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3:生之有度,四时为宜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3:生之有度,四时为宜

    四方上下六合间,万物生灭阴阳变。十二时辰五色谱,脉冲波动磁力线。寒热湿燥四季风,五行生克自循环。损有余以补不足,清浊升降气聚散。

    人体五脏藏五志,十二经脉有灵感。切摸脉象观天象,血气盛衰应时变。春季中规夏中矩,秋季中衡冬中权。五情五声五音调,五色五行辨容颜。

    脉合阴阳有时令,脉象异常知病变。诊断经脉守纲纪,阴阳虚实辨热寒。五行相生有尺度,四时得宜顺自然。五行相克祛内邪,天人合一归本原。

    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就必须有“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象形会意思维能力。否则,就会形成“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也就永远不可能“中知人事”,更不可能根治偏执症衍生的药物依赖后遗症。

    以史为鉴,在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初级阶段,华夏先民们道法自然以正治国,就曾经实现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态文明高质量安全发展。他们通过象形会意“结绳记事”口传心授,不仅形成了“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大道文化知识体系,而且给后世留下了“阴阳五行说”大道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奴隶制小康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等级礼法教化,就形成了“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非常道知识体系。特别是从“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科举科考知识精英“劳心者治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礼崩乐坏”的天下兴亡历史周期律。此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就使中国人越来越难以理解“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大道奥秘了。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传道受业解惑问大道,炎黄子孙还是必须重读“黄老学说”大道文化经典。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读《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片段: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己。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胫肿,若水状也。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朐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这段话大意就是:

    黄帝追问:脉象怎样应四时变化而动?怎样通过脉诊知道病变所在?怎样知道疾病的变化呢?怎样知道疾病在体内的变化?怎样知道疾病的外在表现?这五个问题,先生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回答说:就让我先讲讲人体系统与天道大系统循环相应的关系吧。世间万物,都包含在四方上下六合之内。天地运行周期循环,都与阴阳变化相应相合。春季的温暖天气,就会变为夏季的暑热天气。秋季的萧杀清凉天气,会变为冬季的严寒凛冽天气。人体经脉随四时变化波动,就会出现升降浮沉脉象。春季脉象应中规,夏季脉象应中矩,秋季脉象应中衡,冬季脉象应中权。

    具体来讲,从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微升,阴气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升,阳气微降。阴阳升降有四时节令,人体脉象变化与四时节律相应。如果脉象变化与四时节律不相符,就可以根据经脉路径判断五脏病变的位置。再根据精气盛衰和四时变化的周期,就可以判断患者的病势和死亡时间。人体脉象的微妙变化,不可不察。观察脉象有纲纪可循,就是从辨别阴阳开始。辨别阴阳,则必须从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开始进行系统分析。以五脏对应四时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为准则,相生关系为顺,相克关系为逆。五行相生有度,遵循阴阳变化四时节律为宜。恪守泻有余以补不足的法则,就能使人体系统与天地运行周期保持一致。只有懂得了这个天人合一的道理,才能够预知生死。

    因此,肝心脾肺肾呼笑歌哭呻五声与宫商角徵羽五音五调相合,青赤白黑黄五色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人体脉象与天地阴阳变化相合。

  如果体内阴气过盛,就会梦见遭遇大水的恐怖景象。如果体内阳气过盛,则会梦见烈火烧烤的景象。阴阳俱盛,会梦见相互残杀毁伤。如果身体上部阳气过盛,会梦见空中飞翔。身体下部阴气过盛,会梦见从高处坠落。吃得过饱会梦见送食物给人,饥饿时会梦见寻取食物,肝气过盛会梦见发怒,肺气过盛会梦见悲泣,肠胃内小蛔虫多会梦见众人集聚,肠胃内大蛔虫多会梦见争斗相残。

  诊脉有道,必须虚心静气才能准确把握。春季脉象外浮,就像鱼在水面浮游。夏季脉象在皮肤表层,洪大浮泛就像万物繁茂生机勃勃。秋季脉象潜在皮肤表层下面,就像蛰虫将要伏藏。冬季脉象潜沉在骨骼,就像蛰虫已经归藏,亦如得道君子深居密闭的宅院。

    因此,上古圣人曾经说,想要知道人体内脏的情况,就可根据脉象纲纪进行诊断。想要知道外部症状结果的起始病因,就可根据经脉血气循环规律进行诊察。把握阴阳表里血气这六个要素,是诊脉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具体来讲,如果心脏经脉搏动坚长,就是心脏邪气火盛的病变,症状会表现为舌卷不能言。如果脉象软散,就应采用消渴疗法促进气血循环,待到脾胃精气恢复正常,患者的疾病就会自然痊愈。

    如果肺脏经脉搏动坚长,就是火邪犯肺的病变,症状会表现为痰中带血。如果脉象软散,症状会表现为汗出不止,这时不可再用发散疗法。

    如果肝脏经脉搏动坚长,而且患者面容五色又无青色,就是跌坠撞击导致淤血积于胁下的外伤病变,症状会表现为气逆喘息。如果脉象软散,患者面容气色却很光鲜,就是水气外溢的病变,症状会表现为渴饮不止。这种口渴暴饮病症,是水气积满肌肉皮肤内和肠胃外所致。

    如果胃脏经脉搏动坚长,患者面容气色显赤,就是髀部疼痛病变,症状会表现为髀痛似折。如果脉象软散,则是食痹病变,症状会表现为胃气不足消化不良。

    如果脾脏经脉搏动坚长,患者面容气色显黄,就是脾气运行不通的气虚病变。如果脉象软散,患者面容气色黯淡无光,就是脾虚导致水湿不能运化的足胫水肿病变。

    如果肾脏经脉搏动坚长,患者面容气色黄里带赤,就是心脾邪气犯肾的病变,症状会表现为腰痛似折。如果脉象软散,就是肾脏精气虚弱导致不能恢复常态的贫血病变。

  黄帝追问:诊察到患者心脉劲急,这是什么病?又会有什么症状?

  岐伯回答说:这种病称为心疝,症状会表现在少腹部位。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心脏为阳脏,与小肠为表里。心脏病邪传,就会在少腹小肠出现疼痛症状。

  黄帝问:诊察到胃脏经脉异常脉象,会出现什么疾病症状呢?

  岐伯回答说:胃脏经脉实则精气有余,就会出现腹胀病症。胃脉虚则精气不足,就会出现泄泻病症。

  黄帝问:疾病形成后又会怎样发展变化呢?

  岐伯回答说:外界无形的虚邪贼风侵害人体,就会在体内产生有形的寒热病变。发展至瘅热时间久了,就会演变为消中病症。再发展至厥阴邪气上逆不已,就会演变为癫痫病症。虚邪贼风久滞于肝脏,木邪侮土,就会导致脾胃飧泻病变。虚邪贼风久滞于经脉,就会导致疠风病变。内外因素导致的各种病变,不可胜数。

  黄帝追问:痈肿、筋挛和骨痛等各种病变,都是怎样产生的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寒气导致的臃肿病症,都是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虚邪贼风随四时节气变化引发的疾病。

  黄帝问:这些疾病该怎样进行调治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四时节令异常的邪气病变,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规律都能够治愈。

  黄帝又问:如果五脏旧病复发,就会引起脉象和气色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确定是旧病突然复发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够详细啊!如果诊察到患者脉象弱小,面容气色却很正常,就能断定是新病。如果是脉象正常而气色不正常的症状,就是旧病。如果是脉象与气色都不正常的症状,也是旧病。如果是脉象与气色都正常的症状,就是新病。如果脉见沉弦,肝脉与肾脉并至,面容气色苍青带赤,就是血气凝滞的病变,病因则是湿邪中伤导致体内淤血肿胀。

    尺脉两旁,内侧以候季胁部,外侧以候肾脏,中间以候腹部。中段左臂外侧以候肝脏,内侧以候膈部。右臂外侧以候胃脏,内侧以候脾脏。上段右臂外侧以候肺脏,内侧以候胸中。左臂外侧以候心脏,内侧以候膻中。前以候身体胸腹部,后以候背部。前臂远端直达分际处,可以诊察胸中和咽喉病变。前臂内侧近端直至肘横纹的尺泽处,可以诊察少腹、腰、股、膝、胫、足等部位的病变。

  如果脉象粗矿洪大,就表明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会引发热中病变。脉象来时急疾而去时徐缓,表明身体上部实而下部虚,导致厥阴邪气上逆,会引发厥巅病变。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表明上部虚而下部实,会引发疠风畏寒病变。因为阳气虚导致营护功能丧失,所以就会被邪气侵害而产生疠风病变。

    如果两手经脉均见沉细数脉象,就是少阴厥逆病症。如果见脉沉细数散脉象,则表明阴血亏损,会引发阴衰阳盛的寒热病变。如果脉象浮散,就会产生眩晕跌倒病症。凡见浮而不躁脉象,都表明疾病在阳经,就会产生发热症状。如果见手三阳经的浮而躁急脉象,则表明疾病在阴经,就会产生骨关节疼痛的症状。如果手三阴经脉象细沉而静,则表明疾病在足三阴经。如果发现数动一次歇止的脉象,就是阳热郁滞的病变,会产生泄利和大便带脓血的病症。

    临床诊断这些疾病脉象,涩脉为阳气有余,滑脉为阴气有余。阳气有余则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多汗身寒,阴阳皆有余则无汗而寒。

    如果按脉浮取不见,沉取则脉沉迟不浮,就可知病在内而非在外,为心腹邪气积聚所致。按脉沉取不显,浮取则脉浮数不沉,就可知病在外而不在内,会有发热症状。如果诊脉推求于上部,只见于上部而下部脉弱,就是上实下虚的病变,会产生腰足清冷症状。如果诊脉推求于下部,只见于下部而上部脉弱,就是上虚下实的病变,会产生头项疼痛症状。如果重按至骨而脉气少,就是阳气不足的病变,会产生腰脊疼痛和身体麻痹症状。

    问道启示:

    所谓“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宇宙生态系统的气候循环,就是自然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动态平衡过程。天气地气阴阳失衡,就会产生气候异常的虚邪贼风。经过自然天道中规中矩的权衡调节,就又会恢复气候正常的正气。人们违逆自然天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就会使自身形成阴阳失衡的偏执症病态邪气,也就会形成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失衡的歪风邪气。自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私有制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不断制造着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失衡的歪风邪气。

    “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西方科学主义知识精英,则加速制造着社会生态系统供给侧与需求端结构失衡的精神病毒邪气。这种“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科学主义精神病毒邪气,发源于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和斯巴达商业军国主义神话传说,又经古罗马帝国“君权神授”的军事殖民扩张和中世纪基督教“神权专制”的“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再经“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就制造出了社会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末日危机,也酿成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灾难。

    直至今天,这些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新冠八国联军”,依然没有走出新疫苗特效药后遗症的恶性循环。面对“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不得不认真思考,“天人分离分科治学”的西方科学主义偏执症传染病,究竟是非典肺炎和新冠肺炎生化转基因病毒异变?还是拜物主义“货币法术迷信”的金融病毒异变?抑或是神灵崇拜的阴阳失衡精神病毒异变?

    归根结蒂,究竟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邪道上走向毁灭?还是顺应抑强扶弱的自然天道获得新生?这个问题,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之问。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个人命运的挫折和苦难,走出自然天性与世俗习性矛盾冲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性灵气,自我康疗兼济天下。问道大课堂,让我们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共同获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故事50】智者之经脉解读
病能论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之二七种病脉证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
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断疾病
黄帝内经白话版--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