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的政权究竟何去何从 武家崛起 源平合战(下)

坛浦海战

《日本古代军事战略》武家崛起 第二讲 源平合战(下) 主讲人:九郎判官源洪铭

整理人:九郎判官源洪铭

一 源义仲败亡

上一讲我们讲到,源义仲带兵进京,把平家赶到西国。日本形成了平氏,源义仲,源赖朝三足鼎立的局面。平氏在西国,控制濑户内海,水军很强大源赖朝在关东,而源义仲在近畿地区,处于源赖朝与平氏两面夹击的位置,战略形势极其不利。

这个时候源义仲自己也在作死,源义仲出身信浓乡下,举止粗鲁,不懂规矩。是乡下大名(日语:田舍大名)的代表。他的手下也大多是一群乡下人。在京都胡作非为。还时常闯入民宅抢劫“泻火”。源义仲的种种无礼行为使得京都的公卿和后白河法皇非常不高兴,后白河法皇打发他去讨伐平氏。把他支走,同时,密调源赖朝进京。老奸巨猾的源赖朝要求朝廷承认他的统治权,朝廷只好颁布《寿永宣旨》,承认其在东部之统治权,让他火速上京。

源义仲的军队去进攻平氏,但是在海上被平氏打的稀里哗啦,这时。1184年,源赖朝趁火打劫,派源义经率2万5千人,源范赖率3万5千人,上京,攻打源义仲。源义仲大怒,率兵回京,软禁了后白河法皇,在宇治川边与源赖朝的军队决战。由于幽禁法皇,烧杀抢掠等一系列暴行,京都地区很少人支持义仲,纷纷充当带路党,源义仲的军队在宇治川边被源赖朝打的大败,源义仲等少数人带伤逃走。在这场合战中,镰仓(源赖朝)军中的佐佐木高纲和梶原景季为了争先渡过宇治川,斗智斗勇,最后佐佐木高纲用计抢先过河,成为一段佳话

宇治川争先锋

佐佐木高纲

源义仲率残部逃亡北陆地区。镰仓军穷追不舍,在粟津,源义仲手下三百骑被镰仓军数千人追上。

粟津之战

源义仲让巴御前先逃走,巴御前无奈含泪上马,大吼一声,斩杀镰仓军猛将御田师重,而后向关东方向逃走,因寡不敌众,源义仲最终全军覆没,源义仲战死,今井兼平自杀,巴御前下落不明,源义仲就此败亡了。

如何评价源义仲?

源义仲外号朝日将军。也有人称他日本项羽,他拥有最强的武力,最美丽的女人巴御前,最厉害的军事天才,但是政治情商低,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如樱花一般,短暂的绽放后又导致凋零,实在是可悲可叹。

二 一之谷合战与屋岛之战

源义仲战死后,源义经带兵进京。源义经长相英俊,气度不凡,朝廷和天皇都很喜欢他。

影视作品中的源义经

这时。乘源义仲战死,逃亡西国的平氏以福原(今神户)为基地,蠢蠢欲动,妄图反攻大陆,不对,反攻京都。源赖朝见状,令源义经,源范赖率军攻打福原,将平氏消灭干净。

一之谷合战 1184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比 本阵源范赖 众五万六千 源义经 众一万 敌阵 平氏 众数万 (据《平家物语》)

平氏以大军以平知盛,平重衡为帅,把守福原东部的生田口,平教经把守福原西北部的梦野口,而福原西部的一之谷,地势险要,是大海和悬崖中间的一个山谷,平氏派平清盛的弟弟平忠度巴守,平宗盛坐镇海上,随时准备逃跑。源氏方面,以源范赖主力进攻生田口,源义经牵制一之谷的平氏军队。

源义经乘夜偷袭平氏大军,平氏大军猝不及防。大败,源义经占领三草山(见地图),打通了通往福原的道路。2月4日源义经以夜袭击败把守三草山的平资盛,并命土肥実平追击其残部。2月7日源范赖5万主力进攻生田的平知盛守军,但源平两军激战数回后即陷入僵局。 源义经再次兵分二路,命部下安田义定领1万骑进攻梦野口的平教经、平盛俊(见地图),令土肥实平正面佯攻一之谷的平氏军队。自己则仅率40余骑转入山中,迂回到一之谷的平氏本阵后方。协助源范赖作战,黎明时分,源范赖方再次发动攻击,听见杀阵声的源义经便率军由悬崖急坡纵马而下,迅速攻入平氏本阵,平氏阵脚大乱,开始奔窜败退,平忠度被源氏军队一刀砍下马来。梦野口和生田口的平氏大军见状,也纷纷大败。平氏全线崩溃。主帅平重衡被俘,后被斩首。平知盛,平宗盛从海上逃走,源氏大胜。

源范赖

源义经跃下悬崖

插曲

一之谷合战与平敦盛

平敦盛是平氏的旁支,官至从四位下春宫大夫,是平清盛弟平经盛之子,和清盛去世后的平氏领袖宗盛是堂兄弟。传说他容貌娇艳,多才多艺,尤其深通音乐,擅吹横笛。若能长在朝中,也许风雅一时无二,京城百姓也要为之倾心吧。但可惜源氏杀来,平氏西退。行军之中,烟尘扑面,发髻难梳;对阵之间,鼙鼓雷响,雅乐无用。到了元历二年(1185)二月,爆发了著名的一之谷合战,年仅十六岁的敦盛参加了这场战役,并且就此首身分离。

二月六日,源平两军对峙于一之谷,夜半时分,敦盛难以入眠,爬起身来。他随身携带着一支心爱的名笛,名为“小枝”,当下取出“小枝”,吹奏一曲,以平定澎湃起伏的心境。夜深月高,四野无声,优雅的笛声传得很远。不仅本方阵中,竟然连敌人也纷纷醒来,侧耳倾听,赞不绝口。

源氏阵中,有一猛将,名为熊谷直实,本是武藏国熊谷乡的土豪,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熊谷虽是武人,倒也粗通音律,凝神细听,拍案叫好:“不想平氏阵中,有如此风雅之人,大战将发,坦然吹笛,而笛声清澈动人,没有丝毫浑浊紊乱的迹象。”

果然第二天清晨,战斗便即爆发。本来论起兵力,平氏略占上风,但是源氏名将九郎判官义经突然抄小路从后杀出,虽仅数十骑,但在腹背受敌的平家兵将看来,却以为敌人大军已到身后。心胆既怯,士气崩溃,平家兵将再无恋战之心,纷纷往停靠在海边的战船上逃去。源家军兵从后掩杀,斩首无数,血流成河。

且说敦盛,催动胯下马,急急奔逃,终于跃入水中,正准备登上战船,忽听身后有人呼唤道:“前面的武将,为何忙忙如丧家之犬?何不掉转马头,拿起武器,与某恶战一场,分个胜负。如何?”敦盛回头望去,一员白旗(平氏红旗,源氏白旗)将领立马于岸上叫阵。原来此人正是熊谷直实,一路追杀平家败兵到此,远远看见敦盛大铠华丽,气宇不凡,料想定是大将,因此喝骂挑战。

平氏虽已腐化,终是武士出身,有人喊阵,怎能不应。于是敦盛分开海水,驳马登岸,抽出刀来,就与直实战到了一处。两人马打盘旋,刀光相激,好不激烈。那直实本是关东有名的猛虎,敦盛不过初上战场的少年公子,不几回合,就被直实打落马下。直实也立刻跳下马来,拔出胁差,按住敦盛,掀起头盔,就欲取下敌将的首级。可是突然看到敦盛的容貌,呀,直实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僵在了那里,再难动手。

原来敌将非常的年幼,比较年龄,恰与直实的孙辈相近。且是眉清目秀,风朗俊雅,含羞忍辱,却并不呈现恐惧之色。直实再一低头,看到了插在敦盛腰间的“小枝”——呀,莫非昨夜吹笛,清澈悠扬,声感我阵的,就是眼前这个少年吗?直实缓缓放开敦盛,说道:“你还年青,何苦来到阵前厮杀,枉送性命。我今放汝归去,从此专研音律,再不要到血腥的战场上来了。”

直实想要放走敦盛,但是敦盛并不领情,他说道:“我是平家大将、春宫大夫敦盛,是平修理大夫之子,并非不懂事的少年人。我不上阵则罢,既然上阵,身为平家武士,岂能贪生怕死?你武艺高强,打败了我,就割了我的首级领功去吧。源平两家,世代为仇,何况战场之上,两阵之间,岂能对敌人存有怜悯之心?”直实反复劝说,年纪尚轻,何故寻死?但是敦盛死志已决,偏偏不肯离去。身后喊杀之声渐响,源家大兵即将杀到。直实心道,我军已到,我不杀他,他也必被人杀,到时不知他会再受什么无端屈辱,岂不反是我的罪过?于是咬一咬牙,挥胁差割下了敦盛的首级。可怜一位年轻公子,优雅无双,却就因此魂归极乐去,杀死敌将以后,熊谷直实忍不住潸然泪下。虽然冲战杀场数十年,斩将擘旗,杀人无数,可是杀死如此年幼,而又英俊风雅的敌人,却还是平生第一次,不禁一股悲怆油然泛上心头。少年俊彦,顷刻化作离魂,果然人事无常,宛如幻梦,生老病死,痛苦实多。于是直实拔出敦盛腰间的“小枝”,吹奏一曲,黯然而去。就此一声不响,离开战场,落发出家去也,法号莲生。

敦盛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可能是瞎编的,有可能假的,真伪难以考证,但这个故事日本人很喜欢,我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很符合日本文化中的生死无常的悲剧形象,不管是熊谷直实也好还是平敦盛也好这两个其实最后注定是时代大潮中的两个悲剧,没有战争的话他们可能会做很好的朋友,成为知音,就因为战争造成了最终的悲剧,这种故事很符合日本文化的这种生死无常,盛衰无常,这种调调,在日本广为流传,被编成戏剧,能乐等等。也是著名的织田信长最喜爱的作品。

附:《敦盛》唱词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此战,平氏大军损失惨重,如平通盛、平忠度、平经俊、平清房、平清贞、平敦盛、平知章、平业盛、平盛俊、平经正、平师盛、平重衡(被捕,1185年处刑)等,平氏势力遭受莫大沉重的打击。退往四国岛,以四国的屋岛为基地,纵横海上。

源义经因为此战,名震日本,但是功高震主,引起源赖朝猜忌,一之谷之战后,源赖朝召源范赖回鎌仓,加封三河守(三河国的守护。即地方长官),但立下大功的源义经却遭到冷落,不但不召回鎌仓行赏,更只命源义经为代官,留守京都。战功赫赫的源义经在留守京都期间受到后白河法皇的赞赏,1184年8月6日后白河法皇封源义经为“左卫门少尉兼检非违使(俗称为判官),从五位下”,但源赖朝对于源义经未先征询自己的同意而擅受朝廷册封的行为十分震怒。9月,源义经奉源赖朝之命,娶源赖朝臣下河越重赖之女为妻(后来称为“乡御前”)。一般认为,源赖朝是想利用乡御前来刺探及监视源义经,但就结果而言,乡御前并没有为源赖朝所用,而是真心地跟随着源义经。

1184年9月,源赖朝刻意冷落源义经,只派源范赖征讨平氏。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海上的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1月,源赖朝迫不得已,命源义经领军前往救援。

平氏以四国为基地,横行海上。非常嚣张。源义经决定过海从正面消灭平氏。

2月,源义经自京都起程前往摄津渡辺港,整备军舰,目标直指平家屋岛阵地。但正当出航之际,暴风雨来袭,军监梶原景时及部下、船长们皆认为此时不宜冒险。源义经力斥众议,安排5艘船各150骑,随即出航。源义经舰队乘风破浪,比想像中更快抵达四国,但也由于风浪的影响,偏离了预定航道,在阿波的胜浦靠岸。

屋岛之战

源义经上岸整军后,即策马疾驰,向屋岛进军。在樱间城打败了支持平氏的阿波能远。翌日清晨便已进军至屋岛前方村落。源义经眺望平家阵营,发现平家红旗浩浩,军容整盛,并且还有数艘舰艇在港。源义经自知不能力敌,只能智取,于是便在周围村庄放火,假立源氏白旗多数,制造大军袭来的幻象。平家见状大惊,以为一之谷奇袭再现,仓皇夺船奔走。源义经趁势抢滩上岸,迅速冲入本阵放火。不久,平家发现中计,掉头回击,弓矢齐飞。战事陷入胶着,双方暂且按兵不动。不久由于平家误信源范赖率大军增援的情报,加以屋岛基地已受创严重,平家决定放弃屋岛,向西撤退,屋岛之战结束。不久,源范赖率大军登陆。征服整个四国,濑户内海周围的大名纷纷归降源氏。平氏已经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

日本典故那须与一射扇

在屋岛之战两军对峙时,从平氏军队的战船中突然驶出一只小船,有一位装扮艳丽,貌若天仙的少女站在船头,挥舞着一把金色的扇子。在充满杀气的战场上突然出现这个仪态万千的少女,把源氏军队都看呆了。源氏大军不解其意。

领兵的源义经大怒道,这是平氏在挑衅我军,欺我军没有人能射下扇子。,他命令手下的神射手那须与一射掉那名少女手中的扇子。在汹涌的波涛上,少女乘坐的小船上下晃动,再加上少女正在舞动的扇子,想要在那么远的距离里射中小扇子,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那须与一不慌不忙的瞄准,一箭射去,正中那名少女手中的扇柄。金色的扇子在夕阳中翻转飘舞,十分美丽,看得周围的士兵一起欢呼。那须与一在屋岛上的一箭留下了千古佳话。

那须与一射扇

那须与一出身下野国的武士世家,相传在那须与一出猎的时候,曾经将一个掉下的蜂巢放回了原位,从而救了里面的蜜蜂,被与一救下的蜜蜂为了报恩,就打算送一些黄金给与一,但是与一却拒绝了这个贵重的礼物,于是蜜蜂又将二支镝矢赠送给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做为神射手的与一这回很高兴的接下了礼物,之后两支镝矢一直伴随着与一南征北战,而且相传这两支镝矢就是后来在屋岛之战时一箭射下了平家船上扇子的镝矢。镰仓幕府建立后,那须与一回到老家,几年后老病而死。

三 坛浦海战

屋岛之战后,平氏大军基本损失殆尽,撤往关门海峡的坛浦,源氏大军在源义经与源范赖率领下穷追不舍,平氏退无可退,决心与源氏军队决一死战。

坛浦海战 1185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比 ,敌阵平氏500艘,

本阵源氏800艘(《吾妻镜》版本)。

1185年3月24日清晨6时许,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双方开始决战,由平氏军队主动展开攻击。由于平氏擅于海战,且当时潮流对平氏有利,平氏战船在海域中机动灵活,因此一开始即占上风。相反地,逆流进军的源氏舰艇如陷泥沼,成为平氏箭阵的活靶。此时源义经心生妙计,下令集中狙杀平氏军的水手及舵手,据说此战术违背了当时不成文的战争规则(由于此条规则,平氏起初并未对此做准备)。

失去机动能力的平氏舰队反而比对手更加动弹不得,正午过后,潮流改变,源义经率军顺势接近登船,与平家军展开白刃战,战况也随之逆转。激战过后,眼见大势已去,平资盛、平有盛、平经盛、平教盛、平行盛,平知盛等大将陆续投海身亡。平氏领袖平宗盛及子平清宗、妹平德子虽然企图跳海自尽,但为源义经所救。平清盛的妻子平时子抱着外孙,小皇帝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剑镜玉(日本天皇代代相传的宝物)投海自尽,其他两件国器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被源氏士兵捞起,而草薙剑则下落不明。因此从此以后,作为日本“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剑,实际上一直是仿制品),平氏大将也纷纷投海,海上到处都是浮尸,悲壮无比,惨不忍睹,堪称日本版的崖山海战。

平家的猛将平教经自知无法逃走。跳船追杀源义经,为了追杀源义经,曾逼得源义经连跳8船(即著名的“八艘飞び”),最后源义经侥幸逃走,英勇的平教经最后挟着两个源军勇士跳海,壮绝而亡。另外,平氏猛将平知盛为免不能绝命,遂着重甲,负锚碇,投水而死。日暮时分,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大部灭亡,此后源义经率领大军平定了日本西部。(在合战中投水被救起的平家领袖平宗盛最终被斩首,平盛国(平清盛近侍)被俘后绝食而死,平时忠(平清盛的小舅子)被流放能登国,平氏从此覆灭。

坛浦海战

四 源义经之死

虽然源义经立下大功,但是功高震主,引起源赖朝的极大不满。源赖朝生怕源义经取而代之,但是又找不到借口除掉他,干脆派刺客刺杀源义经。没有得逞。

平家消灭后,源义经在京都邂逅了善舞白拍子的矶禅师之女,两人一见钟情,不久源义经纳之为妾,即“静御前”。元历二年(1185年)10月,源赖朝密令土佐坊昌俊入京刺杀源义经。10月17日夜,土佐坊昌俊率领60余骑突袭堀川御所。源义经提刀应战,之后叔父源行家亦率众支援,土佐坊昌俊不敌,败逃鞍马山后受缚。土佐坊昌俊坦承一切皆为源赖朝授意,让源义经非常寒心。源义经与叔父源行家商讨后决意起事,并向后白河法皇禀告,得到了追讨源赖朝的院宣,但元历二年10月24日在先父源义朝的供养法会上却未能得到家臣广泛的支持。然而事已至此,势在必行,元历二年10月26日将土佐坊昌俊斩于六条河原,与源赖朝正式决裂。源义经等心知京都不是谋事之地,无力迎战,决定离京西行,投靠九州的菊池氏,在西国发展势力。11月3日源义经等率500人左右由摄津大物浦走海路,突遇暴风来袭,此番不得突破,又退回了摄津。

约莫同时,北条时政奉源赖朝命领千骑先行,随后源赖朝亦率大军上洛。法皇听闻源赖朝进京,态度骤变,要求全力缉拿。源义经知道源赖朝已布下天罗地网,决定化整为零,只带家属、亲信逃往吉野山。(今奈良一带)。

前往吉野山的山路上,静御前由于身怀六甲,体力不堪负荷,源义经念源赖朝不至于对妇人孺子下毒手,决定让静御前下山躲藏。临别之时,源义经送给静御前一面小镜,谓:“愿君早晚梳洗之际睹物相思。”遂遣仆役数人护送下山。然而下山途中,仆役心生歹念,强夺财宝之后即各自散逃。进退无路的静御前在此时为追兵所逮,送往镰仓。 由于静御前在山中被捕,吉野山的僧兵们知道源义经一行必藏于山中。僧兵们唯恐得罪源赖朝,招致大军前来征讨,于是决议上山捉拿源义经。僧兵们击鼓为号,开始纠集。源义经的忠诚手下武藏坊弁庆听到鼓声有异,下山窥探,果见僧兵披甲带刀,急忙回报。源义经认为僧兵熟谙山势,战不可胜,便转移阵地,逃往别处。

静御前(日本古代三大美女之一)

影视作品中的静御前

静御前的结局

文治二年(1186)3月1日静御前被送到镰仓,受到严酷审讯,但她决不供出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不久,镰仓八幡宫举行祭祀典礼,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她穿上“白拍子”的服装,在以赖朝为首的丈夫的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起舞。当时她边舞边唱的歌词十分有名。她唱的歌是对义经--她所爱的人的悲侧思恋之情。

在大庭广众之下,静以歌舞表示对爱人义经的思念之情,这种行为无疑意味着对源赖朝的反抗。而且与庆祝节日的的气氛很不相称。静御前当然是知道如此而特意这样做的。源赖朝大怒,要把静御前推出斩首,最终还是在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的劝说下,才好容易退场。

静御前怀了义经的孩子。赖朝有令:是女婴则不斩,但如果生下是男孩当即杀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果然为义经诞下一子,但这个孩子随即被遗弃在海滨。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静御前回京都后,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死前先杀害正妻乡御前,再杀长女龟鹤御前。静御前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为丈夫义经和被杀害的孩子念经祷告,过着凄凉的生活。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0岁。侍女琴往将她葬于高柳寺。源义经与静御前的悲剧爱情故事,被日本广为传颂

源义经又是怎么死的呢?文治三年(1187年)2月,源义经带着正室乡御前及家臣们乔装成劝募重建东大寺的苦行僧,踏上千里迢迢的旅程。历经千辛万苦。逃亡奥州,投奔源义经的养父藤原秀衡。但造化弄人,好景不常,文治三年(1187年)10月29日,藤原秀衡即因病逝世。这对源义经而言是莫大的打击,源义经自谓:“丧亲之痛犹未过之。”虽然藤原秀衡临终前再三叮嘱其子藤原泰衡、国衡、忠衡务必同心协力对抗镰仓幕府,并以主君之礼侍奉源义经,然而在老谋深算的源赖朝不断地威胁利诱下,藤原一族与源义经之间的关系渐渐产生了变化。

1189年2月22日,源赖朝要求法皇下旨征讨藤原一族及解除沆瀣一气的朝中公卿职务。2月25日,源赖朝开始做战前准备,再度遣使探查平泉方面的虚实。3月22日,源赖朝再次催促朝廷下旨讨伐藤原氏。家督藤原泰衡为了挽救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藤原一族,终于决定讨伐源义经。文治五年(1189年)4月30日清晨,藤原泰衡命家臣长崎太郎率500骑突袭驻居高馆(又称衣川馆)的源义经。源义经家臣们发现后迅速迎战。但是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源义经忠诚的家臣武藏坊弁庆,把守大门,如金刚下凡,罗汉转世,狂呼激战,手杀数十人。奥州兵无人敢上前,只敢在远处放箭,武藏坊中数十箭仍然屹立不倒,最终体力不支,英勇战死,死后仍然怒目圆睁,令奥州兵屁滚尿流,魂飞魄散。源义经走投无路,杀妻女后自尽,一代英雄源义经,就这样结束了生命,年仅31岁。

武藏坊雕像 日本典韦

藤原泰衡以为献上源义经的人头,源赖朝就不会攻打他,他太幼稚了,源赖朝不久就动员全国大军攻打奥州,藤原氏抵挡不住,全线崩溃,藤原泰衡逃亡路上被杀。奥州藤原氏覆灭,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平定奥州之后不久,1192年,后白河法皇去世,同年,朝廷任命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宣告镰仓幕府(1192-1333)的正式建立,这段时期,就是镰仓时代。

源赖朝 因官居正二位右近卫大将,所以也被成为右大将源赖朝

征夷大将军原为平安朝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临时军官职位,[1]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东部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爱奴族,阿伊努族)。在12世纪末,幕府将军转为所有武士与军人的首领、总代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征夷大将军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不在体制内,只不过幕府把他长期化了,幕府将军往往还要兼任正式的体制内的职务,比如源赖朝兼任右近卫大将)。公元1192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一时间能够统领各地诸侯与军人,故一直保留着将军之头衔,以后的幕府将军皆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由镰仓幕府开始,到明治维新之前,大部分幕府将军,取代日本皇室与天皇,掌握日本实际政权,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镰仓幕府的象征 火焚而不毁 雨淋而不朽的镰仓大佛

镰仓幕府的体制是怎样的?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呢?敬请期待下一讲

下一讲 第三讲 镰仓幕府

课后习题

1 一之谷合战和坛浦海战体现了源义经怎样的指挥艺术?

2 源赖朝为何选择镰仓作为幕府所在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源义经
从前九年、后三年之役中的诸平氏说起2
日本史上最悲情的武将,助兄长登上权力巅峰,却被兄长追杀至死
【从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镰仓时代(六):源赖朝
彼岸花开:东瀛日本的上下三千年(18)天下英雄谁敌手,源平(下)
无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