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陈式太极拳推手有别于其它各式,只有“顺步”“活步”!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陈师教拳,不象北京一般教师那样,教完拳架,便教推手,陈师 是要求学者必须将拳式学对、练熟之后,才教推手。陈师虽然从表面看来,只是一位品质忠厚、武艺高深的农村老人,但他的思想和社会经验,都是十分细致而又丰富的。

但应注意:推手时,双方都不用前弓步,以避双重。陈鑫说:练架子时,最大步子可到三尺宽,但用时,只用一尺二寸步子,因过大则转换不灵。陈师教初学者,有时用大型马步,即杨澄甫先生的大捋图象,也是马步,而且裆劲塌的极好,与陈师几乎一样。陈师发劲时,往往只用半马步即足够了。这是为了“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又,陈式推手过去只有前面介绍的那样,从来没听陈师说起五种推法,也从来没有大捋之名。陈志清著《太极正宗》一书,后面有向恺然和陈照丕会晤后的谈话,他认为,陈式推手只有一样,反而不如杨式的有单挽花、双挽花、定步、活步、大捋等等变化,可能是陈氏失传了。其实不然,陈式推手看似简单,而变化多样,不是徒划空圈。

陈师教拳,不象北京一般教师那样,教完拳架,便教推手,陈师 是要求学者必须将拳式学对、练熟之后,才教推手。陈师虽然从表面看来,只是一位品质忠厚、武艺高深的农村老人,但他的思想和社会经验,都是十分细致而又丰富的。

陈师常说: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功夫。虽然学推手的都是同学,而每个人都不免有既怕输又想赢的思想。初学者为不愿输,当被动时,不知不觉地便加点劲顶住对方,或扯住对方的肢体、衣服,那一方又必然加点劲往外推,或往里拉,于是互相加劲,都走了邪路。所以学推手之初,应由教师带领学生练习,随时为之指点讲解,并互相试验,才能由亲身体会,而知其形式的变化及内劲的转换。陈师用此法教人,虽不早教推手,而每教一次,必使学者深入了解一层。

《陈式太极拳》书中借“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的成语,提出“一身备五弓”之说。实则原句只表明劲的蓄发,与拳的身体姿式 无关。因为太极拳是许多方向不同的圆转动作组成的。古人以车轮、 车轴作动作的比喻,是正确的。我从陈师学拳十五年,从来未闻陈师谈到什么五弓。因为弓的开合是直线往来,与太极动作毫无共同之处。

杨式太极推手是用所谓合步,即双方各以右(或左)步在前交叉 对立。我于一九五六年在北京宣武门外某街,见一朱姓同学教陈式推手,也采用这种步法,即感到有些奇怪。近来我曾观看推手比赛,双方互用拙力顶着前推,毫无太极技巧,连素习杨式诸老人亦深为有志青年惋惜他们枉费功夫。今后如何纠正,提高,尚待有识之士加以合理纠正。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圆道 [http://476274044.qzone.qq.com]
太极拳教学演练(一段)
[不错的]太极拳懂劲指明法
【讨论】练习拳架、单式与推手,谁更能长功夫?
[转载]太极拳:平江不肖生的推手
陈发科:挨着何处何处击,全身到处用拿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