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佛教史23——孔雀王朝、阇提制、巴利语

(基本内容:孔雀王朝、阇提制、吠陀梵语、巴利语)

这节课呢开始讲部派佛教,之前讲完了原始佛教,在原始佛教时期,佛法还是一味的。大家同读一种经,同守一种戒。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对经典的解释难免发生分歧。

对究竟应该遵守哪些戒律,大家也是各说不宜。

再加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咱们佛教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所以在世尊去世后100年左右,从公元前370年开始算,佛教开始发生分裂了,并且一分再分,最后至少分成了二十派。一直到公元二世纪,部派分裂才告一段落。

所以咱们把部派佛教的结束时间暂定在公元150年,这样部派佛教的时间就是从公元前370年到公元后150年,一共是520年。

看一下一览表。部派佛学就是这一块。

咱们分三个层面来介绍,国家背景、宗教背景,还有佛教历史。

国家背景分三部分,孔雀王朝、动乱时期、贵霜王朝。

宗教背景就是婆罗门教的经书时期。咱们先讲国家背景。孔雀王朝。

咱们往回倒一点,从北印度十六国开始说。整个北印度十六国的历史就是摩揭陀国从东往西逐渐统一北印度的历史。在十六国末期,公元前413年,摩揭陀国被一个叫难陀的人推翻成了一个难陀王朝。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打到旁遮普,因为将士们思念祖国,不愿继续东征,亚历山大只能撤军。他这一撤军,西北印度群雄峰起,其中有一位旃陀罗笈多 毛里亚最终推翻了南拓王朝,于公元前322年成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罗笈多 是名字,毛利亚是姓,毛里亚的印度语的意思就是孔雀,所以叫孔雀王朝,定都华氏城。

华氏城就在这个位置,大概就是原来王舍城的位置。

孔雀王朝在印度就相当于中国的秦朝,都是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孔雀王朝成立之后,不断地向外扩张。到旃陀罗笈多 毛利亚的孙子,鼎鼎大名的阿育王在位的时候,基本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不过阿育王去世之后,后来的这些君主水平都不怎么样,孔雀王朝的各省分别独立。最后期的孔雀王朝其实就控制了印度东部原摩揭陀国的那么一点地方。最终在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普里哈 多拉达被普沙密多罗 巽加杀害,巽加王朝成立,孔雀王朝灭亡。

孔雀王朝从前322年成立,到前185年灭亡,一共存在了138年。

说一下孔雀王朝的政治状况,分两方面,一个是制度,一个是阶级关系。

先说制度,到了孔雀王朝时期形成了专制的君主统治。这种和中国古代那些朝代就很相似了,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确立王权至高无上,国王就是国家。

第二,因为是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下依次设置省、县、村三级政府,就没有什么诸侯国了。

第三,土地赋税制度。土地国有制形成,全国的土地都是国王的,老百姓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农民要向国家纳税,通常是收货物的六分之一。另外,国王会把一些土地封赏给大臣,或者捐赠给婆罗门佛教寺院。封出去之后的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国家的,只是这块土地上的赋税就不再交给国家了,而是交给被封赏者。然后阶级关系。

咱们说一下种姓制度的发展。种姓制就是把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沙帝利、吠舍、首陀罗。其实首陀罗下面还有一层叫做贱民,贱民是比首陀罗还要低贱的,低贱到什么程度呢?其他种姓的人是不能碰贱民的碰到的话就被玷污了,要举行宗教仪式来净化自己。贱民只能从事印度人认为比较低贱的职业,比如扫厕所、扫大街这些的。

贱民的来源有三种,第一种原来是首陀罗,但是因为干的工作是扫厕所,结果就沦为贱民了。第二种是下层种姓的男子娶上层种姓的女子为妻,他们所生的孩子就是贱民。如果是上层种姓的男子娶下层种姓的女子为妻,一般问题不大都是,默许的。

第三种是征服了原始部落之后,原居民就成了贱民。

这种把人分成五层的制度咱们翻译过来叫做种姓制,印度人叫做瓦尔那,梵语的瓦尔那是颜色的意思,最初是用来区别雅利安白人和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后来逐渐发扬光大,就变成种姓制度了。

到了孔雀王朝时期,种姓制度进一步发展,在瓦尔那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出阇提制。什么是阇提制呢?在孔雀王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比如从事生产、制造的、零售经营的等等,同一职业的从业者呢很自然的就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形成团体有什么好处?

第一,能垄断市场,垄断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这一个城市,所有剃头的都联合起来,商量好以后剃一个头一百块,所有理发馆都统一这一个价,那大伙不能不剃头,一百就一百吧,就算贵点儿呢也只能忍了。

第二、控制外人来插足。比如要开个理发馆,那就必须先到理发师行会去申请,人家同意你才能开。人家要是觉得跟你没交情,或者本来理发馆就不少了,你来了不是抢生意吗?人家就不让你开了。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工会很普遍的存在。

印度人认为职业有低贱和高尚的之分,那做高尚职业的人呢就希望自己的子孙们世世代代都能做这个职业,于是就出现了职业世袭,职业内通婚,这一个人是理发师,他的子子孙孙都将是理发师。

这种形形色色的职业集团内部世袭的制度就叫做阇提制,也叫做亚种姓或次种姓。阇提的梵语意思就是出身。这样印度的社会结构就是以种姓制度为基础。一个金字塔,金字塔上头是婆罗门,然后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最下面一层是贱民。然后各种姓内部又形成一个个职业世袭的小团体,叫职业集团也好,叫工会也好,非常的封闭。

印度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结构。同一种姓内部的各职业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同样都是婆罗门做祭祀的,就比做老师的要高贵。同样是贱民,扫大街的就瞧不起那扫厕所的。你们看印度人这种傲慢已经深入骨髓。

最后介绍一下语言的发展。

最早雅利安人所使用的语言叫做吠陀梵语,雅利安人占领印度之后,费陀梵语和各地的土著语言结合,就形成了各种方言,这些方言都有吠陀梵语的影子,这些方言种类很多,其中有两种方言大家应该知道的,一个是摩揭陀语。这个是东印度一带的方言,随着摩揭陀国的扩张,这种方言传播的很广。孔雀王朝的官方语言就是摩揭陀语,当年世尊的母语也是摩揭陀语。第一次佛教经典的结集在公元前486年,摩揭陀国王舍城外七叶窟,那次用的就是摩揭陀语,但当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第二种方言就是巴利语。

南传佛教认为巴利语直接继承自摩揭陀语。

解释一下什么是南传佛教。印度佛教向外传播大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北上到达中国,这叫北传佛教。

还有一条是南下到达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然后传到缅甸、泰国这些地方,这是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的经典都是巴利文的。

南传佛教就认为巴利语是直接继承自摩揭陀语的,因为摩揭陀语是世尊的母语,所以巴利语也基本上就能代表世尊讲法的最原始风貌,是最原汁原味儿的佛法。

但是北大季羡林先生研究认为,巴利语不是摩揭陀语的嫡传,而是印度西部的另一种方言,跟摩揭陀语没什么关系,就是有关系也不是那种直接继承的关系,仅仅是来自同一个祖先吠陀梵语。

这样说的话,他们那个巴利文佛经就不能代表原汁原味的佛法了。

实际上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一本烂账了。

咱们既然继承的是北传佛教的道统,暂时可以以季羡林先生的说法为准。

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时候,也就是北印度十六国的末期,孔雀王朝的初期,有人呢就开始系统地整理梵语的语法,尽量的把各地方言的成分去掉,保留伟大的雅利安民族的母语。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规范的梵语,我们叫做古典梵语。

这个古典梵语非常类似中国的文言文,大家平时说话的时候,基本。

没人用它,但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呢,他就派上用场了,是一种很书面的语言。

后来的佛教经典所使用的语言基本就是巴利文和古典梵语这两种。

孔雀王朝就说完了,下节课继续讲国家背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起源印度,佛教传播范围这么广,印度教为什么却不行?
印度上古文学史概述
05黄金时代(前184-647年)
【翻译】古代中国人怎么看印度?他们是否认为印度人“劣等”?(1)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过往情仇(一)
称霸南亚大陆的孔雀帝国:印度古代最强大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