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港口,一户家族:宋元之际的泉州港与蒲寿庚家族

导语:研究东南沿海的贸易史,蒲寿庚家族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蒲寿庚家族崛起于南宋末年,在宋元易代之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前的正史记载前,蒲寿庚家族多湮没于史海,直到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专文著述蒲寿庚事迹,蒲寿庚家族的历史才被世人所知。蒲氏家族崛起,始于蒲寿庚,其在南宋末年担任南宋市舶使一职,从此垄断了泉州的利源,蒲氏家族开始显赫。在其任上,泉州是当时远东第一大港,阿拉伯、日本、高丽等国商船麋集于此,其所收取的商税占到了南宋税收的大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从蒙古侵宋以来,维持南宋政权数十年的支柱,正是商税。了解泉州港的兴盛,必须先从南宋的贸易制度讲起。

宋代的海上丝路

1.管理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的设置:背景及税收的下降

南宋政权立国江南,国土沦陷大半,主要南方许多地方还未开发,可耕地减少,地租等收入大大下降。为了弥补减少的税额。南宋政府转向了其他领域,商税就是南宋政府极为倚重的一大税种。《宋史》记载“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宋高宗的上谕也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至皇帝,下至地方政府,都对海外贸易持鼓励态度。那时,许多外国商船来华贸易,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送来香料等资源。

南宋前期的疆域

同时,为了管理外贸,设立提举市舶司这一机构,并置提举市舶使一名。据《宋史·职官志七》:“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元祐初,诏福建路于泉州置司。”从此处记载来看,市舶司主管征榷,即类似于今日的关税,同时市舶司还有主管缉私一类的职责,集合了今日海关、边防等多个职责。这样的重要的岗位,往往由皇帝信任的人物担任。《宋代市舶司研究》一书研究了市舶使选拔的的途径,一般都是由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推荐,同时该职务出身科举的,共有231名,其他途径进入的仅有33人。可见,这一职务还是受到宋朝廷的相当重视。

宋代泉州市舶司衙署

市舶司的设置,始于唐代,但最兴盛的年代却是宋代,但兴盛的原因,除了前文提到,因为财政危机导致的原因外,还有大环境的变化中西方的商路的转变。唐朝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及西域被吐蕃占领,中西路上商路遂告断绝。为了继续中西贸易,双方转而从海上从事贸易,这条路线,远达欧洲,经地中海,到中东,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东海,在广州、泉州等登陆,甚至远达黄海、渤海,原有的新罗、日本与唐朝的贸易路线,一直都是走黄海、东海路线,从登州、明州、扬州等上岸。宋代建国以后,西北地区长期被西夏控制,势力难以扩展到中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因此,中西贸易的通道极为依赖海上贸易路线,于是才有了市舶司的兴盛和商税的发达

南宋行在临安的繁荣景象

2.蒲氏家族来华背景:中西商路由陆路转往海上

中西之间的贸易,阿拉伯人是最为主要的。当时,统治阿拉伯半岛的是阿巴斯王朝,该国势力远达北非和欧洲,阻隔了欧洲人的东来。中西之间的贸易,或者转手阿拉伯人,或者由阿拉伯人垄断。蒲寿庚家族来华的背景,正是在阿巴斯王朝最为强大的时代。蒲氏家族因为贸易,留居东南亚占城国,该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赵汝括《诸蕃志》记载“占城,东海路通广州,西接云南,南至真腊;北抵交趾,通邕州。自泉州至本国,顺风舟行二十余程。”占城,位于今天越南南部,联通交趾与宋代的广州、泉州等城市,又有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人国教类似,所以许多阿拉伯人将此处作为来往中国的一个贸易中转站,蒲氏家族来华前的第一站,就是占城。在此处生活数代之后,蒲氏家族再次走上的迁徙之路,他们首先前往的是广州,随后又从广州辗转到了泉州,并在此发迹,并获得了南宋政府的信任。

黑衣大食即阿巴斯王朝

为什么一个外国商人的后代,可以坐上泉州市舶司的职位,这既有与蒲寿庚家族善于经商的特点有关,还有与宋代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宋代为了招徕海商贸易,往往在一些外国人集中的大城市设有蕃学,专为承担外国子弟的教育工作。接受蕃学教育的外商子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的,也会授予官职。比如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曾经担任福建安溪县主簿。

同时,针对海商经营的功绩,也会授予官职。比如蒲寿庚就因为平定海寇有功(时南海一带,海贼猖獗,后袭泉州。寿庚与雄寿成助官宪击退之,是为寿庚出身之始。宋廷登庸之,遂为泉州提举市舶。)有另说蒲寿庚之提举市舶已在任上。南宋朝廷授予其福建招抚沿海都制使一职。可以说,蒲氏家族崛起于蒲开宗,兴盛于蒲寿庚。蒲寿庚家族在泉州城南有占地三百亩的府邸,还有童仆数千。俨然是泉州一大巨族。

蒲寿庚

蒲氏家族凭借亦官亦商的地位,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这与泉州的繁荣外贸的地位息息相关。泉州港崛起的时机,恰恰与中西商路的转移密切相关,这个时间在唐末。最黄金的时期,则是南宋,当时《多暇亭记》记载“希奇难得之宝,其至如委。巨商大贾,摩肩接足,相刃于道”,反映了宋代绍圣年间泉州的富庶。但同时,也有该地获得广泛的开发有巨大的关系。宋代,福建的进士开始增多,经济也在全国排上名次,这与福建获得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末,光州人王审知、王潮等率军来到九龙江平原,开发了大量土地,随之而来便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造船技术的进步,人地矛盾的突出,促使福建人讲视线转向海外,不仅有许多福建人从事海外贸易,还有许多番商来华。蒲寿庚家族来华的背景,就是泉州贸易兴盛的时代。

宋代福建的进士

3.蒲氏家族叛宋与泉州港的衰落

这个时代,因为有了市舶司等专门管理的部门和政府的推动,泉州贸易更加繁荣。现在泉州的一些伊斯兰遗迹,都是泉州港繁华时期,阿拉伯人带来的。除此之外,摩尼教、佛教和本土的道教,都有分布。当然,蒲氏家族的兴盛,也与泉州港的兴盛有密切关系。但在南宋即将灭亡的前夕,蒲寿庚决定叛宋降元,《八闽通志》记载“宋季益广二王。从福州行都,航海幸泉州,驻跸港口。守臣蒲寿庚拒城不纳”,这里写出了蒲寿庚已心怀二心,拒不接纳宋朝皇室。桑原骘藏认为这是蒲寿庚见南宋大势已去,于是心怀二心。

宋代的海船

当时的情况则是,南宋朝廷都城已被蒙元占领,对船舶极为依赖,自然拥有数千艘船只的蒲寿庚成为了征发对象,这加快了蒲寿庚叛宋的步伐。元代《癸辛杂识》记载了两浙东道永嘉县蔡起莘曾被宋军征发船只的事实,其说“永嘉有蔡起莘,尝为海上市舶。德祐之末,朝廷尝令本处部集舟楫。”因此,蒲寿庚在至元十三年降元,《宋史》记载“蒲寿庚、知泉州田真以城降”。降元后的蒲寿庚担任淮东宣慰使彻里帖木儿…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参知政事。

宋元战争

而且,蒲寿庚又为元朝平定东南沿海,招抚东南亚诸国立下汗马功劳。桑原骘藏认为元代与海外贸易,蒲寿庚出了大力。因为蒲寿庚的关系,泉州免于战火,继续延续了过往的繁荣,仍然是东方第一大港,外国人称之为刺桐,马可波罗也认为“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像。“可见,元代也是泉州的兴盛期,蒲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4.蓑翁说

但蒲寿庚也因为叛宋这一污点,受到后人的诟病。这是因为宋代以来理学已经出现,强烈的忠君观念得到强化,而蒲寿庚家族虽然为泉州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但仍受到批判。蒲氏家族也在元代的政治斗争中,彻底衰落。泉州港也即将走完他的最辉煌的时代,但那是元末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氏家族?不仅有钱还有兵
他本是宋朝泉州市舶司提举,朱元璋为何要将其掘墓鞭尸?
宋元之际中国首富阿拉伯裔豪商蒲氏
蒲寿庚是南宋掌管泉州海外贸易的官员,后降元。
永春篾香:泉州永春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春县达埔镇
宋代泉、广贸易港口轶事:舌人与牙侩,阅货宴与送行宴等|蒲寿庚|泉州|市舶司|蕃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