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拼爹妈,以现在的房价年轻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我不信!

   1 ● 

几天前,有个26岁的小伙子向父母求助,希望能获得他们的资助在杭州买套房,但被妈妈一封信拒绝了。这封信流传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

信件节选如下:

“在我看来,26岁的你需要独自承担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时候的你一样,只要哭一下,说一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妈妈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终归要自己飞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永远顶在前面的那个。”

“妈妈希望,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无论是房子,还是梦想。你终究是要一个人走向未知的未来。”

网友们对此事态度不一,有赞同妈妈做法的,也有反对的。统计众人的观点,占主流的是:1)目前房价高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凭自己的能力付首付确实难度较大。父母如果有基础,可以先把钱借给孩子,等孩子慢慢返还给父母。2)假如父母能力尚可,自己的儿子买房再怎么也要帮助一下,要是父母力不从心也就只有靠自己奋斗努力来买房。

父母将我们抚养成人,她们到底有没有义务为我们买房,这里先不讨论。我想先说两个真实的90、80后的朋友的买房故事,也许能给迷茫于房途的朋友带来一点启发。

     2 ● 

2018年春节前,刚毕业四年从事IT行业的“宇”,在楼价五万一平米的深圳,由租客转为房东。92年出生的他并不是超高收入人群,刚毕业那会他税后收入6000多,目前税后8000多大洋。这小伙买房全凭自己的实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宇刚到深圳的前两年搬了四次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搬家搬到吐。2016年年初,随着深圳房价上涨,房租也跟着水涨船高,宇承租的那种使用公共卫浴的农民房单间,从1000大洋一下子涨到1500。宇本想帅气地再一次炒房东鱿鱼,附近转一圈后才知道,这种条件和价格的单间,在此时的市场主要靠“拼手速”,他立刻偃旗息鼓。 

去年年中,深圳工作的几位大学同学聚会,谈到房价问题,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失落。散会之后有位同学的话久久萦绕在宇的脑海:“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不想认输,不想离开,在深圳只要有放一张床的空间属于自己,我也就满足了啊。”

宇扪心自问,现在的自己何尝不是,只要有放一张床的空间属于自己,也就很满足了呢?想想银行账户,目前只有存款15万,买房怎么可能?他想着想着突然灵光一闪:既然大家都期待放一张床空间,为什么不合买一套房呢?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同学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 

2018年春节前,宇和三位同学共同买下了某老小区30平米的楼梯房。四个人联名购房,房产证上清晰地体现出每人各占25%的产权信息。另外他们到公证处签订协议:以后的月供,卖房后的收益,相关的各项权益,严格按每人各25%来执行。 

房子总价150万,首付50万,税费及室内简单粉刷共计8万。前期费用每人均摊14.5万。 贷款总额100万,月供6545大洋,每人分担1636大洋/月。(相当于他们用租房的钱供房)

当前深圳的限购政策明文规定:单身人士只能买一套房,无房无贷款记录视为首套,首付三成。如果宇还清贷款后卖掉房产,再次置业无房但有贷款记录,虽然按政策他依然可享受首套利率,但首付必须五成。你也许想问:首套资格就这样用掉了,不可惜么? 

对此宇认为:目前自己缺的不仅是首付的能力,月供才是更大的长期的难题。合伙买房,即使借助亲人的力量上了车,还要拖累一家人为自己筹月供。合伙买房,轻松没压力,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既解决了住的问题,且房租以月供的形式滚动到房款,让这笔钱实现了最大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力之内先上车,万一将来房价涨,能跟着涨一点,不涨也有的住。未来贷款总额不变,租金不变,但收入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如此大约三年多可还清贷款。购房政策时时会变,如果三年后仍保持现有的购房政策,首付需要五成,那时手上已经攥住7.5个平方,以此作为基础,再加上成长起来的个人经济能力,距离30平还有多远呢? 

四位同学为了省空间,买了上下铺,一夕之间,他们重返大学时光,成了睡上下铺的兄弟,但至此每个人心里都特别踏实,他们知道在这个城市有放一张床的空间真正属于自己,自己是有根的人。

     3 ● 

假如你一家四口生活在深圳,每月的生活来源仅有先生的税后收入1.4万大洋,除了日常开销,你们家还要还房贷每月9810大洋。且不谈日常消费需要多少,两个娃娃读最一般的幼儿园,每月至少需要2000+,你觉得那是怎样的生活?此刻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感慨:那要怎么活啊?

我想告诉你,现实中,这家人丝毫不受影响,依然过着其乐融融的小日子。 

好友“丽”与先生的租房史长达十年。80后的他们是深漂,因为过去总想着赚点钱,将来回老家发展,所以一直没买房。原本两人一起打拼事业,可近年家里添了二宝,实在忙不过来,丽辞去工作,做了全职太太。何谓家?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秉承这个信念,他们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2014年两件事情让丽转变了想法:1)大宝眼看六岁,她租房的地段是名校区,名校拿租房合同去读,评分太低,入学不保险。2)租房合同将要到期,房东提早通知他们:房租从3000涨到4500。当丽和房东商量能不能每个月房租4000时,房东冷冷地来了一句:“不行,不租就搬,大把人抢着租。”那一刻,丽突然好想有自己的房子。 

早年夫妻俩一起赚钱,十年间攒下存款约110万。2015年初,他们买了自己的房子—18年楼龄的老房子,三房两厅,95平方,总价250万。贷款总额为150万,每月月供需9810大洋。这种情况按说压力山大吧?但“丽”依然在家安心地照顾两个孩子,全家过着其乐融融的小日子。怎么做到的呢?

“丽”买的房子,客厅面积有30平米,她拿到房子,把客厅隔成两个房间,三房两厅变成了五房一厅。丽一家人用了两间,其余三个房间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分租给单身的同事。每间房租1700大洋,三间房每月收回5100大洋。如此他们再添4710大洋,月供便轻松凑齐了。

     4 ●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曾在某电视节目中提出掏六个钱包买房的建议。(六个钱包即夫妻两、妻子的父母和丈夫的父母的钱包)。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有没有义务帮助我们买房?我个人认为:“没有”。但父母支援子女买房这件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的背后承载着家庭、伦理、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所以不能用对或错去断论,更不能进行道德评判。 

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假如我们掏空了六个钱包,当老人们急需用钱的时候,为人子女的我们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父母?老人帮我们建设小家和未来,他们的人生由谁来负责呢?

最近有人假冒余秋雨之名写了一篇《我病了,社会也病了》。文中详述了“作者”因冠心病紧急发作被抢救的全过程。“作者”被儿子抬进急症室,医院要求先押五万现金,当天半夜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医院要求再押上五万现金,前后五天花了十五万大洋捡回了一条命。当天和“作者”同时入院的另外一个老头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半夜没有筹到钱,医院不见钱不抢救,当晚生命终结。文字不是余秋雨写的,但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是真实的。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没人跟你谈人道主义,钱就是命!

不拼爹妈,以现在的高房价年轻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么?有多少问题,就有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宇和丽因为各自的原因,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没有浪费时间去纠结、指责高房价,也没有去依赖“父母”,而是积极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折中的办法,用智慧扎根于深圳。如果我们的思维始终绕在“父母的钱包”里,就会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现阶段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当前国家铁了心对房价进行严控,一线城市会不会下跌,我不敢定论,但只要政策咬紧不松口,短期内一、二线房价很难大涨,三、四线城市甚至有下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可预见的未来一、二年,房价很可能会“等等”你。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多些历史的耐心,在购房这件事情上多为父母考虑一点,量力而行之。

当初你为什么要去大城市?因为你知道,你的野心那么大,只有大城市才能装得下。黄沙万里觅封侯,我相信年轻的你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植根于自己梦想的城市,让自己心脏和随着城市的脉搏一起跳动。

本文作者:芦疯子  十二年经验的美女房产投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惑?为什么日本年轻人不愿意买房... ...
租房其实是当下经济不宽裕的年轻人最优的选择
想留在这个城市,就买房!可是,连租房都租不起,还谈什么来爱你
毕业后租房须知~刚毕业的同学快来看
张平:如今,买房和租房究竟哪个更划算?
“看不起“房奴”? 专家预言30年后“房奴”与“无房人”差距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