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元帝国最后的裱糊匠:贤相与名将难救倾覆之舟(92)

海外贸易是广州最好的疗伤药与滋补品

从1278年,元朝元帅李恒正式攻下广州城算起,到1368年明朝大将廖永忠进入广州城,时间刚好90年。

在这90年里,广州城除了起初由于降而复反,被烈火焚城外,凭借其海外贸易的独特地位,很快恢复了他的繁华,高峰时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广州的对外贸易占元朝外贸总额的64%。

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对于广州这种商业体质的城市来讲,海外贸易就是最好的疗伤药与滋补品,从古至今,广州一贯如此。后期在元朝南征交趾、爪哇的战役时,广州又成为重要的后勤基地及造船工厂。

元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狼烟四起的大元帝国

不过在广州以外的地方可就不这样了。对于蒙古人的粗放统治,汉人总体上是没有彻底认同的,各地的起义与造反,也一直没有平息来。就 岭南来讲,从网上的“元代广东大事记”中罗列的,梅州、新会、东莞、惠州都是反抗元朝政府的高发地带,可谓是此起彼伏,动辄聚起数万人马,攻州踞县,称王道孤都是常事。

元末蒙古贵族的表现,与铁木真时间判若两人

当时的元朝政权,不仅岭南是这样,全国基本上都是这样,各地的民乱,以及宫廷的内斗,严重地消耗着大元帝国的实力,日子就这样晃晃荡荡的到了1351年,一锅水终于煮到了100度,全国上下一片沸腾。

  •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现在的安徽颖上发动了红巾军起义,这是继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又一次组织、有计划的农民起义,这一下子就象是在干柴堆上扔了火把,瞬时点燃了全国的起义火种;
  • 同一年,徐寿辉与彭莹玉在湖北的黄州与蕲春发动了起义,与韩山童一个在大别上北,一个在大别山南,搅了个天翻地覆;这支起义的余脉有两支,一支就是与朱元璋争江山的陈友谅,一支就是在重庆称帝的明玉珍。徐寿辉的这支部队号称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黄埔军校,各地重要的将领很多都是从这支部队,或主动或被动地输送过去的。荆湖人士善战可谓一斑。
  • 还是1351年,芝麻李在江苏与山东交界的地方发动起义,这个人历史不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在次年就牺牲了,但他的这支起义部队的余脉却对元朝的灭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援了韩山童的北伐大都,,切断了大运河、间接导致了元朝末代战神察罕帖木儿的死亡。
  • 这还不算完,1352年春,郭子兴聚众在安徽濠州起义,次年皇觉寺的流浪和尚朱元璋来投奔他了,大家都知道,对蒙古人的一箭封喉将由他来完成。
  • 1252年,横行于浙江东部海岸的私盐贩子方国珍又一次造反了,此人专门在江浙海上,劫掠海上漕粮,充当起了海上霸主。他凭借自己的海上力量,游离于各路人马之间,四处逐利,最后降于大明;朱元璋都骂他“志怀首鼠”,不过此人确实给各方面都造成了困扰,当然主要是对大元帝国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 1253年,盐贩子张士诚在江苏高邮起义,虽然他在元朝与起义军的之间反复的游离,但他直接占领了从杭州到苏州到高邮的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前半段,等于掐死了元朝的大动脉,造成了大元帝国严重的供血不足。

我最爱的常遇春:39岁卒

权臣伯颜与贤相脱脱

元朝的麻烦还没完,国内的政局都水深火热了,朝廷内部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元代顺帝还是还是该享乐的享乐,大练喇嘛教的'欢喜禅';

元朝顺帝的风花雪月

权臣伯颜在1335年废除了科举,开了历史的倒车,一时失去了所有汉人士子的人心;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伯颜为了削弱汉人的影响力,竟然申请将南方的赵、张、刘、李、王姓氏的汉人,全部杀死,完全是以蓄养牲口的方式来统治全国,幸亏朝廷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

到了1340年,元顺帝终于扳倒了视人命如草芥的伯颜,末代贤相脱脱上台,提出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大元帝国有回光返照的迹象了。

但忠臣贤相的命总归是不太好的,1354年,脱脱在奉命镇压刘福通起义的路上,被沉迷于双修大法的元顺帝罢免了,百万大军作鸟兽散,多数士兵吃不着皇粮,就直接到了对面,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极大的充实了各路红巾军的实力。至于脱脱贤相,被流放到了云南,奸臣哈麻一看,这厮竟然走到云南都死不了,干脆,直接矫诏,派个喽啰追到云南 ,告诉脱脱,皇帝让他喝毒酒上路哩。脱脱照办了, 年仅42岁,这一年是1356年。

元相脱脱的影视形象

脱脱如同清末的李鸿章,是元末的裱糊匠,却死于他一心想挽救的那个朝廷。

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

贤良的文臣,结局是不好的,那忠勇的武将,结局又如何呢?

如果说脱脱是末代贤相,察罕就是末代军神。察罕帖木儿,就是《倚天屠龙记》中汝南王,赵敏他爹。

察罕部队并不是元朝的直系部队,按历史书上的说法,叫地主武装。自从刘福通、张士诚等将大运河截断以后,元朝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对南方军队的控制权与调度权了,没有钱粮兵饷的补充,南方的汉人不可能再为蒙古人所驱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广东在内,各地的大地主大官僚,就自己招募与组织了一批武装力量,围绕自己的土地庭院,修建堡垒与围墙,以求在乱世中自保。

察罕帖木儿是个汉化得很彻底的蒙古人,会诗文,还给自己取名字叫廷瑞,本来在河南的汝南老家呆得挺好的, 刘福通的红巾军打过来了,察罕组织自己的'地主武装',奋起反抗,结果竟然打败了河南的红巾军,收复了汝南,这在当时属于了不起的胜利了,元朝迅速推广了这一模式,要求各地的都按察罕的方式组织“义兵”,奋起自保,打败农民起义。

察罕的武装迅速扩大起来,人数也达到数万人,他凭借自己的一已之力,先是清剿了河南安徽的红巾军,然后将西路的红巾军击溃,压缩在太行山外围;再回到东线,将东线的红巾军击溃,再回师,收复汴梁城,将刘福通与小明王朝林儿打得抱头四散,同时建立了自已在太行山一带的根据地,成了各路红巾军进攻元大都不可逾越的障碍。

红巾军的三路北伐,其实都被察罕一一破之

1362年,察罕死于叛将暗杀,他的军队由外甥兼养子扩廓帖木儿继承。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就是《倚天屠龙记》中那个疼爱妹妹的哥哥。王保保也是英勇善战,但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368年,王保保一直都没有直接与红巾军作战,尽管他对蒙古与大元忠心,但在拥有军队的前五六年时间里,他的时间都消耗在与其他蒙古贵族的纷争当中。如孛罗帖木儿、张良弼、李思齐、关保等,均欲吞之而后快。在这一过程中,王保保也与其他的蒙古贵族一样,成为了一个军阀。

从1368年,元帝退出大都北窜以后,扩廓帖木儿就实质性地成为了蒙古人的保护神,一直象屏障一样的抵抗着来自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人的攻击,直到最后于1375年去世。

朱元璋说: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

察罕与扩廓在蒙古贵族的干扰下,到底还是没有能够毕其功与一役,尤其是扩廓,在扩廓忙于宫廷内斗的时间里,朱元璋心无旁婺的先后干倒了陈友谅、张士诚,慢条斯理的招降了方国珍与明玉珍,南下收复了广东广西,整合全国兵马,全力北伐,彻底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

帝国的黄昏

帝国末日的文臣与武将,命运都是身不由已,虽然都有力挽狂澜的机会,但大势已去,导致帝国覆灭的脓疮巨大且迅速恶化,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岭南在这个中原遍地割据,四处狼烟的局势下,要保得一方安宁,何其难也。

不要将大蒙古国与大元帝国混为一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朝灭亡真相:朱元璋前有人聚众百万硬刚元军,他只是捡了便宜
简单历史(公元1300-公元1600):3、从乞丐到皇帝
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的灭亡了?
蒙古帝国最后的悍将,只可惜跟错了领导
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朱元璋为何“缓称王”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都失败了,为何唯独朱元璋取得了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