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吟诵——活色生香的汉诗文

听说,喜欢国学的人都在这里~


连载说明:本周开始,“国学生”将连载徐健顺教授即将出版的书籍《普通话吟诵教程》,每周更新,精彩纷呈,敬请关注~

连载首期推送《普通话吟诵教程》“绪论:吟诵——中华传统读书法”被迫改名的‘读’”第一部分。

我们现在读古诗文的节奏,基本上是一字一拍。学校里教读古诗文,基本上都是一字一拍地读。朗诵虽然讲究感情、轻重、节奏,但五言诗上二下三,七言诗上四下三,除了中间有一个停顿,还是一字一拍。

但这种一字一拍的读法,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呢?还是谁后来发明的呢?大家可以猜上一猜,是什么时候呢?

正确答案是:1920年。地点在上海,新世界大舞台。朗诵首先诞生于话剧的舞台上,然后这种方式慢慢地推广,后来被用于古诗文,而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一字一拍的基本节奏的读法。

那么古人是怎么读的呢?

自古读书皆吟诵。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吟诵的。

一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现代的朗诵,也就是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像现在大家那样去读古诗文。自古以来,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

这个话是不是说得有点绝对啊?难道就没有不吟诵的汉诗文吗?

没有。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其实是个循环定义。且容我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看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写到了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怎么读书的,他说: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所以我们好多人就一直以为寿镜吾先生是朗读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是很难朗读的,你怎么朗读呢——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你说这个“呢”字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文没有这个字,这是鲁迅加上去的。这个字怎么读呢?这个“呢”是什么词性?疑问词吗?语气词吗?都很奇怪啊,读着很别扭。为什么呢?因为它在鲁迅那里并不读作nē,这个“呢”字是“惊”的韵尾。古人读书是要拖韵尾的,韵字不拖长,怎么能叫“韵”呢?因为现代朗诵不拖韵字,所以我们不知道寿老先生是怎么读“惊”这个字了。“惊”字的韵母是inɡ,是后鼻音韵母。拖韵的时候,声母是拖不长的,韵头也是拖不长的,能拖长的只有韵腹和韵尾,所以古人把韵腹、韵尾和声调加起来叫做“韵”。一吟起来,“惊~~”,拖长的就是“nɡ”这个后鼻音,所以鲁迅就记为“呢”。同样的道理,“金叵罗,颠倒淋漓噫”的“噫”是什么?是“漓”的韵尾。我可以用著名的“唐调”模拟一下,大概是这样:

吟诵使用腔音,但这个简谱只能记录调,具体的旋律请听录音。(见附赠光盘 徐健顺 吟 清 刘翰 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节选) 唐文治先生吟诵调)

而且,鲁迅说“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是个什么姿态啊?这就是“摇头晃脑”,现代的朗读、朗诵是没有这个姿态的。而且,鲁迅先生还特别加了曲线符号表示它是有旋律的。所以,毫无疑问,寿镜吾先生是吟诵的!

现在问题就来了:既然寿老先生是吟诵的,为什么鲁迅要说是“朗读”?

“朗”是什么意思?就是前面说的“大声”。那么“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吟诵!

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吟诵”是个新词。以前不叫“吟诵”,而是叫做“读”!我们采录老先生的时候,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跟他们说吟诵,“先生,给我们吟诵一下这诗吧”,他会说:“我不会吟诵。”他不知道我们所说的“吟诵”是哪种情况。你得说“读”:“先生,给我们读一下这首诗吧。”——“好,我给你们读一下。‘李白乘舟……’”他就吟诵起来了。

现在的“吟诵”就是古代的“读”。我们传统的“读”经常是有旋律的,像唱歌一样。

我知道这个事实大家一时很难接受。因为我们习惯了“读”和“唱”是不同的概念。但其实我们现在的“读”的概念来自西方的“read”。我给大家看一段录像,证明的确是这么回事。这个录像是叶嘉莹先生的,她是国际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加拿大皇家文学院院士,现在是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已经90多岁了。她是北京人。有一次,我请她吟诵一首杜甫的诗,结果她在吟诵之前说了一大段话,我们听一下,她一直都在说“读”:


我是出生在北京的北方人,在我的语言之中,没有入声的字,所以对于古诗里面很多入声的字,我们北方的话有的时候是读成平声。不过我小的时候,我家里是教给我说诗词有平仄的,入声要读成仄声,所以我尽量把入声的字读成仄声,虽然不是正确的,像广东、福建那么正确的入声。今天我要读诵的,是很简单的一首五言古诗,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杜甫《赠卫八处士》所叙述的是,他跟他的老朋友多年不见以后的一次重逢。好,现在我就把这首诗读一下。


叶嘉莹先生

叶先生说“现在我就把这首诗读一下”,她前面说“我今天要读诵的这首诗”,又说“我要把入声字读成仄声字”,她都是说“读”啊。

她的这种读法,今天我们会叫做“唱”。然而,在老先生那里,这就叫“读”。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书”。

所以鲁迅把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读书方式叫做“朗读”。“朗”就是大声的意思,“读”就是吟诵的意思。

古人读书,除了“朗读”,还有哪些种方式呢?


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讲堂丨徐健顺教授吟诵教程十(1)《近体诗的读法(诗)》
吟诵的规则初探 - 理论研究 - 中华吟诵网
(原创)填写诗文:如梦令·报春愉靥
浅谈平水韵与中华新韵
如何区别平仄(提纲)
关于(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划分的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