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可夫斯基:新洋娃娃

演奏者:Simon Tedeschi

品是ABRSM英皇考级2023-2024年度的4级作品,选自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这套曲集一共包含了24首带标题的简单技巧钢琴小曲,我们平常熟悉的《木偶兵进行曲》、《古老的法兰西歌曲》、《那不勒斯歌曲》……都出自这部作品。

《儿童曲集》其余教案文章链接在这里:

教学笔记-柴可夫斯基:晨祷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1 晨祷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4 妈妈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5 木偶兵进行曲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7 生病的洋娃娃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8 洋娃娃的葬礼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11 玛祖卡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16 古老的法兰西歌曲

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18 那不勒斯歌曲

《新洋娃娃》是里面的第7首,俄文标题是Новая кукла,这其实是《儿童曲集》里的“洋娃娃三部曲”中的一首:开始是《生病的洋娃娃》、接着《洋娃娃的葬礼》,然后是《新洋娃娃》……

三个曲子就是描写老柴侄子的旧洋娃娃坏掉了,然后家里给买了个新的,俗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每次弹到这里都会有点无语,觉得老柴这都神马鬼恶趣味啊,也不怕小朋友有什么心理阴影……

《新洋娃娃》的结构是带尾声的ABA’三段式:

A:1-17小节

B:18-33小节

A’:34-49小节

尾声:50-57小节

作品3/8拍,♭B大调,速度为Allegro,快板,这是作曲家标的;乐谱上[♩·=ca.69]则是英皇乐谱编著者所加,每分钟大约69个附点四分音符,就是每分钟大约弹69个小节,节拍器调到69,响一下弹三个八分音符。

1-9小节是第一个句子,这是一个延绵的长乐句,形态是“拱形”的:↗↘,旋律先是向上,在第6小节到达顶点后往下,最后第9小节在主音♭B结束,呈现出先上后下的形状;节奏上句子全部都由前短后长的逆分节奏(♪+♩)组成,重音在长音符(♩)上,非常有动力感,加上三拍子的不稳定,给人一种很迫切的感觉:

如果我们把旋律中的短音符(♪)剔除,只留下长音符(♩),就会发现,其实乐句只是一个简单的♭B -C-D-♭E-G的音阶而已,它与短音符构成三度向上蔓延,情绪越来越激动:

另外,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里左手的伴奏型印象很深刻:

这个节奏型非常重要,它由始至终贯穿全曲,没有断过,而且与右手一样,这个伴奏也是一直往上的:D-♭E-F-G-♭A。

那它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作品呢?

作品标题叫《新洋娃娃》,可以想象一下:当小朋友知道有新的玩具的时候,ta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是非常兴奋,非常迫切地想要盘它!

跟今天我们剁手买了最新爱疯Pro Max后,回家往沙发一躺就开始各种刷一样。

所以,这里左手的伴奏型是描写心跳,两个八分音符就是“扑通、扑通”……小朋友很迫切地想拿到新玩具时的心情,超级形象!

演奏的时候,左手不能特别轻,当然也别太重,适中就好,既要表现出激动的心跳感觉,又不能像中了2亿彩票那样太过激动,心都要跳出来。

弹的时候多用指尖触键,手腕放松,可以弹成不夸张的跳音,弹出轻巧又集中的音色。

10-17小节完全重复前面的乐句,18小节进入B段,有弹过的小朋友与我说,觉得这里的旋律听起来怪怪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B段有几个特点:

一、从头到尾音型都一样,容易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二、右手旋律全部由二度音构成;

三、记谱方式改变,右手两个八分音符,把符杆跨小节连在一起;

四、调性转了好几个,显得凌乱,让人有点无所适从。

B段一共四个句子,4小节一句,一句转一个调:

18-21小节第一句,C小调;

22-25小节第二句,D小调;

26-29小节第三句,C小调;

30-33小节第四句,♭B大调。

我们可以先撇开右手旋律,只看左手和声,四个和弦为一组来弹,就会发现,每个乐句其实就是四个和弦完成一个和声解决,比如第一句,解决到C小调的主和弦:

第二句D小调,但最后落在D大三和弦上,老柴这里用了皮卡迪三度,所以也可以看成是转到D大调:

大家估计也发现规律了:第一、二句虽然调性不同,但和声都是VI6-V6-V9-I的进行,一模一样,而且包括后面的第三、四句,和声也是从属九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所以,B段不但一点都不乱,相反人家老柴那是写得十分规整的:4小节一句,一句一个调(cm-dm-cm-♭BM)

B段调性多变,也意味着情绪多变,很有点像描写小朋友拿到新玩具后的疯玩那种心情,太兴奋坐不住,抱着新娃娃到处跑,恭喜收获熊孩子一枚!

34小节开始是再现A’段,也是两个乐句,结构与前面的A段一样,所以演奏方式也与前面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我们注意一下47-49小节的和声,♭B大调的K46到V7,再到主和弦,完全正格终止:

英皇考级教材把作品只分为ABA’三段,没有将尾声独立出来,我是不太同意这样划分的,因为这里的K46-V7-I,已经很完满结束了整个段落。后面第50小节开始,一直到最后是尾声的段落,尾声从和声大调的♭VI级音(♭G)开始,马上又解决到主和弦:

在大调作品的尾声采用和声大调,稍微改变一下和声的色彩,这是老柴写作的惯用手法,因为和声大调是俄罗斯音乐的特征风格之一,比如同是《儿童曲集》里第一首《晨祷》的尾声,也是同样的方式,用了和声大调的♭VI级音,然后解决。

这个小句子在52-53小节反复一次后,右手旋律开始向上,左手伴奏向下,形成声部反向进行,有种和声的张力,最后结束全曲:

扯点无关的题外话:

关于全曲左手伴奏型描写心跳的感觉,我觉得如果把作品的标题改成《大龄男/女独自一人坐在星巴克等待隔壁王阿姨介绍的相亲对象到来的心情》,其实也很贴切,心跳嘛,心在跳呀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分析报告
舒曼《幻想曲集》Op.12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完整版)
文艺复兴时期曲目解说 | 吉他大师帕肯宁教学连载(88)
看完不要再说不了解布鲁斯!
实例a小调歌曲配和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