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专辑】姜思学:《中秋话月》
【总第033102期】


  

  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在场文学平台编辑部以及驻场作家、文友恭祝亲爱的读者朋友:
  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在场文学平台编辑部


二零一七年十月四日  中秋佳节


中秋话月


作者:姜思学


“月”者何也?“太阴之精也!”这是汉代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对于“月”的解释。
但人们对于“太阴之精”似乎也朦胧其意?
以河洛文化,太阴属水,水之精则为月。所以,《淮南子·天文训》说:“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这基本是传统文化中对于月的共性认识。



一般而言,太阴即指月亮。唐代诗人杨炯《盂兰盆赋》诗曰:“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这里,“太阴”就是月亮。当然,月亮的别称或雅号还有很多:如玉兔、素娥、桂魄、婵娟、冰镜、嫦娥等。
无论古代和现代,太阴之精的说法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西方、印度和日本,关于月亮,历史上基本都是神话。



希腊神话中,阿尔忒弥斯是月亮女神。傍晚来临,阿尔忒弥斯登上银光熠熠的月亮车驱车出巡,太阳神阿波罗则为她弹琴歌唱。
日本的“月亮女神”叫“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她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
印度的月神较为特别——是男人,除原配外,另娶一个神祗的二十七个女儿为妻,所以二十七个,是与月亮的绕地周期约二十七日相符。妻子多的缘故,妒而爱,爱而妒,致使月神遭到惩罚和宽宥——月亮由银白变成灰色,但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复原银白色;阴晴圆缺,也缘于此。



科学研究领域,地心说和日心说并没有对月亮有太多的解释。三种假说——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同样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持。
阿姆斯特朗被认为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1969年7月21日凌晨2点56分,阿姆斯特朗的左脚首先踏上了月球,并说: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此话已成名言。



但时至今日,月球的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龄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的铁不生锈之谜、干燥的月球上有大量水气之谜等,都还无从解释。
无从解释的恐怕还不止这些: 
古代玛雅人留下了极为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还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即1133年6月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稍顷,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这些记述,恐非编造,可信的成分很大。
其实,宇宙的起源,以人类目前的智商,根本无法清楚,貌似科学的解释,都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这如同人们无法清楚自己胎儿时在母腹中的状态一样。



比较而言,神话传说和诗文的吟咏慨叹则趣味无穷——
中秋之夜,如果万里无云,一轮皓月悠然升起之时,墨客骚人引首天际,才思涌动,逸兴勃发,舒毫走笔,月亮便分外生动起来——初则羞涩,彤彤如敷,继而光洁明亮,从容雅致……。



诗人苏轼是最解中秋月味的一个,《中秋月》诗写到: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从此诗看,苏轼是舍不得在中秋月夜睡去的,此生此夜,或整袂临轩,或开怀置酒,或拄杖登高,或凭风啸傲……总是不忍辜负心中眼际的那一轮冰魂玉魄。
苏轼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另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大家耳熟能详,开篇序言就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时隔今天已经941年,也即前此941年中秋之夜,诗人酹酒对月,彻夜未眠,精神虽然稍有郁结,但还是受了中秋月色的启示,吟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名句,既然如此,那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愁绪便因明月而转为乐观和通达。



中秋咏月的诗人数不胜数,若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边贡的《嫦娥》,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等,但我却尤其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一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此诗序文曰: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根据序文可知此词的特别之处:一是自古以来,中秋咏月只有“待月”、“迎月”之作,此词则为“送月”;二是采用屈原《天问》笔法,大胆设问,打破上下阙间上阕写景下阕属意的定格,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连提出“九问”,九问啊——同志们,全词只有二十句,这在唐宋诗词中实开吃螃蟹之先!却又一气贯注,势如破竹,不可羁勒,气势磅礴!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此词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神悟”否难成确论,但辛词的广阔视野,新颖构思,丰富想象,不思乡苦,未怀古幽,笔意系于一月,而又比附确当,收发自如,实为词中珍品!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属文徒费笔墨。至于“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是否如气候学所说的“大气律动”使然,若有兴趣,或可一究机微,倘能发凡,时之幸也!
中秋马上到了,天气预报是晴天,届时碧空如洗,素月分辉,我置美酒一樽,邀你共赏婵娟,朋友,你可愿意?

 

2017年10月1日夜




中 秋 感 吟


洗尽铅华总待秋,天高气爽好登楼。

 

烹茶置酒邀明月,缕缕清辉照九州。

 

2017年9月30日



满江红·咏月


顾影蟾宫,中秋月,总难辜负。催玉杵,药凉香淡,广寒堪住?桂树仙姿还纵斧,吴樵已被前缘误。蓬山远,冷却素娥心,西风肃!


圆缺事,留梦住。澄照里,纷驰骛。便巫云沧海,问余何苦?霜染枫红人未老,凭栏醉酒吟辞赋。举杯矣,一斗酹今宵,知因汝!


2017年10月中秋


 


作者简介
姜思学,又名齐樾。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漫话(十九)苏词巡礼(2)《水调歌头》下
[我的世界]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诗词赏析
同样写中秋,为什么王建的诗比苏轼的词好?
中秋节 | 苏轼想念弟弟,写下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词,治愈后世947年
苏轼一生的豁达都写进了这首诗,读完最后一句,都释然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