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风:绵绵榆树情
【总第131803期】


  绵绵榆树情(散文)
文/江风

我一生去过很多名川大山,见过很多名树,但记忆最深的,是老屯那棵榆树。
老屯,名叫韩家村,多以韩姓为主,最早称四马架,顾名思义,当初只有孤零零的四户人家,而且都是韩姓。这四户人家,先后不同时间,不同年月到来;每定居一户,必在宅前栽一棵树,或杨树,或榆树,或柳树,或松树,或槐树,或椴树。


韩家村地处高岗,三面阴凉,一面朝阳,光线充足;且不受水气,房高招风,但顽强地挺立着。
我生于大跃进时期。
听爷爷讲:那一年,祖父挑一副担子闯关东,一头锅碗瓢盆,一头坐着年幼的姑姑,在四马架立了脚;择一最高地势,建了一座泥草房,在房前栽了一棵榆树。就在这里开荒种田,黑黑的沃土,抓一把满手流油。夏秋季,地里叽哩骨碌滚着大窝瓜,菜园挂满了黄瓜、豆角、西葫芦,遍地长满金黄色的麦子和谷子,祖父高声说道:好地方!


祖父栽的这棵榆树,虽然比别人家栽的晚,但比别人家的长得都快都高,它和全村其它几棵树争尊争宠。到了爷爷这辈,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时,我还年幼,整天和二蛋、三喜几个小伙伴玩。开春时,刮大风,枝叶摇曳,呼呼响,声音很大,像是呐喊;微风天,低吟细语,如向村人问候。下雨天,满树的叶子,郁郁葱葱。天放晴时,我和二蛋三喜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榆树钱儿。正是春季,榆树钱儿绿茵茵的密不透风,枝上挂得一串串、一嘟噜一嘟噜的;鲜嫩嫩,吃在嘴里,甜丝丝,粘腻腻。我们大把大把摘,揣裤兜里,裤兜装满了,又装背心里;背心掖进裤腰,榆钱装进去鼓鼓的,胸前背后就凸现一圈圆鼓包。吃得腮、嘴、牙都是绿绿的滋液;吃一少半,剩下的大半拿到家里。母亲用棒子面包馅做榆树钱菜包子,蒸了满满一大铁锅。锅下架起野蒿草干柴,火噼噼啪啪地烧得旺旺的,木板锅盖上冒出白晰晰的热气;满屋飘着馋人的包子香气,吃一个,还想吃。那时候虽然缺吃少穿,生活简陋,但过得很充实,棒子面就是如今我们说的玉米面,是当时的佳品。榆树钱,当年是最好吃的一道菜,凉伴,熬汤,包馅,生吃,熬粥,闷干饭。屯里人一到春天,都来这里摘榆树钱儿,在非常穷困的那些个岁月,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棵大榆树,这棵榆树的榆树钱儿,给了韩家村无私的帮助,是上天馈赠的一份精美的礼物。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甜的榆树钱儿,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香的榆钱包子。那是纯天然的,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污染的。


韩家村正西,是拉林河的支岔庞家崴子,一片低凹的野洼地。韩家村地势高耸,站在村头远远望去,河岔犹如一块娟白的彩炼,静静地飘着;河两岸丛生着大片大片的柳树毛子,成了各种河鸟和野鸭子欢乐的天堂。它们常常飞到房前的榆树上,建巢生子。我们这一帮小顽皮有时偷偷爬上树去掏鸟窝里刚出生不久的小野鸟,用细绳拴着玩。它们还不会飞,奶奶看见了,便让把小鸟一定放回窝里,奶奶说:小鸟可怜巴巴的,鸟妈妈准找急了。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南方的燕子飞来,三五成群;落在树上,落在树旁的屋檐下,落在空中的电线上,清脆啼鸣,我们就用自制的铁弹弓射鸟。奶奶厉声喝叱:不许打燕子!打燕子瞎眼睛!我们就怯怯的害怕了,从此再不敢打燕子,二蛋还在屋檐下用木板搭窝,让燕子栖息。我们和榆树一天一天茁长,看着它像一把巨伞,擎着天、撑着地,为村人遮阳挡雨,避风驱寒。老榆树,带给韩家村生活的顽强和未来的希望,它见证了几代人的甜酸苦辣和生老病死,带来了我们这辈人无限的遐想和梦幻。它的枝杈粗犷虬劲,显示着生气勃勃和旺盛不衰,显示着刚强和力量。它的根扎得很深很远,和我们的喜怒哀乐紧紧连在一起。我常常走近它,对它亲热地说:伙计,你是我最亲最可爱的朋友!它抖动着枝叶,好像在回答:祝你和我一样成栋梁!一天,一个商人走过来,围树绕了几圈,连连赞叹:好树好树!是成材的树,能破木板打做一百只木箱,还可以代替扒片铺房八,还可盖房作檩陀;商量商量价格,卖给我吧,我有大用处。父亲毅然拒绝:祖先遗留的这份家产,千金万银买不去!


我曾走过许多山水园林,见过许多名树。但都不如家乡老宅房前这棵榆
树伟岸。见的树种越多,思念老榆树的感情越强烈。杨树绵软,柳树娟秀,白桦洁净,松树挺拔,山榆专一,槐树彪悍,椴树沉淀,塘琪清脆;而我家老榆树,集这些树的特长和美丽于一身。在太原古城的晋祠公园,我见过一棵树龄三千年的古树,两搂合不拢,分明是一个耄耋老人,伤痕累累。而我家老榆树,历经风吹雨打,寒侵霜欺,虽无古树那么悠久、历尽苍桑,却仍然年轻力壮,其巍峨挺拔,可与晋祠古树相媲美!


后来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异地搬迁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快就发展到韩家村;并屯拆迁,韩家村不见了踪影,但那棵老榆树依然挺拔巍然屹立在那里。听城建规划办说:这棵树已成文物保护。在一个大礼拜的休息日,我去韩家村的原址走走逛逛。当我走近榆树跟前时,发现树上钉挂一块铁牌,写着:古榆保护。我与榆树自拍合影了几张照片,临走时拍拍树身道:老朋友,有时间我还会常回来看你的。一阵风刮过,树叶哗哗摇曳抖动,仿佛在回说:谢谢谢谢,我们永远是一家!
是的,永远是一家。无论我今后留在本地,抑或是远走天涯,故乡的那棵老榆树,终生是我心中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痕印。

2021.1.18.定稿

作者简介


江风,原名安志国,黑龙江五常市人,曾在《老年日报》、《哈尔滨铁道报》、《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山东商报》、《稻香文学》、《创业者》、《现代诗美学》、《江柳文学》、《关东美文》、《海风》等纸刊以及《万国诗存》、《况味如歌》、《诗词春秋》、《大连文学》、《作家》、《现代诗歌网》、《百姓作家》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过小说、散文和诗歌。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家寨访古(散文)
行走丨爬榆树记
丛菊孤松,有酒便饮
【每日一谜】20191116
况味如歌同题诗||如果还记得
韩田梅(蒙古)诗歌||树与鸟【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