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鬼谷《养志法灵龟》执是拘禁,而志是心之所向
有句话说: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活得没有方向浑浑噩噩,其实就是丢失了志。

志,从心之声

  

「志」最早出现在春秋,所以没有甲骨文字形。最原始的下面是个心,心上长出一棵树。心代表着没有实体,它是一种意识。当某一种意识向树一样不断地向下扎根、顽强地向外生长,这股意识经过不断地强化以后,就形成了志向。志,就是那个除了吃饱饭、活下去以外,你卯了劲也要去做的事。


志向志向,志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方向,志就像一个指南针会把你带到南方。但你不能跟着指南针一直走,如果你闷着头一根筋地走,你会撞到南墙。你得绕过沼泽、避开陷阱,你明确知道最后你是要走到南方去的。

有什么事是你必须去做的——找到它,发现它,然后一次又一次坚定不移地选择它,重复地选择它。选择错了没有关系,感谢你过去做出的选择,感谢它,然后,重新做出新的选择。到后来你会发现,最后那个你不停重复选择的,就是你的心之所向。
 

《说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声。


养志,培养心志。

灵龟,古代占卜时会用乌龟壳判断吉凶,古人认为自然死亡后的龟壳沾染着天地灵气,所以使用龟壳占卜最为公正和准确。而志是用来断是非、明方向的,所以养志需要效法灵龟的准正之道。


养志,其中包含两点。第一个是找到志——去找到那个除了生存以外,你使了劲都要干的事。另一个是强化志,因为志本身是一种意识,只有当这股意识足够强的时候,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它没有得到不断地强化 ,意识就会逐渐消退,导致志的中途夭折。

孔子的一个学生冉求,有一天他对孔子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不是我不喜欢您讲的这个东西,我做不到是因为我力不足。我不像您,有那么大的心力,一想到就能做到。我想到了,也琢磨过了,但是我做不到,我力不足,所以我就呆在原地没动。

接着孔子回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未见力不足也。“我从来没见过什么力不足的人。"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不是力不足,而是你自己中途放弃了。如今是你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把自己陷在里面了,你都没敢迈出圈,这叫什么?画地为牢。

烧水的时候有一个现象,水到了100度会沸腾。但在水沸腾之前,你不知道水还有多久才会开。如果中途你把火关了,或者你压根没有做开火的动作,沸腾的现象就永远不会出现。

这个世界并没有天生的大师,所有的大师都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坚定不移地,不断重复地去选择从心之声。


【原文】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所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以,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理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

人为什么要养志?从人体五气讲,当人心中有了某种欲望,就会产生志。但是当一直想要去满足这个欲望,志就会受到欲望的驱使,变成执。想要的多,跟随而来的是无数个念头——如何满足它、如何得到它、失去了会怎样。念头一多,心气受到情绪的干预就会分散。心气一分散,意志的强度就会衰退,你会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忘记你的方向。意志衰退,反过来心气就堵了,杂乱之气就会在胸中形成烦扰。

志和执都是「想要」「想要」本身并没什么错, 只是过了那个度,非怎样不可,志就演化成了执。

  




甲骨文的 "执“是一个跪坐的人,双手被刑具铐住,原意是拘捕罪犯。商代部族之间的战争很频繁,一旦沦为俘虏就成了奴隶,甚至会被当做祭祀品,所以俘虏会千方百计地逃跑。甲骨卜辞中就有很多追捕奴隶地记载,奴隶抓回来后被看管的很严,这就是执。

在“执”的语感里,带着一股严肃、拘禁、顽固执拗。如果被一个念头紧紧约束住,就叫执念。”执“本身带着拘禁的意思,如果心被拘住了,怎么可能好受呢?
《说文解字》:
执,捕罪人也。

我常遇见人好事却生生变成坏事。比如家里拆迁,这本身是一桩喜事,一开始只是希望生活更好一点。但是当想要的越多,“只是希望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目的,就受到了欲望的驱使,变成“我非买豪车,非买大房子不可”,达不到就痛苦烦闷。脑子里想得多,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多,最后搞得精疲力竭,忘记了最开始的目的只是很简单的想要改善生活,让当下更快乐一些,结果反而是越来越不快乐。这就是人不自觉受到欲望的驱使,导致心气不专,失神丧志。

这只是以一个例子作为切入口, 换成亲情、爱情、金钱还是其他都适用。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意志足够坚定,你始终记得——无论过程中发生什么,最后是一定要到哪儿去的。就能做到心气专一,这时就算产生了欲望,也不会使你心神不宁。

所以作为一个人,对内,必须培养心志,你必须知道自己终极的方向在哪儿。对外,你可以通过养志来通晓其他人。这里为什么会说到“别人”呢?因为这毕竟是《鬼谷子》系列,这个世界除了自己就是别人,所以涵养好精神、培养心志以后,就是怎么用它来驾驭外在的人事物了。

【原文】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如果将养志之法用于对人的考察,一定要先了解这个人为什么而做事,他有没有志,他的心气是盛还是衰,以此来看他的才能和水平。
 
就是你和一个人合作交往,不要光听他说什么,不要看他对你好不好。你要看这个人为了什么而做。古时候上位者用人会先看这个人的志在哪里,你是就在家里杀猪呢,还是有大建功立业的抱负。
 
了解清楚他的志向以后,第二步看什么?看他做了什么,特别是一个人在空闲的时候他会做些什么,这个叫”察其所安“。如果这个人没事的时候就聊八卦、刷视频,那他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上,心气就衰竭,支撑不起他的志向。

放到现在看,现在人空暇下来刷刷抖音、看看剧、打打游戏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理由也是因为周围其他人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可能没什么感觉,但长久下去,就和温水煮青蛙一样,青蛙总有一天会因为侥幸的从众心理在热水中死去。

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失去了志向,心气就不通畅,心气不通又反过来削减意志。没了意志,活得就像行尸走肉一样,脑袋里装着浆糊,处理事情就不灵敏。人一精神恍惚,意志、心气、精神三个方面就没办法协调。
 
解决办法在哪?——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培养心志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安静不是不说话、不发出声音,而是脑袋里的念头少一点,让思绪空下来。

有的人静静坐在那儿,也不说话,其实他脑海里有很多念头在转——今天晚上吃什么,明天要干什么,隔壁老王怎么了…… 各种各样转个不停。这个不是静,南师说这个叫坐驰。坐驰坐驰,你看他坐着,其实他的意识和心神已经飞出去跑了好几圈了。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安在甲骨文是一个房子里安坐着一个女人,女象征着生命的孕育,代表着神要守在屋子里,不要乱跑。念头不乱跑,思维才会逐渐清晰。清空杂乱的意识空间,然后才能逐步清楚专一,志与意得以充实坚定。

志意坚定了,人的威势就不会分散。在古时候是非常讲究威势的,因为古时候经常要打仗,从武的人就特别多。文人也讲究威势,因为没有威势写出不那些气势磅礴的诗词。
 
所以想分配调动威势的第一步,就是养志守神。而养志守神,离不开一个字——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意志消沉,如果渴望找回生活与工作的激情,建议读此文
鬼谷子 下卷
养志法灵龟与健脾
完整版《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译文「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
鬼谷子学说:工作生活中养志察人
鬼谷子之个人修行奥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