐汗国时强有力的、果断的统治者”。

在1354年—1364年的十年间,白帐汗国一直处于动荡期。国内的畜牧业、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几乎全面崩盘,人民的生活极为困苦。

兀鲁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很快就平定了内乱,并将国家最高权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待政局逐步稳定后,他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商业和文化事业,“兀鲁思汗主张在锡尔河流域发展农业生产,繁荣了锡尔河流域诸城市的文化。”

讹答剌古城遗址

伴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兀鲁思甚至打起了“宗主国”金帐汗国的主意。1368年,他率军攻占了金帐汗国的重要地区伏尔加河流域,在1374--1375年间更一度攻占了拔都萨莱和别儿哥萨莱(今伏尔加格勒附近),并征服了保加尔人。

不过,兀鲁思的统治,远谈不上“高枕无忧”。同为“白帐系”宗王后裔的脱脱迷失,一直对其汗位虎视眈眈。在被兀鲁思击败后,脱脱迷失逃到了帖木儿汗国,并得到了帖木儿的赏识和支持。

在1374—1375年间,脱脱迷失率领帖木儿汗国的军队攻打白帐汗国,但最终以惨败收场。不过,取胜的白帐汗国也元气大伤,兀鲁思之子库提勒克就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了。

没过多久,不甘心失败脱脱迷失再次卷土重来。白帐汗国在这场战役中遭遇惨痛失利,损失惨重。这场战役结束后,脱脱迷失多次在帖木儿的授意和支持下,发动针对白帐汗的战争。大约在1376年左右,脱脱迷失彻底击败并杀死了兀鲁思,最终将白帐汗国“据为己有”。

脱脱迷失夺取白帐汗国后,脱脱迷失诸子中的霍依尔恰克为报杀父之仇,也逃至帖木儿汗国“避难”,准备反戈一击。大约在14世纪80年代,脱脱迷失与帖木儿关系破裂,霍依尔恰克成为了帖木儿的扶持对象。

在帖木儿进攻脱脱迷失的战斗中,霍衣尔恰克作战非常极其勇敢,战绩彪炳。因此,帖木儿汗重赏了霍衣尔恰克,“1395年,帖木儿打败脱脱迷失之后,赏给霍衣尔恰克一件金甲大皮衣和一件金剑等,并让他继承白帐汗国的汗位。”

不过,帖木儿汗国将原本属于白帐汗国的锡尔河流域的一部分土地和重要城市锡甲那克城,尽数据为己有(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远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到底是不是明朝的“小弟”?

巅峰时期的帖木儿汗国疆域

霍衣尔恰克死后,其子八剌继位。他一直想摆脱帖木儿汗国的控制,并立志夺回被侵占的锡尔河流域的土地和城市。帖木儿汗去世后,个人能力和权威远不及父亲的勒别克继承了汗位。

大约在1425年左右,八剌率军主动攻打帖木儿汗国,并取得了几乎压倒性的胜利——勒别克汗出逃,原属白帐汗国的锡尔河流城的土地顺利“回归”,白帐汗国彻底摆脱了帖木儿汗国的统治。

但是,此时的白帐汗国的内部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宗王间为争夺汗位互相攻伐,国家濒临解体的边缘。1428年,八剌为政敌所杀,白帐汗国宣告瓦解,政权转移到了术赤汗另一子昔班(即青帐系)后裔阿布海尔的手里(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黄金家族”这么喜欢“窝里斗”?)。

哈萨克斯坦硬币纪念币中的阿布海尔汗

3)白帐汗国的地理人文

总的来说,基本盘位于钦察草原的白帐汗国,除锡尔河流域外,其他地方的生存环境是非常艰苦的。对此,马木留克学者乌马里(1301—1349)如是记录道:

“失必儿之地(即西伯利亚)和曲勒曼通常天气极端寒冷,山脉、房舍及田地覆盖在深雪中,为时达六个月之久。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只有很少的牲畜他们生活在极北方,人们很难找到他们。他们特别缺乏食物,许多人甚至搜集骨头,其中有一些可能是野兽骨头。他们将(骨头)按照需要煮烧后,再贮藏起来,如此这种重复七次,直到没有一点油花为止。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在各种族奴隶中,他们的身体最好,还有美丽的白房子,他们的仪表实在是一项美丽、白色与惊人的柔和方面的杰作,而他们眼睛又是蓝的。”

学界认为,钦察草原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与地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不同,白帐汗国的境内居民大多为突厥语部落,语言均属突厥语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大致相同,并拥有着共同的文学艺术。因此,一些哈萨克学者认为,“白帐汗国是名副其实的哈萨克人的汗国”。另外,克普恰克语言是白帐汗国的“通用语言”,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在金帐汗国一样,伊斯兰教一直都是备受汗国上层阶级信奉和尊崇的主要宗教。为推广伊斯兰教和学习古兰经文,统治者们在很多城市里建立了清真寺和经文学校。不过,在广大的牧区,游牧民们大多信仰着更为古老的萨满教。

萨满

海都之乱平息后,白帐汗艾尔曾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新修建了锡甲那克、讹答剌、沙乌兰、节提、波尔契克提等地处东西方商道枢纽,贸易往来颇为频繁的重要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均有了显著发展,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白帐汗,受到了这些城市民众的爱戴和尊重。巴托尔德在《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如是写道:

“在乌孜别克汗(即月即别汗)时代,在伏尔加河地区和花刺子模城市(都)用该汗的名字铸造钱币。而在苏格那克(白帐汗国境内,位于锡尔河流域的一个重要城市),当时则用另一汗(即白帐汗)的名义铸造。”

天山山脉是中亚锡尔河、楚河、塔拉斯河、阿姆河的水源地(图片来源@NASA)

位于锡尔河沿岸的诸城市,既是白帐汗国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也同样是科学文化的中心。在这些城市中,生活着很多著名的学者——在他们中间,既有著名的诗人、作家和哲学家,也有杰出的科学家和匠人。

出生于讹答刺的康里人贾马勒・卡尔西,在其编撰的《修辞增补》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很多关于哈萨克草原及中亚城市的文化史料。

首先,贾马勒・卡尔西重点介绍了当时极负盛名的思想家和诗人卡马里丁・苏那克(又名恰衣克巴巴)。在卡马里丁・苏那克逝世的同一年,他在前往锡尔河旅行的途中,专门瞻拜了马里丁・苏那克的坟墓,并在其墓碑上用阿拉伯文刻写了纪念词。

其次,贾马勒・卡尔西还特别提到了白帐汗国时期最突出的著名诗人和科学家库萨木・巴尔钦勒黑。根据他的记载,萨木・巴尔钦勒黑不仅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为白帐汗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来越吃香?

锡尔河上的恰尔达拉水库和灌溉农业区

与科学文化一样,白帐汗国的音乐艺术也有着很大的发展。如1227年,乃曼部落的克尔布哈以“术赤之死”为蓝本,创作了著名乐曲《瘸腿野马》。另外,13世纪的阿塔勒克弹唱家也创作出了以术赤为主人公的音乐作品,还有一些弹唱家创作了关于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之间斗争的诗歌和音乐。

4)尾声

伴随着末代白帐汗八剌的死去,白帐汗国彻底瓦解。蓝帐汗后裔阿布海尔登基为汗。他在汗位40年,占领了从锡尔河到西比里亚汗国的广大地区,史料上称之为“乌兹别克汗国”或“月即别汗国”。不过,汗国的基本盘主要为哈萨克人的源流诸部落。

15世纪40年代,阿布海尔在相继占领了锡尔河流域的多个重镇以后,企图占领整个哈萨克草原和中亚之间的各大重要商业中心。显而易见,阿布海尔穷兵黩武的扩张举措,不仅很难得到渴望和平的百姓们的支持,即便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有很多反对声,其中就包括了八剌之子贾尼别克和克列。

影视作品中的克烈汗

1456年,阿布海尔汗被瓦剌所败,元气大伤。几乎在同一时间,贾尼别克兄弟二人发动了反对阿布里海尔汗的起义。本就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大批阿布里海尔部众,纷纷弃他而去并投靠了贾尼别克兄弟。

不久,二人率众一路向东迁徙,进入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并选择在楚河、塔拉斯河广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截至15世纪70年代,部众一度达到了20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步演变成为了今天的哈萨克民族。

昔班尼汗国的疆域(图源:地缘谷)

至于没有没有跟随贾尼别克兄弟东迁,选择在锡尔河流域城市生活的突厥语族定居民,后来与追随昔班尼汗返回中亚的乌兹别克游牧民,逐步融合成了新的民族,即乌兹别克族(拓展阅读一文概述:谁是昔班尼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哈萨克斯坦(三)
哈萨克汗国是如何成立的?
金帐汗国的解体与哈萨克汗国的建立
哈萨克汗国5:南方威胁—昔班尼
钦察汗国的建立是怎么建立的?它的疆域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变迁?
察合台汗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