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家分晋中篇——曲沃代翼催生的改革造就了晋国的霸业

公元前677年,晋献公姬诡诸从他父亲曲沃武公手中接过了晋国君主之位。从周成王桐叶封晋开始,晋国的历史便是“暴霜露,斩荆棘”,开疆拓土的一部恢宏史诗。因为长期的戎狄杂处,造就了历代晋国君主叛逆、尚武的国风,也在西周和春秋初期让晋国成为了各色鲜明的诸侯国。

作为晋国的第十九任君主,姬诡诸接棒之后自然也是志得意满,准备一番作为。在回顾祖先建国、守业、拓展疆土的同时,他也认真总结了太爷爷桓叔、爷爷庄伯、父亲武公从公族近支逐渐变为远支,但最终取代大宗成为诸侯的经验教训。

通过开展学习座谈、交流心得体会,晋献公惊恐地发现:人人都善于总结历史,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别人也在暗地里琢磨你的历史。虽然他家这一脉已经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册封,由非法变为合法,由无证变为持证。

这一切,也同样被他这一代的公族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姬诡诸同志看着桓叔、庄伯等长辈的近亲各个身居要职,各有封地。虽然这些长辈还没出五服,但他更清楚,他太爷爷成师可是直接从自己亲侄子开始下手的。这些公族完全有实力,有机会也一定会有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和手段成为大宗呢。

晋献公六年,经过深思熟虑的诡诸找到大司空士蒍商量:现在桓叔、庄伯的族人们仗着公族的权利,气势逼人,我可有点含糊啊!士蒍的回答极其简单明了: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公曰:尔试其事——《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翻译成白话就是“先把富子除掉(这个富子成天代表公族势力向晋献公要钱要地),其他公子就可以想办法干掉了”。晋献公的回答更干脆“你先试试”。

于是士蒍开始了他谋划的第一步,在其他公子那儿说富子的坏话。虽然左传的记载也是惜字如金,但我们可以张开脑洞遐想:富子名义上答应你们去找君主要官要钱,其实你们被他玩了,这小子只想着他自己压根没提你们!“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

接着,士蒍又联合群公子策划杀掉了公族中势力最大的游氏两个儿子。晋献公八年,士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尽游氏一族。又在聚(地名)筑城。让其余的公族子弟们在这吃喝玩乐。到了这一年冬天“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这件事,一方面反映了晋献公心狠手辣的作风和誓除后患的决心。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桓、庄家族的子弟们富贵日久,缺失了起码的政治敏感和危机意识。

自此,晋国的公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区别于其他诸侯的制度——不蓄群公子。此后的历代晋国国君“国内不养群公子,尽逐母舅之国”。这是晋国最鲜明的特色,说白了就是“大义逐亲”,为了确保君权由大宗传承、杜绝小宗篡权,晋国釆用了最极端、最彻底的方式,把在法统上有顺位继承权的小宗(群公子及其族人)全部赶走。

清除了公族对君权的威胁,晋献公终于可以放手推动晋国的各项改革,将国家的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官员的选拔和任命机制上,晋献公任人唯贤。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集体参与决策,广泛听取意见。这些人没有公族背景,怀揣着强国的理想,也为了自身进步,必须锐意进取,为国家的发展无私的献计献策。

在军事上,治理军队,扩充编制。上一篇头条我们提到,晋武公用巨额财物贿赂周釐王,终于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和正式册封。周王室在无奈接受现实的同时,也没少算计,在宣布任命的同时“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左传·庄公十六年》。你不是想持证上岗吗?OK。但是,我让你裁军。

说到周朝的军队编制,据《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王室共有六军,诸侯军队的编制最多三军,依照爵位高低和国家大小确定,譬如齐国和鲁国都是三军编制。在这,您就能看到周王室那点小心眼:给你任命,但限制你军队。

晋献公则更干脆,你不给编制,老子自己给编制。姬诡诸直接将一军扩建为上、下两军,上军由他直接统领,下军由太子申生率领,全然不考虑周王室的感受。当然这也是他这一脉发家的法宝:做事不按章法,不循常理,老子就这么干了。

通过政治、军事、官僚体制的改革,对内驱逐了公族,晋国开始了扩张的步伐。史载晋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假道伐虢,先后消灭了北虢、南虢,顺手灭了虞国。彻底扫清了晋国南下称霸中原的障碍。

晋献公在位期间,也犯了一些错误,一个每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都容易犯的错误:晚年喜欢小老婆,进而废长立幼,逼死了太子申生,公子夷吾、重耳被迫逃亡。给国家造成了不小动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

按照常理,一个国家随着有作为的君主故去,和由他晚年错误决策引发的矛盾,这个国家将进入相当一段时期的动荡期。公族为了君位相互征伐,卿大夫们站队支持自己拥立的人选,不经过一番血雨腥风,国家很难恢复正常发展。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随着管仲、齐桓公的去世,齐国的霸业急转直下。齐桓公重病期间,五位公子各率党羽争位 。从桓公之子无亏(人名)开始,齐孝公、齐昭公、齐懿公齐惠公先后即位,齐桓公的诸子共统治齐国四十余年。内耗严重,人才流失,经济发展陷于停滞。齐国自此之后再无称霸的资本和信心。

齐桓公自任用管仲为相,霸业持续时间长,事业稳定,进而急转直下,齐国再无复霸,是中国古代典型“贤人政治”的具体体现。即一个国家,一个团体,赶上个靠谱的领导,就会任用一批贤人,而这些贤人继续推荐不同的人才,然后这个领导还足够健康长寿,这个国家就兴盛。等这个领导故去了,换人了,新领导任用一批小人,这些小人再任用一批无赖、地痞、流氓,这个国家就迅速走向衰落。

与齐国不同的是,在经过自己晚年错误决策给国家造成的短暂动荡之后,公子夷吾、重耳先后回国继承君位。晋文公重耳沿用其父晋献公任用异姓公卿主政的政策,成为了即齐桓公之后最名副其实的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之后,晋襄公继霸,后又有晋悼公复霸,晋悼公在位期间,九合诸侯,将晋国的霸业再次推向了巅峰。在与春秋时期另一大国楚国的三次决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晋国更是两胜一败,占据上风。期间虽然历经了“骊姬之乱”、“赵盾弑君”(注1)等等波折与动荡,与齐桓公的霸业不同,晋国的霸主地位,始自晋献、晋文,至悼公达到顶峰,直至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签订弭兵之约,晋国的霸业持续了整整一百余年!

究其原因,无不与曲沃代翼产生的深远影响息息相关,为避免历史重演,晋献公的改革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不蓄群公子,确保了世子正常情况下可以顺利继位(周代天子和诸侯的嫡子称为世子),不被公族其他成员觊觎。同时,一旦世子继位出现意外,居住在其他国家的公子依然可以作为“备胎”回国继位,确保了政权的平稳交接。

其二、选官分封不再实施宗法制,彼此之间无血缘纽带来约束,掀起了一股量才而用,选贤举能的社会正义之风,这充分发挥了国内人才的积极性,人尽其力。晋国也因此未能形成君主的中央集权,决策过程有了更多民主的成分,在增强了决策正确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及时的纠错机制。

其三、依托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扩充军队。继晋献公将一军扩充为上下两军,晋文公于公元前633年,建立上、中、下三军,每军设一将一佐,称为“六卿”,这便是晋国的“三军六卿制”,早已把周王室制定的军队规模抛之脑后,这与楚武王熊通“我蛮夷也”!(注2)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晋楚两国,无愧是春秋时期走在前列的两个超级大国。

晋献公能够在遥远的春秋年代,找到一套成熟的机制并形成制度。晋献公堪称古代中国颇具战略眼光、政治智慧的改革先驱。

轰轰烈烈的春秋争霸,晋国始终是主角。随着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弭兵之约的签订,春秋的历史将走向何方?晋国称霸的成果被谁摘了桃子?曲沃代翼的影响最终成就了谁?我们将在下一篇头条中继续与您探讨。

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玉,爱历史,爱生活。希望与您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趣的话题。

注1:赵盾弑君,晋灵公即位时年幼。晋国的国政都由赵盾做主。但随着晋灵公一天天长大,便处处看赵盾不顺眼。灵公自己也淘气,比如喜欢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过往的行人,看着人们抱头鼠窜的样子。还有一天赵盾看到几个宫女抬着个簸箕,外面露出一只手,一问才知道是灵公在草菅人命

身为臣子,赵盾只能苦苦相劝。灵公惧怕赵盾的权势,由于自己是赵盾所立,灵公逐渐觉得赵盾对他的劝谏是起了废立之心。干脆先下手为强,先是派刺客刺杀不成,后又设宴款待赵盾准备谋杀,赵盾无奈出逃,还未逃出国,其族弟赵穿却弑杀灵公于桃园。因为杀手是他的族弟,赵盾本就难逃干系,且当时赵盾还在赵国境内,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

注2:楚国人从不按常理出牌,只要能扩大地盘、壮大实力,楚人都会想方设法地灭掉敌国,也不管你礼仪不礼仪。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武王熊通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楚国讨伐随国,随国说:“我没惹你,你们没有理由打我”,“我蛮夷也”翻译成现代白话和流行语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晋”?
细说晋国“范氏”:一个忠君护国的刑律世家
曲沃代翼
问:齐国栾氏是不是晋国栾氏的后代
中国古代史(先秦)(六)
三家分晋之前,最鼎盛时的晋国有多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