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黑内战始末

波黑位于前南斯拉夫中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之间,地处通往中、西欧和亚德里亚海的交通要道,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36万,民族结构复杂,宗教信仰各异,其中穆斯林族190多万,占波黑总人口的近43%,信奉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130万,占31.4%,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近70万,占17.3%,信奉天主教。另外还有其他民族和一些混血儿即南斯拉夫人,信仰不一。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这三:部分居民历来不和,民族矛盾尖锐。(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色为波黑联邦,红色为塞族共和国,绿色则是布尔奇科区。

1991年10月,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议员宣布波黑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自此已孕育了战乱的诱因。1992年,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又遭塞族人反对。投票过程中,波黑首府萨拉热窝发生塞族人在教堂举行婚礼遭枪杀的惨案,引发了塞族骚乱并迅速扩展到波黑其他地区,武装流血冲突频频发生。3月下旬,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武装人员在波斯尼亚布罗德的一个村庄纵火焚烧70多户塞族居民住宅,枪杀了尚未逃出火海的15人,导致南人民军驻当地部队同穆、克武装部队直接交火,武装冲突开始升级。4月6日和7日,欧共体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宣布承认波黑独立,波黑塞族也立即成立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并在波黑全境展开抢占重要城镇的攻势。塞族的行动得到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人民军的支持和鼓励,原驻扎在克罗地亚的10万人民军迅速撤至波黑境内以加强塞族聚居区的军事力量。波黑的克族和穆斯林也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全力支持,双方并结成军事同盟,联合反对塞族。于是,一场以塞尔维亚和人民军为一方,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为另一方的大规模内战在波黑境内全面展开。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塞尔维亚共和国相邻的边界附近耶利纳市周围地区;北部。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接壤的边界附近波斯尼亚布罗德和德尔文塔两市及其周围地区;西北部,库普雷斯地区;西南部,莫斯塔尔市;以及中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这些地区均为穆斯林与塞族,或塞族与克族的混居区。

战争各方都想尽量夺取更多的领土,扩大自己的地盘,并把自己控制的各地区连接起来。因此,同克罗地亚境内持续9个月的内战相比,波黑内战投入的兵力更多,总兵力一度达到50多万,战斗也更加激烈。为争夺一块地盘,一座桥梁,一座建筑物,交战各方不惜动用坦克、飞机,甚至使用火箭、导弹互相攻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交战各方都指责对方进行“种族清洗”,他们每占领一地,便把当地的异族赶出,烧毁其房屋和村庄,甚至屠杀无辜。战争之残酷,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1年多的激烈争夺,塞族、克族和穆斯林三方基本控制了各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民族武装割据的格局,其中占波黑人口32%的塞族控制约65%的领土;占人口17%的克族控制约25%的领土;占人口43%的穆斯林控制近10%的领土。塞、克两族分别在其管辖区建立了政权。此后,战斗虽仍在继续,局部地区甚至有所升级,但战场基本态势变化不大。

波斯尼亚战争

1993年1月,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下,波黑交战三方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自内战爆发以来的首次直接和谈,讨论由联合国调解人万斯和欧文提出的包括波黑版图划分、立宪原则、停火协议等内容的——揽子和平计划。该计划忽视了波黑3个民族历史积怨甚深和愈演愈烈的内战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的事实,提出把未来波黑划分为3个民族混居的10个自治省,并且明显地对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塞族不利,遭到塞族拒绝。

为使塞族在和平计划上签字,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波黑塞族施加重压。北约部队在波黑执行禁飞命令,加强对南联盟的制裁。美国提出对塞族军事目标进行空袭,并解除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提出设立军事法庭,审判被美国列为战犯的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等。迫于重压,卡拉季奇在5月的雅典会议上签署了万斯一一欧文和平计划,但波黑塞族和穆斯林在波黑中部展开血战,克、穆联盟瓦解,和平计划破产。

自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克、穆两族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需要结成了共同对付塞族的联盟。穆斯林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居民人口占多数的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国家,但因军事力量不足以同塞族武装对抗,便企图利用克族力量达到“解放波黑”的目的。克族则想利用穆斯林的势力打击塞族,达到控制波黑建立“大克罗地亚”的目的。所以,在共同反对塞族的同时,穆斯林同克族为争夺地盘而发生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并呈不断激化的趋势。尤其是穆斯林同克族“并肩”作战1年多仅占据了不足1%的领土,就更有一种被克族“出卖”和“愚弄”的屈辱感。自1993年4月双方均签署万斯——欧文计划后,便依据计划中版图划分的地盘归属展开了“武力解放”行动。克穆两族武装在波黑中部爆发的大规模战斗,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塞族与双方进行过的一些战斗。其间,克穆两族领导人虽也签署过一些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墨迹未干,激战又起。

在穆克两族“反目”的同时,克族和塞族走上联合的道路,他们联手提出了将波黑分为3个民族政治实体,成立邦联的新建议。对于这场肢解波黑的计划,在前南斯拉夫6个主体民族中唯独没有“母体国”的穆斯林自然不能轻易同意,但终因势单力薄无法改变波黑目前的现状,也难以实现把波黑建成一个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国家。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欧共体和美国的撮和下,波黑内战三方领导人在1993年8月重新回到日内瓦的谈判桌,就波黑分治问题,讨价还价。新一轮谈判依然是困难重重,波黑塞族由于在战争中占领了较多土地,因而处在“以土地换和平”的有利境地。然而,领土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让波黑塞族让步到以土地取悦战争对手的程度,也不现实。波黑克族在领土问题上处在“得失相当,略有盈余”的中间层次,但在领土的“质量”上仍有许多需讨价还价的问题。波黑穆斯林则是战争中的“弱者”,在领土总面积上吃了大亏,因此,它在谈判中不仅要使其得到战争手段难以获得的足够的民族生存空间,而且要在诸如出海口等关键性问题上竭尽全力。由此可见,人们在对谈判结局抱有乐观期望的同时,不能不对谈判进程的复杂和曲折留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余地。事实上,谈判的进程也明显地不像西方有些人士估计的那么乐观。就在波黑三方领导频繁地往来于日内瓦谈判桌的同时,在波黑南部城镇莫斯塔尔,克族武装和穆斯林军队9月14日夜间再次爆发激战;其时间仅为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在日内瓦会议上达成停火协议后数小时。

1994年春,由于塞军的一发120迫击炮炮弹打进萨拉热窝造成67名平民死亡,联合国安理会正式请求北约开始立即空袭。同时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再度结成同盟。3月1日在华府波斯尼亚—克罗地亚方决议组成联邦。4月10日到11日之间北约小规模的对塞尔维亚方实行轰炸。8月5日塞尔维亚方攻击了联合国的武器库,因此北约开始进行轰炸,入秋之后美国对波斯尼亚—克罗地亚方也展开了的军事援助。在这样的助力下,10月下旬波斯尼亚人在席哈奇附近转为攻势,这个攻势一度成功但是在11月初就遭到塞尔维亚方的反击而不得已只好撤退。

为了支援所以11月21日和23日北约发动第三波的空袭行动,不断的空袭之下塞尔维亚方转用少数士兵轻装行动去绑架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因此派遣士兵的英国和法国和想要使用轰炸的美国意见纷歧,在北约无法正常运作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总统展开调停行动。因此从1995年1月1日起双方停战四个月。

1995年春,四个月的停战期限一过,两方再次展开激战。塞尔维亚方发动总攻击,7月时斯雷布雷尼察和杰巴被攻陷。萨拉热窝和哥拉谢迪也展开激战。此时的战斗已经不只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也扩大到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区。这段时间之间的6月3日为了保护联合国维和部队设立了紧急应对部队,开始展开救援被塞尔维亚方囚禁的人质。

7月底到8月初,克罗地亚武装部队和波斯尼亚当地的克族武装相继发动“夏季95攻势”和“风暴行动”,完全摧毁了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克拉伊那共和国的抵抗,并联合波斯尼亚族武装,在波黑逐步击垮了西波斯尼亚地区的塞族武装。

8月28日,萨拉热窝市萨拉热窝中央市场遭塞族武装炮击,造成37人死亡,因为这个事件北约展开自此最大的轰炸活动,从8月30日自9月14日之间除了2日到4日之间暂时停止之外不断地攻击,造成25-27名士兵阵亡及27名平民死亡。至此塞尔维亚人也决定正式参与和平会谈。10月13日停战,波斯尼亚战争终于落幕。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8年,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的诸国地图与首都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黑——莫斯塔尔
奇葩的波黑:一个国家两个政权三个总统,打起内战纳粹都感叹太狠
前南斯拉夫:国际公关公司的黑手使其走向分裂
波黑,为什么一个国家有三个总统?
一号公路上的战争风云
波黑战争:二战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28万军民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