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烧脑战国:残魏六十年(6)

说明:

由于魏安釐王后期的内容较多,因此分3段上传。另外,后面魏景愍王时期的内容,相比于原稿有大部分内容重写及大量内容增加。

·

第四节:海市蜃楼(邯郸之战)

魏安釐王后期,距离秦灭魏约35年。

......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48年,魏安釐王18年,韩桓惠王14年,赵孝成王7年,齐王建6年,楚考烈王4年。距离秦灭魏34年。

是年10月,秦国在秋收后再度发兵攻赵。

此时,魏、楚、燕、齐均无任何动作。它们似乎既无兴趣干涉秦国灭赵,也无兴趣参与瓜分赵国。

·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49年,魏安釐王19年,韩桓惠王15年,赵孝成王8年,齐王建7年,楚考烈王5年。距离秦灭魏33年。

1月,秦军攻至邯郸城下,展开了围攻战。

这一年,秦昭襄王67岁,这是范雎入秦的第10年,也是魏冉倒台的第8年。

也许,这一年正他继位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在这8年之中,秦国抢下了函谷关外的大片土地,大半个韩国被一口吞下,邯郸也唾手可得。

然而,也正是在这8年之中,秦国始终处于外交孤立的姿态。

所谓的“远交”,其实从来没有“交”——每一次的外交,换来的都只有诸侯们虚与委蛇地联合,从未有人在秦国需要策应的时候出一次兵,也从未有人在秦国面临天灾的时候借一颗粮,甚至在秦国兼并列国时,连一个愿意一同瓜分的都没有。

在这8年中,只有“近攻”,在血与火的荆棘之路上,秦国终于推到了邯郸城下……

……也许,现在该到了断的时候了罢。

图为现代交通地图下邯郸及周边城市的大致情况。

如图所示,红圈为赵都邯郸,左侧侧蓝圈所示的武安此时已被秦国所据,两者距离约为40公里左右;下方绿圈所示为魏国邺邑的位置,具体邯郸也仅为40公里左右。从图中可明显看到,秦军之所以能够对邯郸展开围攻,与魏国最起码为表面上的联盟关系。

邯郸城下,秦人以血肉之躯不断冲击着这座万丈高城。

前线的伤亡数字不断地增长着。直到5名校尉阵亡于邯郸城下,秦昭襄王的耐心终于消耗殆尽了。

秦王召见武安君白起,命令立即前往邯郸替代王陵。

白起回报说,自己病了,动不了。

秦王再次令范雎去请白起出战。这一次,秦王放下了身段,虽以斥责的口吻,但免不了一番恭维。

他向白起许诺,你再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的问题了,这一次有用不完的战争资源,任君随意挥霍。

只要攻下邯郸……证明我舅舅的连横是错的,寡人的远交近攻是对的……就可以了!

白起说:我以前之所以能取胜,那是因为赶上他们自己作死啊。现在赵王老实了,诸侯又没一个省油的灯,你让我怎么打?

“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这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秦昭襄王脸上。

白起最后补充说:更何况我是真病了。

但已经不重要了。

9月,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代王陵。

邯郸城下,王龁同样愁眉不展。

秦昭襄王在无奈中叹息:

难道错的真是寡人吗?

然而,在这一年下旬或下一年上旬,魏国和齐国终于宣布出兵助秦!

秦昭襄王欣喜若狂:

到底是天道酬勤!现在,天下还有谁敢说寡人不如我舅舅那个只会耍小聪明的蠢货!

而且,齐、魏的大军真的出动了!

齐国攻下了一个临近边境的城邑,似乎不怎么重要...

而魏国则攻下了一个叫“伊是”的地方。

秦王立刻打开地图,找到伊是的一刻……仿佛魏王亲手把一口浓痰直接灌进他的嗓子眼里!

图为是年魏军对赵的大致攻势。

如图所示,左侧长箭头为魏军攻击伊是的大致路线。当时,魏军究竟如何穿过秦国占据的河内、上党不得而知,赵军又为何能在长平之战后一直能坚守伊是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右侧短箭头是邺邑到邯郸的大致情况,可见邺邑方面的魏军既可对邯郸构成威胁,也会给围攻邯郸的秦军带来巨大风险。

此时,沉默太久的魏廷终于表态。虽然表态的方式无限委婉又有着无限回旋的余地,但...却直接砍向了秦军的补给命脉。

然而,秦廷毫无反应。

战事依旧在继续,秦军依旧在自顾自地围攻着邯郸城,如装聋作哑一般无视着后方的歹意。

三晋和田齐的乱臣贼子们彼此交换着眼神。

·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50年,魏安釐王20年,韩桓惠王16年,赵孝成王9年,齐王建8年,楚考烈王6年。距离秦灭魏32年。

一座孤城,一支孤军。

城墙内外,周天子的臣民正互相仇恨着,也在彼此恐惧着。

城墙内的赵人相信,邯郸的城防已经濒临极限……没多久了,真的没多久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外面那支虎狼之师就会攻进来杀死每一个人,就像在长平的那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城墙外的秦人则相信,这是一座永远翻不过去的高山。无论流多少血、死多少人,秦人都永远不可能攻破面前的金城汤池。

至于城外的看客,依然继续着他的表演……

上一年,魏安釐王宣布助秦攻赵,然后放着冀州的大好河山不攻,偏要翻山越岭攻下秦军补给线旁的一座小城。

在这之后,魏王忽然又大彻大悟一般想清楚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令晋鄙出动十万大军宣布救赵。

接下来,魏王又可怜兮兮地说自己不敢得罪秦国,往赵国派使者辛垣衍商量要不要一起尊秦王为帝。

一眨眼之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鲁仲连几番废话下来,辛垣衍又替魏王自作主张地宣布再也不尊秦王为帝了。

魏廷借辛垣衍之口再一次委婉地警告秦国,而秦廷依旧无动于衷。

赵相平原君知道,男一号已经在幕后就位了,只等男二号的到来。

他从三千门客中选出了19个文物双全之士和1个充数的,成功穿过了秦军的包围圈,飞速赶往陈郢求救。

在楚宫,平原君向楚考烈王提出合纵。

楚考烈王拒绝了,但没有就此结束会谈,双方在没完没了的废话中把时间拖到了中午。

平原君座下那个充数的门客终于站了出来。

在此之前,这个门客已经创造了“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两个成语,“窃符救赵”也将在毛遂的壮举下间接诞生。

毛遂按住宝剑向楚王发出了死亡威胁,接着以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激发起在场每一个楚人心底的仇恨与斗志。

但毛遂非常清楚,能让楚王出兵的理由不在国耻,而在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卑微的士的身份,在楚宫咆哮楚王。

这一刻,楚王也给自身撇得一干二净。

是啊,一时疏忽让20个士人持械上殿,因而要以九五之尊与之歃血为盟。

楚考烈王发出了低沉的笑声:

顺便还能落个礼贤下士的美名...魏王,也不能做得更好了吧?何况终归是要救赵的啊,纵亲之腰被断,楚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平原君一行随后赶回了邯郸。

期间,身在楚国的荀子可能加入了平原君一行,因此在之后目睹了平原君的一系列壮举。

楚国的大军开拔。春申君力排众议,以景阳为将,挥师救赵。

得知楚国真的出兵后,平原君的内心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一丝轻松——赵、楚之间还隔着一个魏国……想让这条老狐狸出兵,还得把戏陪他演好才行……

他开始给信陵君写信:小舅子!姐夫这边真要完蛋了!你就来救一把吧!

于是,信陵君开始满世界声张:我一定要劝动我大哥魏王出兵救赵!

接下来,魏安釐王也开始满世界宣扬:兄弟啊,哥已经被秦国吓尿了,真的不敢救啊!反正咱姐夫找的是你,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在这之后,信陵君不失时机地放出爆炸性新闻——他要带着门客向秦军发动自杀式冲锋,慷慨就义。

一场属于春秋时代的史诗歌剧就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上演了!

但在之前当然要安插点小插曲:

在信陵君准备要去英勇就义的时候,他最敬重的门客侯生居然毫无表示。

信陵君对此颇为不满,又取消了就义计划,回去质问。

侯生说:我一猜你就得回来,你不用没事找死了,我有一条妙计献给你。

现在,真正的大戏开场了:

信陵君找到了魏王身边的大美女如姬——虽然魏王喜好男色,但没人会在意这个细节——让如姬帮忙把兵符偷出来。

如姬当年正是靠信陵君才报了杀父之仇,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她接到请求后,非常顺利地就把兵符给偷出来了。

信陵君带着兵符找晋鄙,说要接替晋鄙的指挥权。

晋鄙说,你先等两天,我差人找魏王确认一下就交给你。

这时候,大力士朱亥登场了。他抡起锤子炸碎了晋鄙的脑袋,向全军宣布公子无忌正式挂帅。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侯生拔剑自刎——老朽已无力随公子成大功,就让魂伴公子出征吧。

魏安釐王起身鼓掌,宣布杀青。

美人、复仇、暧昧、盗窃、力士、刺杀、冤死、就义。

在这一波三折的狗血剧情之中,魏安釐王终于也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秦王啊,你也看到了,发兵救赵完全是魏无忌的个人行为,完事以后您老可千万别发兵报复我啊。

嚄唶宿将的脑浆四溅在大帐之中,无力地控诉着人世间太多的戏精。

而此时邯郸城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平原君放出家产,开仓济民,命令所有小老婆到士卒身边去缝补衣物,照顾伤员。

李谈说:现在还需一战!

平原君立即招募三千敢死之士,然后打开城门,向着数十万秦军的阵地发动冲击。

荀子很有可能在当时目睹了这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他在邯郸之战后说到: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夫子不可能见识周武王的大军,但他亲眼看到了平原君三千敢死之士冲向百倍于己的秦军,正像昔时三千虎贲士冲向牧野的战场。

如今,我们已经不知道当时战场的细节,不知道王龁是否在关键时刻投入了秦军中专用于陷阵的锐士军团。但结果毫无悬念,秦军的阵地被冲动,王龁被迫撤退三十里,放松了对邯郸的围困。

是役,李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其父因此被封为李侯。而赵人则修建起巨大的丰碑,以永远纪念这位无双侠士。

在战场的另一端,魏公子无忌向全军发布了第一道军令: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有强风,掀起信陵君的大氅。

每一个晋人的眼睛模糊了:

那是吴起……是吴起!这么多年!我们的将军终于回来了!

8万魏军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如同132年前的阴晋,5万魏武卒咆哮着冲向秦惠公的50万大军。

王龁的大军被瞬间击溃。秦人像决堤一样奔回河东,没能逃出的人在绝望中向赵军投降。

秦将郑安平携两万之众降赵,封武阳君,并于同年去世。至于20,000个降卒的命运,想来不会太好。

而在邯郸的另一个角落,一直藏在岳父家的公子异人和妻儿终于躲过了一劫。也大致在这几年内,他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商人——当然,这在当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不值一提。

当魏国正式倒向纵方之际,楚将景阳也率领大军穿越魏境,与魏军汇合。

10月,秦将张唐向魏国发起反击,攻破了赵国的宁新中——从前的魏国故地——企图通过切断魏军后方迫使魏军回师。

魏安釐王再一次贱兮兮地向秦王派出使者,说:把宁新中还给我吧,我率先背叛纵方和你议和好不好?

秦王的大臣说:一般丢了一座城的人要割出去两座城求和——魏王今天反倒管你要城,你觉得他可信吗?

秦昭襄王甩袖而去。他直接前往白起待罪养病的地方,要求武安君再度挂帅,以挽回秦军的败局。

寡人都来亲自请你了,屈尊到这个地步,你还要怎么样呢?你真想让寡人的远交近攻成为全天下的笑柄吗?

白起说:

如今败局已定。你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先向诸侯低头,然后离间诸侯,等他们忘记秦国的威胁时,再度卷土重来。

就像当年你舅舅做的那样。

“臣闻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

秦王一言不发,起身而去。

在屋外,秋风萧瑟,枯叶纷飞,就像68岁的秦昭襄王不断凋零的生命。

他不知道从前的魏惠王是如何接受失败的——那真是一个越老越难啃的老骨头啊,即使81岁还能掀起合纵的惊天之涛。

寡人真的比得了魏惠王吗?安国君真的比得了魏襄王吗?安国君的儿子又比得了魏昭王吗?

……至于安国君的孙子比得了现在这代魏王吗?

秦昭襄王颓然回到秦宫。

此时,秦相范雎向他这位给予他无限知遇之恩的秦王献上了最后一条建言。

是年,武安君白起被勒令自杀,其幕僚司马靳等人一并身亡。

·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51年,魏安釐王21年,韩桓惠王17年,赵孝成王10年,齐王建9年,楚考烈王7年。距离秦灭魏31年。

2月,王龁在重整军队后发起反攻,斩首魏军6,000人,但依旧无法阻止魏、楚联军的步伐。

其后,魏楚联军向河东挺进,与秦军在汾河东岸展开激战,大败秦军。

是役,20,000秦人在溃逃中渡河溺死。

晋、楚流死【我】【汾】两万人。

(注:原文为“晋、楚流死河两万人”。经《辑证》考证,“死”字后疑脱“我”,“河”为“汾”。)

联军攻克汾城。至此,魏国再次夺回汾河谷地。

安邑大震。当地官吏因连年粮饷不足而怨恨郡守王稽,有谣言称王稽私通外国。

魏无忌与景阳的大军止于汾城,他们知道,只要往前一步就能拿下安邑,恢复河东全境,恢复到当年魏惠王时期的版图;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渡过黄河,直取关中。

但......前面有一座看不见的墙,那是魏安釐王和楚考烈王相互猜忌筑起的墙。

就此止步吧。

同期,赵、楚、韩联合出兵,助魏国夺回宁新中,秦将张唐败走。

图为邯郸之战期间列国攻势。

如图所示,红箭头为魏、韩、楚攻秦的大致情况,紫箭头为秦军反击的大致情况。

是年,景阳因破秦有功,封临武君,并于当年在赵孝成王前与荀子议兵。

同年,楚考烈王灭鲁,尽收泗上。魏安釐王吞卫,卫国彻底沦为附庸。

大致在魏、楚联军撤军以后,秦廷再度对韩、赵用兵。

其中,秦军攻韩两城,斩首韩军40,000级;攻赵二十余县,斩首赵军90,000级,但之后被赵将乐乘所败。

燕国借机攻赵,于5月攻占昌壮。

至于天子之国——西周国,以为能够借机巩固一下疆土,因此倒向纵方,约天下诸侯于伊阙攻秦。在创造了“债台高筑”的成语之后,西周国被秦国轻蔑地捏死。

统治中国长达8个世纪的周朝就此终结。就像枝头那一只枯叶一样,在无尽的秋风中悄然脱落,慢悠悠地飘向尘埃。

在列国与秦国的反复争夺中,应侯范雎在汝南的封地失守。

秦王问范雎:丢了封地,你心疼吗?

范雎说:不心疼。

秦王问:为什么?

范雎说:当年有一个人孩子死了,就没感觉心疼。他说因为他以前没有孩子,现在还是没有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有没有封地跟他也差不多。

秦昭襄王用一种怪异的眼神定着他的国相:

那你来秦国当官图个啥?

不久之后,沉寂已久的蒙骜再一次回到了政治舞台,他告诉秦王,自己曾经试探过范雎,其实范雎还是因为丢了封地感到心痛的——他向大王撒谎了。

也就在这一年,河东郡守王稽因“与诸侯通”而被处死,考虑到此时魏军已占据安邑东侧的虞山,这里的“诸侯”自然指的是魏国,可秦国的史官似乎羞答答地尽可能避免着出现魏国的字样。

仍是在这一年,有人称有一个叫蔡泽的燕国游士来找范雎,给他讲了讲功成身退的道理。于是范雎大彻大悟,把相位让给了这个来路不清的蔡泽,也在这一年病逝。

同是在这一年,一个秦国的官吏在竹简上记下了这样的字样:

张禄、王稽死。

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

但在范雎执政期间,他真真切切地给了魏国这个地处于中原的四战之国长达10年的休养生息,并亲手击碎了韩、赵这两个魏国最重要的对手。

至此,魏国冠绝三晋。

在魏、楚的大军回师以后,信陵君宣称自己已经得罪了魏王,只能留在赵国。

赵孝成王、平原君和虞卿马上意识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三人迅速做出决定,从赵国国土中割出5座城池作信陵君封国——所谓的“割”,在战国时期多为对外国封君的赏赐——明摆着请他趁早走人。

然而,信陵君的门客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在答谢宴上,信陵君用高明的政治语言让赵王难以提及封国一事。

自此,信陵君常驻于邯郸,赵国之士蜂拥投奔信陵君。

赵孝成王无奈地摇了摇头:

寡人的官吏里面到底有几成是魏公子的门客啊......那条老狐狸,总是棋高一招。

也就在这一年,韩国在魏国的主导下收回了上党郡。

天下剧变,韩、赵已经开始趋向于魏国的半附庸。

其后,一位韩公子描述当时的魏国,敬畏地写道:

“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魏安釐王端坐在天下中央。

这一刻,仿佛是魏国中兴的起点,晋国复霸的开端......没有人会意识到,六国的丧钟业已在此时敲响。

·

下次预告:

第四节:海市蜃楼(管城之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名人:千古一帝秦始皇/(十二)李牧抗秦
大秦帝国之将星陨落:战神白起的悲剧命运
邯郸之战幕后棋局,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卖国贼郭开,一“郭”端掉廉颇、李牧,最后还拜为秦国上卿
说说赵国那些事儿,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邯郸保卫战
爆笑鬼谷|论魏王与秦国大忽悠许绾,谁的命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