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乡偶书:故乡异客——追求理想的背后


正解经典

经典者,文化精神之源头也。解经典者,揭示文化精神与读者也。然今之解经有以西解中者,有以今解古者,有以小人解君子者,有以臆念解大道者。

正解经典者,各方家以中华文化精神解经典、诗文、蒙学者也,尤重经典之语境,活态之形式,以求探其本意,用于今日,虽不能期于必得,然与诸君共析之可也。

——徐健顺 谨记


讲一首仄起的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拿到一首诗,第一步是干嘛?判定文体问题,到底是什么体裁。这首诗的文体是七绝,因为它合格律,有平仄格律,押平声韵。第一句第二字仄声,所以诗仄起七绝,这就是对它的文体的判断。

文体判断了,就知道它的吟诵的规矩。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低仄高,平长仄短,是吧?

第二步,就可以标吟诵符号。

“少”,是仄声,就是一竖。“小”,还是仄声,一竖。“离”,平声字,一三五的平声字,短横。“家”,二四六的平声,中横。“老”,仄声,一竖。“大”,一竖。“回”,长横,这个字在地方念“huaí”,韵字,灰韵,长横。这样一来,高低长短就都出来了。读法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二句,“乡”,平声,一三五的,短横。“音”,平声,二四六的,中横。“无”,还是平声,短横。“改”,仄声,是一竖。“鬓”,仄声,一竖。“毛”,二四六的平声字,中横。“衰”,长横。读起来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第三句,“儿”,平声,一三五的,短横。“童”,平声,二四六的,中横。“相”,还是平声,短横。“见”,仄声,一竖。“不”,入声字,竖点儿。“相”,二四六的平声,中横。“识”,入声字,竖点儿。读起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

下一句,“笑”,仄声,是一竖。“问”,一竖。“客”,入声字,竖点儿。“从”,二四六的平声,中横。“何”,短横。“处”,仄声,一竖。“来”,韵字,长横。读起来是“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三步,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平仄读法的涵义。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让我们来感知。

头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们现在一朗诵,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也就是我们强调的是“离家”和“回”,意思是“以前我离家了,现在我终于回来了。”可是人家原来强调的是“少小”和“老大”。

问一下大家,“少小”是多大?他为什么会离开家?考科举或者是做官。考科举或者是做官而离开家的最小的年龄,可以在十五岁左右,大一点的就是二十岁。既然说“少小”,那就不到二十,十几岁,就离开家了。从此就再也回不去了,是吧?前面说过这个事情。他回不了了,从此漂泊一生啊。为了治国平天下啊,为了尽自己的使命啊,这一辈子,就是这样放进去了,这就是儒士啊。

“老大”,老大是多大?古代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贺知章七十岁都没退得了,皇帝不让回来,是吧?他实际上是八十五岁才回到家,这中间有多少年啊?十五岁到八十五岁是七十年。你才知道这个感慨之深,这叫做“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啊,他还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的文人儒士都是客死他乡,他是衣锦还乡,那真的是很幸运了。但是他还是有这么多的感慨,因为在这个中间,他没有回过家,没有机会回家。这就是儒士的一生啊。所以他强调的是“少小”和“老大”,强调的是这个时间之长。

第二句说“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句强调的是什么?是“无改”。不是像我们今天说的“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的乡音没有改,但我的头发白了,好像是一个对比。这不是对比。它强调的是没改。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这是他跟家乡之间唯一的联系了。其他的都变了。“乡音——”,拖长的意思是延展,好多好多的乡音,那是我一整套的母语是吧。“无改”,你知道吗,我没改。虽然我出去六十多年,可是我的乡音,我的家乡话,一点没变。“鬓毛——衰——”,就是我的头发白了。拖长的意思,是很多很多的头发,白的很厉害。

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很有意思。“儿童——”,“儿童”拖这么长,有什么感觉?对,好多儿童,不是一个啊。怎么样呢?“相见不!相——识!”,你看,它强调的两个东西是“见”和“识”。为什么呢?

因为相见就应该相识啊。可是这里“相见”见到了,怎么样呢?“不相识!”“识”是入声字,你在这把入声读出来,你就能读到那种奇怪的感觉。他觉得好奇怪,这孩子们居然不认识我?你说,小孩儿不认识你不是正常的吗?你七十年没回来了,人家小孩儿什么时候生的啊是吧?他当然不认识你。可是,不对,不对,他为什么觉得小孩儿是应该认识他的呢?因为什么?

他前面是这么说的:“乡音——无改”,对不对?因为他的家乡话没变啊!小孩儿问他的是什么?小孩儿问的是:“老先生,你从哪儿来啊?”可是,我说的话就是你们村儿的话呀,难道你们听不出来吗?你怎么还会问我从哪来呢?我不就是从这个村子出去的吗?是,我们俩是不认识,但是,我说的话不是这村儿的话吗?可是,这么多小孩儿,没有一个认为我是这村儿的,大家都认为我来自遥远的地方,那是因为什么?因为我的乡音,其实已经改了。其实改了啊,自己不知道啊,还以为没有改啊。自己以为这是自己身上留下的唯一的家乡的东西,实际上却早已失去。这种失落、突然的无依无靠的感觉,茫然,惊愕,伤心,这就是感慨。怎么会这样呢?时间太久了,没有人跟我说家乡话,所以自己说的也不准了。这还是多年不得回家的感慨。

“笑问客从——何处来——”,问我从哪里来,强调的是“笑问”、“何处”。“笑问”,是儿童的态度,这样的随意,这样的无忧无虑,与自己的沉痛形成对比。“何处”,我不就从你这儿处来吗?怎么这么问我呢?我就好像已经不再是这个家乡的人了,知道这种感觉吗?就是这样的。是啊是啊,这么多年来,魂牵梦萦啊,是吧?终于终于,是一个幸运的人回来了。结果怎样呢?认识的人全都不在了,而在的人,没有人把你再当是家乡的人了。这是什么感觉?

文人诗,经常就是表达这种济世安民之志与现实痛苦之间的矛盾纠缠,这其中有很大的人格力量,有敢于面对这样巨大的痛苦的勇气和执着,这就是我们要传下去的中华文化精神。我们教给孩子这首诗,就是要告诉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人,要向他们学习。这就是文化传承。有了这样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还怕什么?在什么困难面前还会害怕?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忧郁症?如果就把这首诗当成一首玩笑,那学这首诗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一首快乐的诗。现在经常把这首诗当成一首很欢快、很有趣的诗来读,放在小学低段的语文书里,给小孩子学。这怎么能行?这首诗感慨之深沉,那真不是那么小的儿童能理解的。

我们一起把这个诗正确地读一遍,感受一下贺知章留给我们的声音。

回乡偶书

贺知章

 |  |   - -- |  |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 -  |  | --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 -  | !--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 !-- - | ---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一是,“家”一定要读得低,平声要读低。第二,“回”读huɑi,你才有这种灰韵的那种压抑的低沉的开阔感,这个感情才到位,好吧?读完了,有这种感慨嘛,感同身受,情通古人,这就对了。


徐健顺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中国国学教育促进会首席专家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翻译赏析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86《回乡偶书》
【浙江】王者《再读<回乡偶书>》指导老师:施民贵
快乐学诗法(仅供家人参考,但愿不是误导)
词韵简编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