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目化学习|《祝福》教学活动设计(一)

题目要求

通过学习《祝福》,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对于她的悲剧人生,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请阅读《娜拉出走之后》、《伤逝》,结合《祝福》,谈谈你对鲁迅笔下女子生存的困境、突围等问题的看法。

01

失声的蔷薇

高一五班:冯欣悦

辅导老师:靳书敏

鲁迅笔下的大多人物,都在新旧思想交替的环境中不断徘徊。在那些提前觉醒的人们中,男人尚能苟且存活,而那些本就被封建思想压得无法喘气的女人们,只能以悲剧收场。

在鲁迅笔下,多少本应鲜活芬芳如同蔷薇般绽放的女子,最终都被乌云遮盖了美丽:死了丈夫又改嫁的祥林嫂,被众人当做饭后的玩笑,为了摆脱阴晦,攒了许久的钱捐了门槛,换来的仍是无情的嘲讽和刁难。最后,她死在了鲁镇最热闹的年前,仍无法逃离他人恶意的目光;子君本有着一个和谐的家庭,他们一起向着光明在摸索中前进,可现实打败了理想,她未能逃过世俗的侵染,原本大无畏的精神早已不复存在,她变得世俗,开始为了柴米油盐而斤斤计较,最终子君死的悄无声息,无人知晓。

 在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压迫下,那些女子无法为自己发声。要么“走”出去,最终仍走向堕落;要么回去,被世俗同化,多年后,成为下一代的封建人物;要么就只能活活饿死在奔流不息的社会中。在这样的社会下,女人是傀儡——是家人的傀儡,是丈夫的傀儡,是孩子的傀儡,她们无法为自己而活。

 阶级,家族,世俗的毒害,让女人无法为自己发声,她们本可以灿烂地绽放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姿态,然而腐朽的社会,却把她们拉进无尽的深渊。

要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较为开明和平的社会,缤纷的蔷薇花,能够绽放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02

囚笼

高一五班:荆思齐

辅导老师:靳书敏

奋不顾身冲破黑暗——或许成功,或许遍体鳞伤、血尽而亡。

革命的火炬撕开了黑暗的一角,新思想的天光从黑暗的裂纹中穿射而来,透过浓黑的牢笼,照耀在觉醒了的女子身上。她们审视这社会,审视自己的处境。当她们看清自己的处境后,当她们开始反抗时,结局却又总不随人愿。如同出走的娜拉无非是走上了堕落回去的两条路、正如死在了无爱的人间中的子君。

并非觉醒了新思想,女性的悲剧就可以免除了。

封建礼教支配的世界正如同一个乌黑的密不透风的囚笼,这囚笼将祥林嫂那般生长于封建礼教,顺从于封建礼教的女子捂死在黑暗中;像娜拉那样敢于追求,如鸟雀一般的女子,在其中处处碰壁处处被束缚,被斩去双翼,血尽而亡;像子君那样的女子曾凭借爱恋带来的星火微光在冰冷囚笼中艰难前行,当微光消失时,却被溺死于黑暗中。

新的思想唤醒了个人,却未唤醒世界。追求新世界的她们撞死在由封建、礼教、偏见、压迫组成的壁垒上。

女性的悲剧虽然仍未完全免除,但是,有人开始觉醒了......

03

自强绽放未来

高一五班:张湫浛

辅导老师:靳书敏

如果说祥林嫂的悲剧是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迫,那么一位拥有先进思想的女性是否就一定会得到新生呢?

子君是个思想进步的女性,在她的认知中“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她却在经受爱情与生活的折磨后,含泪而亡;娜拉在精神醒悟后决然离去,却被推测只有“堕落”与“回来”二路可走。因此,只仅仅拥有先进思想并不见得必然得以新生。

结合她们每个人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每个人自身本弱小,无论有没有进步思想,她们都经不起现实苦难的摧残,没有办法保障自身生活的独立。没有独立而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依靠他人的施舍,这本身就在为悲剧埋下祸根。

我想,这应该也是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对现实的指导,想法往往是美好的,但对于一个独立的人而言,强大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有能力让自己不依靠别人而独立完整的活着,才有能力谈“我命由我不由天!”

唐朝的武则天、沙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她们也是父权社会统治下的女性,而且她们也都有再嫁的经历,可她们却没有祥林嫂的悲惨人生,甚至成为万人之上的帝王!不仅主宰了自己的人生,甚至能够杀伐天下。再如清末的慈禧太后,为什么左右大臣对其听之任之?为什么皇帝都要称其为“亲爸爸”?正是因为其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持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因此,女性想真正解决生存困境,时代环境是一个因素,思想是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强。唯有自强才能真正实现独立,唯有自强才能掌握命运,唯有自强才可自信而有尊严的活着!

自强绽放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04

逃离——笼中笼

高一五班:付双源

辅导老师:靳书敏

《祝福》一文中叙写了围绕“祥林嫂”发生的一系列悲剧,读来悲怆。彼时虽已是辛亥革命之后,但旧封建思想依旧在农村中根深蒂固,致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依然是落后不堪的,也因此造成了许多女性的悲剧。

依鲁迅先生看来,女性若想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掌控经济大权,参与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性唯一“职业”,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 和“自由” 。

于是他发表了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没有经济作为资本立足的娜拉,那她要么“堕落”,要么“回来”。后来他又发表小说《伤逝》,其中的女主人公拥有着进步的思想,要自由恋爱,与涓生走在了一起,不顾他人眼光。她得到了涓生的爱情后,就以为找到了幸福,达到了的人生目标。于是,不再读书,不再有思想,变得平庸了。她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接受的只是个性解放思想,且只是在婚姻自主这一层意义上的个性解放思想。因此,她从走出封建旧家庭到走进新式小家庭,从本质上来说,是冲出一个牢笼又陷进了另一个牢笼,并未取得真正的解放。

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不易,只愿社会对女性能够公平,更希望广大女性能够自强、主动地维护个人的切身利益,逃离——笼中笼。

05

人性的束缚

高一五班:赵正源

辅导老师:靳书敏

在阅读完《伤逝》以及《娜拉出走之后》等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对当时女性的生存有了更深的思考。

从鲁迅同时期多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女性的地位十分的低下,而他也似乎想通过描写女性人物来侧面传达革新是女性的救命稻草。对于当时女性的困境出现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扭曲的人生观。正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被封建社会壁垒压垮的典型人物。她在不断的奔走周折中一次次经受心理与精神上的打击与伤害。当她遇到丧夫失子这样令人悲痛欲绝的事情时,封建社会留给她的只有冷漠与嘲讽;而当她无法忍受和克服这种不公时,封建社会给予她的却是牛鬼蛇神。通过几千年形成的强劲的封建社会思想和制度像一张大网将人们死死的困在其中。婚变再嫁的女子是不容正常幸福地生活在普通人中间的,他们不配,也不能拥有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在人、神、鬼各界都需要被锯开,被人们言论锯开,被“不干不净”的祝福礼锯开,被阎王的大刀锯开。总之,违背了封建伦理,他们的人生不能再完整,他们的生活不能再正常。

守旧的爱情观。《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本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先进的,美好的,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同时,诉说婚姻不自由是许多青年人的共意,争取自由恋爱的婚姻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作为第一代解放者,他们又怎会知道该如何追求自由呢?正如子君与涓生在一起,便以为达到了人生目标,而这使她变得平庸起来,而这也是涓生不满、愤怒、进而绝望于爱情的原因。因此,她虽接受了新思想,却仍把“女子治内,服侍丈夫”的旧礼俗视为理所当然。仍是男子的附属品,而这也注定最终在社会的压迫下无奈地回到封建旧家庭抑郁而死。所以正确的爱情观也是当时女子所缺失的。

落后的家庭观。我们从娜拉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当时女性生活的依赖性,她们虽追求独立,但并未从根本上找到实现独立的方法,而是一味的忍受,最终将所有痛苦积压在自己身上,无法发泄便开始麻木,又以傀儡的方式生活下去。正如鲁迅所察觉到的那样,女子如果不掌握经济独立权,那她出走无非两种情况——堕落或回来。所以只有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得“解放”和“自由”,走出困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柔石的《二月》对 鲁迅女性解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袁培育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艺术形象
《祝福》中的三重悲剧--一叶飘然烟雨中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四:鲁迅2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夏梓言:鲁迅选集与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